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

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18 更新时间:2023/12/6 8:16:50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往外是非常挑剔的。很多开国皇帝感叹嫡长子“不类我”,因此在传位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比如,秦始皇觉得嫡长子扶苏“不类我”,把他发配到边关修长城。刘邦觉得刘盈“不类我”,就算已经立刘盈为继承人了,也想把他换掉。朱棣觉得他的嫡长子朱高炽“不类我”,迟迟不愿立他为太子。赵匡胤也是觉得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不类我”,没有很快确立他们为继承人,才给弟弟赵光义留了机会。康熙皇帝(他从功绩上说,其实也算一个开国皇帝)也是觉得他立的继承人胤礽“不类我”,因此,虽然很小就把他立为太子,但后来两次废黜了他。

(朱元璋剧照)

说起来,朱元璋也是觉得嫡长子朱标“不类我”的。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毫不怀疑地把朱标确立为继承人,从来没想过要换他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朱元璋认为朱标“不类我”?朱元璋是一个从底层草莽中一路拼杀当上皇帝的,他杀伐果敢。尤其是上台以后,严厉而残酷地打击那些他认为可能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人。手段非常毒辣。可是,朱标却是一个温文尔雅、敦厚善良的人。他非常反感朱元璋的残杀,还想办法救了宋濂等不少人。以至于因为这些事,和朱元璋吵了不少架。

让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名山藏》记载的,有一次朱标再次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人,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让朱标拿。朱标不敢拿,于是朱元璋把上面的刺全拔了,再让朱标拿。朱元璋用这样的方式让朱标警醒。但是,朱标依然不醒悟,还说“上有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抄起一根凳子就追打他。而且,按照《明史》的记载,朱标正是因为观念与朱元璋不合,最终郁闷而死了。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里,朱标是完全“不类我”的。

(朱元璋与朱标)

可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对他的信任,却是空前绝后的。

我们比较一下朱元璋和康熙。康熙为什么两废太子?就是因为他怀疑太子想提早夺他的皇位,康熙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胤礽曾和索额图勾结起来,“潜谋大事”。但是,朱元璋却一点儿也不担心朱标提前夺位。他把自己的官员,又都全部封为东宫太子的官员,这到康熙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康熙连一个索额图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全部官员“交通太子”呢?那不是立马就会引起造反吗?还有,朱元璋经常把政事交给朱标,让朱标直接处理,不用给他请示。这也有“预先干政”的嫌疑啊!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是完完全全放心的。

那么,既然朱标明显“不类我”,为什么朱元璋却对他深信不疑呢?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这个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前面我们讲到的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棣、康熙都因为嫡长子“不类我”,而撤换太子的事。因此,嫡长子并不是这些开国皇帝们的第一选项。再说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应该继续在儿子中轮班。但是他没有轮班,却直接传位给了孙子。由此可见,他也不是考虑所谓的“嫡长子制”。

(朱允炆剧照)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朱标,恰恰是因为朱标“不类我”。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是非常欣赏朱标这种“不类我”的。《名山藏》里记载朱元璋因为朱标“不类我”,抄着板凳追打他这种事,多半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臆想。

朱元璋明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要治理天下,确实必须讲究“仁德”,行“尧舜之道”。但是,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把那些有功之臣都给诛杀了,把那些刺头给捋平了,才能行“尧舜之道”。也就是说,朱元璋想的是,他自己来做这个“暴君”,把做“仁君”的机会交给他的儿子。朱标生性仁厚,是最恰当的传位人选。

为什么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等儿子,一定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也是因为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一样,是一个仁厚的人。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豫妃30岁入宫,为何只活了45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豫妃,清朝,历史解密

    提起乾隆后宫最神秘的妃子,大家可能认为是容妃(传说中的香妃),因为关于她身上的谜团数不胜数,而且容妃入宫的时候已经是26岁的“大龄剩女”了。然而,乾隆后宫还有一位更加神秘的妃子,她30岁才入宫,她就是豫妃。豫妃,姓博尔济吉特氏,想必大家对这个姓氏一定非常熟悉了,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就是来自于这一家族,

  • 殖民地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关于殖民地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殖民地,殖民主义,历史解密

    由于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较早,因此殖民地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洲和亚洲地区。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两者都是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

  • 历史上最惨的皇帝:雄才大略却被骂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完颜亮,元朝,历史解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那些失败者注定要被抹黑。在被抹黑的帝王中,隋炀帝杨广算是比较惨的了,但有一位比隋炀帝还惨,他文武兼备,也有具有雄才大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他的政权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最后他却身败名裂,甚至被后世骂为第一暴君!那么这位皇帝是谁呢?此人就是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在后世的评价

  • 清朝起义军领袖:窦尔敦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窦尔敦,清朝,历史解密

    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最后被清政府处死

  • 魏国的人才如果没有流失,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国,秦朝,历史解密

    魏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随即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魏文侯在安邑称王,国祚179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

  • 她为了嫁给丈夫的表弟,害死丈夫全族还和娘家人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太后,西夏,历史解密

    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几乎都没有女人的份儿,就连自己的丈夫大多时候也不能选择。但是女人如果真的想要一件东西,疯狂起来是非常可怕的。在西夏王朝,就有一个女人,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追求,不惜勾引自己丈夫的表弟,害死丈夫全家。又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疯狂向娘家开战。这个疯

  • 北宋初期士兵逼皇帝封赏?遭宋太祖铁腕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北宋开宝年间,一次南郊祭祀大礼之后,部分官兵因为没有得到赏赐,竟然公开击鼓聒噪,向皇帝索要赏赐,宋太祖大发雷霆,下令将带头闹事的四十多名士兵斩首,其余人等刺配流放外地军州,铁腕镇压了这次士兵要挟朝廷事件。士兵请赏为什么就要被处死和流放呢?主要原因还是宋太祖打算敲山震虎,震慑全国的士兵,要知道,北宋建

  •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他本是齐国的田氏后裔,起先只是籍籍无名,后来成了一朝宰相,可见一个人的际遇除了自身的实力还是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田千秋,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这是由于他后来因年老行动不便,汉昭帝特许他乘坐小车上朝议事,所以尊称其为“车千秋”。我们今天就来说田千秋的故事。田千秋是战国时候齐国田氏

  • 商鞅不姓商?你知道先秦时期人们的姓氏是如何形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比如商鞅,他的名是叫“鞅”,文史资料和习惯上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为商君,但他是姬姓的,卫氏,所以可以称卫鞅;他又是卫国公室的后裔,也可以算“公孙”,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但他的老祖宗,卫国的第一代国君习惯上却称为康叔封,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卫国在康国故地,因此周成王时被称为“康

  • 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先进,为什么不被主流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墨子,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大师辈出,例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他们的学说和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在诸子百家中,墨子和他的墨家最为先进。墨子身份神秘,史学界至今对他出身哪里仍有争议,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史记》记载的是宋国人,但也有人说是楚国人。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