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流传着陈圆圆的五种最终结局,你更相信哪一种呢

民间流传着陈圆圆的五种最终结局,你更相信哪一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4/3/19 10:01:09

陈圆圆本名陈沅,是吴三桂的爱姬,以美貌著称。陈圆圆虽然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明清易代之际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但史籍中对她的记载却并不很多。《明史》、《清史稿》中都提到了陈圆圆,但却是一笔带过,只是称吴三桂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去,愤而起兵与李自成激战山海关,但对陈圆圆的结局并没有提及。

陈圆圆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提及陈圆圆结局的是《甲申传信录》,该书称李自成进京后,刘宗敏向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索取陈圆圆,吴襄声称陈圆圆已经被送到宁远吴三桂处,而且早就死在了宁远。这是有关陈圆圆死亡的最早记载。然而,尽管以后的《国植》、《明季北略》等史籍都采信了《甲申传信录》中陈圆圆到宁远的说法,但都未提到陈圆圆死于宁远,可见当时人们就并不认为陈圆圆死于宁远。后来姚雪根据此推论陈圆圆崇祯十六年死于宁远,但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认为证据不足。可见陈圆圆宁远死亡说的支持者并不多。

如果陈圆圆没有死在宁远,那么她到哪里去了呢?虽然史书中再也找不到陈圆圆的踪迹,但在文人的笔下,陈圆圆却逐渐成为被关注的热点。

吴伟业的《圆圆曲》是较早以陈圆圆为主角的作品。作者根据时人的传说,记述了陈圆圆在李自成进京后被李自成所得,后来又复归吴三桂的经过。如此说来,陈圆圆死于宁远的说法似乎是有问题的。《圆圆曲》中还有“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之句,表明吴三桂进攻陕西、四川时,陈圆圆都是与吴三桂在一起的。但对于陈圆圆的最终结局,吴伟业并没有叙及。

陈圆圆和吴三桂(图片来自网络)

康熙年间,陆次云作《圆圆传》,由于当时吴三桂已经在三藩之乱中败亡,作者所述陈圆圆的故事也涉及了陈圆圆的最终结局。根据《圆圆传》的记载,陈圆圆在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后一直与吴三桂在一起,而且深得吴三桂的欢心,甚至吴三桂起兵反叛也是陈圆圆参与策划的。而陈圆圆的结局,则是与吴三桂一起“同归歼灭”。作者虽然没有明言陈圆圆是如何死的,但显然认为陈圆圆死于清军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事之中。这是有关陈圆圆死亡的第二种观点。

然而,在清人钮绣的《圆圆传》中,人们却看到了与陆次云《圆圆传》中完全不同的陈圆圆。按照钮绣的记载,吴三桂被晋封平西王后,陈圆圆婉言推辞了王妃之位,独居别院。当吴三桂准备谋反时,有所察觉的陈圆圆便借口年老,向吴三桂请求为女道士,以后便离宫入山,幽居静室,与药炉经卷为伴,晨夕焚修,远离纷争。吴三桂兵败后,陈圆圆不知所终。钮绣在论及陈圆圆结局时写道:“其玄机之禅化耶?其红线之仙隐耶?其盼盼之终于燕子楼耶?已不可知。”可见在钮看来,陈圆圆的最终结局已经是一个难解之迷了。

陈圆圆和吴三桂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陈圆圆最终是自杀的。道光年间,大学问家阮元携儿子阮福到云南,阮福沿途考察陈圆圆的遗迹,到商山寺莲花池考察陈圆圆墓,并得以滇中蓄老相传的文献,事后作《后圆圆曲》一首,诗中提出陈圆圆在吴三桂起兵失败后在莲花池投水自尽。

近年来,又有一种观点提出,认为陈圆圆死于贵州岑巩县马家寨,葬于寨边的狮子山上,而马家寨的吴氏家族正是陈圆圆之子吴华的后代,狮子山上除陈圆圆的墓外,还有吴启华和吴三桂大将马宝的墓。

根据马家寨吴氏的说法,吴三桂兵败后,陈圆圆为免遭诛灭九族之祸,便在马宝的保护下,带着儿子吴启华途经广西,绕道贵州毕节、威宁,到达狮子山麓的马家寨隐居避难。到马家寨时,还携带有金杯、玉答、两柄大刀和一柄方天画载等物,玉等后来遗失,大刀和方天画戟则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当成废铁卖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家寨吴氏对陈圆圆墓的存在一直严守秘密,族中也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真相。“文革”时有族人不慎失言,漏了风声。“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马家寨调查,陈圆圆墓才逐渐为人所知,岑巩县政府还将陈圆圆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圆圆墓公布不久,就发生了盗墓案。马家寨吴氏族人在收拾骨骸时,发现其36颗细密的牙齿依然完好,骨骼修长,完全与本地农村妇女的骨骼不同。这似乎也进一步证实了墓中之人确是陈圆圆。

陈圆圆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这一说法也有令人生疑之处。根据史书记载,吴三桂的儿子是吴应熊、吴应麒,属“应”字辈,不应该是“启”字辈。而吴三桂的大将马宝,则早在清军攻破昆明时就已经投降,后在北京被杀,史籍中也有明确记载,他又怎么可能护送陈圆圆来到马家寨呢?看来,笼罩在陈圆圆身上的疑云依然未能完全消解,这个谜还有待后人去解开。

标签: 明朝秦淮八艳陈圆圆

更多文章

  • 明朝在军事上有四个鲜为人知的“世界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武器,军事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水底龙王炮想像图一、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

  • 若用康熙替换崇祯,明朝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康熙,崇祯

    比较两位皇帝,必须放进当时的时代背景里,这种问题是将个人才能置于历史背景之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康熙的个人才能是很强的,但也是在清朝盛世的基础之上,才有一番作为,如果崇祯帝替换了康熙,国家也将会是个盛世因为崇祯帝在某些方面,跟康熙存在相似之处。崇祯帝和康熙都是少年英雄,有着雷厉风行的一面,康熙一上位

  • 明武宗时期的太监刘瑾为什么会落至被凌迟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太监,刘瑾

    为稳固皇权,保持中央集权,中国的统治者创制了许多措施制度以防大权旁落,由于一些幼帝登位,因其羽翼尚不丰满,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外戚或强臣干权。皇帝在回攥权力时,常年在其身边的侍从人员自然而然的成为亲信,如太监,但一些太监在获取皇帝信任后,反而成为皇权上的一颗毒瘤,正如唐朝中后期太监长期把持朝政,皇帝一

  • 南宋战神救了他!然而45年后他的儿子竟然灭了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南宋,孟珙,张弘范

    坊间有云:“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的确,在风云激荡、战火连天的南宋时期,名将层出不穷。大家所熟知的就有岳飞、宗泽、韩世忠、吴玠等人。不过,在岳飞被宋高宗赵构、秦桧联手杀害后,南宋一度出现将星凋落的局面。以至于颇有雄心壮志、积极图谋北伐的宋孝宗,哀叹身边无可用的将领。直到孟

  • 明朝保卫京师的部队有多牛?堪称世界顶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军队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在强化皇权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京城周围布下重兵,这些部队被称为“京营”。明朝的军队以卫所为单位,每卫5600人。在明朝初年,京营有四十八卫,合计兵力近27万人。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由于京师接近前线,所以京营部队扩充到了七十

  • 宋朝赵普做了三次宰相吗,宋太祖为什么疏远赵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赵普

    赵普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朝宰相,然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仅仅只是一个从属于他人的小吏。做的工作也仅仅只是文字方面的,权利不大。从一位位低权小的小小官吏,是如何坐到宰相的位置的呢?这一点就不能忽略,最开始重用赵普,并且一手将他提到宰相高位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图片来自网络)读过宋朝历史的朋友应该

  • 被成为“阎老西”的阎锡山何以成为民国割据最久的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阎锡山,军阀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内部始终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从未实现过统一,其中阎锡山在山西当“土皇帝”长达38年之久。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如走马灯式更替的民国时期,阎锡山可谓创造了割据一个省时间最长的纪录。在近代军阀纷争中,阎锡山率先总结出所谓的“存在哲学”

  • 强力剥析:清朝入关后为何仅传十位皇帝就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康熙,皇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从顺治皇帝入关起到清末帝溥仪退位,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包括顺治帝在内共传十位皇帝。清朝统治期间,没有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也没有明朝晚期的宦官乱政,政治也还算清明。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朝仅传十帝就亡国了呢?康雍乾三位皇帝(图片来自网络)清朝自顺治起,前几任皇帝

  • 二战后百万日侨被弃东北,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二战,日侨,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苏等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俘问题,并做出遣返安排。然而日本政府却向驻外国公使馆发出训示,提出日本侨民“现地定着”的方针,要求驻外公使采取措施,保护当地日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此之际,日本驻外公使

  •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小起义,不到100人却攻进了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嘉庆,起义军

    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可以攻进紫禁城的却几乎没有。毕竟紫禁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发布政令的首脑机关,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其防御能力可想而知。但在清朝嘉庆年间一股不足百人的农民起义力量却攻入了紫禁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连嘉庆皇帝《遇变罪己诏》中都说此为“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