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高煦之乱”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明朝“高煦之乱”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1/27 21:52:13

高煦之乱指的是宣德初年汉王朱高煦发动的叛乱。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仁宗朱高炽的弟弟。朱棣靖难之役时,朱高炽作为世子留守北平,朱高煦则随父出征在外。高煦武勇甚肖乃父,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还救过朱棣的命,朱棣对这个儿子十分满意,且由于累累战功,朱高煦在靖难派勋臣武将中声望很高。

朱高炽(图片来自网络)

永乐皇帝即位后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朱棣本人似乎并不十分中意朱高炽。一方面朱高炽天生体胖,不习弓马,这就不太合尚武的永乐皇帝的意,且由于体胖,朱高炽身体一直不佳,永乐皇帝亦担心其不能承担皇帝的责任。所以太子地位并不稳固,朱高煦仍存有取兄代之的希望。而且由于靖难故事,明廷诸臣僚对于立嫡立长这一组训不敢多言,朱高炽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

朱高煦(图片来自网络)

朱棣病逝后遗诏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即位十个月后亦病逝,传位于其子朱瞻基,是为宣宗。宣宗甫一即位,已经就藩的汉王朱高煦就援引靖难故事,指斥宣宗身边重臣夏元吉等为奸佞,在封国乐安起兵。但当时仁宗施善政已得士心,其内外形势与靖难之役时大不相同(靖难之前建文帝屠戮诸藩引起了藩王、勋臣、武将等集团的强烈不满,统治集团内部已经动摇),朱高煦先后联络重臣张辅和山东都司靳荣,均事败,而朱高煦却野心炽烈,欲在如此孤立的情况一下起兵造反。

朱瞻基(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汉王叛乱,宣宗皇帝欲起用阳武侯薛禄为帅,用兵征讨,遭到辅臣杨荣的反对。杨荣力劝宣宗御驾亲征,并获得夏元吉的支持,宣宗遂于宣德元年八月初十亲率大军向乐安进发。仅仅十天,汉王就被团团包围在乐安城内,八月二十一日,汉王出降,被受执解送京师圈进起来,后又被处死。至此“高煦之乱”平定。

标签: 明朝朱高煦朱瞻基

更多文章

  • 明代永乐朝第一名将,未能永镇安南是永远的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棣,张辅

    说到明初名将,大家都知道,那可是灿若星辰啊!明朝号称“日月重开两宋天”,因此,明初的武功,可谓是中华自唐末400余年来的总爆发,名将辈出,一片蓬勃,洪武时代绝对是几百年一出的名将时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邓俞、蓝玉等,板着指头数都数不过来。但与唐朝不同的是,明

  • 大明创建前期,刘伯温为什么要立誓阻止朱元璋消灭日本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朱元璋进攻日本国的念头根本原因倭寇长期性在中国东南沿海搔扰,洪武年间有记述的倭寇犯边总有44起,因此朱元璋始终很讨厌那时候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懒政,而感情上也很瞧不起英国人。以前在灭倭全军出击上缴获的折扇上题诗《倭扇行》,称日本主无道,群众皆盗贼,就是说这类心态的反映。朱元璋继位时,日本国在历史上恰好是

  • 为何朱元璋后来对刘伯温会变得越来越刻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时期更替之初,亲身经历了兵荒马乱的群众,并沒有那么非常容易妥泰出来。朱元璋拿下河山以后,时局忽高忽低,人心动荡不安。加上,朱元璋本就是说贫苦出生,自个并沒有念过是多少书。打江山非常容易守河山难,能够说,在明代前期,国家的整治以刘伯温为先的好多个重臣功不可没。刘伯温,别名刘基,生在浙江省,从小天赋聪慧

  • 南宋开国之君赵构竟然在逃跑中坐稳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赵构

    自秦始皇帝开始至清朝灭亡,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皇帝不胜牧举,但历史上确有一位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逃跑中坐稳了江山,这个皇帝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南宋开国之君赵构,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

  • 明朝最悲剧的后妃,皇后身份不被正史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明代宗,肃孝皇后

    明朝偏偏有这样一个皇后,她活着的时候被册立为皇后,在后宫中风生水起,死后却被剥夺了皇后之名。后宫中的女人一辈子声名不显倒也罢了,可是,这位皇后真的很倒霉:生前从一介民女一步步爬到皇后的宝座,死后又失去了一切荣誉,真可谓人生如戏。 说起这位皇后之前,笔者有必要交待一下他的丈夫,也就是朱祁钰。大家都知

  • 朱棣听了三个字后就决定了明朝未来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棣

    对于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早期一直纠结到底是该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是该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按照祖制,明朝的皇帝继承都是按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朱高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理当立太子朱高炽为太子。不过,朱棣本人的经历却让他产生了更多的想法。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按理说皇

  • 宋太祖赵匡胤不只是开国皇帝,还是战神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提起赵匡胤的名字,我们的修饰词时候始终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我们最先想到的也都是大宋的建立者。我们知道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我们知道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我们也对他的离奇死亡好奇不已,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将军赵匡胤,那个建立宋朝以前的英勇无敌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

  • 为什么南宋能延续一百多年南明却扛不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明,朱由崧

    1127年,金军南下攻占了北宋首都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族宗室、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国的俘虏,自此北宋退出了历史舞台。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国号仍为大宋,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南宋。南宋建国之初,金国也曾试图一鼓作气将其歼灭。但在南宋军民的拼死抵

  • 北宋咸平之治简介:咸平之治的治绩 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宋真宗

    “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北宋经济非常发达,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物资,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只是武力太弱,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咸平之治的治绩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

  • 朱元璋的圣旨为什么都是大白话,真的是因为文化水平不够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满篇都是通俗的大白话,是因为他出身贫寒、教育程度低吗?他白话文里那些看不懂的奇怪句子,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