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无论战争或和平都不可能持久,因为战争中有和平,也有战争的影子。在中国,这个学说被称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整体与分裂的标志。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各大王朝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统天下,即便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也做出了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朝代的壮举。
而宋朝之所以能够在分崩离析的同时,将大部分的资源都用来发展自己的国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与其他王朝的战争与和平。
有了这种联系,宋朝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本国的经济上,这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和辽两国缔结的百年盟约。
中国古代和平外交
中国历代都曾与游牧民族签订过和平条约,自封建社会以来,汉朝在建国初期与匈奴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邦被单于单于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围攻了白登,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白登之围”之后,汉人与匈奴缔结和平条约,并对其进行了巨额的战争补偿。
并派公主与匈奴联姻,这是封建王朝与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和谈。汉和条约为汉朝争取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汉朝在积攒了一百多年的财富后,刘彻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汉匈之战,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为汉王朝开疆拓土。
历史就是这样,几百年后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唐太宗登基后,北方东突厥在国内局势动荡的时候,率领游牧民自北而来,直逼渭水,对唐代都城长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唐太宗暴跳如雷,不得不和突厥人缔结了和平协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屈辱的和对方结成了联盟。
唐太宗立志要东突厥为今日蒙受的屈辱而报仇,在签订了盟约后,对全国各地的起义进行了大规模的剿杀。
唐太宗在稳定了内政之后,在东突厥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派出了自己的大将军李靖,长途跋涉数千里,终于将东突厥击溃,并将他的可汗送到了长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人尊称为“天可汗”。
宋国的《澶渊盟》
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和谈,不管是汉朝,还是大唐,都是和游牧民族签订了屈辱的协议,用契约来换取发展,最终击败了他们,洗刷了他们的屈辱。而宋朝的澶渊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
蒙古之约是在宋朝宋真宗时期,当时辽人南下,宰相寇准对真宗进行了一番软硬兼施,才把他送到了澶州。皇帝陛下亲自出马,鼓舞士气,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皇帝的鼓舞下,辽国的将士们终于抵挡住了辽人的进攻,并一剑斩杀了辽国的将领,让辽国陷入了混乱之中,最终两国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典型的“城下联盟”,盟约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宋、辽两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其次是辽、宋两国的边界。
宋朝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下风,因此需要向辽国支付一定的赔款,而宋朝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将这场战争的赔款称为“岁币”,双方达成协议,将这一年的年币定为三十万。
宋国与澶渊盟的关系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宋朝的一大奇耻大辱。这是一种长久的屈辱。由于岁钱年年上缴,所以每年上交给辽国,宋朝的统治者们就非常痛苦。
在他们眼中,这一笔一笔的岁币,就是在帮助敌人,然后在宋军的身体上画出一道道口子。而主和派则是支持澶渊联盟的,他们相信澶渊之盟是宋朝耗费了大量精力才达成的协议,能够维持宋朝的长久和平。
宋国的岁钱是三十万,在宋朝的财政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这样一来,宋朝就能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宁,还能将军费用在发展经济上,这是何等的划算?
从客观上看,这两个国家的说法都是合情合理的,澶渊之盟的确给宋朝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自从澶渊之盟签署之后,宋国与辽宋之间就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事,整个宋朝也因此安定了近百年。
然而,太平也让宋朝的君臣们失去了斗志,军事力量大减。所以,在一百多年后,辽被灭,宋王朝也是如此,北宋覆灭,失去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只能在南方苟延残喘,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