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崇祯把魏忠贤一杀,明朝就垮了?王承恩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为何崇祯把魏忠贤一杀,明朝就垮了?王承恩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4/1/20 0:36:50

在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个人的死而埋下一国或一个朝代消亡的种子,有些是忠君爱国的贤能之臣,有些则是结党营私专擅弄权的宦官奸佞,还有些则是富有争议的人物。而在这众多人中有一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的,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但这样一位奸臣被皇帝处死后,明朝就垮了,王承恩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魏忠贤并的出身不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家庭或者大户人家,相反魏忠贤出身贫穷,而且没什么文化。但他会射箭骑马,并且嗜赌以及沉迷酒色,也正是因为自己嗜赌的性格,他自阉成为了太监。万历年间,魏忠贤被选入宫中,机缘巧合下结识魏朝,并认识了皇长孙的乳母客氏。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魏忠贤的飞黄腾达的人生有了一个开头。

公元1620年,明神宗明光宗驾崩,明熹宗朱由校继位,魏忠贤深得朱由校的喜爱,因此不久后魏忠贤便从惜薪司升到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能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客氏有着不小的功劳,因为按律不识字的人是不能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因为客氏也深得朱由校喜爱,加上魏忠贤和客氏又较为亲近,故而魏忠贤被破例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而后魏忠贤独占客氏,由于客氏和魏忠贤都深得朱由校信任,因此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大权在握,然而客氏阴狠毒辣,魏忠贤则也是多疑阴狠,擅长阿谀奉承。两人很快地培植且巩固出自己的势力,魏忠贤更是到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被朝中之人称为“九千岁”。由于魏忠贤位高权重,得皇帝信任,因此几乎没有敢违背他,《明史》曾记载:“宫中莫敢忤逆”。

此时的魏忠贤称得上是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而后由于朱由校开始逐渐厌倦政事,因此魏忠贤开始专擅朝政,此时的他完全可以用一手遮天来形容。而后东林党争爆发,魏忠贤凭借自己之前培养的势力在这次党争中打击了不少异己,真正达到其党羽遍布朝野。此时的内外大权几乎相当于集中在了魏忠贤手上,然而这一切到了1627年,就开始发生转变。

1627年熹宗驾崩,朱由检继位成为明思宗,也就是崇祯帝,朱由检不同于朱由校那般对魏忠贤充满信任,他一上台便开始对魏忠贤的反击。在朱由检的逐步打击之下,魏忠贤最终以十大罪被处死,客氏也被满门抄斩,他们的党羽也几乎都被处死。最终魏忠贤及其所有的势力全部被瓦解殆尽,此时的朱由检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他感觉未来对几乎是光明的。

剔除掉魏忠贤这一势力之后,朱由检便开始整顿吏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明朝回归到曾经强盛的局面。虽然朱由检心有抱负,也在不断尝试一改晚明的境况,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徒劳,外有强敌不说,内部还不断有起义,且起义势力越来越大。朱由检的所有努力终不能扶大厦之将倾,1644年李自成成功攻入北京,朱由检见无力回天便在煤山自缢。

崇祯自缢前,他曾自言“诸臣误朕”,自缢后,跟随在他身边的王承恩曾说“忠贤若在,何至于此”,随后他也跟随崇祯自缢而去,两人死前的话在不经意道出明朝下台的原因。所谓“诸臣误朕”,是因为朝野之上的东林党人,崇祯虽然采用昔日朱元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法,但是他缺少了该有的狠辣果断。加之东林党人在其位不谋其职,位居高位而不为君分忧。

至于魏忠贤,为何说“若他在不至于此”,原因就在于他虽然为人阴毒狠辣,但是他的阴毒狠辣是针对于百官,在对待百姓的态度上他还是可以的。同时因为他给百官造成的阴影,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种党派和百官起到掣肘作用。不仅如此,他还能为皇帝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在很多时候都能对皇帝的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故而王承恩才会说“他在不至于此”。

参考资料:

《史记》

《明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奇葩皇帝朱厚照,精通五种语言,除了不会做皇帝其他样样精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奋发向上,努力建设好一个国家,但是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越往后越衰落。明朝亦是如此,明朝一直都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朝代,明朝既有过经济大繁荣时期,也走过下坡路。明朝众多的皇帝之中,他们有的心怀雄才大略,而有的却是玩物丧志。这大概就是历史社会现象的变化。明朝有这样一个

  • 做皇帝真的好吗?后宫要皇帝“雨露均沾”,朱元璋就说:恐有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惩罚后宫浪费粮食,朱元璋当皇帝合适吗,朱元璋后宫等级排名

    汉朝贾谊在《新书·容经》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一个度量,如果事情做过了头,那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超过了这个分寸,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错误。01提到中国古代皇帝的生活,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 朱元璋治下大旱,刘伯温趁机献上一计:杀了这个人就会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临死最后一计骗过了朱元璋,刘伯温向朱元璋说义军弊病,刘伯温怎么知道朱元璋要杀他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此乃朱元璋的《赠四仙》。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这位明太祖从平民到皇帝,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充满坎坷与曲折,不乏有刘伯温等贵人相助。朱元璋于1328年出生于濠州孤庄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朱世珍,母亲为陈

  • 明朝大臣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皇帝见了要参拜,大臣要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时大臣要向皇帝下跪吗,明朝大臣死后都去哪了,明朝十八位大臣之死

    在太平盛世下依然有大臣枉死,一个昏聩的皇帝手下仍然有令人敬仰的臣子。在混乱的明朝中晚期,大臣何塘的墓碑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见了是要下跪的,那么何塘有何过人之处呢? 音乐家何塘 提到何塘,恐怕人们并不熟悉,因此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字,朱载堉。朱载堉被后人称为不能遗忘的布衣王子,也被称为古代十大音乐家

  • 文天祥被劝降后妥协,他只提出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仍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忽必烈为什么要亲自劝降文天祥,忽必烈怎么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和忽必烈的关系

    南宋灭亡之后许多人仍旧在各地坚持抗争,给北元的统治造成许多麻烦,而文天祥就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位。忽必烈多次对其招降,但文天祥全然不顾,继续自己的反抗行动。不过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就能看出,文天祥被劝降后其实有妥协的意思,且只提出一个条件,但忽必烈听完后为何仍旧杀了他呢?时值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军驻

  • 12岁郑和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为何现在多地都有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是太监怎么有后代,郑和是太监出身吗,郑和是太监还是宦官

    郑和下西洋,这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这不光是中国航海史的一次壮举,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重大事件。而且也让郑和这个人扬名中外,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敬仰。但是这郑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能够有着如此重要的成就,乃至后来还有后人对郑和下西洋都有研究呢?正文郑和,明朝的太监,航海家

  • 明朝古墓惊现“啤酒瓶盖”,却并非盗墓贼留下,难道有人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啤酒瓶盖古墓,盗墓穿越成五岁小奶娃的小说,明朝古墓出土照片

    考古的时候总能够发现一些比较稀奇的东西,很多新闻上面曾经都报道过,在进行考古的时候发现的一些东西让现在的人都十分惊讶。在2019年,上海的嘉定区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文物展示,展出还没有举办几天,就有一个文物让很多人都来围观,甚至是火遍了全球,很多人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物呢?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

  •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朝青铜器,损毁较重,但有一点极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出土青铜器图片,宋朝青铜器造型特点,宋朝青铜器值钱嘛

    很多商朝国宝,并未出土在商朝的中心、黄河中游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中段以南如今宁乡地界。比如,四羊方尊,就是黄材农民姜家三兄弟,1938年在山坡上种红薯时发现的。很快,文物贩子就找上了门,他们将之卖了四百块大洋。但经过层层盘剥,到手时,只有两百多块了。不过,对于农民而言,已是极大一笔收入。(四羊方尊 图

  • 寸土寸金的纽约,为什么会建立林则徐纪念广场?原来和一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林则徐,大家都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在腐朽没落的晚清时期,林则徐作为为数不多的清廉官员,为保护领土完整而顽强坚持着。而林则徐也因虎门销烟一事,成为我国史上的民族英雄。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人物便与我国的这位民族英雄有关,他曾经在美国成立了林则徐基金会,并建立了林则徐纪念广场,他就是黄克锵。

  • 天选之子?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惊得丢掉酒杯,乾隆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对康熙说的一段话,乾隆皇帝对康熙的评价,康熙和乾隆第一次会面

    在《吕氏春秋·自知》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这则故事便是成语“掩耳盗铃”的由来,同时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自欺欺人的一个出处。01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在一些事情上面做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