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57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2:12

即使是在这样万事小心的社会中,也不乏无畏权贵、敢于直言的谏官。唐太宗与魏征的佳话流传至今,也为现在政治领域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范本,让大家有话直说。可是,再好的谏官若是碰不到明智的君主,一切都是空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个传奇的存在。有一次,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正直敢言,却遭杀身祸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明代一个名叫周衡的大臣。

朱元璋登上帝位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从一介草民出身,四处流浪,到参军打仗,甚至最终平定四方,问鼎中原,一出活生生的草根逆袭记。他能够当皇帝,一方面是因为在军营里做出了成绩,另一方面就是草民出身,有深深扎在民间,让他对真实的社会有充分的了解。

刚刚从战乱烽火中诞生的明朝,脚跟站的还不是特别稳。百姓贫苦,国力尚弱,都是它致命的不足。这个时候朱元璋初登帝位,为了笼络民心,表示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赋税,这一做法无疑深得民心,让百姓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下令还没多久,朱元璋自己出尔反尔,收回诏令,重新对百姓施加严苛的赋税。百姓的生活状况从天堂坠入地狱深处,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角,周衡登场了。

周衡在史书中得到的评价就是一个正直敢言的谏官。

当得知皇帝收回诏令,企图重新对百姓征收赋税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来到朝堂,对朱元璋上书道:“皇帝陛下自己颁布诏令,救百姓于水火,是百姓的恩人,他们必将对陛下感恩戴德,而如今陛下竟出尔反尔,收回诏令,这对百姓来说不就是言而无信吗?”

这样的话听在朱元璋耳朵里当然是极大的侮辱。他周衡身为区区一个大臣,敢这样对自己说话?那个当下,朱元璋觉得颜面大失,但一时又不知如反驳周衡,只能将他这话听在心里,日后再与他算账。

封建社会里,皇帝叫你死,你不得不死。周衡如此做,是因为他将百姓放在首位。他深知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无法得到百姓的信任,无法赢得百姓的心,你再怎样镇压他们,终有一天他们会站起来,将你以为无坚不摧的政权顷刻瓦解。

周衡心中很清楚,如果他不说,基本上不会有人说;就算有人说,下场与他应该也没什么二样,那还不如干脆点,自己说出来吧。

但令周衡没想到的是,他的“报应”竟会来得这么快。

就在周衡上书朱元璋,关于是否收回对百姓免除赋税的诏令后不久,因为要还乡祭祖扫坟,周衡来朱元璋告假。朱元璋非爽快,准了周衡六天的假,然而意外,意外,它总是不打招呼,不顾你同不同意,就这样来了。

周衡返乡扫坟祭祖的事情解决完,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时间,真正返回朝廷的时候已经是第七天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如果皇帝迁怒于你,后果什么样都有可能,但朱元璋可谓是最极端的人。

只是超出期限一天,论理来说朱元璋应该不会过度惩罚周衡,可是朱元璋恰恰想起了不久前,自己受过的周衡的气。

“直接拖出去斩了!”朱元璋一声令下,两侧的侍卫们上来将周衡抬了下去,不久午门问斩。就这样,一代谏官不复存在。朱元璋绝对是个记仇的人,且他的身份可以让他随意发泄自己的怒气,也没人敢说一个不是。

“君”无戏言

放在大时代背景下看,明朝可以没有周衡,但不能没有朱元璋。我们为一位谏官,因为自己提出的正确言论却被帝记恨,最终落得午门问斩的下场而惋惜,可是如果没有朱元璋,就不会有那个称霸一方的大明王朝。

从周衡的遭遇中,我们看出了两件事。

首先,周衡作为朱元璋的下属,又是一个国家的大臣,没有遵守规定,按时返朝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任何时候,你的上级规定要求你做什么,你都要破除一切阻扰,最完美地完成任务。从这点上来看,周衡的确有错。

其次一件事就是,无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要再想着把它收回来。言论自由的今天,我们更应敢于指出上级话语或是行为中不恰当的地方,而我们的上级也应该反思自己。

与此同时,“君无戏言”这四个字绝不是说着玩的。这里的“君”,放在古代,你可以说是君王,君子。放在今天,应该扩大范围至每一个人。这可以是我们的交友准则,但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行为准则。

周衡会被问斩,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没有在朱元璋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朝廷,这只是一个导火索,燃起了朱元璋心中对周衡积压已久的怒火。那么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周衡说帝王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对百姓失信。

从这个角度来说错误就在朱元璋身上了,但是周衡敢说吗?也许他敢,但这样做的下场可能会比他现在被午门问斩更惨。由此可以看出“君无戏言”四个字的重要性。

我们是一个友善、和谐的国家,泱泱华夏民族趟过五千年历史长河,仍旧屹立于东方,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所以有很多国家愿意同我们做朋友,愿意同我们交往,就是这个道理。

结语

除了周衡,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不知道后来的朱元璋有没有为自己身边少了一位虽然说话犀利,但是句句在理、敢于说话的大臣而难过,但是读了这个故事的我们,的确感到可惜。

大明王朝的历史的确辉煌,但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谏官为自己的君主出谋划策,直言纳谏,也许大明王朝会更好。

所以现在的我们应该鼓励这样人才的存在,一家人说的话,怎么会是不好的话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元宵猜灯谜,见一妇人抱着西瓜,朱元璋:附近百姓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谜语及答案,朱元璋写副对联贴在门口,朱元璋元宵节事件

    而马皇后和朱元璋两个人在性格上是属于互补型的,所以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一直到朱元璋成为了皇帝为止都对马皇后相敬如宾,两人之所以这么情投意合,不仅仅是因为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第一任妻子,更是因为马皇后的宅心仁厚以及自身魅力。要说朱元璋的性格特点,暴躁肯定是第一个,然后就是多疑,尤其是在后期成为了皇帝,朱

  • 没有这位背景强悍的女铁粉,苏轼生命将提前21年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真人相片,苏轼的图片及资料,苏轼历年足迹图片

    如果没有她,苏轼可能在43岁就得驾鹤西去了。说起来真的好怕怕哦,没有她,苏轼的星光将会暗淡许多,我们也将失去阅读好多苏轼优秀作品的机会,因为苏轼的很多作品,都是43岁后创作的。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这位苏粉!1要说这位苏粉的故事,就得从北宋的第一大也是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说起。苏轼调任湖州太守,按照惯

  • 朱元璋从御膳中吃出一根头发,官员急中生智,回了八个字捡回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朱元璋还专门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朱元璋临终前痛饮御酒

    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军队凭借着自己的善战和胆识,很快就能自立山头,占山为王了,往后的几年和他的部下不停的打下一块又一块的土地,最终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个受苦受难的“土皇帝”终于苦尽甘来,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朱元璋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毕竟草根出身,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落难之时,碰见过一户人家,那家

  • 朱元璋偷偷在大臣衣服上烫个洞,一年后洞还在,朱元璋:掌管户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皇亲身份暴露,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朱元璋临死前想出一计

    朱元璋的传奇经历在现在来说都是能出专栏开讲座的水平了。父母亲人被灾荒夺去性命,自己从小就当放牛娃,成了孤儿之后为了混口饭吃无奈又去出家,结果饥荒闹到庙里,朱元璋被迫流浪四处化缘,后来经少时玩伴介绍,才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的朱元璋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后来因不满郭子兴军队的分裂割据,朱

  • 朱元璋大怒:推出斩首!少年上刑场却大喜,朱元璋感动:免死封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发生在明朝的故事,朱元璋大怒:推出斩首!少年上刑场却大喜,朱元璋感动:免死封官。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勤俭节约并且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严格要求的人,如果有人犯了错被判了刑又怎么会不仅被释放还给封了官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朱元璋(一) 父亲要被处死前来求情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

  • 河南发现宋代古墓,出土一块墓志铭,还原了梁山好汉杨志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志古墓,河南发现古墓事件,历史上有青面兽杨志吗

    导语:相信水浒迷对杨志这个好汉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因为他太倒霉了。作为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竟然沦落到卖刀换官的地步,后来更是被坑的走投无路,无奈之下上了梁山。其实从杨志本身来说,他更想混个官职,而不是落草为寇。后来宋江组织大家诏安攻打方腊,倒霉的杨志在半路上病逝了,一生抑郁不得志的他真是病逝的吗?历史

  • 岳飞被踢出教科书,取消其民族英雄称号?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民族英雄被教科书移除了吗,岳飞怎么被取消民族英雄称号的,岳飞是怎么当民族英雄的

    很多人也是将岳飞当成自己的学习对象,将精忠报国当做自己一生的信念。但是岳飞却是被移除出了教材,并且取消了他的民族英雄的称号,这又是为何呢?岳飞岳飞被移除教科书,取消民族英雄称号岳飞,字鹏举,是南宋的时期的抗金名将,也是军事家、战略家。曾经中国人都将岳飞奉为民族英雄。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位书法家、一位诗人

  • 朱元璋封小舅子大官,小舅子跪地上哭着:只求留命能每天喝酒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小舅子之死,朱元璋封小舅子做大官,朱元璋让小舅子跪地上哭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濠州钟离人也。出身布衣寒门,祖上世代皆以农业为生。幼时当过放牛娃,亦流落街头做过乞丐。元朝末年,朱元璋加入义军参加起义,大败陈友谅与张士诚等人,一路势如破竹,挥军南下,攻破皇城,自此登基为王,建立大明。朱元璋称王之后,要封小舅子做大官,这本是一桩天大的好事,怎料

  • 为何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清朝皇帝却勤勉如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16位皇帝各具特色,明朝的明君有几位,明朝的十五位奇葩皇帝

    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在政务上经常被臣子桎梏,但始终掌握着生杀大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明王朝哪怕到了最后覆灭之际,姿态也是非常刚硬。清朝皇帝看似都勤勉如明君,就算并非每个都有帝王之能,但要说特别昏庸祸国殃民的也没有,可结果大家也知道,清朝统治自康乾盛世后江河日下,连个中兴之主都没有,最后唱

  • 《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玄机,清明上河图中的惊天杀局,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阴谋与杀局

    我国作家冶文彪也基于我国一幅非常著名的画作写过一本“密码”,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从网页搜索这本书时,它的所属类别一栏写的是“悬疑推理”,因此有人认为这本书完全是作者的个人解读。可细细推究,其中还是有相对客观的部分,不是全盘否定的。那么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