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5000人被蓝玉案牵连,朱元璋唯独放过这位蓝玉亲信,为何?

15000人被蓝玉案牵连,朱元璋唯独放过这位蓝玉亲信,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72 更新时间:2024/1/7 1:53:16

关于明王朝在历史上有着很多的争议,因为它是中国封建时代落幕的标志,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黄金王朝之一,毕竟前面还有汉朝和唐朝,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朝代。建立明王朝的朱元璋出身一个贫农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在街头流浪。正是这样,他见多了中国当时封建时代时期的底层生活,也见识了更多的人情冷暖,这样的生活塑造出了他坚强的性格。朱元璋在参加起义之后,展现出了天才一般的指挥风范和作战才能,因为能力卓越,在经过15年的艰苦奋战之后,打败了各方势力,最终建成了明王朝。

明王朝的建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它之后的发展中,亦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看中国历史的发展,很多王朝的发展时间并不一样,比方说秦朝和隋朝就是有名的短命王朝,但是唐朝汉朝都屹立了百年之久。打天下很容易,但是想要长长久久的守住,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毕竟这其中会经历时间的变迁,社会的改革。在中国的古代,很多人都想成为万人之上的人物,但只有万人之上的那个人才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艰难和困苦。艰难走上这个宝座的朱元璋最为清楚其中的困难,也最能明白这繁华的江山是最不易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朱元璋原定为太子的朱标去世,又因而朱元璋喜欢朱标儿子,顺应原则让朱允炆继承皇位。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孙子坐稳这个位置,朱元璋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为朱允炆扫清了一切的障碍,这其中就有胡怀庸案以及蓝玉案。这两起案件在历史上极为著名,只要研究过中国的明清历史,这两个案件基本上都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著名的蓝玉案将近15000人被杀。而蓝玉此人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将领之一,能力出众,多次率军北伐战功显赫,在军中也是极有威望的,带领的部队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兵。皇帝最怕的就是部下拥兵自重,或者是权力过大,当时的赵匡胤不就是黄袍加身,带领部队起义了吗?建立了宋朝。慢慢时间长了,蓝玉就居功自傲,不听朱元璋的招呼,朱元璋这时候就起了疑心。

当时的封建时代,皇帝就是一言堂。后来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马找了个由头,诛了蓝玉的家族,而平常和蓝玉关系走得近的将领也都扣上了"逆党"的帽子,全部都抄家灭族,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导致朝中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们都差不多被杀光。要知道武将手中有精兵,极有可能就会有谋反之心,虽然有人说没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作为一个掌握杀生之权的领导人也应该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人,却被朱元璋放过,他到底是谁?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此人就叫做俞通源,他是明王朝著名的开国将领之一,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哥哥,都为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当蓝玉案发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已经战死沙场。最主要的还是这一家三忠烈都对朱元璋有恩,当时朱元璋在攻下滁州的时候要渡一条河,但是他和他的部下都没有船,也没有擅长水军的人。就在朱元璋发愁的时候,俞通源和他的父亲带着一些兵来投奔朱元璋了,而这些都是水军。这对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神兵。尽管俞通源的父亲和哥哥们都在战争中死去,而他自己也没有消极生活,一直为朱元璋掌管着水军,可以说是进一步壮大了朱元璋的兵营。

所以蓝玉案发生的时候,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俞通源也想过一了百了,但是最后朱元璋并没有下手,反而放过了他,让他回去养老。应该是看在俞通源一家对自己有恩的份上,所以说有的时候无意之间举动,很有可能会让别人记在心上,风水轮流转,今天是你得意的日子,明天很有可能就是别人得意的日子,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去帮助那些普通的人们,这样在自己失意的时候才会获得别人的帮助。俞通源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一家人对朱元璋的帮助和效力能够换来今天的免除一死,这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虽然他害怕武将拥兵自重起了反心,但是对于他落寞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仍然还会铭记着。

中国过去的封建时代和如今的现代社会,自然是不可能比拟的。在中国的过去,皇帝就是法律,皇帝就能控制一切。而且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极其注重家族观念,俞家所有的男性都已经战死沙场,留下的俞通源一个人,朱元璋感念其家族为明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就让俞通源回家养老,继续延续俞家的香火。俞通源当时朱元璋唯一放过的蓝玉亲信,也有可能当时他只是和蓝玉走的比较近而已,毕竟在中国的明朝历史上写的俞通源父子,兄弟都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众多的功劳,而且也一直为朱元璋效力。

结语

因为过去没有完整的法律,导致很多忠孝之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且有的时候皇帝因为捕风捉影,捕捉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慢慢的就会起了疑心,不再信任那些官员将军。明朝时所建立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不正是为了监视这群官员所存在的机构吗?这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帮助了蛇,却被蛇反咬了一口。雪中送炭很容易,但是帮助的人心里怎么想却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可能出于好心帮助了别人,有的时候能够得到同等的回报,也有的时候别人就会想我们会有所图谋,所以在如今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变的越来越冷漠,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猜忌和诋毁。

参考资料

管子

更多文章

  • 经济学人书架|从“钱眼儿”看明朝的赋税与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明:钱眼儿里的皇朝》,李长江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本书作者说他是在进行某种尝试,“走新路,但不一定穿新鞋,这其实是摆布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阅读此书,感觉出作者采用的“宏阔的、全景式的、彼此勾稽的视野,审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和文化传承、政治和社会生态变迁、统治者性格和偏好等复杂

  • 中国有个姓氏,很少人能读对,自称是朱元璋后人,全国只有5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原姓是什么,朱元璋为何改回原姓,朱姓都是朱元璋后人吗

    我们看到“啜”字,会想到的词语就是啜泣,但是“啜”字放在姓氏上有着不同的读音,根据不同的地方,啜放在姓氏上分别读chuo的三声、四声和chuai的三声和四声,不过大部分地方,都念chuo的第四声。关于啜姓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最引人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个起源和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有关系。熟悉历史的人都

  • 2012年浙江出土南宋丞相墓,重1500斤的金丝楠木巨棺,仅棺材就价值上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湖南发现金丝楠木墓,南宋丞相墓内棺图,21副金丝楠木棺椁

    盗墓不光在古代有摸金校尉,在如今的现代更是猖獗。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战乱时候,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而且盗墓贼手段极其恶劣,他们是为了钱,而中国的考古人员是为了还原寻找过去的历史,修复遗失的文明。在2012年的这一年,被玛雅人曾预言是人类末世的这一年,世界本该会在这一年消失,但是后来发现这就是一个彻头彻

  • 16年考古队挖掘南宋古墓,村民拿出族谱不让挖:不能挖我家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徽芜湖挖出南宋古墓,老农建房挖出南宋墓,南宋古墓发掘纪实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墓葬文化是非常盛行的,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墓葬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之一,如果说自家的祖坟遭遇到破坏的话,那么后代也会蒙受一定的报应。正因如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考古事业的发掘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从前那些腐朽落

  • 明朝亡国之前,竟然有一个皇后离奇失踪了,说法很多但却都不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皇后最悲惨的下场,明朝死得最惨的皇后和妃子,明朝灭亡的妃子都去了哪里

    很多人梦想的女神,明熹宗的妻子,美丽端庄的张皇后,同样也离奇失踪了。张皇后原名张嫣,老家就是今天的河南。作为一个皇后,容貌自然不可挑剔。在那个没有化妆品,没有整容手术的时代,她的长相足以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直流口水。除此之外,能在宫中生活的女人都不傻,智商不仅非常高,还比那个错生在皇家的艺术家,国家的

  • 朱元璋为何敢说自己养兵百万不花钱?全靠此制度,也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军事制度有多强,朱元璋分田地制度,朱元璋的政治经济制度

    究其原因,是由于自北宋以来,社会上重文轻武,中央裁抑军队,导致军人地位下降。相应的士兵待遇也不断下降,因为军户不允许从事副业,军官则把吃空额当作收入来源,无疑使得正规军的战斗力大为下降。原来地位较高的军人不仅成为处于农民之下的阶层,而且成为不务正业的反面形象。军人地位的不断下降,导致正规军的士气日益

  • 如果将建立南宋的赵构换为李世民,那么南宋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构会成为第二个南宋吗,赵构是南宋的最佳选择吗,赵构为什么能建立南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历史不存在假设,但我们可以用假设来讨论问题,证明论点。赵构是南宋最不靠谱的皇帝之一,他唯一的贡献,大致只有延续了宋朝的血脉,我们先看看赵构都干了哪些荒唐事。一、赵构南逃建炎三年,金军大举南下,想要直接覆灭南宋,赵构得知消息便一路南逃,其实当时赵构虽说直属部队不多,但大江南北还

  • 他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他,背后的原因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最小女婿赵辉,朱元璋为何杀了女婿,朱元璋女婿欧阳伦以死谢罪

    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污吏这一块儿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根据《大明律》的规定:犯有贪污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后来又降旨,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只要贪污六十两就要杀头,明朝初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多人民币,六十两就

  • 武比不上赵匡胤,文不及宋徽宗,但宋朝人民最爱戴这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和宋徽宗,宋徽宗与赵匡胤谁厉害,宋朝皇帝对赵匡胤的评价

    在他刚亲政时甚至被迫像北方民族屈辱求和,进贡岁币,他祖宗的王朝传到他这一代险些不保,但就是这样一手烂牌,在他的不懈奋斗下成为一代盛世,他就是宋仁宗,赵祯。宋朝是重文轻武的传统,对文官比较宽容,宋仁宗把这个传统发挥到最大。法律上不能打大臣,不能辱骂公卿,不是谋反不能杀戮,又有系统的言官制度,一次言官奏

  • 印度洋有一明代石碑,翻译内容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印度洋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石碑,印度洋发现明代石碑,郑和是如何穿越印度洋的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一个出现在小学课本教材里的著名人物。他在十五世纪中期,不仅对明朝,乃至世界来讲的航海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郑和也被称为十五世纪明朝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出生和户籍在史料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关于他最初的记载是,十四世纪八十年代,郑和跟随蓝玉回到京城,到达京城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