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艺术,较之汉唐,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这是中国建筑最大的一次转型,它由汉唐的雄浑质朴、宏伟大气,转变为宋代的柔丽纤巧、清雅飘逸。最具特征的是,宋代建筑挑据,不似汉唐的雄浑稳重,而是翘立飞扬,极富艺术感,并且相当柔美细腻、轻灵秀逸。
宋代建筑显然是一种世俗化亦贵族化的表现。这可以说是受到唐代晚期市民社会的兴起,及至宋代整个社会的市井化、商业化的影响。南宋年间,偏安的国都临安,人口逾百万,但皇族与官吏竞占全城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大都是南下而来的北宋王公贵戚,于是,与以前一般花天酒地,夜夜笙歌。这一来,刺激了城市经营手工业、商业的人口,他们也占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酒肆、歌馆、青楼,以及小摊,可谓夜以继日,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骄奢淫逸,醉生梦死。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空前繁荣,靠近临安的泉州,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港,虽说只红火南宋元初这一段时间,却也可见宋代商贸之昌盛。因此,宋代建筑,正是适应了这种贵族化了的市民社会的生活,食不厌精,寝不厌软,住也就更追求精美、精细与精致了。
北宋之汗梁、南宋之临安,都形成了官民杂处、商民相间的住宅格局,外城更按商业自然发展而形成了街道,古制的里坊为此瓦解,而商业街、夜市的出现并兴盛,也就使建筑变得灵活、顺势并充满享乐的世俗意味。园林艺术也在宋代臻于完美。
耽于享受,疏于治国,外弱而内敛,今朝有酒今朝醉,社会的颓风,不可能因高度的富裕而冲淡,反而只会更不可救药,以为能赔给人家几万万两银子、几万匹丝绸,便足以买来平安,照旧可以灯红酒绿,颠驾倒凤。结果呢,再美轮美奂的建筑,再富足的粮仓,也敌不过人家的铁蹄!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住任何时期。”
不管他这一描述是否准确,当时的中国城市,如泉州、广州等,的确已是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了,其城市格局,理所当然属商业性而非行政性的,这一来,城市建筑的品格,也就走出了汉唐大一统的模式而出现了新的转换。
平心而论,这种转换,在建筑艺术上无疑也是一种发展与进步。所以,宋代的各类建筑都很发达,尽管没汉唐的大气,却在艺术上,也包括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更贴近人的世俗生活,宋代的“繁华一梦”,都可从宋城风貌、宋代建筑中看出。过于艺术化、梦幻化,是否会因此轻飘起来而失重呢?但责任并不在艺术,也不可归咎于梦幻。
马可·波罗是元代来到中国游历的,他笔下的城市,自然是宋代留下来的繁华、富裕,以致他认为自己到了天堂,甚至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翻译错,误译苏州为“地上的城市”,杭州为“天上的城市”。杭州的民宅也“建筑华丽、雕梁画栋”;西湖的亭台楼阁,与游艇画肪相映成趣,让人赏心悦目……光他这些描绘,对于已亡国了的宋朝遗民,当是怎样的一种讽晌?谢谢您关注小编“日月晨云”,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是对我的最大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