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权势滔天,为何栽在刚登机的崇祯手里?

魏忠贤权势滔天,为何栽在刚登机的崇祯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2 更新时间:2024/1/22 2:39:53

魏忠贤终究低估了眼中的这个少年,因为这个少年是一个极度成熟的政治家。而且,在最初的两年,崇祯的确表现的服服帖帖,包括最后魏忠贤的放权,也是被崇祯的演技所欺骗,直到他幡然悔悟的时候,天下已经不在他手中掌握。崇祯并没有那么不堪,他并非是一个用力过猛但却欠缺政治才华的愚笨君王,只是历史这辆大车禹禹而行,并非一般人能改变他的走向,至少,崇祯不能。

我们来看看,权倾天下的魏忠贤是如何败在崇祯之手的吧。

错误的妥协

皇帝总会长大,他总会明辨是非,比如曾经魏忠贤为了迫害东林党而制作一百零八将点将录,作为排号要一一收拾,结果天启这个天才木匠竟然是个文盲,连《水浒》都不知道是啥,还得魏忠贤这个半文盲一顿解释。

但是,天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很正直,在听了魏忠贤的解释之后,拍手叫好,认为梁山好汉各个都是忠勇之人。搞的魏忠贤很没面子,本来要搞东林党的嘛。

所以,他意识到了威胁,他意识到了不应该再让天启成长下去,那样自己的权势必然会有一天不复存在。之后天启莫名落水,身患重病,服用灵药不久全身浮肿而死。

据传,当年魏忠贤与客氏一顿忽悠,差点就让天启做出了决定,传位给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这孩子都要抱到宫中去了。

还好皇后是个明事理的人,她对着即将走人的天启滔滔不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做出传位给其弟朱由检的决定。

紧接着,魏忠贤开始搞事,三番五次设计收拾朱由检,但均被他躲过去了,直到顺利即位,而魏忠贤也觉得,这个朱由检年纪也很轻,而且也没什么根基,是很好控制的,应该可以继续当傀儡,等到他长大了再搞掉换个人做皇帝就好,就这样,朱由校拉着朱由检的手,说出了人生最有水平的一句话:“吾弟当为舜!”然后就撒手去老朱那里汇报工作了。

错误的判断

好了,朱由检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开始自己的装孙子之路,他依然将国家大权交于魏忠贤之手,魏忠贤也做出了判断,这个皇帝是个聪明人,这个时候,不是崇祯不动他,而是说他动不得。朝廷上下,全是魏公公的人,谁敢呢?所以还是默默的行动,先剪除其羽翼。

皇帝要动魏公公的事情,慢慢的大家心里都开始明白,只是我们的九千岁却浑然不觉危险。而且,好像事情也没那么简单,还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其党羽重要人物崔呈秀被弹劾一事,才让此事的进度大大加快,魏忠贤也意识到了危险,不过他做出的判断是:皇帝不会杀我的。所以,他决定丢车保帅,并未出面拯救崔成秀,而这一动作,让阉党之人大失所望,连最重要的心腹都不救,那其他人呢?

魏公公不过是想要自保罢了,所以此时的阉党已经濒临土崩瓦解。

错误的决定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魏忠贤造反,是很有可能胜利的,因为无论军政大权此时还牢牢的握在他手中,但是,他却决定告老还乡,不再参与朝中之事,崇祯也惧怕他造反,所以决定同意并责令其快速离开。然而,魏忠贤竟然以为皇帝是真的不杀他了,所以真的就很是天真的回家收拾东西,而这一决定,彻底触怒了崇祯。他回去收拾了80大车的金银财宝,携带大量的仆人家眷,甚至还有9000名隶属于他本人的护卫,仿佛游街一般浩浩荡荡的启程。崇祯的极限已经到了,他无法再忍受,于是下令追回已走的魏忠贤。结局,我们都知道。深更半夜得知皇帝旨意的魏忠贤上吊身亡,其财产被护卫仆人一抢而空,陪在他身边的也只有一个绝望的太监。

说来凄凉,除去后期被捕治罪的无数文臣武将,曾经号称有五彪五虎,十狗十孩儿,千子千孙的九千岁,在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也只有身边这一个太监以死相随。

崇祯其实是一个极其老练的政治家

他有谋略,有才华,有能力。只是扳倒魏忠贤之后,却被东林党等诸党所误,最终落得凄惨的下场。

魏忠贤其实是一个极其有天赋的政治家

他有手腕,有权势,有水平。但是,他无恶不作,排除异己,却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而已,虽然优秀但绝非国家之幸。

标签: 明朝魏忠贤崇祯

更多文章

  • 明朝“高煦之乱”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高煦,朱瞻基

    高煦之乱指的是宣德初年汉王朱高煦发动的叛乱。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仁宗朱高炽的弟弟。朱棣靖难之役时,朱高炽作为世子留守北平,朱高煦则随父出征在外。高煦武勇甚肖乃父,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还救过朱棣的命,朱棣对这个儿子十分满意,且由于累累战功,朱高煦在靖难派勋臣武将中声望很高。朱高炽(图片来自网络

  • 明代永乐朝第一名将,未能永镇安南是永远的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棣,张辅

    说到明初名将,大家都知道,那可是灿若星辰啊!明朝号称“日月重开两宋天”,因此,明初的武功,可谓是中华自唐末400余年来的总爆发,名将辈出,一片蓬勃,洪武时代绝对是几百年一出的名将时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邓俞、蓝玉等,板着指头数都数不过来。但与唐朝不同的是,明

  • 大明创建前期,刘伯温为什么要立誓阻止朱元璋消灭日本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朱元璋进攻日本国的念头根本原因倭寇长期性在中国东南沿海搔扰,洪武年间有记述的倭寇犯边总有44起,因此朱元璋始终很讨厌那时候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懒政,而感情上也很瞧不起英国人。以前在灭倭全军出击上缴获的折扇上题诗《倭扇行》,称日本主无道,群众皆盗贼,就是说这类心态的反映。朱元璋继位时,日本国在历史上恰好是

  • 为何朱元璋后来对刘伯温会变得越来越刻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时期更替之初,亲身经历了兵荒马乱的群众,并沒有那么非常容易妥泰出来。朱元璋拿下河山以后,时局忽高忽低,人心动荡不安。加上,朱元璋本就是说贫苦出生,自个并沒有念过是多少书。打江山非常容易守河山难,能够说,在明代前期,国家的整治以刘伯温为先的好多个重臣功不可没。刘伯温,别名刘基,生在浙江省,从小天赋聪慧

  • 南宋开国之君赵构竟然在逃跑中坐稳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南宋,宋高宗,赵构

    自秦始皇帝开始至清朝灭亡,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皇帝不胜牧举,但历史上确有一位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逃跑中坐稳了江山,这个皇帝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南宋开国之君赵构,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

  • 明朝最悲剧的后妃,皇后身份不被正史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明代宗,肃孝皇后

    明朝偏偏有这样一个皇后,她活着的时候被册立为皇后,在后宫中风生水起,死后却被剥夺了皇后之名。后宫中的女人一辈子声名不显倒也罢了,可是,这位皇后真的很倒霉:生前从一介民女一步步爬到皇后的宝座,死后又失去了一切荣誉,真可谓人生如戏。 说起这位皇后之前,笔者有必要交待一下他的丈夫,也就是朱祁钰。大家都知

  • 朱棣听了三个字后就决定了明朝未来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棣

    对于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早期一直纠结到底是该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是该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按照祖制,明朝的皇帝继承都是按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朱高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理当立太子朱高炽为太子。不过,朱棣本人的经历却让他产生了更多的想法。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按理说皇

  • 宋太祖赵匡胤不只是开国皇帝,还是战神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提起赵匡胤的名字,我们的修饰词时候始终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我们最先想到的也都是大宋的建立者。我们知道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我们知道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我们也对他的离奇死亡好奇不已,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将军赵匡胤,那个建立宋朝以前的英勇无敌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

  • 为什么南宋能延续一百多年南明却扛不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明,朱由崧

    1127年,金军南下攻占了北宋首都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族宗室、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国的俘虏,自此北宋退出了历史舞台。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国号仍为大宋,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南宋。南宋建国之初,金国也曾试图一鼓作气将其歼灭。但在南宋军民的拼死抵

  • 北宋咸平之治简介:咸平之治的治绩 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宋真宗

    “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北宋经济非常发达,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物资,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只是武力太弱,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咸平之治的治绩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