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发现吴三桂起兵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缘由,原来他是别有所图?

日本发现吴三桂起兵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缘由,原来他是别有所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52 更新时间:2024/2/4 20:41:47

直到在日本发现吴三桂的起兵檄文后才发现,这其中还有许多的原因存在,而吴三桂的反复无常也得到解释。吴三桂并非是想象当中的深情之人,同样的他对清王朝也并非是绝对忠心,他的所作所为均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才会成为反复无常之人。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可以说是崇祯最后的一把刀,所以在关内战火不断之际,吴三桂奉命前来救援,甚至还因此得到了爵位,本来是可以拥有一个美好前程之人,但是却因为崇祯自杀,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失去明朝这个靠山后,吴三桂自然会处于劣势当中,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吴三桂痛失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以及吴三桂的家人,全部被李自成控制起来,可想而知会给吴三桂造成怎样的影响。

此时的吴三桂也意识到,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无法与李自成抗衡的,所以他果断联系多尔衮,想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渡过困境。吴三桂的目的极为简单,就是想要借多尔衮之手将李自成解决,然后他再守住南方。只是一切都因为李自成而被再次打乱,李自成的不断逼迫,令吴三桂不得不做出最终的决定,再加上多尔衮的刻意施压,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吴三桂最终向清王朝称臣,并且后续成为了大清建政的一大功臣。

据悉吴三桂称臣后就一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因为在战场当中的出色表现,所以在清王朝建立后,他成为了满清的平西大将军。后续清王朝的根基稳固后,吴三桂直接被划分到西南地区,在这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当时的吴三桂或许也确实做好了效忠清王朝的准备,但是随着他拥兵自重,年轻的康熙意识到吴三桂的威胁,最终再次逼迫吴三桂作出新的选择,也给了康熙解决吴三桂这个隐患一个很好的理由。

吴三桂反复

本来吴三桂可以在西南地区安稳度日,但是因为他的势力发展越来越大,给年轻的康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所以解决这个心头之患成为了康熙亲政后的首个任务。更何况当时拥兵自重的还有两位藩王,康熙定然不允许这样的威胁存在,直到尚可喜的请词奏折到来,康熙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吴三桂也假意请求撤蕃,本来是想试探一下康熙,但是没有想到康熙顺坡下,最终撤蕃事宜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此时的吴三桂终于不再忍耐。

表面归顺于朝廷听从安排撤蕃,实际却另有打算,以云南为基础想要起兵谋逆,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可以名正言顺,还打起了“兴明讨虏”的大旗。只是吴三桂忽略了康熙的能力,不仅自己的起兵计划未成功,还令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基础,成为了清王朝的叛贼,一代军事将领就此成为历史。

而此时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被忽略,吴三桂起兵之际一定会有起兵檄文,但是这份檄文从头到尾不见踪影。直到后续从日本发现一份檄文,才得知了吴三桂起兵的真正原因,也知道吴三桂对外宣称的一切理由,只不过是用于掩盖他自己的真实目的而已。吴三桂并没有他自己宣称的那般爱大明,他的所作所为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是最终还是被康熙打破。不知吴三桂如若知到最终的结果,是否还会再产生叛变的想法,是否会甘于被康熙削蕃。

吴三桂檄文

在日本发现的檄文当中记载,吴三桂表示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均是为了大明,称降清也是希望借助清王朝的力量打败李自成。值得注意的是吴三桂称,击败李自成后就可以另立新君,如若真如吴三桂所言,那么他后续就不会向大清投降。所以这份檄文当中记载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吴三桂想要拉拢更多的汉人为自己所用,从而起到抗衡大清的效果。

另外他还在檄文当中表示,并不想投降于满清,但是迫于压力还是降服,而后续会再起造次之心,也是被逼无奈。他在檄文当中表示,如若不是康熙的不断逼迫,也不会再次叛乱,显然这样的说法也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毕竟当时的康熙仅是削蕃而已,如若遵从,吴三桂并不会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对于利益过于看重,令吴三桂已经忘记自己的初心,从而正面与康熙抗衡。

所以檄文当中的内容,不排除是吴三桂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解,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洗白自己,为后人树立一个正义的形象。也由此可以看出,吴三桂着实是一位反复无常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初衷,也难怪后人会在看到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后,会表示无法理解他做出的决定,毕竟反复无常之人,是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同时他对陈圆圆的爱也是被后人不断质疑的,如若他真爱陈圆圆,那么在李自成的问题上,处理方式很有可能会完全不同。

总结:

吴三桂想要通过简单的檄文来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他对明朝后裔赶尽杀绝之事,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掩盖的。这样的吴三桂就足以说明,他以往的举动均是为自己而已,所谓的复明也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千算万算的他没有想到,最终会败于康熙之手。而他唯一值得认可的一点就是,他曾真心想要为崇祯复仇,只是这点真心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最终他还是为一己私利投入到满清名下。

而他也终因自己反复无常而付出代价,不仅自己想要的结果没有得到,还因此而遗臭万年,被现代人各种唾弃。李自成与吴三桂的一番运作后,满清成为了唯一的受益者,这也是为何清王朝建立后,反清复明之人极少的主要原因,明朝百姓的主要仇恨集中在李自成身上。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更多文章

  • 当了33年忠臣的索额图,为何要造反,康熙隐忍多年,最终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辅臣拥有权力日久,辅臣们的心思难免生变,即使辅臣们不生别的心思,随着皇帝日益长大,亲政的渴望日益加深,如果辅臣们能够适时还政于皇帝,那么皇帝与辅臣之间的矛盾也会少很多。四大辅臣之一的索尼之子索额图,做了33年的忠臣本可以如其父一样流芳千古被后世所敬仰,奈何他却走上了造反的不归之路导致晚节不保,最

  • 五代十国,唐朝两支雇佣军争霸天下,狠角朱梁为何斗不过沙陀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就这样小心翼翼维持了百十年,唐朝政局不仅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是愈发混乱。到唐僖宗继位时的874年,历史上出现无数次的官逼民反再度上演,关东时逢大旱,而官吏横征暴敛,强制徭役,不断激化矛盾。老百姓流离失所,“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关内大饥,人相食”。唐僖宗乾符二年初,“盐贩

  • 西晋第二位皇帝:历经“八王之乱”,坐视西晋滑向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王实力排行,西晋八王死后埋哪了,西晋的四个皇帝

    一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彼时,虽然曹魏依然存在,却已经是行将就木了。对于司马衷的祖父司马昭来说,彻底架空了曹魏的皇帝,正在朝着完全取代曹魏的方向前进。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

  • 哪个朝代的皇帝在位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应的皇帝,开元盛世是哪一个皇帝的年号,开元盛世在位的皇帝指的是谁

    不过关于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如果从前期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英明之主,但到了后期昏庸无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可以说他对唐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一代女皇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被逼退位。然而这之后,大唐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动荡时期。起初是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后联合武三思等人祸乱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面目,主要在于李渊支持太子和齐王迫害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渊为何不能阻止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急忙禅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时李渊在干嘛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宫李渊,先被立为太子,不久父亲李渊禅位于他,这场皇子之间的自相残杀,以李世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一般来说,玄武门之变,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李渊昏庸,一碗水端不平,所以兄弟失和,以致自相残杀。其实兄弟失和的背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矛盾,才是

  • 玄武门兵变,如果太子李建成成功逃出,李世民还能继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什么杀李渊,李世民李建成在玄武门决战,玄武门李建成结局

    李世民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顺应时代潮流,起兵反隋,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反隋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手下人才云集,像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寨一众人员都投奔了李世民。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李渊的唐军迅速推翻了隋朝,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自然而然被立为太

  • 李渊退位前愤怒留下14个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结果16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渊十四字遗言,李渊怎样让位给李世民的,李渊何时让位的

    李渊退位后留下了十四个字,李世民对李渊留下的字并不在意,但是十六年后这十四个字竟然应验了。那么李渊是真的无能吗?李渊留下的十四个字是什么呢?李世民杀兄上位,并且篡改历史李世民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明君,对待国家非常负责,关心百姓民生,正是因为李世民对百姓的注重,使唐朝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使经济也更

  • 李世民权利没有皇帝大,他凭什么敢逼李渊下台?李渊:打不过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和李渊谁功劳大,李世民当皇帝后对李渊好吗,李渊是李世民什么人

    然而在事后,李渊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还迅速传位给了李世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又是用怎样的手段来逼迫李渊让出皇位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打不过。征战天下公元617年,李渊招兵买马后正式发动兵变,一路挥师南下直至长安。在此次起义战争中,他的后代建功颇多,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就连女儿李秀宁与其

  •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名震天下,那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真正死因,马踏飞燕和霍去病,李广和霍去病在同一时期吗

    对于他的死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虽然有几种说法,但也都充满了疑问,因而霍去病的死因成了一个千古谜团。霍去病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但因为他是私生子,所以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后来也是因为卫子夫成为了皇后,他也

  •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四伐匈奴全部惨败,十多万汉军惨死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马踏飞燕和霍去病,麒麟阁十一功臣和霍去病关系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匈奴并未停止对汉边的袭扰,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的争夺和控制。因此,为了打击匈奴的扰边和确保西域,汉武帝统治后期,汉军曾经多次向漠北进军,而这些进军的结果,大多是难以启齿的失利或无果。图/漠北之战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年仅24 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病故。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