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曾出土的尸骨,是朱元璋为上位杀死的兄弟,明太祖形象扫地了

南京曾出土的尸骨,是朱元璋为上位杀死的兄弟,明太祖形象扫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1/16 18:16:49

韩非子·难一》中有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其实不只是在战场上兵不厌诈,在政治商场上也同样需要各种伪诈谋略的手段。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王都是使用这种手段的个中高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

01

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都,这里曾经发掘到一些重要历史遗迹,2004年,位于南京的一个科技工厂开工扩建宿舍,就在施工现场,意外的发掘出一座非常简陋的古墓。墓中人为男性,他身着盔甲,手持兵器,而且还身中6箭,由于墓中人连一个棺椁都没有,所以很显然是被匆匆忙忙地掩埋在此。通过对此人所佩戴的匕首和盔甲的研究发现,这个人很可能是元朝末年时的著名将领陈埜先。

▲影视剧中的陈埜先

此人曾经与朱元璋有过一次非常关键的交集,而这一经历为后来的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做出了极为关键的铺垫作用。元朝末年,世道混乱,各地的起义军层出不穷,朱元璋选择了投奔红巾军,共同抵抗元朝廷。但是陈埜先的选择与他截然相反,他不但投靠了朝廷,而且还率领着2万人马为元朝平定各地叛乱。朱元璋与陈埜先在渡江之战时相互对战,陈埜先作为将领,不但智勇双全,而且力大无穷,当时的援军主帅福寿相当看重他。

02

徐达邓愈在襄城桥一带设下埋伏,终于成功的将陈埜先俘虏。但是朱元璋一向听闻陈埜先能力出众,再加上正当用人之际,所以并不愿意就此将他杀掉。《明史》曾记载:“徐达、邓愈以奇兵出其后,设伏于襄城桥。埜先率众来攻,时有黄云罩于城皋,埜先惊败,为伏兵所擒,太祖释而用之。”那么陈埜先是不是真的愿意臣服于朱元璋呢?当然不是。陈埜先对朝廷十分忠心,其实投降朱元璋只是为了保住性命而已。

▲朱元璋画像

不过朱元璋为了得到陈埜先的忠心,还是花费了不少苦心,不但和他结拜为异性兄弟,而且还在他身边安插了内线。后来徐达攻下了芜湖和溧阳,朱元璋便让陈埜先率领着他自己的旧部前往溧阳驻守。陈埜先利用这个机会得以脱身,很快就与自己在援军时的主帅福寿联系上了。他还想了个办法,试图除掉朱元璋。他写信给朱元璋,说服朱元璋率军攻打南京,陈埜先定下了一个计谋:当在太平的朱元璋出兵攻打南京时,福寿正在南京,而陈埜先自己在溧阳。

▲南京古城旧址

他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福寿一起左右夹击。其实朱元璋早就通过事先安插的内线知道了这个诡计,于是他假意答应了陈埜先,实际上他却另有打算。当朱元璋跟随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时候,他不但深得郭子兴器重,而且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自从郭子兴死后,他的儿子郭天叙继承了元帅的职位。但是此人十分忌惮朱元璋还曾经试图将之毒死。对于这一切,朱元璋也心里有数。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与马皇后

虽然他对郭天叙十分不满,但是如果轻而易举地杀掉郭天叙,那么必然会背上骂名。在得知陈埜先的诡计后,朱元璋便利用这个机会借刀杀人。他告诉郭天叙,陈埜先会和自己的队伍共同夹击援军。郭天叙在得知此事后,想要自己去出这个风头,于是便让朱元璋留守,自己率军攻打南京。郭天叙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陈埜先与福寿秘密联手,将郭天叙和他的心腹张天佑都杀死在秦淮河上。

▲影视剧中明军

此后朱元璋成功的接管了红巾军,他这一招不但利用陈埜先杀掉了郭天叙,而且还不用背负弑主的骂名。当然后来陈埜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朱元璋在利用他杀掉郭天叙后,又让自己安插的那名内线卢德茂率领人马将陈埜先射杀。在2004年挖掘到的陈埜先的尸骨,就发现他的身上有6个箭簇,很有可能是卢德茂在杀死陈埜先后,将之简单埋葬,并未让他曝尸荒野。

结语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政治上非常有手段,但实际上他的军事能力也相当出色。正是因为这一次计谋,朱元璋成为了红巾军真正的统帅,继而能够一统天下,成为明朝的太祖,虽说这种方式现代人看来很是诟病。但这种借刀杀人的手段,在当时每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都会使用,如果他们不能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良机,那么也就无法成就日后的大业。

参考资料:

《韩非子》

《明史》

更多文章

  • 北宋18岁天才画家:一生只传一幅画,靠此画火了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代画100幅欣赏,北宋十大稀世画,北宋文人画代表画家

    宋太祖赵匡胤上位之路颇具争议,他通过兵变夺取了政权,因此整个宋朝都在打压武将的地位,对文人更加推崇。赵匡胤还专门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到了1104年的时候宋徽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画学,广招天下的绘画天才,聚集在一起进行培养,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皇家学院。北宋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画家,一生只给后世留

  • 包拯晚年无子,六十大寿时,寡居的儿媳却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包拯在60岁寿宴上感叹膝下无子,包拯60大寿感叹老来无子,包拯晚年生活照

    北宋宋仁宗年间开封府的府尹包拯,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包青天。能被老百姓称之为“青天”,当然是因为他作为开封城内百姓的父母官,为人公正,铁面无私,为官清廉,秉承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并且言行一致,平叛诸多冤假错案,其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流传千古的案件,《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真假状元》等。

  • 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的家庭非常注重他的教育,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了解得非常透彻。刘伯温长大之后,在天文,地理以及兵法方面,均有所造诣,最终也是成为了历史长河之中无比闪耀的存在。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其中深意,可惜太晚了。 明太祖对于刘伯温已经有所了解之后

  • 元朝权臣手握重兵,欲强娶皇后!皇后:我女儿年轻,换她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最有政治手腕的皇后,元朝权臣,史上最猖狂的权臣娶皇后为妻

    此人叫做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一样,他也是元末时期的名将。孛罗帖木儿的父亲是答失八都鲁,由于出生于将门,孛罗帖木儿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并且从父亲身上学习很多兵法和战场上的经验。元朝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百姓修治黄河决口,百姓挖河时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元朝暴政灭亡的丧钟就此

  • 完颜亮当了十二年皇帝,为何被称为“海陵王”?他真的那么荒淫无耻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的完颜亮,完颜亮算皇帝吗,完颜亮皇位怎么被夺的

    庙号就是皇帝驾崩后进入太庙接受后世子孙祭祀的称谓,相当于入席的座位号,是皇帝身份的标配,没这个东西就没资格吃祭祀,就享受不到皇帝的待遇。一个没有皇帝待遇的皇帝还叫皇帝吗?完颜亮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前任完颜亶的皇帝身份,他降封完颜亶为“东昏王”,以王侯礼将他与裴满氏合葬。直到金世宗即位后,才恢

  • 宋真宗为何放弃大好局面,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只因消息互不对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真宗为什么与辽国求和,宋真宗与辽人谈判,宋真宗为何放弃辽国

    北宋与辽国的边境形势图就在景德元年秋天,辽国太后萧绰(又名萧燕燕)携辽圣宗御驾亲征,率领辽军精锐二十余万大举入侵宋境。而宋朝也拼尽全力,起禁军二十余万殊死抵抗,宋真宗赵恒最后御驾亲征,抵达澶州与辽军对峙,这是宋辽相争以来,第一次皇帝VS皇帝的战争。这场大战宋史中称为“景德之役”。景德之役的结果是,宋

  • 为何刚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掉?原因明显,他不讲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忠贤不死明朝真的就不会亡国吗,魏忠贤对明朝做了什么,为什么说魏忠贤死了大明亡了

    魏忠贤家境贫困,自幼入宫,天启帝即位后,魏忠贤因其内人客氏深受皇上喜爱,魏忠贤因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在天启帝在位得天启年间一直享有很大得权力,一个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的人得到重权,自然是肆无忌惮,滥用职权。 据史书记载,魏忠贤上位之后就打压东林党,东林党最大的党派,由一群文人大夫组成,朝中大部分大臣

  • 姜子牙的两句诗,却预言了秦始皇的江山,和他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与秦始皇,姜子牙和秦始皇谁厉害,姜子牙对秦始皇的影响

    我们废话不多说,直接来看这两句“预言诗”。“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这便是预言秦始皇嬴政“江山”和“身世”的两句诗。或许有朋友知道,这是西周时期流传着的两句预言诗,事实上,这两句诗也正是出自西周初年的一位高人之手,这位高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相传,姜子牙曾经写下了一篇惊世骇俗的

  • 项羽唯一一次大哭中,随手写下了一首诗,如今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唯一大哭的诗句,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写过多少首诗

    秦二世时期,统治阶层非常的昏庸暴力,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各地出现了很多的起义队伍。项羽的叔叔也是起义军中的一支,后来在战场上被别人杀死,项羽成功领导了这支队伍,他在之后的战场上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实力,甚至刘邦在这一时期一直都被他压制。项羽最出名的一场战争就是巨鹿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他依靠着5万士兵打败了秦

  • 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朕”?将朕字拆开,就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往后都以朕自称吗,秦始皇自称朕对吗,秦始皇称呼自己为朕还是寡人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于此同时,秦朝也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辙,从此之后,中原大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除此之外,秦朝也做出了许多的创新,例如修建长城、建立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等等。从历史贡献上看,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而当时秦始皇也自认为自己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