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灭亡?

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4/1/22 20:41:35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比起“明亡于李自成”的扎心历史来,比这更“扎心”的事实就是:不管有没有李自成,明朝的灭亡,都差不了那几年。比如“取代”明王朝入关的清朝顺治皇帝,就对这“扎心事实”感同身受。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坐稳天下的顺治帝下令,要官员们好好整理保护明朝留下的黄册文件,以便新朝统筹人口赋税。但接着就被雷了一下:户部尚书孙廷铨叫苦说,晚明的黄册,这些理论上该每十年“造册”,做到精确统计的珍贵资料,内容却是胡编乱造扎堆,各地的人口户籍状况,特别是农村人口,竟都是相互间乱抄,有的崇祯年间的“黄册”,竟拿着朱元璋年间的“黄册”抄一气,把老祖宗都“挖”出来造假。

尤其搞笑的是,明末“造册”的官员,还喜欢搞“超前思维”,为了图方便,干脆把几十年的黄册,“一次性”统统造完,需要核查时就拿出来凑数。明思宗朱由检明明是崇祯十七年(1644)上的吊。清朝官员竟然还清理出了“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如此“穿越作品”,让顺治帝君臣也哭笑不得,只能当垃圾一样扔了。过了没几年,这些“黄册”更常堆在南京街上公开售卖。以明朝遗民方文的叹息说“路旁堆积如芦柴”,就是一堆废柴啊。

为何如此废柴?想想也就明白,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大量本该为国家纳税的土地,全被权贵官僚们巧立名目侵占,一代代本该“上黄册”的自耕农们,也就成了苦命的破产流民。蛀虫们像吸血一样侵吞着明朝的土地,再拿这些造假黄册糊弄事,也疯狂地催生着各地的“李自成们”。以学者马伯庸的话说,“大明的覆亡实际上是一次系统性的崩溃”,而这些黄册,则是“一件充满讽刺意味的死亡物证。”

而比起被雷得不轻的顺治帝君臣们来,明朝文学家吴应箕,却早在明末大乱前夜,就深味了这细思极恐的未来:明朝天七年(1627),清晨路过河南真阳的他吃惊的发现,自己走过了这几十里道路,本该都是肥沃的良田啊。就连田亩之间的边界,都依然清晰可见,可土地上却是一片荒茅白草,显然已弃耕了好些年。那年还是河南风调雨顺的一年,可走过附近村镇,遇到的也全是老人,青壮年都稀少,更别提耕地了。

为何会“放着好好的地不耕”?吴应箕细一问才直到,这些他走过的荒地,前些年都是“膏腴之业”,可明末土地兼并加剧,地给“兼”走了,多出来的赋税,就得其他苦老百姓买单,甚至“人去而粮尤在”。外加从知县到衙差,简直是层层加派,正常交一份税,就要“加码”到七八倍。交不起就只能跑,“贫者则尽弃户而去”,就留了一片光秃秃的地。如此惨景,吴应箕当时也“不觉浩叹”。接下来的事情,“浩叹”后就可以想。

此情此景,并非是哪一年的特例,而是从万历晚年到崇祯上吊的近半个世纪里,明王朝国土上每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活剧。比如就在吴应箕“浩叹”的河南,权贵们的土地兼并,就已进入到疯狂阶段,“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者亦不下五六百顷”。看过这疯狂场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末一度穷途末路的李自成,在河南振臂一呼,就立刻如烈火燎原般复起。

如此危机,难道大明朝堂上就没有明白人?那些当时喜欢怒怼皇帝骂权臣,然后常被后人大书特书“刚正”的“言官”们呢?明朝两个多世纪里,拥有“以小制大”权力的言官们,确实曾是大明朝堂的“净化剂”,可到了晚明年间,明朝兵部尚书梁廷栋的一句话,就戳穿了这群人的画皮:“国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督查腐败的言官,下去巡视一番,竟就趁机大肆受贿,相当于“加派百余万”。

对比下来,梁廷栋的这声斥骂,还是客气的。崇祯年间的民谣就说“好官昏夜考,美缺袖中商”。言官们把持的考核官员大权,都成了吸金神器。负责督查六部的“给事中”言官,更公认“纳贿之魁”,有些言官的捞钱手段,更到了不要脸的地步:一听说参加“考选”的官员进京,京城言官们就成了闻了味的狗,立刻找着“苦主”要钱。有时嫌钱给的不够,甚至半夜大咧咧来敲门,整一堆“黑材料”勒索……

连朝堂的“净化剂”,都“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晚明的吏治当年也可以想。比如号称励精图治的崇祯年间,崇祯皇帝如此恶治百官,结果却是“贿赂之盛,莫如此日”。腐败程度“完美超越”明朝任何时代,官场日常行贿受贿,用黄金都被嫌没品位,都得用珍珠开路。官场上还流行“借京债”,想要跑官要官就得送钱,没钱就得借高利贷,也就是京债,得了官再还。那怎么还?当然就是靠贪污腐败,勒索压榨百姓。

如此情景,连崇祯皇帝本人都心知肚明:“未用一官,先行贿赂,文武具是一般”。可就算这样又如何?他还是“心知肚明”的上吊了。

至于号称“工资很低”的明朝官员生活?发展到晚明年间,比起那让吴应箕们“浩叹”的民生来,却还真是有声有色。南京的秦淮河上,各色的“花船”上夜夜笙歌。无论“东林”还是“复社”,只要入得这“圈子”,秦淮河上的寻花问柳,就是“精英”们的日常功课。多少名躁江南的“花魁”,更都是“精英”们的被中客。当然“精英”们纵横秦淮河,也不忘了日常工作,多少浩大的“复社”活动,就是从秦淮河上密谋。

此情此景,以清朝诗人秦际的感慨,那真是“福慧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内忧外患的晚明年间,那些号称“肩负天下”的“精英”,都在忙活这个。

官员们的个人生活,那更成了“明末文化”的生动代表。河南官僚们“田之多者千余顷”的幸福生活,比起江南官僚又成了小儿科。以明末清初遗民顾炎武的话说,明末的江南百姓,百分之九十都“为人佃作者”,大大小小的当地官僚,动辄就富可敌国:东亭的华家,每年田租四十八万两白银,仅仆人就养了三千。苏州的钱家,每年田租九十七万两白银,吴兴的董家和嘉兴的项家,资产更过百万两白银。

这些有钱的“精英”们,当然也没落了享受,明末年间疯狂大起豪宅,多少今天还被看做“文化遗产”的江南园林,都是这么来的。甚至“收健壮为奴”“收债急于纳税”。朝廷的法度被他们踩在脚下,大明的土地赋税成了他们疯狂吞噬的血肉。直到清军入关,山河变色,再一个个着急忙活跑出来,剃头做了“大清忠臣”。

官僚如此,王公贵族以及野史里常见“很爱国”的公公们呢?攻破北京的李自成,拼命拷掠京城百官同时,捎带也给百官们“正了名”:“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确实,比起“侯家”“阉人”来,文武百官的“发财手段”,又差了一大截子,大明亡国的全过程,其实也是这帮人的“另类比阔”。

只是这明王朝,就在这样的“比阔”里,陷入到亡国的厄运中。看过全过程就知道:一个上上下下烂透的王朝,表面繁荣却民生艰难的末世,又能有几天活头?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一个李自成背后,就是多少这样发人深思的兴衰真相。

参考资料: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商传《走进晚明》

更多文章

  •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忠贤简历,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vs皇太极

    紧接着皇太极继位,发动锦州之战,锦州攻不下来,又转而打宁远,宁远不克,在回头打锦州,这样忽北忽南,顾此失彼,分散兵力,可谓自乱方寸,最终结果战败。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魏忠贤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在魏忠贤掌权期间,魏忠贤明白辽东和京师的关系,魏忠贤积极支持孙承宗的

  • 为什么是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要叫锦衣卫,为啥设锦衣卫,朱元璋为什么设立锦衣卫

    此时的京师,宛如一座流血的地狱。索命的恶鬼,便是名为“缇骑”的锦衣卫。他们刺探官吏,屡兴大狱,众臣畏惧,人人自危。血流得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及时地暴怒了。他以锦衣卫用事者非法凌虐为由,下令焚毁刑具,并将锦衣卫的囚犯,送刑部审理。锦衣卫自然心里苦。在百官眼里,他们可能是恶鬼。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人人畏

  • 岳飞没有留下《武穆遗书》,但岳元帅的兵法精华,还是流传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的十大谋略,岳飞的真实事迹简介,岳飞的岳有繁体字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岳飞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从军了。从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在绍兴四年,他收复襄阳六郡。在绍兴六年,他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至此以后,岳飞在战场上的

  • 宋朝自然灾害严重,范仲淹却抬高米价,百姓竟不可思议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是历史上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可是在1050年间他所下达的一项命令,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原来那个时候的浙江正在经历自然灾害。众多农民为了活命只得延路乞讨。可是当地的很多地主和富户为富不仁,他们竟然黑心的特意去抬高米价。这样的背景之下,有更多的人被饿死。就在这个时候范仲淹下了一道命令,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十六位皇帝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背后的心酸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事记

    朱元璋“奇”在苦孩子当了皇帝。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开国帝王中,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属于天潢贵胄;汉高祖刘邦是农家子弟,担任过乡间亭长(类似现在的村长);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贵族世家,父亲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唐高祖李渊是关陇贵族之后,父亲李昺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后代,父亲赵弘殷官拜后

  • 明朝年轻的太后拉拢张居正,为了权还是色?张居正死后才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来看张居正的这一次意外死亡或许会给自己落得一个全尸的结局。就在张居正死后头七都没有过完,就有各位大臣联合上书皇帝要求清算张居正。这个时候一直与张居正传有绯闻的李太后却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年轻的太后拉拢张居正自然只是为了自己儿子和权利。张居正被抄家张居正去世才四天的时间,万历皇帝就收到许多朝廷重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便知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总之,很多名字并不是随便乱取的,以名著为例子,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死了六贼,为何还能成佛?答案藏在六贼的名字当中,因为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是六根,孙悟空打掉的是自己的六根。金庸武侠《倚天屠龙记》中,为何张三丰终生未娶?答案藏在其弟子武当七侠的名字中,因为武当七侠的名字连起来,便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

  • 见了武则天的复原图,才了解为何唐太宗不爱,李治却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治武则天真实历史,武则天为什么和李治葬在一起,李治为啥不杀武则天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洪流中,掌握皇帝实权的女性很多,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窦太后;宋朝的刘太后;辽国的萧太后及清末十分出名的慈禧太后。但她们都是幕后操纵者,没有走到台前,以个人名义实行皇权。历史上真正登上皇位执政的女性只有一位,就是武则天。相对于她成为“女皇”,更令人惊奇的是她侍奉了父子两代君王的

  • 武则天是死于疾病还是谋杀?一块墓志铭揭开了武则天的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的真正死因,武则天秘史御医给武则天看病,武则天为什么退位后突然死亡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他67岁即位,82岁去世,是即位年龄最大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武周王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非常卓著的。然而对于武则天的死因,正史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野史上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唐高宗去世后不

  • 请叫我“富贵儿”,一个来自唐朝银饼的自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银饼的来历,请叫我富贵儿唐朝银饼的自述,唐朝吃货的幸福生活

    “怀集庸调”银饼唐开元十年(722年)最大径10.8厘米,厚0.3-0.8厘米,422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怀集庸调银饼。正面刻有铭文五行:“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其中“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怀集县故治在今广东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 “洊安庸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