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一直都是历史上非常有能耐的人。比如说在巨鹿之战当中,以很少的兵力战胜了一支大部队。足以见得项羽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他过人的胆量。经此一战他战神之名响彻四方,哪怕刘邦跟他比起来也逊色很多。
项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军事领导者,刘邦与他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侧重于政治方面。因此这样看起来的话,刘邦更容易成为一个皇帝。因为他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势力,而军事领导者多数只能冲锋陷阵。
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历史上的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但是有的人也觉得项羽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完全取决于他宁死不屈的性格。但是人们对于项羽的自刎,还是颇为遗憾的。毕竟当时的他并不是没有退路,只要项羽当时渡过乌江的话就可以回到江东。江东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再加上项羽的号召力。不愁没有再一次成功的可能。
可是项羽却如此的决绝,宁死也不愿做一个别人眼里贪生怕死之人。人们也研究过项羽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供大家参考。
第1种解释就是项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对手下的那些士兵都非常的有感情,甚至也可以说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如今由于自己领导不善,让这些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都战死了。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已经没有脸再回江东见乡亲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我了断,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第2种解释是这样说的。当时的项羽已经逃到了乌江,接应他的人是一个叫做“武吉”的亭长。这个亭长希望项羽马上上船渡江,以此来保下自己的性命。可是项羽的回答却非常的耐人寻味,他说:上天已经决定了我要灭亡的命运,就算我渡江了又能如何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项羽看穿了武吉的身份,他是刘邦派来的人。更何况这一点也证明了项羽已经山穷水尽了,要不然怎么能派这个人来接应自己呢?所以说在项羽看来,武吉绝对是一个别有用心之人。
第3种解释把项羽自刎的责任推在了虞姬的身上。当时项羽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但是他还十分担心要怎样才能让虞姬安全呢?可是虞姬也是一个用情至深之人,不忍心成为项羽的弱点。更不愿意看到像为了自己左右为难的样子,因此她牺牲掉了自己成全项羽。
只一瞬间便痛失爱人,项羽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自言自语,却成为了害死虞姬的利器。也许他心中有悔恨,在想到今后的日子,没有相爱的人陪在自己身边的空洞。这一切成为了他活不下去的理由。
这些都是大家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做的推断。至于真实的想法如何?只有项羽本人才知道。但是这些秘密早就已经随着他,一同在这个世界当中消失了。可是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项羽是一个为内心非常骄傲的人。这样的人绝不允许自己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