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弱不禁风,为什么能抵抗蒙古铁骑那么多年?

南宋弱不禁风,为什么能抵抗蒙古铁骑那么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89 更新时间:2024/2/18 10:27:08

在我们现在看来,宋朝时期似乎是非常“弱”的,最主要的自然还是在军事方面。南宋时期被打得只剩下一半的国土,迁都杭州,但是敌人却不会因为对手的“弱”而停下攻略的脚步。但是令人吃惊的却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竟然能够抵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数十年,这数十年间,单单是在襄阳的争夺上面就耗费了六年之久。那么,为什么“弱宋”可以抵抗蒙古这么多年呢?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纵横天下数十年,带领的蒙古铁骑曾横扫欧亚大陆,几乎都没怎么费力气,和中亚的强国花剌子模王国也只是八年而已,至于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可是,这么一支强悍的蒙古铁骑,在南下攻打史上最弱的王朝宋时,却僵持四十余年。蒙古为了攻下南宋,在战争中还损失了两代汗王。

在蒙古人眼中,北方强大大金国才是他们南下的障碍,扫除了同样是马上民族的契丹族,那么南宋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了。但是没有想到强大的蒙古军团战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扫灭了金国,契丹人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于是南下灭宋自然在他们眼里就变得十分简单了。但是历史往往喜欢开玩笑。被成吉思汗从不放在眼里的南宋,让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愿望整整搁浅了40年。在这40年里,蒙古大军多次南下征宋,但每次都无功而返。那么为什么如此强悍的蒙古铁骑在南宋面前反而会束手无策,令他们如此头疼呢?

公元1234年,窝阔台大汗灭金之后,蒙古大军就北撤回家了。南宋朝廷于是就想趁机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开始北伐。但是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掘开了黄河大堤,水淹宋军,宋军大败。由此看来蒙古人也不是无能,也知道水淹宋军来赢得战争。

1235年,蒙古大军在第二次西征的同时,也南下攻宋,分为东西两路进攻襄樊和四川,准备在长江集结,横渡长江。要想进攻南宋,那么襄阳和樊城就是两个绕不过的钢铁长城了。但是,南下的蒙古大军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南宋名将孟珙率军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这是蒙古对南宋征战的第一次失败。这点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面两次都提到了郭靖以及杨过保卫襄阳的事迹,在众多武林人士的帮助下,蒙古人始终无法跨越长江,南下灭宋。当然这个只是小说而已,在强大的军队面前,个人的武力是微不足道的,对战局无法产生影响。

在历史上,北宋多名相,南宋多名将,在战争年代,时代创造英雄,自然也就产生了几位流芳百世的抗元名将了。从1235年到1241年的六年里,蒙宋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各有胜负。后来,杜杲、孟珙大败蒙古东路军,孟珙大败蒙古西路军,解除了蒙古大军对南宋的威胁,蒙古军因受到重创不得不撤退。第一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失败而告终。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之后,其子贵由继承汗位,期间也曾率军攻打四川,也以失败告终。三年之后,贵由去世。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期间,发动了蒙宋之间的第二次战争。蒙古大军为了避开长江天险,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兵分北、中、南三路:南路十万大军直取大理国,经广西,进入长沙;中路由蒙哥率领南下四川,进入重庆;北路由忽必烈率领,进入武汉。三路大军计划在武汉会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一举灭亡南宋。

但是,战争没有如此简单。虽然南宋名将孟珙、杜杲早已病逝,但蒙古北路军和中路军仍然在武合州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最后,蒙哥大汗战死,蒙军撤退。蒙哥死后,蒙古内部陷入汗位之争,忽必烈也急于回国抢夺汗位。但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南宋权臣贾似道却背着朝廷前来议和,双方签订了议和协议,蒙军开始撤兵。1260年,蒙军全部撤回北方,蒙宋的第二次战争结束。蒙古此次南征,大汗战死,三路军也无功而返。

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后的四年里,蒙古一直处于内乱之中,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双方展开内战,没有时间理会宋朝,也使得宋朝有了喘息之机。1264年,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成为大汗,掌控蒙古汗国。但是,南宋朝廷在蒙古内乱的时候积极备战,积蓄实力,反而朝廷更加腐败。不管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的入侵。

两次南征宋朝的失败,使得忽必烈真正正视起了南宋的实力,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凭借长江天险的优势,以及守城和火器,武器的优势居然可以死死挡住蒙古铁骑,灭亡南宋的难度也前所未有的大。1268年,忽必烈命阿术刘整率兵攻襄阳。襄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宋长江上的门户,丢失襄阳的话,那么南宋必亡。蒙军久攻襄阳,在襄阳城下耗了六年时间都没有打下来。最终,由于宋军叛徒的出卖,襄阳才沦陷,南宋的的北边门户被彻底打开。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国号大元,1272年建都于燕京(今北京)。1274年,元军自汉江入长江,东下临安,南宋军队纷纷投降。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投降之后,仍有一些余部在沿海一带坚抗战,最为著名的有陆秀夫、文天祥等。但南宋气数已尽,岂是几人之力可以挽回。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

从1234年到1279年,偏安一隅的南宋竟然足足抵挡了蒙古大军40几年的进攻,成为蒙古军团征伐道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了。如果和其他被灭亡的国家相比,南宋的表现算是最好的一个。

标签: 宋朝南宋大蒙古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狸猫换太子”吗?人物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宋朝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因此他可以说是贡献最大的一位皇帝。宋仁宗赵祯,这一任皇帝,野史有“狸猫换太子”一说流传后世,那么这件事情,在正史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被真宗看上,成为后宫嫔

  • 宋孝宗是南宋难得的好皇帝,但北伐大计为何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南宋,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对义父高宗赵构至孝,上台伊始就为岳飞等主战派平反,清除主和派,锐意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有大作为的皇帝,在众多主战派谋臣的帮助下,北伐大计却没有成功,并终其一生,对金国忍辱负重,俯首称臣,到死也没有翻过牌来,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按理说,不应该。皇帝好,

  •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为什么不出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匡胤有着四个儿子,宋太祖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二子燕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王赵德芳。滕王赵德秀,舒王赵德林皆早亡。燕王赵德昭被宋太宗赵匡义气死。秦王赵德芳(也就是戏剧小说中的八贤王)但是长子和三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宋太祖赵匡胤

  • 宋朝身为一个有钱的国家,宋朝的军事能力为何那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南宋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朝代,这些朝代有强有弱,在不同的时期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基本上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初期,都是一个平淡的时期,经过发展再到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最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是这个朝代的灭亡时期,从而面对的是改朝换代。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是有一个这样的朝代,他一直都

  • 明末帝崇祯帝登基时,明朝是怎么样的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崇祯

    提到“亡国之君”我们总能想到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仿佛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亡国之君”的身上。但是明朝末期的崇祯帝却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外,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但不幸的是如此勤勉的崇祯帝仍然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局面。各地藩王、官

  • 辽朝的武力值为何如此之低,契丹军有个什么致命的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朝,契丹

    在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异族王朝当中,单纯比较武力值的话,契丹人创建的辽朝排名肯定是比较靠后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有很多,比如,耶律阿保机在立朝之初便与盘踞山西的沙陀人多次较量,几乎从来没有占到便宜,辽太宗虽然一度占领开封,同样被沙陀人刘知远率军威胁侧后,不得不仓皇后撤。然而,随后同样崛起于北方的金、元两

  •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忽必烈,努尔哈赤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最近有人把这个忽必烈和努尔哈赤放在一起说了,很多人看名字好像有点差不多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努尔哈赤和忽必烈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的小白,但是估计不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就简单仔细的分析看看!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

  •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宋仁宗在位期间,将宋朝带领至鼎盛时期,史称“仁宗盛治”。而仁宗盛治有一个数据十分的可怕,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全国人口净增加了379万户,这等于是贞观时期的总户数,而且税收更是唐朝最高时期的四倍。

  •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为何被一首童谣就击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南宋,吴潜,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

    吴潜是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一生彪炳史册的闪光点而作的高度概括。吴潜他为人正直敢言,揭露奸臣,还主张抗元卫国

  • 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手下从未出过叛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名人人皆知,他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经令整个亚欧国家闻风丧胆。历史上建功立业的大人物不在少数,手底下猛将无数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要论手下的忠诚程度,征战一生的他,无论胜负,手下从未出现过叛将。而原因也很简单:成吉思汗的大度和关心作为一名君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