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人才争夺战:李自成、南明两运动失人心,多尔衮一招收百官

明末人才争夺战:李自成、南明两运动失人心,多尔衮一招收百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3/12/10 0:14:05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农民起义四起,而关外的清军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中原,到崇祯末年已经形成了李自成、明朝和清朝之间的三方争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对待人才的吧?最终又是谁笑到了最后?

1644年4月形势图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大明王朝群龙无首,而在京的文武百官们成了李自成的“瓮中之鳖”,而这也是上天给李自成的一个“人才大礼包”。在进京之前,由于李自成的“流寇”身份不被官绅阶层所接受,所以归顺他的文人十分稀少,叫得上名字的就是两个半吊子文人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一次上天给李自成留下了众多的文人精英任其挑选,那么李自成是如何做的呢?

李自成确实也做了人员的甄别录用,李自成命在京的明朝文武官员到自己的吏政府(吏部)报道,由丞相牛金星等人负责挑选,也确实从中挑选了不少官员充实到新的大顺政权中。但是,李自成得到了他们的人,却失去了他们的心。大顺军入城后,对城内的达官贵人们展开“追赃助饷”运动,为了让皇亲国戚、官绅富豪们交出“赃款”,大顺军对不愿配合的官绅们使用夹棍等大刑,很多人因此丧命,导致家破人亡。到后来,由于运动的不受控制,官绅阶级不论好坏,几乎都被波及,此举无疑丧失了官僚阶级的人心,最终导致明朝降官们与大顺朝离心离德。

李自成剧照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残余政权在南京拥立崇祯皇帝的堂弟、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是为弘光帝。很多北方的明朝官僚因为李自成的追赃助饷运动,不愿意为李自成效力,于是在弘光政权建立后,纷纷南逃到南京,想为弘光政权效力,这对弘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作为偏安一隅的政权,十分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官员,但是弘光政权做得也不比李自成好多少。

弘光政权的首辅马士英与阉党余孽阮大铖是至交,他们与东林党互相争斗,为了迫害东林党人,他们网罗罪名,陷害了很多南归的崇祯朝大臣,史称“顺案”。何谓顺案?就是指那些曾经投降过大顺李自成的明朝官员,他们来到南京后因此受到了弘光政权的清算,被治罪下狱,这些原本抱着为明廷效力的官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北京逃出来,想在新朝廷中为明朝继续效力,结果却因为党争而下狱,使很多官员认识到了新朝廷的面目,也丧失了为新朝廷效力的意愿。“顺案”可谓两败俱伤,阉党和东林党两败俱伤,而最受伤的自然是南明弘光政权,因为缺少有志之士,弘光政权最终只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就被清朝消灭了。

东林书院

而反观击败李自成后入主中原的清朝,他们虽然是偏居一隅的异族政权,但是在招揽人才方面,却高出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这两个汉族政权许多。

1644年五月初,多尔衮进京,在听从了范文程、洪承畴等汉族降官的建议后,他做了一件事情,就这简单的一件事,收服了很多汉族官僚的心。多尔衮进京后的第三天,发布了一则命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虽然崇祯皇帝是清朝多年的老对手,但是多尔衮在崇祯皇帝死后却命令葬之以帝礼,还允许百姓为其服丧,虽然并非出自真心,但却不失为收服人心的一招好棋。

多尔衮

除了虚招之外,多尔衮还给明朝官员们以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对这些降官,多尔衮明确表示:“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这无疑是那些明朝降官们最愿意听到的消息,只要能保住高官厚禄,其他的都不重要。很多人曾经在明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朝中都任职过,而且有高有低,清朝吏部官员曾经就新官职就高还是就低的问题请示过多尔衮,多尔衮表示:“按所授较高官职录用”,一时间人心大服。

多尔衮的“求贤若渴”让清朝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笑到了最后,而最后的史实也证明了是清朝坐稳了江山,而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朝廷则因为缺乏人才,导致整个政权缺乏大局观,最终被各个击破,实在是可惜又可恨。

参考文献:《南明史》

更多文章

  • 明末两大汉奸, 一个吴三桂, 另一人差点当上皇帝最后却成了带路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末吴三桂简历,明末吴三桂手下将领,明末叛将吴三桂谁最强

    要论名气,明末的汉奸恐怕无人能及吴三桂,但是另外一个汉奸带路党,虽然名气上比吴三桂差很多,但是他对明朝(南明)所起到的破坏作用不可小觑,即使破坏力比不上吴三桂,但也可以说仅次于吴三桂,他就是原大西军将领、国主、大明秦王、大清义王——孙可望。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出身贫

  • 他号称文盲皇帝,一生仅作2首诗,却秒杀乾隆4万首,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首诗就是刘邦写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首诗的创作之初是因为英布造反,英布当初是刘邦称帝后分封的异姓王之一,英布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

  • 她是清末最美格格,倍受慈禧的喜爱,每次拍照时慈禧都喜欢拉上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最疼爱的格格,清朝女王慈禧照片,晚清太后慈禧

    也不知道是不是慈禧的母爱无处安放,晚年的她竟然时时刻刻把一位漂亮的女子带在身边,视如己出,但凡查阅慈禧晚年留下来的照片,超过一半以上都有这位女子的出现,她就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人称最漂亮的“四格格”。历史上关于四格格的记载并不多,毕竟她只是奕劻12个女儿里的其中一个,但由于四格格从小就长得特别漂亮

  • 一生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为何却败在了袁崇焕的宁远城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宁远袁崇焕,宁远之战袁崇焕完整版,袁崇焕对努尔哈赤的态度

    欢迎观看编者导读:公元1622(天启二)年,由于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在防御广宁的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被努尔哈赤伺机轻取。攻克广宁之后不久,努尔哈赤仍然是选择退回了辽东,在此之后的四年之间直到努尔哈赤发兵宁远,后金与明朝之间基本上都是采取着防守的战略。广宁失陷之后,朝廷先是逮捕了时任广宁巡抚的王化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号召百官公开祭祖,拇指上戴“帝王扳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除此之外,溥仪还被允许继续留在紫禁城居住,自己原先的仆人和宫女,也都可以听他调遣。这种妥协的局面,一方面稳定住了溥仪,另一方面也为清朝皇室子弟后来一系列高调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例如,溥仪之妻婉容,曾在1923年进行过一次赈济灾民的捐款,相比于当时婉容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600元大洋实在不多。然而婉容

  • 《甄嬛传》里都是假的!清朝贵妇“做头发”可不简单,耗时又耗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甄嬛的30种头饰,清朝女人头发,甄嬛传的37款绝美头饰

    在课文《木兰辞》中,木兰在战场上赫赫威风,杀敌勇猛,营中几乎无一人发现木兰的女性身份。直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把头发弄好,把面妆理好后,伙伴们才纷纷惊讶地说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发型和发饰对女性来说都至关重要。越是大户人家,礼法规矩就越为严苛,对于还有着专门的部门负责

  • 在辽宁的这个村庄,村民全是清朝皇室后代,至今却拒绝与外界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辽宁满族村落图片,东北满清皇族的村,清朝辽宁农村

    在溥仪宣布清朝灭亡以后,曾经存在了200多年的大清帝国,就这么从法理上消失了。但我们都知道,一个大帝国的崩溃,必然会掀起无数的风波,甚至还会一波三折。所以,小皇帝宣布退位了,但是张勋又复辟了,随后小皇帝长大了又建立伪满洲国了。总而言之,清王朝虽死,但是百足之重死而不僵,后来继续折腾了好多次。虽然在民

  • 她堪称晚清第一美人,百年前旧照都难掩美貌,却被慈禧耽误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晚清最漂亮的女子,慈禧晚清真实照片,晚清第一美人照

    笔者觉得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比如婉容以及珍妃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貌,即使在那种黑白色的照片里面都有着掩饰不住的美感。除了那些比较有名的美人之外,经常还有一个不算多出名的美人,她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是因为慈禧太后比较喜爱,所以被后人所关注着。在那些老照片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她在慈禧的身边站着

  • 雍正的众多兄弟之中,为何只有十三爷胤祥,独得雍正信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十三爷胤祥与雍正,雍正为什么对十三弟胤祥好,雍正的十三弟胤祥死时多大

    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早年的允祥是很受康熙器重的,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康熙必将胤祥带往。不足20岁却受到皇上的器重,连八爷允禩的老师都认为他前途无量。然而,在康熙第一次废掉皇太子时,却受到牵连被圈禁起来,凭着康熙对他的器重,原本可以封王进爵的政治新秀就这样提前结束了自己在康熙朝的所有表演,直到

  • 雍正为何要杀年羹尧,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大,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可以不杀年羹尧吗,雍正必须得杀年羹尧么,雍正如何杀年羹尧

    说起年羹尧这个人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很多史书上都有非常多的关于他的事情的记载。但是说起这个人的死来,那么这件事情的争议可谓是非常的大的了。比如说当时他和雍正皇帝的关系也是非常之微妙的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年羹尧算是比较有才华和能力的一个人了,所以当时他也非常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