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岁男孩被俘虏后,临危不惧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8岁男孩被俘虏后,临危不惧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09 更新时间:2024/1/20 9:40:06

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杀俘献祭,来告慰那些在抗元战争中死去亲人的臣民。但是这个8岁的男孩非常聪明,他临危不乱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那么,朱元璋最后到底杀没杀他呢?

为消余孽,派军北伐蒙古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两个朝代共同存在于神州大地上,那就是元朝和明朝。虽说元朝的后面是明朝,但是实际上,在明朝建立的七个月后,元朝才彻底灭亡。公元1368年的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调兵遣将、派兵北上,势必要将元朝的都城攻陷。终于在公元1368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徐达和常遇春带兵攻入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携家眷、元朝剩余的朝臣和残军败将北逃至蒙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元朝灭亡,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元朝为北元。元朝和明朝长达七个多月的共存彻底结束,明朝取代元朝,称霸四方。

然而,虽然元顺帝退居蒙古,但是他并不甘心失去对中原的统治权,一直暗中养精蓄锐,利用其“马背上的民族”的天然优势,经常侵袭明朝的边境,挑衅明朝的国土完整,边境的百姓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之祸,遂与明始终”讲的就是这一史实。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彻底消除蒙古势力对明朝统治的威胁,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讨伐。1370年的春天,朱元璋派兵兵分三路,进军攻打内蒙古大草原。

任命徐达为大将军,一路带领军队从西安进攻直捣定西;任命冯胜为右副将军,一路带领军队从居庸出发,直捣应昌。

任命李文忠为左副将军,率领11万明朝将士,守株待兔,伺机而动,等待前两路军队将元军的主要力量给消耗殆尽之后,直接从野狐岭进入草原,准备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根据《明史》第327卷的记载,这次进攻大获全胜,三路大军所向披靡,打得蒙古军队弃甲曳兵、一败涂地。

此次战役俘获了37000多个俘虏,堪称历来之最。并且俘获的俘虏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员,包括元顺帝的后妃、元朝的皇室贵族成员、省院诸官等在内的2000多人。其中,还有一个8岁的男孩,这个男孩名叫买的里八剌,他是元顺帝的亲孙子,是真正的天潢贵胄。

为讨欢心,俘获8岁男孩

一个多月后,李文忠为了讨朱元璋的欢心,送给了朱元璋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这个8岁的男孩,因为在元朝灭亡的时候,元顺帝逃走了。

朱元璋当时非常的遗憾,他非常想捉住元顺帝,因此,把元顺帝的亲孙子献给朱元璋也算是弥补了朱元璋心中的遗憾。

献俘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将军凯旋而归时,将其所获得的俘虏通过特殊的方式献于宗庙,显示其战功。例如,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把枭雄王世充献给李渊。当然,献俘礼是一种羞辱俘虏的手段。

当买的里八剌被送至京师时,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请奏,希望朱元璋能效仿前朝之例,将其杀之献祭,来羞辱元朝,以告慰那些在抗元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将士。

其中就有一位姓于的将领,他的言辞非常的恳切,几乎是哭着上书请求朱元璋杀掉这个元朝皇子,因为他的父亲死在了元军的刀下,他太想报这杀父之仇了。

但是,朱元璋没有同意大臣们的请求,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用对待俘虏的方式羞辱他,也没有杀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8岁男孩对朱元璋来说大有用处。朱元璋下旨召见买的里八剌,他看着这个低着头,但是脸上没有一点畏怯之色的男孩,心中暗暗赞许道:“年纪这么小却有如此胆识,真是聪明过人啊!”

于是,他问买的里八剌:“大家都想让我下旨杀了你,难道你不害怕吗?”

买的里八剌抬头看着朱元璋,只见他神色自若地对朱元璋说道:“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杀了我献祭,要么你就放了我,留我一条命在,让我回蒙古,待我长大以后,统一蒙古,与大明永修世代之好,这样的话百姓就不用因战争而流离失所了。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想这应该是你我共同的愿望。”虽然买的里八剌只有8岁,但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魄力,这跟他生在皇室,从小就饱读诗书、练习骑马打猎是分不开的。

买的里八剌说的话与朱元璋的心意不谋而合,朱元璋哈哈大笑,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却如此有远见,而且还富有仁爱之心,你说的也正是我所想的,朝中有很多大臣向我纳谏,让我杀了你以抚民心。

但是朕并未同意,元朝统治中原百余年,朕的祖辈们曾经都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接受过元朝的恩泽,朕不会忘本,如今,朕接手了元朝的江山,元朝的子民也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朕都会一视同仁,万万不会用对待俘虏的方式来羞辱你们。”

于是,朱元璋把买的里八剌安置在宫中,妥善安排买的里八剌的饮食起居,对买的里八剌提出的特殊需要也都给予满足。洪武三年,朱元璋赏赐给买的里八剌马羊猪各一头,让他祭拜先祖。

为什么朱元璋不立即将买的里八剌送回草原,而是先将他安置在宫中,还为他提供祭品让其祭祖呢?

这是因为祭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让买的里八剌在大明的土地上祭祀祖先,算是给予了他最崇高的优待,这是一种怀柔的手段。

朱元璋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将他送回蒙古草原。不杀他也不羞辱他,反而如此厚待他,这令朝中众臣不解,大家都在猜测朱元璋的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

其实,这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是稳赚不赔的,一方面如果买的里八剌回到蒙古草原之后,成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帮助朱元璋统一了蒙古草原,这就解决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

因为自古以来,蒙古草原上的游兵散将一直是令中原皇帝头疼的事情,由于草原特殊的地理气候,冬季的时候经常缺粮,为了生存,常常会出现游兵侵扰边境人民的现象。

如果这次能和买的里八剌建立深厚的友谊,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这个问题或许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明朝也能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就算买的里八剌没有成功履行自己的承诺,他没有成功当上蒙古可汗,一统草原,朱元璋也能从这件事情中获益。

因为朱元璋不但留了元朝皇子一条命而且还厚待他的做法,绝对会让很多的蒙古贵族对他心怀感恩,不仅能为自己博得一个至圣至明的好名声,或许还能吸引更多的故元将臣归顺于他。

为求和平,放男孩回蒙古

四年之后,买的里八剌终于长大成人,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买的里八剌一直在中原,因此和中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朱元璋觉得是时候放他回蒙古草原了,好让他在草原大展身手,用他的智慧和才干一统蒙古,让草原的子民都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子民。

于是,在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将买的里八剌风风光光的送回蒙古草原,为的就是让蒙古的臣民看到大明王朝对他的尊重和厚爱。

根据《明太宗实录》上面的记载,买的里八剌回到草原之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脱古思帖木儿,在爱猷识理答腊去世之后,成功当上了蒙古可汗。

但是也有史书记载,买的里八剌不是元顺帝的嫡孙子,而是元顺帝的儿子,元昭帝的亲弟弟。

由于当时的蒙古依旧战乱不断,也没有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因此也就没有得到准确的记载。而蒙古远在草原,与大明相距甚远,消息相对比较闭塞,大明也不清楚蒙古可汗的世袭情况。

不管买的里八剌是元顺帝的孙子还是儿子,他都成功当上了蒙古的可汗,虽然蒙古距离大明王朝路途遥远,给造反提供了地理之便。但是,买的里八剌从未想过造反,他一直遵守着和朱元璋的承诺,一统蒙古,把朱元璋当作皇帝。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和大明都保持着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百姓不用遭受战乱之苦,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买的里八剌做的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慢慢地,朱元璋彻底放开了对蒙古草原的管控。关于草原的内政,例如蒙古可汗的继承制,他也不再插手干预,不过前提是蒙古草原和中原要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

从买的里八剌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的聪慧,能一眼就看透事物的关键所在,善于抓住各种微小的契机,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能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当买的里八剌被当成俘虏献给朱元璋的时候,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低声下气地向朱元璋下跪求饶,也没有奋力反抗。而是沉着冷静的和对方谈判,提出让对方有利可图的条件来诱导对方,进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除了聪慧,买的里八剌还非常的懂得感恩、讲诚信。在买的里八剌的心中,他其实是感激朱元璋的,虽然朱元璋留他一命抱有一定的企图,但是他还是很感谢朱元璋当初没有听从大臣们的谏言取他性命,正因如此,他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和地位。

这从侧面也能看出,朱元璋目光长远,善于识人,真不愧为一代伟大的帝王。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蒙古内部政权斗争激烈。1388年,买的里八剌被杀。不过好在当时明朝的政权已经稳定,有很多军事才华出众的将领戍守边疆。因此,蒙古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结语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身在草莽,白手起家创建了大明王朝,推翻元朝的暴政,朱元璋走的每一步都很不简单,都是经过冥思苦索的。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出朱元璋高超的智商,而且还体现出朱元璋的仁爱之心,他心怀天下、顾全大局。虽然他对买的里八剌的仁慈掺杂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但是他是真正的关心百姓的疾苦,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免于战乱的折磨,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而关于买的里八剌,这个年仅8岁就让朱元璋佩服的男孩,真的是聪明过人啊!在面对危难之时,镇定自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最终成功回到了自己的家。

而且他还非常的守信用,在得到所求之后并未出尔反尔,而是在一直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用尽心思保持草原和中原的和平相处,让百姓过上了安稳和平的日子,也是一大功德。

由此可见,凡成大事者,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领袖,必须要心怀天下,对百姓怀有仁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参考文献

楚年伟.买的里八剌的历史谜团[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20(02):39.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蒙古人的政策[C]//.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1983:247-255.文华权.朱元璋俘虏8岁男孩,男孩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上游新闻.2021年10月.薄音湖.买的里八剌与脱古思帖木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04):66-68.DOI:10.16415/j.cnki.23-1021/c.2003.04.014.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安王朱季塛:一子晋封楚王,一子承袭东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楚藩宗室也不敢自专,由朱季埱的兄弟东安王朱季塛出面上疏,请求皇帝陛下对此进行圣裁。明英宗经过一番慎重考量,决定让与大宗关系最亲近的朱季塛来为朱季埱治丧,并要求他从旁监督王府相关人等悉心照料侄子,以待其成年袭爵。“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

  • 故事:朱元璋时期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陈安的原因,状元陈安为何处死那么多人,宋朝状元陈安死于什么刑法

    科举制度的发展从隋唐到明朝,制度逐渐完善,直到明朝对于科举考试无论从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都变得更加严密。没有显赫的家世,一清二白的贫寒子弟又能有多少人可以混迹于朝廷而如鱼得水,大部分人最后都会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朝的陈安,这个被朱元璋钦点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 朱元璋在沈万三那存了1文钱生利息,1月后沈万三竟要还5亿多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给沈万三一文钱是咋算的,沈万三建议朱元璋恢复铜钱,朱元璋对钱粮和兵甲是如何处理的

    但正是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困,所以他十分仇视富人阶层,比如他对自己手下的达官贵人几乎做到了零容忍,但对平民老百姓却宽宏大量,所以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初期一片欣欣向荣,朝廷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没有多少钱,因为钱全部用来打仗了,但建国初期,

  • 明朝的领土有多大?两千万还是四千万?为何明朝版图争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的实际控制疆域有多大,明朝的领土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明朝后期的领土有多大

    不可否认,自己以前也比较喜欢明朝,但在一些人盲目崇拜之下,以及到处宣传明朝的厉害时,这让自己变得比较理性。而明朝的版图开始被极大化。这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接受这种变化,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不是盲目的崇拜。那么明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是两千多万?还是四千多万?网上都有不同的结果。从教科书中

  • 明朝哪一个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回复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它的开始,是一只破碗,它的结束,是一根细绳。那只破碗,指的自然是朱元璋手中的破碗。朱元璋当过乞丐,拿着破碗走南闯北,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而那根细绳,指的自然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了。崇祯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用一个细绳,结束了他自己的性命,殉了他的社稷。崇祯皇帝这个人

  • 南京朱元璋女儿墓被发现,出土大量文物,一件事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女儿墓图片,朱元璋女儿墓发掘纪录片,墓史迷踪朱元璋女儿墓

    古时候的皇帝在驾崩后,经常有陪葬和殉葬的相关制度将一些人的命运残忍的定下,那时候都是皇权至上,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反抗。除了人陪葬,在皇亲国戚的墓穴里总是会充斥着许多琳琅满目的黄金珠宝,这些陪葬品总是会引得盗墓贼的垂涎而得以重见天日。但是今天要介绍的一座被发现的墓穴却有些不同,透露着古

  • 南京曾出土的尸骨,是朱元璋为上位杀死的兄弟,明太祖形象扫地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临死前杀功臣,洪武23年朱元璋杀谁,朱元璋杀的最大的功臣

    《韩非子·难一》中有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其实不只是在战场上兵不厌诈,在政治商场上也同样需要各种伪诈谋略的手段。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王都是使用这种手段的个中高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01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都,这里曾经发掘到一些重要历史遗迹,2004年,位于南京

  • 北宋18岁天才画家:一生只传一幅画,靠此画火了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代画100幅欣赏,北宋十大稀世画,北宋文人画代表画家

    宋太祖赵匡胤上位之路颇具争议,他通过兵变夺取了政权,因此整个宋朝都在打压武将的地位,对文人更加推崇。赵匡胤还专门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到了1104年的时候宋徽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画学,广招天下的绘画天才,聚集在一起进行培养,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皇家学院。北宋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画家,一生只给后世留

  • 包拯晚年无子,六十大寿时,寡居的儿媳却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包拯在60岁寿宴上感叹膝下无子,包拯60大寿感叹老来无子,包拯晚年生活照

    北宋宋仁宗年间开封府的府尹包拯,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包青天。能被老百姓称之为“青天”,当然是因为他作为开封城内百姓的父母官,为人公正,铁面无私,为官清廉,秉承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并且言行一致,平叛诸多冤假错案,其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流传千古的案件,《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真假状元》等。

  • 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的家庭非常注重他的教育,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了解得非常透彻。刘伯温长大之后,在天文,地理以及兵法方面,均有所造诣,最终也是成为了历史长河之中无比闪耀的存在。刘伯温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其中深意,可惜太晚了。 明太祖对于刘伯温已经有所了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