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岳飞平反又两次北伐的宋孝宗,一心想收复失地却壮志未酬

为岳飞平反又两次北伐的宋孝宗,一心想收复失地却壮志未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30 更新时间:2024/1/25 7:24:19

宋孝宗:梅花香度远,自有一枝春

平心而论,宋孝宗赵昚是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他在宋朝那么多的帝王中,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单项成就,排进第三是没有问题的,至少在南宋是头号明君,史书称他是“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当是良心之言;但实际上其声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上都很寂寞,就这点来说,也算是一位很悲催的君主了。

他上位后,对外,不服金人的欺凌和压迫,起用主战派人士,主动出击,意图收复失地;对内,他整顿吏治,重视生产,百姓安康,创下被后人称为“乾淳之治”的小康之世,如此功业,配个明君之名当不为过。

宋孝宗名赵昚,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7年后禅让给儿子宋光宗,当了5年太上皇后去世,终年68岁,葬于浙江绍兴永阜陵。

自太祖赵匡胤“烛光斧影”莫名其妙地离世后,皇家血脉便一直在太宗赵光义一系传承,但到了南宋高宗赵构时,因无子嗣,被迫传于赵匡胤的后代赵昚,这样兜兜转转了一圈,皇位的传承又回到了太祖一系,有点小讽刺的意味。

要说他悲摧,那定是说他这上位的历程太过凶险,他本是一位皇家近枝宗室子弟,一生富贵自不必说,但要当入朝为官那是想也不要想的,因为宋朝对宗室和外戚看管极严,规定不得授予实职,最多弄些不重要的虚衔来混时间罢了。

但他却因高宗赵构无子,同另一位宗室子弟一起被接入宫培养,二人同病相怜却又是竞争对手,随时要接受老皇帝的考验,命运随着赵构的喜怒哀乐而起伏不定,偏偏这赵构活得又久,直到八十几岁才去世,这几十年的考验,不是一般人是熬不过来的。

赵昚上位时,已在宫中苦熬了30年,即使他当了皇帝后,因赵构是太上皇,对朝野影响巨大,群臣皆揣摩其意行事,所以对孝宗压抑掣肘甚多,腾挪不得;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孝宗还是办了诸多大得人心之事。

他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上位伊始便平反岳飞冤案,不仅为岳飞追授“少保”称号加鄂国公,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谥号“武穆”,要知道,这时赵构还健在,不过孝宗是将全部罪过都归于秦桧,从此这秦大丞相便永世不得翻身了。

明眼人都知道,区区一秦桧是杀不得岳飞的,真正的凶手是赵构,而为岳飞平反是当时民众的呼声,亦是孝宗为提高主战派地位而必须要做之事,所以也算是顺应民意之事;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同时被平反的还有一人,那便是被后世视为大奸臣的蔡京。

至于原因,大家就可以大开脑洞了,个人觉得,蔡京实施的很多政策为孝宗推崇,于治国大有裨益,孝宗的很多政策皆源自于蔡京,所谓“不以人废言”,为其平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所受到的阻力之大亦是可以想象的。

南宋终高宗一朝,都是在屈辱中渡过的,及孝宗继位,他努力想改变这一颓势,平常时,他日拱一卒,不停地努力再努力,尽管现在有些人觉得可笑至极的结果,却是他努力的方向,比如,在他的努力下,南宋同金朝的关系,由称臣为称侄,就为此事,大诗人范成大还差点被金人所害。

一旦时机成熟,他便有大动作,意图收复失地,国土重光,为此,他两次北伐,同金人死磕,不幸的是,当时宋、金的实力处于平衡之中,谁也吃不掉谁,加上南宋缺乏良将,两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

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这是史学界广被认可的说法,也很符合实际,当孝宗戮力北伐之际,手中早已没有了如岳飞或韩世忠那样的战将。

即使有文工团长出身的虞允文和大将张浚,但要让他们担负北伐大任,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故而北伐的失败就在预料之中,也留下了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名句。

再者,他遇上的对手,是被后世称为“小舜”的金世宗,那也是金朝皇帝中天花板般的存在,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生活俭朴,革除弊政,发展生产,国力大增,与南宋国力国为势均力敌,所以,在此情况下的南宋想要力压金人,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尽管北伐失败,但孝宗依然不忘重头收拾旧山河的志向,于是,增强实力,修炼内功成了他主攻方向,于是,他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在他的努力下,广开言路,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污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这一时期国家稳定,百姓富裕安乐,国库充盈,从而赢得了南宋史上少有的小康之世,便是被史家称为“乾淳之治”的高光之时。

孝宗在个人品德上亦是无可挑剔的,他“性恭俭”,崇俭尚节,不喜豪奢,不兴土木,常年是旧衣袭身,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时常告诫臣子“士大夫是风俗表率,应修德行,以教化风俗。”他的带头作用也引领了风尚,至少在表面上,朝野上下是不敢明目张胆地骄纵奢靡。

但是,这北伐失败还是成为孝宗一生最大的痛,他久久不能释怀,以至于心灰意冷,心力交瘁,在无望收复失地的情况下,借口高宗赵构去世要为其守孝,便将传位光宗赵惇,自己也当了太上皇。

可惜的是,他所托非人,那赵惇是历史上最惧内的皇帝,被皇后李凤娘三弄五弄地给整成了精神病,且挑拨得他父子二人关系恶化,于是孝宗在闷闷不乐中苦度时日,于68岁时离世。

宋孝宗还有一大贡献便是在中国文学上的倡导,他包蓄兼容,共同发展,使得这一时期在学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风气清淳的环境可谓前所未有,吕祖谦的金华学、陆九渊的心学、张栻的蜀学、朱熹的理等各种学派争相亮相,陈亮叶适等思想家各擅胜场,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后的又一高光时刻。

在文学上那更是繁花似锦,辛弃疾、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周必大尤袤等等,美不胜收;加上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散发和光大,整个社会都充满文化气息勃兴之象。

观赵昚的一生,感觉他是一位很“憋屈”的帝王,不仅前期受那赵构挟制,后期与对手金世宗完颜雍周旋,偏偏这二人都活得够长,将他一生的努力都限制在他的理想之下,有心作为却无力回天。最后是抱憾而终。

他一生至孝,因为赵构对他是有大恩的,不仅将他接入宫中立为储君,还在当时秦桧的作妖下给予了保护,当赵构死时,他是两天米粒未进,并表示要服丧三年,所以,《宋史》有言,“宋之庙号,若仁宗之为“仁”,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其无愧焉!”

总体来看,他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君主,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却作了最大的努力,至少他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竭力改变高宗以来对金屈辱的地位,仅就这点来说,就是一位值得后世尊敬的帝王,可惜的是,君是中兴之君,然诸臣皆非中兴之臣,空赢得后世一片的感叹之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是不是我们的骄傲,别傻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值得骄傲吗,世界上对元朝的评价,元朝为什么退步了

    女真灭北宋,中国先进文明南渡到长江流域,而蒙古灭宋,神州陆沉,先进文化几乎一扫而空,以前我们把安史之乱看做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水岭,其实,应该从蒙古灭宋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完全统治中国——以其尚未文明的统治方式统治中国。元代读书人的地位非常悲惨,到了“九儒十乞”的地步。儒家文明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只有委屈于

  • 《大明风华》朱祁镇回宫全靠孙若微的神操作,朱祁钰扮猪吃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祁镇回宫与朱祁钰的对话严宽版,朱祁镇朱祁钰大明风华,朱祁钰迎接朱祁镇回宫

    朱祁钰开始装的特别胆小,还有些傻萌。但是,他是在扮猪吃老虎。虽然朱祁钰确实力挽狂澜,展现了朱家人的魅力。但是,他确实也是觊觎朱祁镇的皇位。不过,一般人当上皇帝之后,都是不想再下来的。所以,作为观众其实很能理解他。而且,朱祁钰突然性情不定,在朝堂大吵大闹很可怕。而且,在魄力方面,朱祁钰也是比朱祁镇要强

  • 《大明风华》朱棣逼着3儿1孙发誓,最悲催这“说好不沾血”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哭着感谢自己的儿子,大明风华中朱棣临终遗言,大明风华朱棣最后一次征漠北

    但这部《大明风华》,补充了一些正剧里写不出来的东西,比如人物形象,比如家庭相处,比如朱棣到底是不是暴君。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在文化、经济发展的顶峰,而且明朝的皇帝各个都很有特点:有当过和尚的、有因文治武功赫赫有名的,有醉心木匠的,有求丹问药的,有专门一夫一妻的,有心力憔悴想力挽狂澜的。第3、4集,朱棣

  • 比朱元璋还牛的明朝皇帝,万贵妃祸乱后,不上朝却能开辟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最精明的皇帝,朱元璋的贵妃,明朝历史上最不务正业的皇帝

    说起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朱棣肯定是万人称颂的,他们不仅具有超人的本领,还可以将一个国家整治得井井有条,但是大明王朝延续几百年的时间里,肯定不可能只依靠这两位皇帝,而且明朝最厉害的皇帝也不是这两位,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朱厚熜经历了著名的万贵妃祸乱后庭事件,所以在后来的执政生涯中,他一直

  • 一代妖僧姚广孝,明朝的第一谋士,死后进明祖庙受人供奉万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身边的和尚姚广孝,一代妖僧姚广孝,姚广孝为啥杀朱雄英

    中国的历史上很少会有和尚入朝为官,当然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佛家文化,但是很多和尚都是避世,而不出世。不过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和尚,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比方说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就是一个和尚,后来还俗,还建立了明朝。明朝还有另外一个人,改写了明朝的历史,他就是姚广孝,将朱棣推

  • 蓝玉案15000人被抓,朱元璋对这位老将说:你回家养老,我不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蓝玉被朱元璋杀头,蓝玉之死行刑前大骂朱元璋,明清大案之蓝玉案

    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风范跟卓越的作战才能,带着一帮过命兄弟、率领众多能人将士,经过15年的艰苦奋战,经过大大小小上百场的战斗,打败陈友谅、击败张士诚等各方势力,夺得天下,建立了铁骨铮铮的大明王朝。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踏过刀光剑影、凶险万分的战场,最终坐上皇位,登上权力巅

  • 中亚霸主东征遇上西辽政权,若它能跨过西辽,中华文明是否能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辽西征对中亚的影响,西辽女皇帝,统治中亚的西辽

    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有这样一句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当今社会之中,有一部分男性为了能够赚取利益,其实本身已经走上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追求帅气的容颜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身为男子,更重要的是一种气概。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哗众取宠的话,未免过于丢人了。01在中国历史之中,出现了很多

  • 故宫金銮殿在明朝三次遭雷劈,清朝皇帝进宫后为何一次也没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金銮殿,故宫金銮殿内景,明朝的金銮宝座被烧毁过吗

    永乐迁都燕京,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朱棣声称他之所以要迁都,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加强明朝北部边防。从潜意识层面上分析,他逼死建文帝,又住在建文帝每天工作生活的南京皇宫中,心中大概也不怎么自在,时刻有一种鸠占鹊巢的做贼感觉,干脆自己另起炉灶算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朱棣总算把迁都这件事弄成了

  • “靖康之耻”后,南宋是怎样复仇的?700万金人最后剩下10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靖康之耻50个字资料,靖康之耻南宋怎么反击的,南宋靖康耻资料

    我国的古代社会历经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朝代,每次朝代更迭都会发生战争,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发生战争,最先受苦遭罪的就是平民百姓。尤其是遭遇外族入侵,具体事例可参考宋代和元朝历史,这两个朝代中原地区都是被少数民族侵扰。 尽管宋朝局势算不上太平,但却得承认这是个浪漫的朝代,诗坛词坛名人辈出,朝廷也重文轻

  • 赵光义临死说:不要再杀人了!其子奉行诞生一耻辱条约,葬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光义后来的下场,赵光义戏小周皇后是真的吗,王立群讲宋史赵光义

    开宝九年(978年)十月初十,赵匡胤兄弟二人进行了一次“密中谈”。据史书记载,当时,他们让宫殿里所有的太监宫女都出去。门外的人向里面张望,只能透过窗户,看到蜡烛在摇动。赵光义经常离开自己的座位。而赵匡胤不停地一把斧子敲击地面,叫道:“好做,好做!”随后,传来强烈的斧击地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千古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