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孝祥:他是官场正义的化身,因替岳飞辩冤而遭秦桧排挤

张孝祥:他是官场正义的化身,因替岳飞辩冤而遭秦桧排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48 更新时间:2024/1/17 1:55:47

张孝祥:隔水毡乡腥,忠愤义填膺

宋词有豪放派,因有苏轼和辛弃疾扛鼎,风头似乎盖过了正道之婉约,其实,除了这二人外,要举出第三人的话,除了专门学过文史的,对一般人来说,至少还是要想一阵的。所以,尽管豪放派为大家津津乐道,但毕竟在整个词坛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

如果真要举例的话,这张孝祥,张元干和陈亮当属可选之人,尤其是张孝祥,可以说是辛派词人中,从东坡到稼轩之间的桥梁。也是南渡词人群体如李清照、朱敦颐等人,与中兴词人辛弃疾和周邦彦之间的过渡人物。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

绍兴年状元及第,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秦桧死后,授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命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年38岁正值壮年时在芜湖病逝。

状元及第有为,且被后世称颂者并不是很多,张孝祥应该算是其中之一了,但他的声名却并不是很响亮,这可能同他英年早逝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在主和为基调的宋廷自是不招待见,何况他又为人正直,绝对不曲意逢迎,政治观点同权相秦桧势若冰火,所以,在主和文人修订的《宋史》中声名不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南宋虽然孱弱,但却也能不时地取得一些胜利,当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至长江,被虞允文在采石一顿胖揍后身死,金兵退回淮河。然而大好形势并未像张孝祥期待的那般发展。朝廷以怀柔为宗旨,以议和为大计,放弃追歼金兵的大好时机,收复失地的伟业因此被贻误。

张孝祥为此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于年底在建康留守的宴席上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堪称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直可看作稼轩词之先导。词的开篇即表示对不守不战的异常状态的不满之情。极目北眺,千里淮河,草木荒芜,城垣毁塌,全无防守。征尘昏暗,霜风凄然,边境悄然无声。现在,连孔子讲学之地居然也被污成了一片膻腥之气。

继而笔锋一转,矛头直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中原父老渴望光复,自己的报国志愿难以实现。边境上冠盖往来,使节纷驰,一片妥协求和的气氛,使作者为之痛心疾首。全词格局阔大,声情激壮,笔饱墨酣,淋漓痛快,为南宋初期爱国词中的名篇。

张孝祥不愧是状元郎,他是在一堆了得之人中排名第一的,同榜进士中,不仅有范成大,杨万里和虞允文这等大名鼎鼎之人,更有秦桧之孙秦埙这样有背景的名人,而在落榜生中也包括有如陆游这样的高人。他是被高宗赵构亲自定夺得状元,但让赵构没想到的是,他却是同自己主张完全相反的狂热地主战派。

建康留守是张孝祥一生中担任的最重要的官职。这时,南宋主战派将领张浚发动了隆兴北伐,张孝祥当然是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但不幸的是此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张孝祥亦被弹劾落职,后又重新出任地方官去了。

当他途经洞庭湖。正临近中秋,他月夜泛舟,洞庭湖清奇壮美的景色让他忘却了一切烦恼,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这宠辱皆忘的境界,挥毫写下了他的传世名篇《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气势磅礴的词句,开阔豪迈的胸襟,唱出了词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领悟。大自然的宁静、澄澈令词人陶醉,他气宇轩昂,豪爽坦荡,化身为万物之神,威然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宇宙的主宰,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一切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

他词风豪迈,意境和苏词相近,内容大多反映社会现实,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爱国情感浓厚,是宋朝豪放派重要代表之一。晚清名士王闿运读了《念奴娇 过洞庭》后,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张孝祥光明磊落、胸无点尘,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挫折,但他仍能泰然自若,物我两忘,融入到广阔浩渺的自然美景中。他虽然在政治上未能一展其才,但在词坛上却做出了杰出之成就。

张孝祥23岁就得中状元,此时他的身份还是并未婚配,这在高中状元的群体中可谓很罕见的,当时秦桧就指使党羽曹泳在朝堂上当众为女儿其向张孝祥提亲,孝祥“不答”拒之,以此也同秦桧结下了梁子。

其实,这时张孝祥心中的苦真是难以为他人言,他早在十六岁时与一个李姓女子同居,并育有一子,却一直得不到家族的承认。后来在被逼无奈时,同表妹时氏结婚,在成婚前,他只能痛下心来,将李氏和儿子送走。李氏凄凉无助,便做了道姑。从此,两人再未见面。

张孝祥对明媒正娶的妻子应该是毫无感情,因为在他的《于湖集》中并无一词一诗一文提到时氏;相反的是,他在很多的作品中,描写失去情人,痛别爱子的哀痛,虽然写得很是晦涩,但他心中悔恨与凄凉的心情却是很明显的。唉,怎一个苦字了得。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

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据说这首情韵幽馨绵邈的《木兰花慢》,是当年张孝祥送李氏出家时,在送别码头上写就,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出张孝祥心中那满满地无奈之情。

有人为此指责张吉祥缺乏男子汉的气概,没有敢做敢当的勇气。其实,这要放在当时的现实情况下来考究。如张孝祥这样未婚同居先有子的情况,在而今根本就不叫个事儿,补个结婚证不就行了。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族人对这李氏及儿子就是不容,以至于在张孝祥死后将房产记在了儿子的名下,并让其因袭了荫官依然是拒之如故,坚决不予认可。,从张孝祥对李氏及儿子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个始乱终弃之放荡之人,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苦楚。

张孝祥对李氏及儿子的思念之情反映在他的多篇作品中,其中最为人动容的便是这首《念奴娇》: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忍弃平生荆布?”一句,用的是南朝江祏的典故,其中或许是不敢违背父母之命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却也不得不离弃李氏母子,这其中的自责、内疚、悔恨、悲苦均难以为外人道,种种情绪折磨之下,使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

但民间对他却是情有独钟,屡屡将其写进故事中,其中就包括元代关汉卿的戏剧《萱草堂玉簪记》。后来晚明大文豪高濂又吸取其精华,写出一部愈久弥香的《玉簪记》,美得让几百年以来的国人,皆心向往之。

可惜的是,不管在哪本剧中,他总是以千年老二的形象,为他人做嫁衣裳,如《玉簪记》中,人们只记得潘必正和陈妙常,谁也没关注过这张孝祥。并且,剧中还说的是陈妙常先遇到这张大知府,但却看不上他,偏偏看起了名不见经传的潘必正,岂不悲催。

张孝祥青年得志第,为人又潇洒磊落,时人说他“嗜酒好色,不修细行”,似乎颇有些风流韵事落在旁人眼里,可是考证他的生平,婚姻爱情却是一片空白,除了他同李氏那点事外,也找不出他有什么污点。相反,他在地方官任上,造福百姓,官声卓著。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他“内修外攘,百废俱兴,虽羽檄旁午,民得休息”,为民众和朝廷做了不少好事。

张孝祥博闻强记,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反对“议和”,积极主张抗金收复中原。然而南宋政权腐败,朝廷昏庸,他屡遭排挤、贬谪。宦海沉浮让张孝祥深谙世态的炎凉,因此,他后期的词,大多抒发了他返归自然、超然世外的洒脱情操。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尽舀西江之水酿美酒,高举北斗七星作酒杯,邀万物豪饮,与天地狂欢。酣畅淋漓的语言,超越时空的意境,抒写出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满腔豪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胸襟,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更多文章

  • 宋朝坚持与邻为善,撒钱换和平,为何也逃不脱被灭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都一景(《清明上河图》局部)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封建朝代。许多人都主观认为,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国富兵弱,没有在军事建设上投入人力物力,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富国才可强兵,宋朝的统治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花在强兵

  • 岳飞死后,百姓为秦桧夫妇发明一美食,流传至今随处可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桧夫妇害死岳飞过程,关于岳飞秦桧的诗句,岳飞后人谈秦桧

    面对金人的入侵,岳飞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相对于民族英雄岳飞的主战,秦桧则是全力主和。秦桧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 假如明朝皇帝顺序倒过来,朱元璋会怎样扭转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顺序列表朱元璋,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明朝几代皇帝都是朱元璋吗

    然后,明朝皇帝顺序要是颠倒过来就出现了如下一幕!在这个内忧外患之际,1614年朱元璋登基继位为皇帝,凭朱元璋的能耐最多半年时间就可以将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可是,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朱元璋一琢磨,觉得挽救大明朝应该走其他路线。于是他做了一个特殊的决定,学习万历皇帝不上朝,把朝廷的事情全都交给内阁来办理。

  • 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为何要反明朝,李自成对明朝灭亡的影响,李自成灭掉明朝的时间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比起“明亡于李自成”的扎心历史来,比这更“扎心”的事实就是:不管有没有李自成,明朝的灭亡,都差不了那几年。比如“取代”明王朝入关的清朝顺治皇帝,就对这“扎心事实”感同身受。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坐稳天下的顺治帝下令,要官员们好好整理保护明朝留下的黄册文件,以便新朝统筹人口赋税

  •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忠贤简历,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vs皇太极

    紧接着皇太极继位,发动锦州之战,锦州攻不下来,又转而打宁远,宁远不克,在回头打锦州,这样忽北忽南,顾此失彼,分散兵力,可谓自乱方寸,最终结果战败。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魏忠贤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在魏忠贤掌权期间,魏忠贤明白辽东和京师的关系,魏忠贤积极支持孙承宗的

  • 为什么是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要叫锦衣卫,为啥设锦衣卫,朱元璋为什么设立锦衣卫

    此时的京师,宛如一座流血的地狱。索命的恶鬼,便是名为“缇骑”的锦衣卫。他们刺探官吏,屡兴大狱,众臣畏惧,人人自危。血流得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及时地暴怒了。他以锦衣卫用事者非法凌虐为由,下令焚毁刑具,并将锦衣卫的囚犯,送刑部审理。锦衣卫自然心里苦。在百官眼里,他们可能是恶鬼。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人人畏

  • 岳飞没有留下《武穆遗书》,但岳元帅的兵法精华,还是流传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的十大谋略,岳飞的真实事迹简介,岳飞的岳有繁体字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岳飞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从军了。从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在绍兴四年,他收复襄阳六郡。在绍兴六年,他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至此以后,岳飞在战场上的

  • 宋朝自然灾害严重,范仲淹却抬高米价,百姓竟不可思议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是历史上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可是在1050年间他所下达的一项命令,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原来那个时候的浙江正在经历自然灾害。众多农民为了活命只得延路乞讨。可是当地的很多地主和富户为富不仁,他们竟然黑心的特意去抬高米价。这样的背景之下,有更多的人被饿死。就在这个时候范仲淹下了一道命令,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十六位皇帝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背后的心酸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事记

    朱元璋“奇”在苦孩子当了皇帝。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开国帝王中,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属于天潢贵胄;汉高祖刘邦是农家子弟,担任过乡间亭长(类似现在的村长);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贵族世家,父亲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唐高祖李渊是关陇贵族之后,父亲李昺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后代,父亲赵弘殷官拜后

  • 明朝年轻的太后拉拢张居正,为了权还是色?张居正死后才知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来看张居正的这一次意外死亡或许会给自己落得一个全尸的结局。就在张居正死后头七都没有过完,就有各位大臣联合上书皇帝要求清算张居正。这个时候一直与张居正传有绯闻的李太后却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年轻的太后拉拢张居正自然只是为了自己儿子和权利。张居正被抄家张居正去世才四天的时间,万历皇帝就收到许多朝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