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这位背景强悍的女铁粉,苏轼生命将提前21年终结!

没有这位背景强悍的女铁粉,苏轼生命将提前21年终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4/1/23 21:53:34

如果没有她,苏轼可能在43岁就得驾鹤西去了。说起来真的好怕怕哦,没有她,苏轼的星光将会暗淡许多,我们也将失去阅读好多苏轼优秀作品的机会,因为苏轼的很多作品,都是43岁后创作的。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这位苏粉!

1

要说这位苏粉的故事,就得从北宋的第一大也是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说起。苏轼调任湖州太守,按照惯例,要给皇帝写一份谢表,也就是总结以前的工作,对即将上任的职务表个态,这是一种例行公文,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苏轼不一样啊,他是大文豪,是名流,即使这种官样文章,也要写出点花样,彰显自我特色,表达真实的感情。

当时王安石虽然已经罢相,但是新任宰相王珪继续推行新法,而苏轼一直是反对新法的。早在仁宗时代,苏轼就大名远扬,被当作宰相之选,如今还在地方官任上混,对于新进京的朝廷大员,他是看不上的,所以笔下难免流露。

于是谢表中就出现了“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枚养小民”这样的句子,有点酸溜溜的,更有对“新进”也就是靠追随新法的那些官员的讽刺,“新进”们自然不会默不作声,本来就想找事,这下抓住了把柄,向皇帝进言,说是苏轼对朝廷不满,讽刺新法,讽刺朝廷。

这事由宰相王珪牵头,李定、何正臣等四人轮番上阵,向皇帝告状弹劾,攻势凌厉,在连环告发之下,一直比较清醒的宋神宗也晕了,相信了,下令逮捕苏轼。这当然跟苏轼一直反对新法相关,在神宗的记忆里,苏轼文章写的特棒,但是不好的就是反对自己和王安石变法。

2

朝廷里的这些动作,苏轼并不知道,苏轼上了谢表后,就赶去湖州上任了。苏轼前脚到了湖州,后脚抓捕他的官吏也到了。一家大大小小都抓捕押到船上,送京接受调查。听说是因为写文章获罪的,苏轼的第二任老婆王润之吓得连哭带骂,把苏轼写的书“悉取烧之”,一把火,不知烧掉了多少国宝。

据说,幸亏苏轼的小妾王朝云冒着跟正室闹翻的风险,抢下了一些。我们今天见到的苏轼的手迹,说不定就要王朝云抢救下来的,这一点上,真应该感谢苏轼的这位爱妾。

押送到京后,苏轼被关押在乌台,这乌台是御史台的别称,有人说是因为狱中大树上有很多乌鸦,叫乌台,其实不是。乌是黑的意思,监狱跟黑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见是什么所在,这才是乌台的真正来源和含义。

苏轼被关押在乌台,又是因为写诗导致的案子,所以史上就称为“乌台诗案”。

进入乌台后,当然就是审讯。不过审讯并不顺利,因为就拿一句话,还真没什么大罪。“新进”们是要治苏轼死罪的,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当然需要更多的证据。

这时候,又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沈括。只要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沈括这个名字,是以正面形象进入我们中学生视野的。沈括是个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是继汉代张衡之后最牛的科学家,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但是,科学家在宋朝是不如文学家的,因为宋代科举取士,考诗文策论,不考数理化地理生物这些的。想靠这些换官做,很难。所以沈括就到处巴结这些文学名流和权贵。

要单单巴结人也没可以理解,为了前途嘛。但是沈括巴结人的方法是踩人,通过打小报告说别人坏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不好了,人品有问题。

王安石当宰相时,沈括知道王安石不喜欢苏轼,就想王安石告苏轼的状。但是,沈括不知道的是,王安石不喜欢苏轼,那是因为苏轼反对变法,而在人品和作品上,王安石对苏轼非常看重。王安石跟王珪不一样,是一个正人君子,所以沈括打小报告没讨好,被宰相训斥了一顿,弄的灰头土脸。

这次,苏轼被关起来了,宰相也换成王珪了,所以沈括又出手了。他拿出了苏轼在杭州时印的诗文小册子,从里面寻找“罪证”。这小册子并不是公开发行的,是苏轼在杭州时,一班文人诗词唱和,刻印出来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沈括一次去杭州,苏轼待为上宾,他向苏轼要了一本。

因为从仁宗时代起,坊间一直流传着苏轼要当宰相的消息,沈括拿到小册子,进可攻退可守。苏轼如果成功入阁为相,可以以粉丝身份,这可是晋升的资格。如果苏轼倒霉,可以作为罪证,捞去资本,反正怎么做对自己都是有利的。

苏轼倒霉了,沈括赶紧把这本小册子奉上,还找出了不少可以当做罪证的诗句。有这么两句诗被认为很重磅。“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惟有蛰龙知”,这是“咏桧”,写柏树的,意思是说,柏树是笔直的,连到九泉的根都是直的,但是这种忠直的心谁知道呢?只有蛰伏在地下的龙才知道。

王珪等人看到这两句诗,眼睛放光啊,为何?皇帝是龙,是在天上的,苏轼竟然写地下的龙!王珪亲自向皇帝告状,说苏轼对皇帝不忠,皇帝是飞龙在天,苏轼却说地下有地龙,简直大逆不道!

幸亏神宗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帝,听了王珪的话,只是淡淡地说:“苏轼咏桧,干我何事”。但是,即使如此,对苏轼的审讯可没有一天停止。苏轼一介文人,哪里受得了严刑审讯?但是,他也没在没有交代的,确实没有啊。在地方上,政绩都很好,是个能干的地方官。

3

苏轼的事情再一次提醒我们,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还是应该少说,说话别扯别人的不是,也不要抱怨什么,是你的,终归要来,不是你的,抱怨也没用。

后来,苏轼就想到了死,连绝笔诗都写好了,把一大家十来口人多托付给弟弟苏澈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苏轼在狱中并不知晓外面的情形,以为必死无疑,其实,外面营救苏轼的运动一直都在进行,苏轼上书皇帝用官职换取哥哥的性命,已经退休的老太守张方平专门派儿子赴京上书,元老范镇等人也都在活动。

在宫中,有一个人,一直在关注着苏轼的案子,这个人就是神宗皇帝的母亲高太后。她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爱好文学关心政治,还是个女权主义者。

她的老公是英宗皇帝,这位皇帝终生只有一个皇妃,就是高太后。当时还是高皇后的她,就是不允许他有其他妃子,被大臣们私下里不知笑话多少回。

英宗死后,高皇后也就变成了高太后。高太后一直以来就是苏轼的铁粉,对于苏轼的为人和诗词,都特别欣赏,苏轼的每篇作品,她都读过,诗词都是让宫女演唱。但是,宋朝规定,后宫不得干预朝廷之事,高太后很着急,但是也很无奈。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高太后救苏轼的机会终于来了。是不是她导演的,不得而知,反正机会来了,她就紧紧抓住了。

4

这个机会,就是太皇太后曹氏病重,这曹氏,是神宗奶奶辈的。高太后立马让神宗过来探视。神宗立马就过来了,看到奶奶病的这么重,孝心自然大发,提出大赦天下为祖母消灾求寿祈福。

这时候在旁的高太后说话了:看病要针对病因下药,你奶奶的病,是因为朝中大臣受了委屈,你父皇托梦于我。关在乌台的苏轼,查了这么长时间,也查不出是什么罪,他应该就是那个被冤枉的大臣。我看你不用大赦天下,就赦了苏轼一个就行。太皇太后在病榻上不住点头表示同意。

神宗听了这话,当场没表示什么,但心里已经准备放人了。但他得给王珪他们一个说法,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就是罢相赋闲的王安石。神宗正想派人去南京询问王安石,恰巧,王安石的信到了。

王安石来信,这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神宗虽然迫于无奈,罢了王安石的相,但在位的大臣没有一个比得上王在他心里的地位。所以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大臣们都来了。苏轼的对头们都等着热闹,以为苏轼这次死定了,因为苏轼一直是反对王安石的。而苏轼的朋友们也都认为大事不妙。

结果,王安石的信里就这么一句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神宗一听,成了,奶奶妈妈那边好交代了,大臣这边也好交代了,于是,苏轼无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很多人认为是王安石的这句话救了苏轼,王安石的信确实起了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苏轼的铁粉高太后。那天,有人送来苏轼在狱中写的绝笔诗,读着读着,泪如雨下,冲花了妆容,这才有了“大赦天下”不如 “大赦一人”那一幕。

这是高太后为苏轼第一次出手,后来,神宗驾崩,宋哲宗还是个10岁小孩,高太后摄政,任命司马光为宰相,立马用苏轼,官至副国级,双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这是极为罕见的。而且,还成了帝师,教小皇帝读书。可见高太后对苏轼是多么的器重。她特别想让苏轼做宰相,可惜反对者太多。即使这样,也是一时间风光无两。

遗憾的是,高太后在元祐八年暴亡,从此苏轼跌入深渊,晚景凄凉,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疲于奔命,1101年,一颗文学巨星陨落。

5

说完了高太后救苏轼的故事,笔者很是感慨,首先是要感谢高太后,为苏轼延寿了21年,给了苏轼更多的机会,创作了更多的文学精品,让苏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最灿烂的一颗巨星,光照后世,泽被后人!

其次是对于苏轼这样的大文人,笔者觉得写文当然是好事,但跟说话一样,也得看清对象,理想远大,事业有成,就不要跟渣渣们一般见识,否则,被渣渣们缠上了,影响事业事小,说不定还能坏了你的性命。此理古今未变,值得有才能者思之。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从御膳中吃出一根头发,官员急中生智,回了八个字捡回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朱元璋还专门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朱元璋临终前痛饮御酒

    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军队凭借着自己的善战和胆识,很快就能自立山头,占山为王了,往后的几年和他的部下不停的打下一块又一块的土地,最终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个受苦受难的“土皇帝”终于苦尽甘来,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朱元璋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毕竟草根出身,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落难之时,碰见过一户人家,那家

  • 朱元璋偷偷在大臣衣服上烫个洞,一年后洞还在,朱元璋:掌管户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皇亲身份暴露,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朱元璋临死前想出一计

    朱元璋的传奇经历在现在来说都是能出专栏开讲座的水平了。父母亲人被灾荒夺去性命,自己从小就当放牛娃,成了孤儿之后为了混口饭吃无奈又去出家,结果饥荒闹到庙里,朱元璋被迫流浪四处化缘,后来经少时玩伴介绍,才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的朱元璋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后来因不满郭子兴军队的分裂割据,朱

  • 朱元璋大怒:推出斩首!少年上刑场却大喜,朱元璋感动:免死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发生在明朝的故事,朱元璋大怒:推出斩首!少年上刑场却大喜,朱元璋感动:免死封官。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勤俭节约并且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严格要求的人,如果有人犯了错被判了刑又怎么会不仅被释放还给封了官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朱元璋(一) 父亲要被处死前来求情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

  • 河南发现宋代古墓,出土一块墓志铭,还原了梁山好汉杨志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志古墓,河南发现古墓事件,历史上有青面兽杨志吗

    导语:相信水浒迷对杨志这个好汉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为他太倒霉了。作为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竟然沦落到卖刀换官的地步,后来更是被坑的走投无路,无奈之下上了梁山。其实从杨志本身来说,他更想混个官职,而不是落草为寇。后来宋江组织大家诏安攻打方腊,倒霉的杨志在半路上病逝了,一生抑郁不得志的他真是病逝的吗?历史

  • 岳飞被踢出教科书,取消其民族英雄称号?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民族英雄被教科书移除了吗,岳飞怎么被取消民族英雄称号的,岳飞是怎么当民族英雄的

    很多人也是将岳飞当成自己的学习对象,将精忠报国当做自己一生的信念。但是岳飞却是被移除出了教材,并且取消了他的民族英雄的称号,这又是为何呢?岳飞岳飞被移除教科书,取消民族英雄称号岳飞,字鹏举,是南宋的时期的抗金名将,也是军事家、战略家。曾经中国人都将岳飞奉为民族英雄。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位书法家、一位诗人

  • 朱元璋封小舅子大官,小舅子跪地上哭着:只求留命能每天喝酒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小舅子之死,朱元璋封小舅子做大官,朱元璋让小舅子跪地上哭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濠州钟离人也。出身布衣寒门,祖上世代皆以农业为生。幼时当过放牛娃,亦流落街头做过乞丐。元朝末年,朱元璋加入义军参加起义,大败陈友谅与张士诚等人,一路势如破竹,挥军南下,攻破皇城,自此登基为王,建立大明。朱元璋称王之后,要封小舅子做大官,这本是一桩天大的好事,怎料

  • 为何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清朝皇帝却勤勉如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16位皇帝各具特色,明朝的明君有几位,明朝的十五位奇葩皇帝

    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在政务上经常被臣子桎梏,但始终掌握着生杀大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明王朝哪怕到了最后覆灭之际,姿态也是非常刚硬。清朝皇帝看似都勤勉如明君,就算并非每个都有帝王之能,但要说特别昏庸祸国殃民的也没有,可结果大家也知道,清朝统治自康乾盛世后江河日下,连个中兴之主都没有,最后唱

  • 《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玄机,清明上河图中的惊天杀局,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阴谋与杀局

    我国作家冶文彪也基于我国一幅非常著名的画作写过一本“密码”,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从网页搜索这本书时,它的所属类别一栏写的是“悬疑推理”,因此有人认为这本书完全是作者的个人解读。可细细推究,其中还是有相对客观的部分,不是全盘否定的。那么今天,就

  • 北宋这对兄弟考霸,考生听说他俩报名参考,一半人弃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高考争议,北宋科举制度小考是什么,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

    1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有一件盛事,令人天下学子群情激动,很多人夜里都睡不着觉。这件大事,就是朝廷要举行制科考试。大宋对于前朝大唐的覆灭看的清清楚楚,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藩镇割据军阀拥兵自重的教训,实行抑武重文战略,承袭唐朝科举取士制度,并将其发扬光大。所以大宋虽然国力不如唐代,但文化繁荣胜过

  • 此人在梁山深藏不露,武功高强却不冲锋陷阵,宋江也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山最坏的四个好汉,梁山宋江不敢惹的三个人,梁山唯一能压制宋江的人

    导语: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梁山一伙人不打工挣钱,他们哪里来的钱财养活这些兄弟呢?其实他们也是有收入的,只不过这些收入都是劫富而来的。当年梁山众人之所以打仗,也是为了搜刮一些战利品回去,而城里的官府大多腐败,他们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下来的民脂民膏,最终都成为梁山的资金。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