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6岁老臣回乡养老,每日耕田种地,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76岁老臣回乡养老,每日耕田种地,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02 更新时间:2023/12/8 14:55:34

所以相对而言,中国长达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重点,而这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就像是一条滚滚而来的大河,有众多的支流,而其中最大的一条支流,应该就是封建社会时期,因为它占到了两千多年,将近一半的年头。

说到封建社会,那涵盖是非常广泛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威震天下开始,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结束,期间经历了无数王朝的大起大落和更新换代,但在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绝对的共同点,那就时都勋在一个站在食物链顶尖的人物,皇帝。

一直到现在,在有些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依旧保持着皇帝的存在,但是这些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手上并没有实权,但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不同,不但是国家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并且还是手握重权,执掌天下的,所以当时的皇帝基本就是天之骄子。

虽说皇帝的地位很高,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要坐到这个位置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每逢新王朝的建立,皇帝都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历朝历代手握兵权的大臣大多都很识相,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正常事情到此就结束了。

但是有的皇帝却不肯罢休,甚至要将人家赶尽杀绝,76岁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

古代逐渐加强的中央集权

其实对于古代帝王来说,加强中央集权的办法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杀人,最早的时候,大汉就曾采用一个阳谋来变相的加强了中堂集权,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殊不知其实这也是来之不易的。

当汉武帝刘彻刚刚继位的时候,手下的文臣武官都是自己老爹汉高祖刘邦的手下,早年随着刘邦四处征战,最终扫平四方,所以无论是地位还是手中的权力都是非常高的,从具体的表现都能看出来,当时汉武帝出行的时候,排场还没大臣的大。

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环境之中,下属出门的阵容比董事长的还要豪华,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当然作为初登大宝的汉武帝总不能杀了他们,所以采取了一项措施,通过推恩令来削弱诸侯的势力,以一个无法拒绝的阳谋来达到目的。

此外与朱元璋做法最接近的也就,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我们知道,赵匡胤的皇位来的是有些戏剧性的,当时正是五代十国末期,手握兵权的自己带兵外出平叛的时候被自己的手下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的位置。

这时候的赵匡胤是非常担心的,自己的手下可以用黄袍加身来对执掌兵权的自己,那么现在执掌兵权的手下有朝一日会不会这样对待别人,所以出于这一点考虑,赵匡胤还是决定采取措施,以吃饭的名义通过威逼利诱让他们让出兵权,回家养老。

但是他和朱元璋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养老,而并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朱元璋这样做其实是有自己的原因的,那就是身世问题。

朱元璋的逆袭之路和担忧

用最通俗的说法来形容朱元璋,那就是草根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登上帝位的过程是中国历史之中绝无仅有的,要不是真实的历史摆在这里,估计压根都没人相信这个故事,朱元璋是从要饭的叫花子逐渐走上了皇帝之路。

当时正处于元朝末年,连年的天灾导致天下大乱,朱元璋的家庭也没有幸免,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离世,当时的朱元璋为了自己不被饿死,所以就融入了当时日趋扩大的逃难大军,每天靠乞讨勉强填饱肚子,而后朱元璋还去寺院当过十年和尚。

并不是其真的愿意遁入空门,只是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代,在少林中多少还能吃顿饱饭,十年之后,当年闹饥荒的人民已经变成了推翻朝廷的起义军队,朱元璋也很快融入到其中,并且结识了许多英雄豪杰并逐渐掌握实权,成为实际上的领导者。

在几年的南征北战之后,朱元璋所领导的起义军队越来越庞大,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朱元璋自己则是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的位置,这可以说是现实版的丑小鸭变成凤凰了,而登上皇帝位置的朱元璋却是忧虑万分。

小时候的遭遇有多苦,现在就有多看重这个皇帝的位置,所以刚把别人江山打下来的朱元璋从刚登上皇位就开始担心自己,终究有一天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被别人取而代之,所以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

朱元璋的各方面做法

首先就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由盛转衰是因为其自身的制度有问题,主要是将朝中的权力有些集中,为了自己不重蹈覆辙,朱元璋直接将沿用千年的丞相制度废除,分为六部分别制衡权力。做到了这些,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他还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情报和间谍机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主要就是用来监视人们的所作所为,这个范围就比较广泛了,不仅仅是朝中的官员,甚至连地方上的人民都要监视,对于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和统治的人,全都处理掉。

当然,朱元璋所针对的,还不止是这些人,对于当年随他打天下的一众大臣手中的重权也是十分忌惮的,并且下手夺权都是毫不手软,真是应验了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李善长的领悟

李善长之所以申请告老还乡,实际上因为已经有人为他展示了前车之鉴,此人就是刘基,刘伯温,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种现实的事情就发生在了刘伯温身上。

我们都知道,刘伯温可以说是满腹锦纶的人,早年的时候就非常好学,正是由于求学时期遭受较多的挫折,所以才选择归隐,而当时的朱元璋在带兵作战的时候,身边正好缺少一位谋士,于是在知晓刘伯温之后历经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请出山。

在此后的战斗之中,刘伯温也并没有令朱元璋失望,各种的出谋划策造就了朱元璋的各种出奇制胜,慢慢地扩大了自己的优势,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建立少了刘伯温压根就没戏,不仅如此,在明朝建立之后,刘伯温依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朱元璋能够坐稳皇帝的位置,刘伯温不但协助他有效地治理,甚至还根据当时国家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使用的政策,此外就是听闻了朱元璋的焦虑之后,也是通过自己神鬼莫测的玄学大法,推选出了朱元璋潜在的威胁所在。

并且亲自歹人将其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却被朱元璋来了一手卸磨杀驴,当时随着刘伯温年事已高,告病还乡之后,朱元璋便是再也不闻不问了,虽说当时朱元璋给其开了药,但是吃了之后病情越发严重。

当刘伯温强支病体入朝见到朱元璋之后,却被告知是你想多了,安心养病之类的话,自此,刘伯温从返回家乡一直到撒手人寰,朱元璋都没有再来看他一眼,当时的武官李善长就是因为看到了刘伯温的结局,所以在七十六岁的高龄请求告老还乡。

依旧是悲惨的结局

按照年龄来说,其实李善长是要比朱元璋年长许多的,并且作为当时朱元璋军中能征善战的武将,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当时朱元璋还没当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可以说是当长者看待,非常的尊敬谦卑,但是当了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性格就变了,以前的交情基本不看。

李善长在看到刘伯温的结局之后,心想,一个文官都是这样的结局,那手握兵权的自己岂不是早晚步了后尘?所以在东窗事发之前,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回家种地,朱元璋也是应允了。

但是李善长最终还是把自己给坑死了,自己回家之后,对于宅院自然是要修复一番,但是本应该去请工匠的李善长竟然命令当地的武官带着士兵前来给自己修缮,朱元璋在知道之后,其实已经有疑心了,但后来的一件事,终究是招来了杀身之祸。

胡惟庸作为当年朱元的宰相也是稳定局面的棋子之一,谁知道胡惟庸权力一大自己就飘了,当时在朝中拉帮结派的时候就找过李善长,但是被拒绝了,直到胡惟庸被朱元璋斩首彻查乱党的时候发现李善长竟然和此事有关联。

而后又想到了李善长随意召集军队这一档子事,所以朱元璋直接下令,将尚在家中的李善长全家斩首,以除后患,就这样,直到情况放弃兵权的李善长因为朱元璋的怀疑赔上了全家的性命。真可谓伴君如伴虎!

更多文章

  • 宋朝就因为失去这个地方,使整个国家被威胁了160年,名字很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包括后来的清政府,也选择了割地赔款的方式来乞求洋人的原谅,但是很显然,从古到今,每一个割地赔款的国家都没有一个很好的下场,因为这样不仅仅助长了敌人的威风,还会强大敌军的实力,所以可以说的上是得不偿失了,割地赔款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方式,也只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宋朝被威胁160年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

  • 听闻丈夫战死,成吉思汗女儿亲自带兵屠城,死难者多达174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特别是在西征的时候,蒙古大军堪称其他国家的噩梦,在与花剌子模的战争中,蒙古大军几乎是以摧枯拉朽般的力量击溃了这个不可一世的王朝。成吉思汗那勇猛无边的力量让人震撼,他的儿女也不遑多让,特别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当得知自己丈夫战死的时候,亲自领兵出征,最后竟然屠城泄愤,让174万人死于非命。蒙古第一次西征成

  • 宋金明清都“以儒治国”,为什么元朝不推崇儒家那套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金儒,宋金和元朝的区别,元朝尊儒吗

    马克思曾说:“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入主中原后,都吸取中原地区相对先进的文化制度,从早期的北魏孝武帝移风易俗,到后面的辽金清代皆是如此。元代入主中原后也劝农桑,废世侯,用汉法,定年号。但是元吸取中原文明的程度,却不及北魏辽金和清。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儒

  • 老农的牛半夜被人割掉了舌头,包拯为什么要让老农把牛宰了卖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断案牛断舌头的故事,包公牛舌被割掉,包拯卖牛

    农民回家发现自家耕牛的舌头被割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叫刘全的农民,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农活之后回到了自己家里,当他进入自家牛棚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的牛有点儿不对劲,这头牛看起来无精打采的,而且呼吸不畅,似乎有什么卡在牛的嘴巴里。这让刘全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准备走过去扒开牛的嘴巴,扒开牛嘴巴之后,刘全吓了一跳,

  • 崇祯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忠贤,只为树立威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怎么把魏忠贤除掉的,崇祯是怎样拿下魏忠贤的,崇祯如何斗败魏忠贤

    其实当时的明朝是很穷的,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天灾人祸,都需要朝廷的支出,花费非常庞大。这些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都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他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阻碍,他亲政以后,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忍受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别人的制衡,在当时,这个别人指的就是魏忠贤,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官宦专权。从明朝

  •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立的遗嘱被公开,难怪展昭立马辞职不干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去世后展昭去了哪,现在的展昭vs以前的展昭,包拯死后展昭等人的去向

    展昭与包拯的相识,是在包拯进京赶考的路上,途经金龙寺时遇到恶僧险些丢了性命,恰好遇到展昭经过救了包拯。《三侠五义》写道:正在凝神,忽听门外了吊吭哧一声,仿佛砍掉一般,门已开了,进来一人。只见那人浑身是青,却是夜行打扮,包公细看不是别人,就是白日在饭店遇见的那个武生。包公猛然省悟,他与道人有晚间再见一

  • 明朝的武器究竟有多差?看看火器的合格率,就知道为何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各型火器一览,明朝时期最强大的武器,明朝的火器真的很先进吗

    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军队都是最精锐的部队,而且驻防人数超过了10万人,所有军用物资都是优先供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明军之中都打不过人数只有百万,军队只有10玩的后金?就连袁崇焕到达辽东之后都说道。只能利用坚固城池和火炮进行防守,根本就不能进行野战。但是放眼全世界,除了明朝和后金对峙之外,在其他地区

  • 张无忌作为明教教主和朱元璋谁的功劳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痛斥朱元璋,张无忌和朱元璋的恩怨,张无忌和朱元璋怎么认识的

    一,医治常遇春,虽然使常遇春感染了风湿,没有活过四十岁,但是也算救了他一条命,常遇春是开国功臣,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也有张无忌的功劳。二,千里昭昭送杨不悔回光明顶,杨不悔是杨逍之女,也算是为明教出力了,并且参加了保护光明顶之战,接收灭绝师太的三掌,救了一个旗的人马。三,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被

  • 张居正游走三角关系,造就明朝史上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居正明朝首辅排名,真实的明朝张居正,明朝首辅张居正死后怎么样了

    真正让后人恶评如潮的,当从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开始,朱厚照是一个非常个性的皇帝,不仅不按照正常的时间地点上朝听政,还常常离开京师出游,任用自己信任的武官和太监,大臣们对此很头疼,却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来应对。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虽然生前好女色,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只能由自己的

  • 岳飞被害后,南宋朝廷从金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死后金人还南下吗,岳飞被害之后的南宋,岳飞打过金人主力军吗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不少的民族英雄,他们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把个人的安危和荣辱抛之脑后,一心想着如何带领国家走向兴盛。但是他们的一片赤胆忠心却会引来奸臣的谋害,历史上的岳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说实话,岳飞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在他的带领下,南宋未免不是没有机会收复旧山河的。然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