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可怕?皇帝都拿他没办法

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可怕?皇帝都拿他没办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67 更新时间:2024/1/23 3:32:19

在电视剧中杨家满门忠烈,为了国家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可是即使这样柴文意也不放过他们,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佘太君和杨家最后的男丁,致使杨家灭门。这样的惨案按理来说应该被法律审判,可惜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诏,不能伤害柴家后人,包拯无奈只能任其离开。导演也看不下去了,直接让天降霹雳打死了柴文意。

那么,这个柴文意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让赵匡胤留下遗诏,为什么犯下天大的罪行依然能够安然无恙?其实真实历史中是没有柴文意这个人的,但是原型的确存在,就是贯穿宋朝始末的柴荣的后代。不光在剧中包拯无能为力,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审判他,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后周柴荣

五代时期是个混乱的年代,到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方有异族剥削压榨,南方的苛捐杂税也让人窒息,而且这场混乱持续的实践实在是太久了,人们无比渴望安定的环境。这时后周开国君主郭威就出现在历史舞台,很多人深信他就是能终结乱世之人。

郭威确实能力惊人,因为出身贫寒,对于民间疾苦很是了解,因此当政期间体恤民情,做了很多休养生息的活动,让百姓有了喘息之机。另外,他还积极镇压内乱,对外发动战争,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一副明君之相,天下人都认为郭威是天命所归。

可惜郭威没能如大家所愿终结乱世,他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不太稳定的政权。在他逝去之前,立下的继承人并非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内侄柴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郭威早年无子嗣,为了安抚部下,便收养柴荣为养子,时常带在身边教导,即使后来有了亲生儿子,也没有换继承人的想法。

后来柴荣也改为郭姓,名叫郭荣,可是按照后世的习惯,还是将他称作柴荣。郭威十分看重柴荣,时常教导他,让他担任基层官职锻炼他的能力,并且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柴荣的继承人身份,让他没有疑虑,稳固了朝廷。而柴荣也非常有能力,没有辜负义父的期望,转任多地都有出色的表现。

郭威非常信任和赏识柴荣,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想法,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档,这都为后期即位做铺垫。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逝,柴荣在群臣的拥护下继位。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新老交替的时机,勾结契丹发动进攻,想要打击后周的声势。

柴荣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御驾亲征。柴荣抓住了契丹军队和北汉军队之间的间隙,带领大军进攻,在高平直接击溃北汉大军,而契丹军队则见风向不对,直接逃窜,后周大胜。高平之战来得非常及时,也很凶险,稳定了柴荣的帝位,挽救了后周灭亡的危险。

随后的几年里,柴荣严格要求自己,认为自己德行浅薄,希望朝廷大臣能够积极劝谏,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一定改正。对内延续郭威的政策,对百姓宽厚,修养民力,后周很快就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同时柴荣还整治官吏,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严惩武夫插手政务,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柴荣也有野心,他想统一乱世,为此做出了十年规划,创万世之功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确实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发展内政,国家实力大幅增强。

经过一番整顿和改革,后周从混乱中走出,有了更好的发展。柴荣的野心渐渐冒头,他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其他政权。于是他找到借口,攻取后蜀和南唐的大批领土,挑软柿子捏,吃下了很大一块肥肉,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北方的大敌,时刻注意着契丹的动向。

等到时机成熟,立即将攻战矛头指向辽朝,亲率大军北上,长驱直入,收复了很多领土,风头一时无两。大军的势头正好,打算一鼓作气攻取幽州,可是天不遂人愿,柴荣突然生病,而且病得很重,消息在军中实在无法压住,不得已退兵回朝。

丹书铁券

柴荣回朝后病情加重,逐渐无法理政,弥留之际留下遗命,让第四子柴宗训继位。这个任命有些唐突,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于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匆匆登上了皇位,由父亲指定的大臣和太后共同打理朝政。这段时间里,赵匡胤跳脱出头,在禁军系统中威望加深。

恰逢辽联合北汉入侵后周,北方边境空虚,朝廷没有可用的将领,柴宗训让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应敌。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将他黄袍加身,推举他当皇帝,开封城内一片哗然,在兵戈的威胁下,柴宗训禅让,赵匡胤的这个皇帝有了正式的名分。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根基在后周,赵匡胤是从孤儿寡母手中抢夺而来的皇位,所以为了堵住悠悠众人之口,赵匡胤给柴家留下了丹书铁券,并且告诉子孙,柴氏后人有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即使犯了谋逆的大罪,也要给予体面,让他在家中自尽,而不株连亲属。宋朝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太祖遗诏,对柴氏子孙包庇,包拯也是因为这个不敢铡柴文意。

更多文章

  •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诗六首:满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红梅两树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代七言绝句古诗大全,早春梅花古诗词,早春红梅盛开有感古诗

    “人日”是正月初七。它的来源是上古神话女娲造人。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流传女娲造人的传说,她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人,第八天造出谷物。西汉汉武帝笃信神仙长生之说,重用东方朔,正月初七,就成为人日,东汉的班固《史记》记录了汉朝的律历,“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也就是正月七日为“人日”,是

  • 大明皇帝高富帅文武两全才,明宣宗朱瞻基,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宣宗朱瞻基以后有出色皇帝吗,明宣宗朱瞻基哪一年出生,大明永乐皇帝朱瞻基

    1399年,朱瞻基在北平燕王府出生,他的父亲是朱高炽,祖父是朱棣,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年仅39岁,正值壮年,朱瞻基也是朱棣的第一个皇长孙,兴许是天赋异禀,朱棣很喜欢这个孩子,朱瞻基自幼就被祖父带着在宫中长大。封建朝代的皇帝们大多会有一些爱好,毕竟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娱乐活动也很少,但是皇帝平时的生活枯燥无

  • 唐诗腊日七首:腊日巴江曲,艳艳待春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腊日巴江曲,唐诗一枝梅,唐诗山村晚景

    腊日,就是腊月八日,当然腊八这个称呼是宋朝以后流行的,在唐朝和唐朝之前,就叫做腊日。腊日最初的来源,是腊月冬天天子狩猎并且祭祀神灵,称为腊祭。在汉朝的时候定为冬至后的第三个壬日,时间在大寒节气左右。但是到了魏晋时代,实际人们习惯用农历来标注节日,此时民间就固定在腊月八日了。唐朝之后,腊日就是腊月八日

  • 唐诗中元节四首:江南水寺中元夜,中元朝拜上清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元节最好的诗句,白居易关于中元节的诗,咏中元节诗

    农历的七月,除了七夕,还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叫作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月圆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一,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法定节日,是在唐朝。二,唐朝道教立国,在道教当中,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

  • 除赵匡胤外还有一位宋太祖,被儿子谋反砍掉手指,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祖赵匡胤是哪里人,赵匡胤被赵光义谋杀,赵匡胤最后被谁所杀

    穿了黄色衣服的赵匡胤眼前一片光明,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轻飘飘的被将领们拥着回了首都了,回到首都以后,就欺负人家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随后后周小皇帝就让位了,赵匡胤登基称帝,国号大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影视形象除了赵匡胤,历史上还有一位宋太祖,他是更早一些的南北朝时期皇帝,他叫刘义隆。刘义

  • 陈友谅坐拥水陆梁军,为何却打不过缺兵少将的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陈友谅打败朱元璋会怎么样

    首先,陈友谅失去了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友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手下寒了心。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最初在县城做个小吏。后来徐寿辉的红巾军攻破沔阳后,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手下将领倪文俊的队伍。倪文俊看陈友谅孺子可教,便大力提拔他在红巾军的地位,直到陈友谅当上了元帅。后来倪文俊袭

  • 陈友谅不是被明教打败,是心计手段玩不过朱元璋,败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友谅为啥败给朱元璋,朱元璋陈友谅哭了视频,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

    ???《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一个不择手段,作恶多端的人物,不断陷害明教,让张无忌陷入困境,不断挑拨武林各大派的关系,希望可以打败明教,战胜朱元璋,结果都倒在张无忌的主角光环下。历史上的陈友谅表现究竟如何,在历史上的陈友谅是如何输给朱元璋的,难道也是输给主角光环么????陈友谅是元朝末期起义军的领袖

  • 辛弃疾既是抗金卫国英雄也是柔情似水词人,剑中有杀气词中有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弃疾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算不算是民族英雄,辛弃疾的现代评价

    1、人生起落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

  • 皇子称帝后会对其兄弟怎样,雍正不顾兄弟情,朱元璋帮倒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能干,朱元璋怎么评价雍正,朱元璋与雍正的结局

    一、封王,清朝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继位之后皇帝的位置被人惦记,于是将其它的皇子大量封王,但是并不给封地,怕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兵自重。一般清朝的王爷都被限制在京城内,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可以随意离开京城,但有时皇帝会要求王爷出差办公,于是给一道金牌或者谕旨表示证明,如果有王爷私自离开京城去外地游玩,发现

  • 明朝朱元璋帮自己孙子拔掉的那些“刺”,最后一位真让人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的孙子朱景元,滕州朱元璋孙子古墓,朱元璋给朱标拔刺图片

    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处理掉自己的老部下,好一点的会选择联姻,不过随着不断的联姻权势家族也会被慢慢分化。明朝开国皇帝作为残杀功臣的代表之一,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其中一位让人非常同情,他忠心耿耿却不料因为一场宴席全家遭殃,具体是怎么回事呢?1、徐达徐达从小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