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君臣撕逼,此人6个字让朝堂鸦雀无声,嘉靖赶紧提拔他当大官

明朝君臣撕逼,此人6个字让朝堂鸦雀无声,嘉靖赶紧提拔他当大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4/2/16 21:07:29

不过,靠后的名次使璁无法谋到像样的职位,只能争取到一个不入流的礼部观政的闲职。无论如,他总算进入体制,享受到了公务员的待遇。可是,论资排辈的官场令张璁很不爽。每天上班,一大把年纪的他跟在年轻人的身后,遭受鄙视,个中滋味实在难以忍受。

张璁面临发展危机,不得不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争取一个好前程?

正德十六年三月,正德皇帝病逝,其堂弟继位,改年号为嘉靖。嘉靖刚即位,就迫不及待地下诏,命礼部商议其生父的封号问题,并由此拉开了大礼之争的序幕。

首辅和礼部官员都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眼见嘉靖孤立无援,张璁意识到这是个绝好机会,于是果断地站出来,朝中元老重臣叫板。

嘉靖正为朝臣不为他说话而犯愁,突然见到如此给力的奏疏,便立即下谕将奏疏交付内阁讨论。首辅不屑一顾,把奏疏退回,朝臣也群起弹劾张璁。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浪,张璁毫不畏惧,说只有天子才有资格谈论礼制,你们算哪颗葱?!朝臣被他问得哑口无言。到这时,首辅才知道张璁是个狠角色,授意吏部把他调出京城。

张璁身在地方,心系嘉靖。他积极联络官员,不断上疏为嘉靖造势。嘉靖也离不开张璁这员干将,降旨召他回京议事。张璁回到朝廷后,立马上疏请求嘉靖册封其生父为皇考,并把他的牌位迎入太庙。嘉靖见疏如获至宝,下诏将张璁的奏疏交付内阁讨论。内阁重臣罢官的罢官,辞职的辞职,留下的官员噤若寒蝉,自然不敢违拗圣意。最终,嘉靖完胜。

嘉靖和张璁这对君臣,风云际会于大礼之争。张璁想嘉靖所想,急嘉靖所急,一路冲锋陷阵,打败了所有元老重臣。嘉靖想办而一时还不敢办的事情,都被张璁及时办妥,使他顺心遂意,省去不少麻烦。嘉靖胜利后,作为议礼首功之臣的张璁,自然备受宠信和器重,官职飙升极快,很快坐上内阁首辅的宝座。

然而,自张璁入主内阁后,他同嘉靖的亲密关系,非但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产生了不小的裂痕。

张璁为人刚愎自负,行事果决而不讲通融,这在大礼之争中不但不算是病,反而是一种长处。然而,在大局已定之时,身处首辅地位的张璁理应随形势变化而收敛锋芒。可他依旧张扬他的个性,狂妄地认为他的才干天下无双,又依仗嘉靖对他的宠信,“颐指百僚,无敢与抗者”。张璁的专横和擅权不但引起同僚不满,也对嘉靖的皇权构成潜在的威胁。

嘉靖见张璁如此目中无人,便下旨切责他。张璁接到措词严厉的诏书后,吓得魂飞魄散,意识到自己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如果不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先前得来的恩宠和地位都将化为乌有。张璁最擅长议礼,可大礼之争已画上句号。眼下嘉靖正着手祭祀典礼改革,如果能拿出改革议案,肯定能吊起嘉靖的胃口。可惜张璁对此很少研究,实在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只能另辟蹊径。

张璁突然想到自己名字的“璁”与嘉靖名字“厚熜”的“熜”字音相同,便上疏,说自己名字与圣上名讳音同,每念及此,于心不安,因此决意改名,以减轻罪孽。这道看似恭顺,实则肉麻的奏疏,引起群臣吐槽,却很对嘉靖的胃口。他龙颜大悦,传旨褒奖张璁,赐他名为“孚敬”,字“茂恭”,并将这四字写成字帖赐他。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和平与外交:宋朝“澶渊之盟”是否有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的外交措施是什么,澶渊之盟是宋朝耻辱之盟么,澶渊之盟对宋代的好处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无论战争或和平都不可能持久,因为战争中有和平,也有战争的影子。在中国,这个学说被称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整体与分裂的标志。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各大王朝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统天下,即便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也做

  • 代替藩镇制度,宋代地方政府机构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冗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我国古代地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并被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王朝,也是后来被誉为“承上启下”的王朝。宋代是一个多民族并存、多个国家并存的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使其在建国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区域治理是一国在同一时期的特点。宋代的地方治理方式表现出多元而统一的特

  • 8岁男孩被俘虏后,临危不惧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杀俘献祭,来告慰那些在抗元战争中死去亲人的臣民。但是这个8岁的男孩非常聪明,他临危不乱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那么,朱元璋最后到底杀没杀他呢?为消余孽,派军北伐蒙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两个朝代共同存在于神州大地上,那就是元朝和明朝。虽说元朝的后面是明朝,但是

  • 东安王朱季塛:一子晋封楚王,一子承袭东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楚藩宗室也不敢自专,由朱季埱的兄弟东安王朱季塛出面上疏,请求皇帝陛下对此进行圣裁。明英宗经过一番慎重考量,决定让与大宗关系最亲近的朱季塛来为朱季埱治丧,并要求他从旁监督王府相关人等悉心照料侄子,以待其成年袭爵。“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

  • 故事:朱元璋时期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陈安的原因,状元陈安为何处死那么多人,宋朝状元陈安死于什么刑法

    科举制度的发展从隋唐到明朝,制度逐渐完善,直到明朝对于科举考试无论从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都变得更加严密。没有显赫的家世,一清二白的贫寒子弟又能有多少人可以混迹于朝廷而如鱼得水,大部分人最后都会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朝的陈安,这个被朱元璋钦点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 朱元璋在沈万三那存了1文钱生利息,1月后沈万三竟要还5亿多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给沈万三一文钱是咋算的,沈万三建议朱元璋恢复铜钱,朱元璋对钱粮和兵甲是如何处理的

    但正是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困,所以他十分仇视富人阶层,比如他对自己手下的达官贵人几乎做到了零容忍,但对平民老百姓却宽宏大量,所以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初期一片欣欣向荣,朝廷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没有多少钱,因为钱全部用来打仗了,但建国初期,

  • 明朝的领土有多大?两千万还是四千万?为何明朝版图争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的实际控制疆域有多大,明朝的领土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明朝后期的领土有多大

    不可否认,自己以前也比较喜欢明朝,但在一些人盲目崇拜之下,以及到处宣传明朝的厉害时,这让自己变得比较理性。而明朝的版图开始被极大化。这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接受这种变化,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不是盲目的崇拜。那么明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是两千多万?还是四千多万?网上都有不同的结果。从教科书中

  • 明朝哪一个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回复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它的开始,是一只破碗,它的结束,是一根细绳。那只破碗,指的自然是朱元璋手中的破碗。朱元璋当过乞丐,拿着破碗走南闯北,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而那根细绳,指的自然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了。崇祯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用一个细绳,结束了他自己的性命,殉了他的社稷。崇祯皇帝这个人

  • 南京朱元璋女儿墓被发现,出土大量文物,一件事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女儿墓图片,朱元璋女儿墓发掘纪录片,墓史迷踪朱元璋女儿墓

    古时候的皇帝在驾崩后,经常有陪葬和殉葬的相关制度将一些人的命运残忍的定下,那时候都是皇权至上,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反抗。除了人陪葬,在皇亲国戚的墓穴里总是会充斥着许多琳琅满目的黄金珠宝,这些陪葬品总是会引得盗墓贼的垂涎而得以重见天日。但是今天要介绍的一座被发现的墓穴却有些不同,透露着古

  • 南京曾出土的尸骨,是朱元璋为上位杀死的兄弟,明太祖形象扫地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临死前杀功臣,洪武23年朱元璋杀谁,朱元璋杀的最大的功臣

    《韩非子·难一》中有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其实不只是在战场上兵不厌诈,在政治商场上也同样需要各种伪诈谋略的手段。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王都是使用这种手段的个中高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01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都,这里曾经发掘到一些重要历史遗迹,2004年,位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