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16 9:48:43

刘伯温的家庭非常注重他的教育,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了解得非常透彻。刘伯温长大之后,在天文,地理以及兵法方面,均有所造诣,最终也是成为了历史长河之中无比闪耀的存在。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其中深意,可惜太晚了。

明太祖对于刘伯温已经有所了解之后,两次邀请他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刘伯温对此也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权衡利弊之后,他觉得他可以为了明太祖的贤明忽略其他的一切,便开始辅佐明太祖。

在刘伯温初识明太祖时,他就用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明太祖的注意。刘伯温对明太祖讲了自己对于《时务十八策》的看法,明太祖听了之后,觉得他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就把他视为自己的知己,同时也是自己的最佳拍档。

有了刘伯温,明太祖的很多事都进行的如鱼得水,当然,明太祖对待刘伯温也很好,他在开国之后就给了刘伯温很多的嘉奖。刘伯温知道,自己在帮助明太祖完成大业时,得罪了很多人,所以这时他若是太过嚣张,未来必定会受到他人的陷害,而明太祖身为一国之君,很多时候不得不顾全更多的人的心情,自己就不一定还能受到明太祖的保护。

所以,刘伯温就对明太祖提出了辞呈,他希望自己可以回到家乡过上隐居的生活。但因为各种原因,他又开始为明太祖效力,只不过,这一次明太祖显然不怎么在意他的心情了。刘伯温是一个非常在意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人,所以他当朝做官,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能够真正地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刘伯温因为明太祖不太重视自己开始抑郁,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已经没多少日子了之后,就把自己写的书全部都烧掉。刘伯温每天都坚持钓鱼,并且还会钓一大筐鱼让下人们找来一个缸子,再把筐子放进缸子里,并且把这些东西献给明太祖。

明太祖毕竟和刘伯温也搭档了很多年了,所以明太祖还是非常了解刘伯温的,对于刘伯温的这一系列举动,他当然知道其中还有深意,于是他在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也明白了刘伯温想要表达的意思。首先,把鱼装进筐子里,再把筐子装进缸子里,这也就暗示了人们在连坐法律之中会因为自己家中的人犯法或者是惹怒皇帝就遭殃,刘伯温毕竟还是在非常多的事情上帮助了明太祖,所以他也从心底里希望明太祖可以善待他的后人们。

在刘伯温发达的时候,他的家族也会因为他而发达起来,但是在刘伯温不受明太祖的重视之后,他的家族就不再有昔日的荣耀了。所以,刘伯温就是委婉地表达自己最后的期望,他想让朱元璋明白自己的一份心意,一份情谊。

刘伯温也是在说,自己的后人们都是鱼,它们已经在筐中,也就根本掀不起什么狂风巨浪,他所希望的也不过就是他的后人们都可以安稳的活下去罢了。刘伯温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提醒朱元璋,他是贫寒人家出生的人,所以无论在何时都一定要注重百姓的想法,必须要切实的维护百姓的利益。这一点,朱元璋确实是做到了,所以,他一生都非常的勤勉,对待百姓也是尽可能地优待。

刘伯温还有第三层意思,但是朱元璋却没有看出来。刘伯温是说,皇子不能分封,只能把他们都圈养起来。皇子们一旦分封,就会形成各自的权力集团,到时,想要再控制就非常难,他们之间还可能会为了争权夺利而不再顾念手足情谊,反而互相残杀,最终会让朝走向覆灭。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看到这第三层的意思,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可惜太晚了,而后朱棣发动了造反,并且成为了皇帝。

参考资料:

《江南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权臣手握重兵,欲强娶皇后!皇后:我女儿年轻,换她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最有政治手腕的皇后,元朝权臣,史上最猖狂的权臣娶皇后为妻

    此人叫做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一样,他也是元末时期的名将。孛罗帖木儿的父亲是答失八都鲁,由于出生于将门,孛罗帖木儿从小就在军营长大,并且从父亲身上学习很多兵法和战场上的经验。元朝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百姓修治黄河决口,百姓挖河时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元朝暴政灭亡的丧钟就此

  • 完颜亮当了十二年皇帝,为何被称为“海陵王”?他真的那么荒淫无耻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的完颜亮,完颜亮算皇帝吗,完颜亮皇位怎么被夺的

    庙号就是皇帝驾崩后进入太庙接受后世子孙祭祀的称谓,相当于入席的座位号,是皇帝身份的标配,没这个东西就没资格吃祭祀,就享受不到皇帝的待遇。一个没有皇帝待遇的皇帝还叫皇帝吗?完颜亮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前任完颜亶的皇帝身份,他降封完颜亶为“东昏王”,以王侯礼将他与裴满氏合葬。直到金世宗即位后,才恢

  • 宋真宗为何放弃大好局面,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只因消息互不对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真宗为什么与辽国求和,宋真宗与辽人谈判,宋真宗为何放弃辽国

    北宋与辽国的边境形势图就在景德元年秋天,辽国太后萧绰(又名萧燕燕)携辽圣宗御驾亲征,率领辽军精锐二十余万大举入侵宋境。而宋朝也拼尽全力,起禁军二十余万殊死抵抗,宋真宗赵恒最后御驾亲征,抵达澶州与辽军对峙,这是宋辽相争以来,第一次皇帝VS皇帝的战争。这场大战宋史中称为“景德之役”。景德之役的结果是,宋

  • 为何刚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掉?原因明显,他不讲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忠贤不死明朝真的就不会亡国吗,魏忠贤对明朝做了什么,为什么说魏忠贤死了大明亡了

    魏忠贤家境贫困,自幼入宫,天启帝即位后,魏忠贤因其内人客氏深受皇上喜爱,魏忠贤因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在天启帝在位得天启年间一直享有很大得权力,一个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的人得到重权,自然是肆无忌惮,滥用职权。 据史书记载,魏忠贤上位之后就打压东林党,东林党最大的党派,由一群文人大夫组成,朝中大部分大臣

  • 姜子牙的两句诗,却预言了秦始皇的江山,和他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与秦始皇,姜子牙和秦始皇谁厉害,姜子牙对秦始皇的影响

    我们废话不多说,直接来看这两句“预言诗”。“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这便是预言秦始皇嬴政“江山”和“身世”的两句诗。或许有朋友知道,这是西周时期流传着的两句预言诗,事实上,这两句诗也正是出自西周初年的一位高人之手,这位高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相传,姜子牙曾经写下了一篇惊世骇俗的

  • 项羽唯一一次大哭中,随手写下了一首诗,如今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唯一大哭的诗句,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写过多少首诗

    秦二世时期,统治阶层非常的昏庸暴力,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各地出现了很多的起义队伍。项羽的叔叔也是起义军中的一支,后来在战场上被别人杀死,项羽成功领导了这支队伍,他在之后的战场上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实力,甚至刘邦在这一时期一直都被他压制。项羽最出名的一场战争就是巨鹿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他依靠着5万士兵打败了秦

  • 秦始皇为何要称自己为“朕”?将朕字拆开,就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往后都以朕自称吗,秦始皇自称朕对吗,秦始皇称呼自己为朕还是寡人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于此同时,秦朝也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辙,从此之后,中原大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除此之外,秦朝也做出了许多的创新,例如修建长城、建立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等等。从历史贡献上看,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而当时秦始皇也自认为自己的功绩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诸葛亮哭周瑜又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气周瑜分别哪3次,诸葛亮三气周瑜说的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句话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也许从一开始便存在对比,但是这是影视剧《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对于真实的对比,我们可以从更加专业的书籍中得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强弓连弩等等,散文代表有《诫子书》、《出师

  • 三国时期一桩神秘的刺杀案,影响了天下大势,罗贯中却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研究《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能发现,罗贯中的内心更偏向蜀汉,所以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形象要好一些。书中的情节有真有假,需要辨别,有一桩发生于三国时期的隐秘刺杀案,罗贯中便没有详细告诉你。真实的历史细节很多,罗贯中没一一写进去也可以理解,但这桩刺杀案明明对历史产生了影响,疑云重重,罗贯中为何选择性忽

  • 木匠《鲁班书》为什么被禁?里面的几大经典技巧,诸葛亮学过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班书解密秘诀,鲁班和诸葛亮恩怨,诸葛亮十个必学技巧教程

    鲁班在我国历史上对建筑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他出的一本书,《鲁班书》却成了禁书,里面几大经典技法,有一个被诸葛亮学去了。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就连动画片中都提到过鲁班,而鲁班制造最出名的工具莫过于那把鲁班锁了,但是后人却将《鲁班书》当做了成断子绝孙书,也有人说鲁班出的这部书,窥探天机太多,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