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和平与外交:宋朝“澶渊之盟”是否有价值

中国古代和平与外交:宋朝“澶渊之盟”是否有价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2/21 13:57:23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无论战争或和平都不可能持久,因为战争中有和平,也有战争的影子。在中国,这个学说被称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整体与分裂的标志。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各大王朝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统天下,即便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也做出了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朝代的壮举。

而宋朝之所以能够在分崩离析的同时,将大部分的资源都用来发展自己的国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与其他王朝的战争与和平。

有了这种联系,宋朝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本国的经济上,这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和辽两国缔结的百年盟约。

中国古代和平外交

中国历代都曾与游牧民族签订过和平条约,自封建社会以来,汉朝在建国初期与匈奴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邦被单于单于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围攻了白登,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白登之围”之后,汉人与匈奴缔结和平条约,并对其进行了巨额的战争补偿。

并派公主与匈奴联姻,这是封建王朝与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和谈。汉和条约为汉朝争取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汉朝在积攒了一百多年的财富后,刘彻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汉匈之战,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为汉王朝开疆拓土。

历史就是这样,几百年后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唐太宗登基后,北方东突厥在国内局势动荡的时候,率领游牧民自北而来,直逼渭水,对唐代都城长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唐太宗暴跳如雷,不得不和突厥人缔结了和平协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屈辱的和对方结成了联盟。

唐太宗立志要东突厥为今日蒙受的屈辱而报仇,在签订了盟约后,对全国各地的起义进行了大规模的剿杀。

唐太宗在稳定了内政之后,在东突厥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派出了自己的大将军李靖,长途跋涉数千里,终于将东突厥击溃,并将他的可汗送到了长安。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人尊称为“天可汗”。

宋国的《澶渊盟》

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和谈,不管是汉朝,还是大唐,都是和游牧民族签订了屈辱的协议,用契约来换取发展,最终击败了他们,洗刷了他们的屈辱。而宋朝的澶渊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

蒙古之约是在宋朝宋真宗时期,当时辽人南下,宰相寇准对真宗进行了一番软硬兼施,才把他送到了澶州。皇帝陛下亲自出马,鼓舞士气,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皇帝的鼓舞下,辽国的将士们终于抵挡住了辽人的进攻,并一剑斩杀了辽国的将领,让辽国陷入了混乱之中,最终两国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典型的“城下联盟”,盟约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宋、辽两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其次是辽、宋两国的边界。

宋朝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下风,因此需要向辽国支付一定的赔款,而宋朝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将这场战争的赔款称为“岁币”,双方达成协议,将这一年的年币定为三十万。

宋国与澶渊盟的关系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宋朝的一大奇耻大辱。这是一种长久的屈辱。由于岁钱年年上缴,所以每年上交给辽国,宋朝的统治者们就非常痛苦。

在他们眼中,这一笔一笔的岁币,就是在帮助敌人,然后在宋军的身体上画出一道道口子。而主和派则是支持澶渊联盟的,他们相信澶渊之盟是宋朝耗费了大量精力才达成的协议,能够维持宋朝的长久和平。

宋国的岁钱是三十万,在宋朝的财政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这样一来,宋朝就能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宁,还能将军费用在发展经济上,这是何等的划算?

从客观上看,这两个国家的说法都是合情合理的,澶渊之盟的确给宋朝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自从澶渊之盟签署之后,宋国与辽宋之间就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事,整个宋朝也因此安定了近百年。

然而,太平也让宋朝的君臣们失去了斗志,军事力量大减。所以,在一百多年后,辽被灭,宋王朝也是如此,北宋覆灭,失去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只能在南方苟延残喘,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参考文献:《宋史》

更多文章

  • 代替藩镇制度,宋代地方政府机构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冗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我国古代地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并被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王朝,也是后来被誉为“承上启下”的王朝。宋代是一个多民族并存、多个国家并存的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使其在建国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区域治理是一国在同一时期的特点。宋代的地方治理方式表现出多元而统一的特

  • 8岁男孩被俘虏后,临危不惧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杀俘献祭,来告慰那些在抗元战争中死去亲人的臣民。但是这个8岁的男孩非常聪明,他临危不乱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那么,朱元璋最后到底杀没杀他呢?为消余孽,派军北伐蒙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两个朝代共同存在于神州大地上,那就是元朝和明朝。虽说元朝的后面是明朝,但是

  • 东安王朱季塛:一子晋封楚王,一子承袭东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楚藩宗室也不敢自专,由朱季埱的兄弟东安王朱季塛出面上疏,请求皇帝陛下对此进行圣裁。明英宗经过一番慎重考量,决定让与大宗关系最亲近的朱季塛来为朱季埱治丧,并要求他从旁监督王府相关人等悉心照料侄子,以待其成年袭爵。“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

  • 故事:朱元璋时期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杀陈安的原因,状元陈安为何处死那么多人,宋朝状元陈安死于什么刑法

    科举制度的发展从隋唐到明朝,制度逐渐完善,直到明朝对于科举考试无论从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都变得更加严密。没有显赫的家世,一清二白的贫寒子弟又能有多少人可以混迹于朝廷而如鱼得水,大部分人最后都会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朝的陈安,这个被朱元璋钦点的状元陈安,才高兴20多天,为何就遭车裂

  • 朱元璋在沈万三那存了1文钱生利息,1月后沈万三竟要还5亿多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给沈万三一文钱是咋算的,沈万三建议朱元璋恢复铜钱,朱元璋对钱粮和兵甲是如何处理的

    但正是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困,所以他十分仇视富人阶层,比如他对自己手下的达官贵人几乎做到了零容忍,但对平民老百姓却宽宏大量,所以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初期一片欣欣向荣,朝廷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没有多少钱,因为钱全部用来打仗了,但建国初期,

  • 明朝的领土有多大?两千万还是四千万?为何明朝版图争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的实际控制疆域有多大,明朝的领土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明朝后期的领土有多大

    不可否认,自己以前也比较喜欢明朝,但在一些人盲目崇拜之下,以及到处宣传明朝的厉害时,这让自己变得比较理性。而明朝的版图开始被极大化。这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接受这种变化,在看待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不是盲目的崇拜。那么明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是两千多万?还是四千多万?网上都有不同的结果。从教科书中

  • 明朝哪一个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国人回复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它的开始,是一只破碗,它的结束,是一根细绳。那只破碗,指的自然是朱元璋手中的破碗。朱元璋当过乞丐,拿着破碗走南闯北,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大明王朝。而那根细绳,指的自然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了。崇祯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用一个细绳,结束了他自己的性命,殉了他的社稷。崇祯皇帝这个人

  • 南京朱元璋女儿墓被发现,出土大量文物,一件事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女儿墓图片,朱元璋女儿墓发掘纪录片,墓史迷踪朱元璋女儿墓

    古时候的皇帝在驾崩后,经常有陪葬和殉葬的相关制度将一些人的命运残忍的定下,那时候都是皇权至上,上级的命令是绝对的,所以没有人能够反抗。除了人陪葬,在皇亲国戚的墓穴里总是会充斥着许多琳琅满目的黄金珠宝,这些陪葬品总是会引得盗墓贼的垂涎而得以重见天日。但是今天要介绍的一座被发现的墓穴却有些不同,透露着古

  • 南京曾出土的尸骨,是朱元璋为上位杀死的兄弟,明太祖形象扫地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临死前杀功臣,洪武23年朱元璋杀谁,朱元璋杀的最大的功臣

    《韩非子·难一》中有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其实不只是在战场上兵不厌诈,在政治商场上也同样需要各种伪诈谋略的手段。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王都是使用这种手段的个中高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01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都,这里曾经发掘到一些重要历史遗迹,2004年,位于南京

  • 北宋18岁天才画家:一生只传一幅画,靠此画火了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代画100幅欣赏,北宋十大稀世画,北宋文人画代表画家

    宋太祖赵匡胤上位之路颇具争议,他通过兵变夺取了政权,因此整个宋朝都在打压武将的地位,对文人更加推崇。赵匡胤还专门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到了1104年的时候宋徽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画学,广招天下的绘画天才,聚集在一起进行培养,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皇家学院。北宋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画家,一生只给后世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