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62 更新时间:2024/1/15 19:49:51

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出自明朝中期许仲琳那本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小说改编的神话电视剧《封神榜》。

这部小说涵盖了周武王兴周灭商的真实历史,也添加了众多的神话传说,读起来脍炙人口,趣味横生。

但是据史书记载真实的情况远没有小说中写得那么精彩,商纣王仅仅在位于我们今天新乡地区的牧野打了一仗。

这一仗失败后,他就匆匆自尽了,这是为什么呢?

千百年来这个谜团一直环绕着众多的历史学者,然而在殷墟考古的时候才逐渐解开它神秘的面纱。

封神小说中的历史

在《封神演义》中,纣王是一个非常昏庸无道的君主。

因为他在进香女娲宫的时候题写了一首非常淫秽的诗,导致了女娲娘娘万分震怒,非要处死他不可。

但是因为商朝气数未尽,所以她无法直接杀死他,只好派出了轩辕坟三妖去迷惑他,败坏朝纲。

九尾狐杀死了苏妲己,借尸还魂上了苏妲己的肉身,然后被进献给了商纣王。

在商纣王身边,她出了一系列的坏主意。

她不但设置了酒池肉林,还发明了炮烙、虿盆等酷刑。

纣王整日整夜地沉迷于酒色之中,有忠诚的大臣前去劝谏,却惨遭酷刑的毒杀。

久而久之,忠勇的大臣不是被杀,就是投奔他国,最后他的身边只剩下费仲、尤浑这些奸佞的小人了。

当时整个天下,除了商朝占据的中原地带,东南西北还有800个小的诸侯国。

其中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黑虎势力最大。

他们分别领导着各自辖区的小诸侯国。

在妲己和奸臣们的蛊惑下,东伯侯和南伯侯纷纷被杀,西伯侯遭到了囚禁,北伯侯则投靠了商纣王,帮助他鱼肉百姓。

最后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前去探望父亲,竟然还被商纣王残忍地剁成了肉酱,做成肉饼让姬昌去吃。

为了活下去,姬昌也将一切都忍了下去。

后来西伯侯的属臣带着厚礼前去贿赂纣王的左右,才哄得纣王放过了姬昌。

姬昌回到自己的属地西岐之后,重用了姜子牙等贤人,秣马厉兵准备向商纣王的大本营——朝歌发动进攻。

兴周灭商乃是封神的天意,所以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和师伯太上老君也纷纷派出自己的徒子徒孙前来助战。

其中就有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带着混天绫和乾坤圈,拥有三头六臂和莲花化身的哪吒。

还有拥有三只神眼,擅长七十二般变化,手拿三尖两刃刀,带着哮天犬的二郎神杨戬。

以及肋生双翼,长的是青面獠牙,手提黄金棍的雷震子和日行1000里擅长遁地之术的土行孙

在这些还算不上神仙地阐教弟子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对商朝的决战。

在姜子牙师弟,玉虚宫叛徒申公豹的挑唆下,也有大量的截教弟子投入到商朝的大军去对抗姜子牙。

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了10几年,每一步都需要双方抛洒出大量的血和泪,大量的阐教、截教弟子们和文武大将都成了封神台上的那缕忠魂。

最后800诸侯会师孟津,共同讨伐无道的商纣王。

纣王虽然无道,但是力大无比,而且武艺惊奇,一连斩杀了数十位诸侯的大将。

但是毕竟他酒色过度,手下已经没有可用的贤臣良将了。

这个时候,他又发现了苏妲己的真面目,他懊悔不已,在恍惚中,他看到了那些被他害死的姜皇后、比干丞相等人的冤魂。

他感到大势已去,就独自一人走上了高耸云霄的摘星楼,纵火自焚而死。

从此天下安定,周朝取代了商朝,姜子牙也得以把那些死去的亡魂封为诸天众神。

现实中的牧野之战

据史料记载,商纣王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和作为的国君,并非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荒淫无道。

他的恶名其实都是来源于后来的胜利者周朝人的污蔑。

他接手商朝的时候,其实商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当时商朝内部阶级矛盾很深,商纣王过火的改革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矛盾,他最后不但得罪了上层的贵族,也没有换取底层劳动人民的人心。

同时位于商朝东部的东夷部落也发动了叛乱。

这场叛乱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以至于消耗掉了商朝大量的国力。

当商朝的主力军都开拔到东夷部落进行平叛的时候,位于陕西境内的西周部落则发动了对商朝的进攻。

西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通过改革缓解了各个阶层的矛盾,同时着力于改善民生,获得了百姓们的支持。

到了姬昌这一代,他通过广施仁善,收拢诸侯的人心,逐渐地在他的身旁围拢了一批诸侯。

这些诸侯纷纷对外表示姬昌才是真命天子。

最后当商朝的主力军陷入东夷部落的战争泥潭的时候,周朝的军队在姬昌继任者周武王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攻下了商朝许多军事重镇。

商纣王想要调回主力军,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大批的奴隶来补充到部队里面去。

这些奴隶本来就是刚刚收服的其他部落的战士和农夫,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是他们却十分痛恨商纣王,毕竟奴隶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是可以被随时取代的替代品。

当两军在牧野这个地方展开决战的时候,商朝军队的内应纷纷呼喊策应周军。

结果大批的奴隶当场倒戈,讨伐纣王。

纣王无奈只能带着少量亲随逃回了朝歌。

殷墟考古发现真相——实属无奈

在现代拍的《东周列国志》中,我们能从围魏救赵中看出,一国的军队想要攻克城池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城高垛厚的首都。

如果商纣王有条件守住城池,那么商朝的主力军回撤支援的话,是能够打败周军的。

但是谁能想到商纣王竟然自焚了,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中有记载,中国早期的王朝大多数存在“大都无城”的现象,而殷墟考古也能够证实这一点。

也就是说,朝歌并没有坚固的城墙来拱卫它,这样敌人就根本毫不费力地进入了朝歌的内城之中。

而这也是纣王为何只是在牧野败了一仗,就匆匆自尽了结的原因,实在是很无奈。

结语:

历史的真相总是令人唏嘘不已。虽然商朝的灭亡来源于周朝的偷袭,但是假使商纣王当年能够充分地善待百姓,调和多方矛盾的话,即使再“大都无城”,周朝又怎么能攻得下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呢?

还是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妲己被女娲擒拿后,指责女娲“出尔反尔”,她说得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35年,周武王、姜子牙的伐纣大军攻入朝歌,殷商覆灭在即。那么此时,奉女娲娘娘敕令来乱纣王的妲己三妖,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于是决定回轩辕坟等待女娲的封赏,不料途中偶遇女娲。周武王娘娘非但没有赏,反而用伏妖索把她们绑了个结实。对这个结果,妲己感到了满满的不可置信。“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潜入

  • 夏朝国都位置终于发现:有史料、有文化、有遗址、有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朝国都遗址在哪里,夏朝历史遗迹大全,夏朝都城真实图片

    四千多年前尧、舜、禹三代以天下为己任,以其崇高的个人品德,建立、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在夏朝时期终于形成了以高度夏文化为影响力,得到四方各氏族部落广泛文化认同的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的国家形态。以此为基础,中华大地原始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统一文化认同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也以仁、义、礼、智、信,成为各历史阶段

  • 唐朝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却都是经典,其中一首更冠绝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最笨的10首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最著名的十首诗人

    张若虚是江苏扬州人,曾经任职过兖州兵曹,一个很小的官职。但是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也是个谜一样的人,他生卒年不详。而且除了张若虚这个名字,没有其他任何称呼,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定张若虚就是这个人的真实名字。在《旧唐书》上,关于张若虚这个人的记载还非常的少,只

  • 武则天在墓前立“无字碑”,想表达什么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墓碑为什么留下无字,武则天为何立无字之碑,武则天的无字石碑图片

    这些人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成为后来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在中唐以后发挥非常重要作用的姚崇、宋憬、张说等人,都是武则天亲手培养选拔的人才,姚崇还被称为唐代的“贤相”。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相对清明,基本维持了太宗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主要利益于她任用了一些能臣,

  •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为项羽写过诗,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牧和李清照论项羽,王安石杜牧关于项羽的诗,杜甫王安石李清照项羽

    项羽为自己未竟的霸业,画上了一个句号……千年来,项羽虽然早已不在世上了,可他的传奇故事还在一代代流传下去。无数文人骚客为项羽写诗作赋。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别是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所写的三首诗。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对项羽进行了评价。他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谁最高明?杜牧:《题乌江亭》844年,42岁的诗人

  • 唐朝诗人留下一句诗,100多年后,让一个皇帝丢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最出名的四首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留下的诗有哪些

    唐朝覆灭后,天下分崩,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林立,众多小国割据一方连年混战。北方诸国中,以李从珂的后唐最为强大。李从珂早年曾是一员战将,骁勇善战沉稳坚毅,他的后唐综合实力在北方割据势力中首屈一指。但李从珂也并非高枕无忧。在他的心中,有一大内忧和一大外患,时刻让他寝食不安。外患是雄踞北方的契丹人,

  • 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李治为什么被称“昏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为什么叫李治,唐高宗李治是怎样死的,李世民李渊李治的关系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

  • 他是唐朝的一个侍卫长,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官员都要让他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最忠勇的人是谁,唐朝宫廷侍卫图片,唐朝最厉害的五个谋士

    李庆远“狡诈轻险”,善于揣摩官场上的关系学,知道那些苦心钻营者的心理,不过是想走后门,通过他曲径通幽、攀龙附凤,所以,他时时不忘显示自己与太子的“亲密关系”。大凡官员聚会,他都混迹其中,狐假虎威,四处招摇。一日,宰相府大宴宾客,李庆远装模作样地前去捧场,可他入席后刚吃了几口,就有人在门外高声急唤:“

  • 探访唐中宗定陵: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武则天最窝囊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中宗复位为何不杀武则天,武则天晚年真实事迹,武则天与唐中宗共患难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在两个哥哥和母亲的斗争失败以后,李显成为李治之后的皇位继承人,成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但是李显第一次做皇帝仅仅55天,就被武则天废黜了,并将他贬为庐陵王,流放到今天的湖北。此后的李显很消沉,但是她的王后韦氏不断安慰他、鼓舞他,陪他度过了14年幽禁岁月。终于有一天,

  • 此人是唐王朝的掘墓人,手握重兵,比曹操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王朝最后的掘墓人,唐王朝十大名将排名,历史上最残酷的唐将

    到唐僖宗时,内外交困,激起民变,黄巢大起义席卷全国,锋芒正劲,一路势如破竹,唐僖宗惊惶失措,自己逃入四川剑南的同时,传檄天下讨贼。各路节度使各怀鬼胎,边剿边壮大自己,义军内部也出现分化,黄巢手下朱温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打得找不到北,又因内部不和,见势不妙,向唐王朝投降,唐僖宗欣喜之余,赐名全忠,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