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后来的清政府,也选择了割地赔款的方式来乞求洋人的原谅,但是很显然,从古到今,每一个割地赔款的国家都没有一个很好的下场,因为这样不仅仅助长了敌人的威风,还会强大敌军的实力,所以可以说的上是得不偿失了,割地赔款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方式,也只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宋朝被威胁160年
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地方,从古到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燕云十六州,早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个地方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们包含着我们现在的北京,天津这些地方在地理位置上。
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些地方正是出于我们国家的中心地带,也正是南北方的交界处,而当时如果占据了燕云16州的话,说白了,占据在南北方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也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所以在当时,燕云16州就成了大家争抢的对象,而当时晋国皇帝,也正是把燕云16州作为自己的许诺,送给了契丹国王,才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和辽展开了长时间的战争。在此之前,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建立了北宋的政权以后,他就看出了燕云16州的重要性,所以也把争夺燕云16州放在了自己的毕生目标里。
但是天公不作美的事还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赵匡胤就早早地去世了。赵匡胤在临死前把自己的这个没有完成的使命交到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的手上,希望赵光义可以把燕云16州争夺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赵光义当时却没有听哥哥的话,而是在一开始把自己的矛头对向了北汉,然而,虽然这场战争到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因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争夺,燕云16州的先机当赵光义反应过来,打算继续攻打燕云16州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非常的疲劳了,和辽军的对战中也没有取得什么甜头。
所以赵光义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休养了几年,当他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足够了的时候,他又一次和辽国开始了一场长达几年的拉锯战。
但是这一次的作战,赵光义依旧没有得到一些甜头,因为当时辽国的国王已经换了,最开始的皇帝已经病逝了,国家内部的权利全部掌握在萧太后的手中,而萧太后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女人,虽然只是一个女流之辈,但是凭借着她高超的治理,国家的水平根本不输给宋朝,甚至在萧太后的英明管理下,辽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根本没有出现那种因为皇帝驾崩所呈现出来的颓废状态。
所以不出意外了,宋军又没有成功地拿下燕云十六州。这两个国家僵持了数十年以后,每天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当地的百姓感觉到苦不堪言,她们觉得日子都没有盼头了,而当时的宋朝和辽国也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迫不得已,他们也只能了战争,选择了共同和平发展的途径。
但是虽然两个国家握手言和了,燕云16州的地位还是摆在那儿,在北宋后来的发展中,正是因为没有获得燕云16州,所以时时刻刻得提防辽国入侵中原,也使得当地的百姓陷入了长达160年的恐慌。
所以看到上述的事情,我们只能说一声,非常的可惜,如果当时赵光义听从了赵匡胤的说法,在继承皇位的第一时间就去把燕云16州给夺回来,那么,后来的北宋皇权肯定会更加的稳固一点。
但是正是因为赵光义自己的想法,使得失去了夺取燕云16州的先机,才让当时的北宋陷入到了这样的恐慌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从中学习到一些教训,那就是当我们发现机会的时候,不要犹豫,要勇敢地去抓住它,可能我们一刹那的犹豫机会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