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诗中元节四首:江南水寺中元夜,中元朝拜上清回

唐诗中元节四首:江南水寺中元夜,中元朝拜上清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85 更新时间:2023/12/8 1:11:47

农历的七月,除了七夕,还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叫作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月圆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

一,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法定节日,是在唐朝。

二,唐朝道教立国,在道教当中,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地官在这天赦免亡魂的罪过。唐朝的皇帝是真正道教的首领,他会下敕,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并同举行盛大的法会,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所以在这天,唐朝的中元节非常热闹,有各种仪式和放灯活动。

三,中元节不止是道教的中元节,还是儒释道三教节日的交集。因为在佛教当中,七月十四十五是盂兰盆节,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因为母亲在地狱受苦,所以在七月中,他奉上百果食品,供奉十方僧众,给母亲念经,使母亲得到解脱。南北朝梁武帝亲自设立盂兰盆节,用以报答母亲,从皇宫到民间都盛行。

那么儒教有七月祭祀先祖的传统。

在唐朝的中元节,这三种宗教的节日内涵都是互相融合的,既有道教奢华的的迎仙礼仪,又有佛教的普渡灯会和儒家的祭祀,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而隆重的节日。

皇帝和官员在白天要参加道教的迎仙仪式。

独家:五一黄金周,孟庙亚圣殿前演绎古代加冠礼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唐朝卢拱《中元日观法事》

这些有品级的高官其实就是地官在人间的代表,所以隆重的法事上有他们盛装虔诚的身影。

四季当中遇到秋天的开始,中元节是一年中中间重要的日子,我们迎接天上的神,报告一年的得失。那祭坛上有柏叶槐花的香露,穿着美丽仙衣的道姑道士在作法事,凌波微步。我们都愿意向往天上的神仙之境,在这盛大的仪式当中。

卢拱这样的官员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这首诗看起来是这么繁复,但是你若把它当成灵歌圣曲来听,则别有恢宏。总之你得徜徉在道教袅袅的仙乐和仪式里。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李商隐《中元节》

这唐朝皇帝官员参与的中元仪式极其隆重,比如集结官员到特定的地点,就是一种类似运动会的壮观,皇帝更是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沿途自然是人山人海。人们可能没有见过真的神仙,但这样的仪式比真的神仙下凡还壮观,更何况所去的道观,更是仙衣飘飘。这种盛大不但去是如此,回来更是如此。如何不引起热闹的围观潮?

当然唐朝的皇帝,要的就是这种营造出来的热闹而仙意奢华而隆重的氛围。

李商隐是迎仙队伍中的一个,作为秘书省的官员,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李商隐的恋人是道家仪仗中的一员,身披华丽如仙的道教服饰,共享盛会。

在这热闹华丽当中,两个有情人时而看见,时而不见,心情那是高低起伏,氛围那是如梦如仙,只是如此近又如此远。自古爱情好看的就是传奇背景。

所以李商隐诗句中有了中元节那华丽丽中辗转的相逢与迷离。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唐朝殷藩《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那么官员是否白天搞完仪式就可以回去呢?对于小官李商隐,没有问题,因为他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对于大官,可不一样,你得夜晚留在道观里,参与更重要的法事。因为中元节最重要的时辰是晚上月明的交夜,那是上界神仙出来晃荡的时期。

最好最吉利最有感应的,就在中元夜气清,珠宫月最明时。

这里有一个仪式,叫作“步虚”。就是道士们念念有词,在祭坛边按照一定的方式游走跳舞歌唱。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当然在于这种仪式达到的神秘的效果,如梦如幻,乃至让人相信一定会有神仙神灵的存在。

那么皇帝呢,就看他本人了。像明朝嘉靖皇帝,他是不会错过这个好时段的。至于唐朝的皇帝,道教就是他们的国教和家教,笃信者必然有之,比如唐玄宗。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唐李郢《中元夜》

那么中元夜民间的夜晚呢?这里攫取一首远离京城,江南的中元夜。

很多人都涌到寺庙去过中元节,去那里观赏中元节的月亮,还有法事法会。

这里很难说清是佛教还是道教的寺庙。但是在寺庙中的水池中,有装扮成嫦娥的女子在水中,在灯光里。而水边则是大量观赏游玩的人们和香客。

那殿堂里有大量的香料燃烧,香烟缭绕,凌晨露水下了,人们也不急于回家,人群中富贵平民都有,有青衣的修道人,或者贫寒之辈,有衣服锦绣的富贵人家。

这是祈福,也是一种人间的热闹。

这么热闹的人间,诗人感叹,就是神仙怎么舍得归去?去往那遥远缥缈冷清的巫峡和天上?

唐朝的中元节,集祭祀,游玩一体,华丽盛大,是重要的节日。但是道教的色彩和氛围多些,这和唐朝倡导道教有关。

到了宋朝,中元节更民间化,承托了更多对亲人的怀念和祭祀,已经变成重要的民俗节日,民众的参与度更深沉广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更多文章

  • 除赵匡胤外还有一位宋太祖,被儿子谋反砍掉手指,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祖赵匡胤是哪里人,赵匡胤被赵光义谋杀,赵匡胤最后被谁所杀

    穿了黄色衣服的赵匡胤眼前一片光明,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轻飘飘的被将领们拥着回了首都了,回到首都以后,就欺负人家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随后后周小皇帝就让位了,赵匡胤登基称帝,国号大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影视形象除了赵匡胤,历史上还有一位宋太祖,他是更早一些的南北朝时期皇帝,他叫刘义隆。刘义

  • 陈友谅坐拥水陆梁军,为何却打不过缺兵少将的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陈友谅打败朱元璋会怎么样

    首先,陈友谅失去了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友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手下寒了心。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最初在县城做个小吏。后来徐寿辉的红巾军攻破沔阳后,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手下将领倪文俊的队伍。倪文俊看陈友谅孺子可教,便大力提拔他在红巾军的地位,直到陈友谅当上了元帅。后来倪文俊袭

  • 陈友谅不是被明教打败,是心计手段玩不过朱元璋,败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友谅为啥败给朱元璋,朱元璋陈友谅哭了视频,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

    ???《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一个不择手段,作恶多端的人物,不断陷害明教,让张无忌陷入困境,不断挑拨武林各大派的关系,希望可以打败明教,战胜朱元璋,结果都倒在张无忌的主角光环下。历史上的陈友谅表现究竟如何,在历史上的陈友谅是如何输给朱元璋的,难道也是输给主角光环么????陈友谅是元朝末期起义军的领袖

  • 辛弃疾既是抗金卫国英雄也是柔情似水词人,剑中有杀气词中有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弃疾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算不算是民族英雄,辛弃疾的现代评价

    1、人生起落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

  • 皇子称帝后会对其兄弟怎样,雍正不顾兄弟情,朱元璋帮倒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能干,朱元璋怎么评价雍正,朱元璋与雍正的结局

    一、封王,清朝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继位之后皇帝的位置被人惦记,于是将其它的皇子大量封王,但是并不给封地,怕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兵自重。一般清朝的王爷都被限制在京城内,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可以随意离开京城,但有时皇帝会要求王爷出差办公,于是给一道金牌或者谕旨表示证明,如果有王爷私自离开京城去外地游玩,发现

  • 明朝朱元璋帮自己孙子拔掉的那些“刺”,最后一位真让人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的孙子朱景元,滕州朱元璋孙子古墓,朱元璋给朱标拔刺图片

    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处理掉自己的老部下,好一点的会选择联姻,不过随着不断的联姻权势家族也会被慢慢分化。明朝开国皇帝作为残杀功臣的代表之一,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其中一位让人非常同情,他忠心耿耿却不料因为一场宴席全家遭殃,具体是怎么回事呢?1、徐达徐达从小家里

  • 忽必烈劝降文天祥,文天祥提出一个条件,为何被拒绝遭到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天祥死后为何人们要纪念文天祥,忽必烈抓住文天祥,忽必烈为什么要亲自劝降文天祥

    ???说到他,很多人就想到了《正气歌》或者那两句名垂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说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直面困难。而文天祥可以说是一介书生,在政治上他依旧秉持着知识分子那份传统的理想抱负,就是所谓的“治国、平天下”,可以说这五个观念已经不仅仅是

  • 南宋的一场战役,蒙古大汗丧命,挽救了万里之外的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与蒙古襄阳之战,南宋抗击蒙古三大名将,南宋打败蒙古的战役

    宋蒙战争,还得从宋朝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战略决策讲起。契丹的辽国和北宋,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维持了百年边境和平。然而,宋朝撕毁和平盟约,联金灭辽,失去了契丹这个缓冲地带,如狼似虎的金国毫不留情地灭了北宋。此后,北宋又联蒙灭金,虽然报了北宋覆灭的一箭之仇,却引狼入室。忽必烈灭大理后,南宋三面被蒙

  •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元璋和朱允炆关系多好,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便是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那么,如何选出下一任统治者呢?不出意外的话,会从皇帝的儿子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来继承皇位。但总有一些意外发生,让这个皇子不能成为皇帝。比如说,有人造反发生叛乱,有人弑君谋权。还有一种便是,皇帝没有在自己儿子中选继承者,反而选择了其他人。就比如大明朝的开国

  • 宋辽幽州之战:耶律休哥突袭宋军,宋太宗驾驴车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太宗伐辽,耶律休哥个人资料,宋太宗对辽两次战争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江山,然后建立大宋王朝。976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弟弟赵匡义继位。为统一中原,赵匡义决定出兵攻打太原,消灭北汉。979年,赵匡义如愿以偿,他不但夺取了太原,灭了北汉,并在白马岭之战中击败辽军铁骑,斩首千余级。至此,赵匡义达到军事上巅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