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中杨家满门忠烈,为了国家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可是即使这样柴文意也不放过他们,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佘太君和杨家最后的男丁,致使杨家灭门。这样的惨案按理来说应该被法律审判,可惜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诏,不能伤害柴家后人,包拯无奈只能任其离开。导演也看不下去了,直接让天降霹雳打死了柴文意。
那么,这个柴文意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让赵匡胤留下遗诏,为什么犯下天大的罪行依然能够安然无恙?其实真实历史中是没有柴文意这个人的,但是原型的确存在,就是贯穿宋朝始末的柴荣的后代。不光在剧中包拯无能为力,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审判他,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后周柴荣
五代时期是个混乱的年代,到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方有异族剥削压榨,南方的苛捐杂税也让人窒息,而且这场混乱持续的实践实在是太久了,人们无比渴望安定的环境。这时后周开国君主郭威就出现在历史舞台,很多人深信他就是能终结乱世之人。
郭威确实能力惊人,因为出身贫寒,对于民间疾苦很是了解,因此当政期间体恤民情,做了很多休养生息的活动,让百姓有了喘息之机。另外,他还积极镇压内乱,对外发动战争,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一副明君之相,天下人都认为郭威是天命所归。
可惜郭威没能如大家所愿终结乱世,他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不太稳定的政权。在他逝去之前,立下的继承人并非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内侄柴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郭威早年无子嗣,为了安抚部下,便收养柴荣为养子,时常带在身边教导,即使后来有了亲生儿子,也没有换继承人的想法。
后来柴荣也改为郭姓,名叫郭荣,可是按照后世的习惯,还是将他称作柴荣。郭威十分看重柴荣,时常教导他,让他担任基层官职锻炼他的能力,并且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柴荣的继承人身份,让他没有疑虑,稳固了朝廷。而柴荣也非常有能力,没有辜负义父的期望,转任多地都有出色的表现。
郭威非常信任和赏识柴荣,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想法,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档,这都为后期即位做铺垫。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逝,柴荣在群臣的拥护下继位。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新老交替的时机,勾结契丹发动进攻,想要打击后周的声势。
柴荣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御驾亲征。柴荣抓住了契丹军队和北汉军队之间的间隙,带领大军进攻,在高平直接击溃北汉大军,而契丹军队则见风向不对,直接逃窜,后周大胜。高平之战来得非常及时,也很凶险,稳定了柴荣的帝位,挽救了后周灭亡的危险。
随后的几年里,柴荣严格要求自己,认为自己德行浅薄,希望朝廷大臣能够积极劝谏,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一定改正。对内延续郭威的政策,对百姓宽厚,修养民力,后周很快就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同时柴荣还整治官吏,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严惩武夫插手政务,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柴荣也有野心,他想统一乱世,为此做出了十年规划,创万世之功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确实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发展内政,国家实力大幅增强。
经过一番整顿和改革,后周从混乱中走出,有了更好的发展。柴荣的野心渐渐冒头,他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其他政权。于是他找到借口,攻取后蜀和南唐的大批领土,挑软柿子捏,吃下了很大一块肥肉,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北方的大敌,时刻注意着契丹的动向。
等到时机成熟,立即将攻战矛头指向辽朝,亲率大军北上,长驱直入,收复了很多领土,风头一时无两。大军的势头正好,打算一鼓作气攻取幽州,可是天不遂人愿,柴荣突然生病,而且病得很重,消息在军中实在无法压住,不得已退兵回朝。
丹书铁券
柴荣回朝后病情加重,逐渐无法理政,弥留之际留下遗命,让第四子柴宗训继位。这个任命有些唐突,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于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匆匆登上了皇位,由父亲指定的大臣和太后共同打理朝政。这段时间里,赵匡胤跳脱出头,在禁军系统中威望加深。
恰逢辽联合北汉入侵后周,北方边境空虚,朝廷没有可用的将领,柴宗训让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应敌。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将他黄袍加身,推举他当皇帝,开封城内一片哗然,在兵戈的威胁下,柴宗训禅让,赵匡胤的这个皇帝有了正式的名分。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根基在后周,赵匡胤是从孤儿寡母手中抢夺而来的皇位,所以为了堵住悠悠众人之口,赵匡胤给柴家留下了丹书铁券,并且告诉子孙,柴氏后人有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即使犯了谋逆的大罪,也要给予体面,让他在家中自尽,而不株连亲属。宋朝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太祖遗诏,对柴氏子孙包庇,包拯也是因为这个不敢铡柴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