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同样后台强大的曹府,又是因何树倒猢狲散的呢?拥有如此显赫身世的曹雪芹又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呢?曹家的抄家清单又为何让雍正都心凉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曹家的曾经是如何的辉煌和最终因何而衰落。
一、有钱有势纨绔子弟
曹雪芹祖上是正白旗的包衣,也就是家奴。一人为奴,全家为奴,还是世袭家奴。地位低下,自不必多说。不过这个家奴后来跟了皇帝顺治。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到了曹玺,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时期,曹家开始受到皇帝的青睐:曹玺凭借自己内务府二等侍卫的便利,让自己的老婆孙氏(曹雪芹的曾祖母)顺利成了康熙的奶妈;曹玺的儿子曹寅也有一段时间给康熙做侍读。
有了奶妈和发小这两层关系,康熙对曹家可算是照顾有佳。康熙登基后,曹寅这个曾经的伴读就摇身成了监察御史。在康熙二年的时候,曹寅更是拿到了江宁织造这个肥缺。江宁织造是清朝负责经营丝绸生意的部门,曹家也就成了这家“国企”的“掌门人”。同时,江宁织造还是专门给皇帝从江南等地采购织物的优差肥缺。因而每年曹寅过手的银钱无数,曹家或明或暗也落下了不少好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说的就是当时的曹家吧!康熙六次南巡都是由曹家接待的。
做为发小的曹寅更是陪着康熙吃喝玩乐,与康熙的情谊进一步巩固。手握实权,又有皇帝赏识的曹家,那个权贵豪绅不想结识?每日携重礼前来结交的权贵都络绎不绝,更遑论逢年过节。有了皇帝的重视和江宁织造这个肥差,曹家的声势在康熙帝时达到顶峰。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几卷描写的贾宝玉的生活状态,几乎都是自己的当年。这一时期的曹雪芹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并没有听从父命,一心苦读。而是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纨绔子弟、叛逆少年。父亲让他静心养性,他便每日拉着莺莺燕燕玩闹;父亲让他苦读圣贤,他就读遍圣贤之外的各种旁门书籍,尤爱小说。这些虽与科举出仕背道相驰,但却为日后《红楼梦》的问世埋下的伏笔。
二、盛极必衰祸根深种
如此鼎盛的曹家自是风光无限。但锦衣华服之下又怎么会没有几根腐朽的烂木呢?首先是曹寅的花销、排场。曹家可以说是“成也曹寅,败也曹寅”。曹寅好文艺又爱藏书,同时还精通诗词、戏曲、书法。因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好面子的曹寅每次举办的活动场面都很大。
这一方面营造了曹家的艺术气氛,巩固了曹家在江南的地位。另一方面却又大大增加了府上的日常开支。曹家上下受曹寅的影响,平时也是大手大脚。再加上平时的宴请送礼、人情世故和维系多处关系的花销,偌大的曹家也是后力不足。此外,康熙六次南巡时,曹家花出去如“流水的银子”。
这些都慢慢掏空着原本夯实的曹家。其次是铜器生意的失败。康熙在位时,曹寅曾上书说丝绸生意已经四平八稳了,想要经营铜器,认为有利可图。视曹寅为家人的康熙二话没说便同意了。可曹家对于经营铜器并不擅长,除了一开始赚了些钱外,都处于亏损状态,不仅赔光了本金,更是从江宁织造挪用了不少。这便为雍正日后查抄曹家提供了借口。
三、万仞大厦轰然倒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此鼎盛的曹家终是难逃衰落的命运。康熙在位时对曹家可以说是百般维护:南巡时,选定曹家作为接待,公开为曹家撑腰;二话未说便同意了曹寅的建议开展铜器生意,在曹寅不想继续时,欣然应允,并未过问盈亏;让曹寅担任江宁织造这个肥差,在曹寅离世后让他的儿子曹颙继续任职;发现江宁织造的亏空后,也只是让补上,并未如何严惩……这些无疑让各家看到了康熙对曹家的重视,但更是让很多人嫉妒。
曹家也没有一个有“有远虑”的家主,没有考虑康熙驾崩后该何去何从。而继位的又偏偏是雍正,这个对曹家并无好感的皇子。雍正对曹家的厌恶主要是由于九子夺嫡时,曹家站在了自己的对头八阿哥背后。曹家是江南大户,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各家都盯着曹家。深处漩涡中心的曹家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曹寅选择了八阿哥。但人算不如天算,康熙驾崩后,留守京师的四阿哥先发制人,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了雍正帝。
对头的支持者当然会受到雍正的“特殊”对待,但是曹家根枝庞大,需要从长计议。再加上康熙死前的叮嘱,雍正还是让曹家过了几年舒心日子的。雍正继位时,清朝的国库早已空虚,为解决国家用银,他大肆查抄江南官绅。加上康熙离世日久,终在雍正五年(1727),雍正以“骚扰驿站”为由将曹家官员革职查抄。但此时的曹家,早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前后查抄了两次,雍正也只得到了区区六万两白银!根本不足亏空的零头!这让雍正以曹家补国库的心思落了个空!
结语:一个如此显赫的大家族却没有经受住一次浮沉,多少让人唏嘘。但曹家的结局早就显露了蛛丝马迹。曹家的衰落对曹雪芹而言不完全是坏事。曹雪芹早期广泛的涉猎和他晚年的游历,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养分。可以说《红楼梦》的成功源于曹家的败落。如果曹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家主,那曹家的命运定然不会如此轻易的断送。但我们能否见到如此不朽的《红楼梦》便尚不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