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几乎活跃在明朝每个时期,可以说和明朝是“命运共同体”,但到明朝灭亡的最后时间里,威震明廷近300年的锦衣卫去哪里了?
先来说下锦衣卫的老大,被称为指挥使的首领,明末最后一任指挥使名叫骆养性,此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穿三朝元老周延儒谎报军情。1644年3月,李自成率大军攻占了北京,骆养性被农民军抓获,再后来,多尔衮率领清军赶跑了李自成,骆养性就投降了清军。
锦衣卫的二号人物被称为指挥同知,最后一任是李若琏,李若琏曾是武状元,查过“袁崇焕案”,是个刚正不阿的男人,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攻北京,李若琏奉命坚守崇文门,但因为寡不敌众,最终在崇文门前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锦衣卫除了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一降一死,那么其他人呢?
他们之中有和骆养性一样投降清廷的,如堂上指挥王鹏翀、乔可用等人。
还有的人和李若琏一样被李自成打死,西司房提督孙光,北镇抚司理刑指挥梁清宏,东厂掌印指挥使赵泗洲等,几乎都是被李自成打死的。
还有人逃跑了,如北镇抚司掌刑指挥吴邦辅就是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以后,跑到了南京。
有的人继续拱卫南明,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跟随着南明走到了最后。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把散落各处的锦衣卫进行了收编,官名继续沿用,但只能被削弱了,成了皇帝的仪仗队,第二年,1645年,皇帝下旨修改锦衣卫的名称为“銮仪卫”,在此之后,威震明廷近300年的锦衣卫至此永远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