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封爵泛滥, 吴三桂先被清朝封王, 后被明朝封公, 反贼也被封王

明末封爵泛滥, 吴三桂先被清朝封王, 后被明朝封公, 反贼也被封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25 3:36:51

宗室封爵的原则是,皇帝诸子分封为亲王,亲王嫡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诸子则降等封王郡王,郡王嫡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诸子再降等袭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接下来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虽然后期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宗室人数庞大,但是这个封爵的体制或者标准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被严格的遵循着。

朱元璋像

但是,分封给异姓功臣和外戚的爵位则不然。在明朝,分封功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等(去除了中国传统五等爵位之中的子爵和男爵),明初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所以一开始明朝对于封爵一事还是非常慎重和严肃的,只有社稷之功或者有军功之人才能封爵。在朱元璋时代,封了六个开国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在开国那么多的元勋中,只有这六位位极人臣,获得顶级的爵位,甚至连朱元璋的亲密战友汤和都未能位列公爵,而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也只位列伯爵,可见朱元璋时代封爵的严肃和谨慎,封爵严格遵循了“非社稷军功不得封”的标准。

徐达像

而后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战胜了侄子建文帝,抢下了大明江山,为了表彰这些为自己卖命的文臣武将,朱棣又分封了一批爵位,被称之为“靖难功臣”,原燕王旧臣丘福、朱能被封为公爵,张玉、陈亨被追封公爵,另有13位燕王旧臣被封侯爵,12位燕王旧臣被封伯爵,以这些燕王旧臣的功绩论(虽然不见得光彩,但是对朱棣却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封公封侯不为过,而且总数也不过三十余人,说明对封爵的控制依然十分严格。

靖难之役

但是随着王朝的慢慢延续,这个标准变得越来越松懈。比如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后将参与的功臣石亨,起初因战功进封武清伯,后又因夺门之变被封为忠国公,前者因战功而封,无可厚非,但是后者却因政变而封,难道是“社稷”之功?勉强说得通,但是此时的爵位已经丧失了原本的意味,变成了利益的交换。与此类似的还有同样参与夺门之变、因此功被封为武功伯的徐有贞。

夺门之变剧照

而到了崇祯年间,这种现象有更加恶化的迹象。崇祯在位期间,内忧外患,大明王朝在农民军和清军的双重折腾下逐渐走向了死亡,而崇祯皇帝对大臣的控制力也逐步下降,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用爵位来“收买”他们。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时,崇祯皇帝无奈之下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土地入关勤王,为了勉励吴三桂,“三月封三桂平西伯”,崇祯皇帝此时以伯爵加封吴三桂并非其有军功或社稷之功,只是希望他能够率领关宁铁骑迅速回京勤王,并不是事后论功行赏,而更似一种利益交换。与吴三桂几乎同时受益的还有山东总兵刘泽清,三月十八日,“揭上,封泽清东平伯”,在北京城破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还发出了一道封伯的谕旨,用意同样也是“临清地近可也”,在崇祯和大臣看来,刘泽清的驻地离北京也很近,是可以依靠的另一支力量,但是很可惜,这道谕旨根本无法发出,而刘泽清也根本无意入京勤王。

而当崇祯皇帝在北京自尽之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史称弘光帝。弘光继位之后,封爵更加泛滥,江北四镇因为武力支持福王登基,立下“定策”之功,史可法为了讨好四镇军阀,上疏弘光帝建议设立“江北四镇”,并为四镇请封,“黄得功已封伯,似应进侯;杰、泽清、良佐似应封伯”。果然,不久,高杰等四人分别晋封兴平伯、广昌伯、东平伯和靖南侯,而这四人在此时根本毫无建树,四人不过是收拾了一些南下的残兵败将,因为清军没有南下而拥兵自守而已,弘光帝加封四人不过是对他们拥立自己为帝的感谢罢了,于社稷并无半点功劳。

江北四镇

吴三桂降清之后,弘光朝廷对此并不知晓,他们以为吴三桂只是邀清军入关协助“剿匪”而已,所以弘光登基后还“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但是此时吴三桂已经是清朝的平西王了,所以根本不会在乎明朝的公爵了。

吴三桂降清

而到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年间,爵位泛滥更加不可收拾,有点军队就可以封个伯爵、侯爵,公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甚至连从不赐予异姓功臣的王爵都已经不再神秘和高不可攀,而且受封王爵的还是之前反对大明王朝的反贼。

清军入关之后,张献忠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战死,大西军的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率领之下进入云南,并以此为根据地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孙可望率领大西军余部改弦更张,转而联合南明共同抗清,但是孙可望希望南明永历政权将其封王,以便确立自己在大西军中的领导地位。

虽然永历帝和朝臣们希望坚持原则,不加封异姓臣子为王,一开始只同意封孙可望为公爵,但是此时一个小小的公爵已经不可能满足兵强马壮的孙可望了,孙可望坚持要求永历朝廷册封自己为“秦王”,而这让永历十分为难,毕竟“秦王”不仅仅是个王爵,而且是亲王,还是亲王中最为尊贵的称号,但是无奈形势不如人,最终永历帝还是默认了孙可望“秦王”的封号。而这个头一开,后续诸位武将的封号也随之水涨船高,大西军第二号人物李定国被封为“晋王”,而大西军中的第二流人物白文选也被封为巩昌王,而其余公爵、侯爵则已不可数。

李定国像

永历帝的滥封固然是因为形势所逼,而且在此时,对于出于末路的南明朝廷来说,这也并非全然无益,但是显而易见,明朝初期定下的封爵体系,此时已经被破坏无疑了,也许这正是一种新秩序的建立过程,可惜这也未能挽回大明王朝的命运。

?

更多文章

  • 明末人才争夺战:李自成、南明两运动失人心,多尔衮一招收百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李自成大战,闯王李自成杀了文武百官了吗,明末风云李自成简历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农民起义四起,而关外的清军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中原,到崇祯末年已经形成了李自成、明朝和清朝之间的三方争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对待人才的吧?最终又是谁笑到了最后? 1644年4月形势图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

  • 明末两大汉奸, 一个吴三桂, 另一人差点当上皇帝最后却成了带路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末吴三桂简历,明末吴三桂手下将领,明末叛将吴三桂谁最强

    要论名气,明末的汉奸恐怕无人能及吴三桂,但是另外一个汉奸带路党,虽然名气上比吴三桂差很多,但是他对明朝(南明)所起到的破坏作用不可小觑,即使破坏力比不上吴三桂,但也可以说仅次于吴三桂,他就是原大西军将领、国主、大明秦王、大清义王——孙可望。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出身贫

  • 他号称文盲皇帝,一生仅作2首诗,却秒杀乾隆4万首,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首诗就是刘邦写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首诗的创作之初是因为英布造反,英布当初是刘邦称帝后分封的异姓王之一,英布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

  • 她是清末最美格格,倍受慈禧的喜爱,每次拍照时慈禧都喜欢拉上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最疼爱的格格,清朝女王慈禧照片,晚清太后慈禧

    也不知道是不是慈禧的母爱无处安放,晚年的她竟然时时刻刻把一位漂亮的女子带在身边,视如己出,但凡查阅慈禧晚年留下来的照片,超过一半以上都有这位女子的出现,她就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人称最漂亮的“四格格”。历史上关于四格格的记载并不多,毕竟她只是奕劻12个女儿里的其中一个,但由于四格格从小就长得特别漂亮

  • 一生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为何却败在了袁崇焕的宁远城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宁远袁崇焕,宁远之战袁崇焕完整版,袁崇焕对努尔哈赤的态度

    欢迎观看编者导读:公元1622(天启二)年,由于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在防御广宁的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被努尔哈赤伺机轻取。攻克广宁之后不久,努尔哈赤仍然是选择退回了辽东,在此之后的四年之间直到努尔哈赤发兵宁远,后金与明朝之间基本上都是采取着防守的战略。广宁失陷之后,朝廷先是逮捕了时任广宁巡抚的王化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号召百官公开祭祖,拇指上戴“帝王扳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除此之外,溥仪还被允许继续留在紫禁城居住,自己原先的仆人和宫女,也都可以听他调遣。这种妥协的局面,一方面稳定住了溥仪,另一方面也为清朝皇室子弟后来一系列高调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例如,溥仪之妻婉容,曾在1923年进行过一次赈济灾民的捐款,相比于当时婉容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600元大洋实在不多。然而婉容

  • 《甄嬛传》里都是假的!清朝贵妇“做头发”可不简单,耗时又耗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甄嬛的30种头饰,清朝女人头发,甄嬛传的37款绝美头饰

    在课文《木兰辞》中,木兰在战场上赫赫威风,杀敌勇猛,营中几乎无一人发现木兰的女性身份。直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把头发弄好,把面妆理好后,伙伴们才纷纷惊讶地说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发型和发饰对女性来说都至关重要。越是大户人家,礼法规矩就越为严苛,对于还有着专门的部门负责

  • 在辽宁的这个村庄,村民全是清朝皇室后代,至今却拒绝与外界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辽宁满族村落图片,东北满清皇族的村,清朝辽宁农村

    在溥仪宣布清朝灭亡以后,曾经存在了200多年的大清帝国,就这么从法理上消失了。但我们都知道,一个大帝国的崩溃,必然会掀起无数的风波,甚至还会一波三折。所以,小皇帝宣布退位了,但是张勋又复辟了,随后小皇帝长大了又建立伪满洲国了。总而言之,清王朝虽死,但是百足之重死而不僵,后来继续折腾了好多次。虽然在民

  • 她堪称晚清第一美人,百年前旧照都难掩美貌,却被慈禧耽误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晚清最漂亮的女子,慈禧晚清真实照片,晚清第一美人照

    笔者觉得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比如婉容以及珍妃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貌,即使在那种黑白色的照片里面都有着掩饰不住的美感。除了那些比较有名的美人之外,经常还有一个不算多出名的美人,她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是因为慈禧太后比较喜爱,所以被后人所关注着。在那些老照片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她在慈禧的身边站着

  • 雍正的众多兄弟之中,为何只有十三爷胤祥,独得雍正信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十三爷胤祥与雍正,雍正为什么对十三弟胤祥好,雍正的十三弟胤祥死时多大

    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早年的允祥是很受康熙器重的,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康熙必将胤祥带往。不足20岁却受到皇上的器重,连八爷允禩的老师都认为他前途无量。然而,在康熙第一次废掉皇太子时,却受到牵连被圈禁起来,凭着康熙对他的器重,原本可以封王进爵的政治新秀就这样提前结束了自己在康熙朝的所有表演,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