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和张献忠死后,为何李的皇后备受尊重,张的皇后却被诛杀?

李自成和张献忠死后,为何李的皇后备受尊重,张的皇后却被诛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7 8:50:44

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这两位草莽出身的皇帝的结局,是正史或者野史中经常涉及和讨论的话题,即使在民间也深受演义和传闻的欢迎。比如李自成的下落,就至少有在湖北九宫山被农民杀死和出家为僧两种说法,而且尤其后一种说法更为民间广大百姓所接受,可能百姓们不愿意接受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以那种窝囊的形式死去。而张献忠的下落也有明确记载,他死于四川凤凰山清军的一次偷袭之中。

但是,关于这两位皇帝的配偶——皇后,却鲜有献记载,民间似乎也对这两位女士不太关注,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皇后在他们死后究竟下落如何?最终又是如何结局的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阐述一下。

根据多位史学家的论证,李自成的最终结局是在1645年五月初在湖北九宫山被农民所杀,但是此时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东路军还有数十万人,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兵们的家属。这是明末农民军的习惯,因为是流动作战,所以官兵们的家属通常都与军队一起行动,所以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其中的战斗力只占了几分之一而已。

而李自成的皇后高氏当时也在这支大顺军之中,高氏名桂英,据传是和李自成在驿站被裁员之后,因在乡里与人发生冲突将人刺死被关入县城大牢,而狱卒高立功则是李自成在驿站时的好友。高立功知道李自成为人行侠仗义,又是乱世,便偷偷放了李自成,还将自己的妹妹高桂英许配给了李自成。而高桂英一直跟随李自成征战,而李自成被杀害时,高桂英就在军营之中。

高桂英

李自成死后,高皇后还是受到了大顺军的拥戴,大顺军之后联合南明隆武朝抗清,大顺军余部仍尊李自成为先帝,奉高桂英为太后。而且高桂英还得到了南明官方的认可,因为大顺军余部被改编为“忠贞营”,高桂英被南明隆武帝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反观张献忠的皇后则是另外一个下场。关于张献忠皇后的记载在历史上并不明确,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张献忠的女儿是明朝大学士陈演的女儿,陈演在崇祯十三年入阁,后来在李自成入北京时被处死。陈演是四川成都府人,而张献忠最后几年就是在四川活跃,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迎娶的陈氏女为皇后。

张献忠

1646年底,张献忠在与清军作战时被清军冷箭射死,张献忠死后,他的妻子和亲信宰相汪兆龄却依然如往日一般凌驾于张献忠的部下之上,其实张献忠部下的几位大将(同时也是他的养子)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能力都十分之强,而张献忠的皇后和汪兆龄都是不学无术之人,平时靠着张献忠的权势作威作福,此时张献忠已经死去,他们依然照旧行事,自然会引起下面人的不满。

张献忠皇后和宰相汪兆龄主张继续张献忠生前的过激政策,严苛对待百姓,甚至肆意杀害百姓,孙可望等人想要纠正这种错误的政策,但是皇后和宰相却是最大的绊脚石,为了扫清障碍,张献忠的四大养子商议之后,一致决定将皇后和宰相汪兆龄处死,之后四人共同领导张献忠余部。而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选择完全正确,孙可望等人改变了对百姓的政策,并且率领大军进入云南,以云南为基地休养生息,大西军恢复了元气,还联合南明永历朝抗清,一度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可惜因为孙可望的背叛而功败垂成。

孙可望剧照

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的命运大体相同,但是他们二人的皇后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何呢?简单分析一下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李自成的皇后高氏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政治,而且高氏平日里对待众将的态度很和蔼,深受将士们的爱戴,所以即便李自成去世,也没有人想要对高氏下毒死。而张献忠的皇后陈氏则不同,在张献忠死后依然“傲据诸贼上”,想必平日里对待张献忠的大将们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她还积极干预政事,“凡事奏请而行”,这又犯了大忌,没有能力却又占据高位,不被杀才怪。

其次,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高氏的娘家人有实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戚,高氏有一个弟弟叫做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大将,为李自成率领一支军队镇守陕北榆林,后来李自成失败之后,高一功与李过率领另外一支大顺军(被称作西路军)南下撤退,最终于高氏所在的大顺军东路军汇合,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个手握兵权的弟弟,谁敢动高氏?而陈氏则不同,只有一个明朝的大学士父亲,还死了,没实力只能任人摆布了。

参考文献:《南明史》

更多文章

  • 李自成为何功亏一篑?并非清军“无敌”,也非大顺军腐败失掉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怎么会败在清军手上,李自成为什么会被清军轻易击败,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清军

    李自成剧照 有人认为是因为清军不可战胜,或者因为大顺军进入北京之后腐败了,又或者李自成等大顺政权领袖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大顺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有的很片面,而有的则是错误的,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析。一、清军实力虽强,却不足以单独击败大顺军看过很多现代电视剧的朋友对清军八

  • 古代的农民起义大都失败了,为何就朱元璋能成功?原因主要有4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统治下的农民命运悲惨,朱元璋起义与农民起义有什么区别

    1、 历史造就了朱元璋朱元璋出生在元朝风雨交际之时,内部支脉打的水深火热,外部还有南宋虎视眈眈,在这种极其动荡、战乱频发的时代,是造就英雄的绝佳契机,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恰好给摇摇欲坠的元朝致命一击,如果元朝在鼎盛时期,朱元璋想拿下江山未必有这么容易,其实是历史给了他机会。2、 朱元璋会审时度势为

  • 朱棣起兵时借走朱权8万兵马,朱棣称帝后,是如何报答朱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借兵并许诺朱权平分天下,朱棣有杀朱权吗,朱棣怎么收服朱权的

    朱元璋极受郭子兴赏识,甚至他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给了朱元璋做妻子。朱元璋与马氏极其恩爱,当他成为皇帝之后,马氏也就成了皇后,而两人的长子朱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 早年的朱元璋英明神武,周围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和谋士,可到了晚年,朱元璋就开始只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坑杀当年的功臣,另一件事就是给自

  • 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却收效不大,为何他还乐此不疲?有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 那么明成祖朱棣的“武功”究竟如何呢?他五征蒙古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本文将攫取一些史料来向大家展示朱棣的所谓“武功”。一征蒙古,战果尴尬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是在他登基之后的第八个年头。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出征蒙古,准备进一步荡平退居草原的蒙古人。但是,这次出征的动机似乎不没有那么强

  • 朱元璋:推出去斩了!少年满面笑容走向刑场,结果因此免罪还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斩将,朱元璋午门斩子是斩谁的,朱元璋因为什么被提拔

    答案自然是有的,明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周琬,他的父亲担任滁州牧这个职位,也就是滁州地方的行政长官,原本也是战战兢兢勤于政事,将原本被作为流放之地的滁州给治理得相当兴旺。我们知道欧阳修就曾经被贬到过滁州,并且在那里写下了“环滁皆山也”的千古名句,在古代这是一个有点封闭的地方,毕竟到处都是山嘛。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几何?道士:比我多一日,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朱元璋只比道士多活一天,是不是道士死的第一天朱元璋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元帝国的腐朽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他的一生经历堪称传奇。朱元璋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甚至比一般百姓还要不如,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别说上学了,连饭都吃不上,为养活自己,朱元璋很小就开始替地主家里放牛来换取食物。 元朝末期,不仅政治异常腐败,

  • 朱元璋赏给朱棣一名14岁少年,50年后,少年的名字闻名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终于攻破元大都,统一天下,定鼎中原,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此时的朱元璋依然无法高枕无忧,北边有元顺宗的北元威胁,四川有明玉珍的明夏王朝自立,云南又有梁王的藩镇割据,还有很多事情得朱元璋来操心。 因此,坐上龙椅之后的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懈怠,而是立即开始攘外安内的工作。朱元璋先是将元顺

  • 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揍大臣,1.7万字的奏章,有1.65万字都在说废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朱元璋顶嘴的大臣,朱元璋到底错杀了哪些大臣,朱元璋打钦差大臣

    或许是苦日子过得太多,就这样他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做出一定的成就。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于在1368年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明王朝,坐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受万人瞩目,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曲折,祖上几代都是以农业为主,很多长辈更是因为拖欠朝廷的税银而过着四处躲避的生

  • 朱元璋给儿子剥桔子吃,母亲却说:快跑,你父皇是要杀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剥桔子给儿子吃,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朱元璋削桔子给儿子吃

    朱元璋还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曾经他就尝试亲手剥桔子给儿子吃,了解朱元璋的皇后直接就被吓到了,对儿子说道:“快跑,你父皇是要杀了你。”那么朱元璋要杀的那个儿子是谁呢? 他就是永乐帝朱棣。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选择太子方面一直都遵循着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他的嫡长子就是朱标,所以朱元璋就选择了朱标作

  • 朱元璋立了一条规矩, 被朱棣破坏了, 在崇祯亡国时起了极坏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给朱元璋立的规矩,朱元璋为何在临死前连喊三声朱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上吊的崇祯皇帝 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扫清了北京城外的一切障碍,对北京城形成了包围,崇祯皇帝和很多的朝廷重臣都成了瓮中之鳖,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军在城外,而在这数十万大军中,有很多人原本是朝廷的人。李自成正对彰义门坐着,身边两位原明朝王爷席地而坐——晋王和代王,李自成带着这两个巨大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