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陈友谅失去了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友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手下寒了心。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最初在县城做个小吏。后来徐寿辉的红巾军攻破沔阳后,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手下将领倪文俊的队伍。倪文俊看陈友谅孺子可教,便大力提拔他在红巾军的地位,直到陈友谅当上了元帅。
后来倪文俊袭杀徐寿辉不成,投奔他一手提拔的陈友谅,结果陈友谅立即杀了倪文俊向徐寿辉邀功。后来他又先后杀害了天完名将赵普胜、天完皇帝徐寿辉,然后登基称帝。而朱元璋在称帝前,一直敬重着小明王韩林儿。直到郭子兴病逝,韩林儿过世,他才开始建立大明称帝。不管朱元璋表现是真是假,但他至少让人看到了他忠君爱民的一面。
其次,陈友谅虽有谋略,但格局太小。但凡能打下天下的名将,格局都小不了。在二人交战的过程中,陈友谅因为久攻不下南昌,所以气得杀掉了朱元璋一方的所有俘虏。而朱元璋这边却善待陈友谅的士兵,甚至祭奠陈友谅阵亡的将士。二者高低立判,陈友谅手下离心离德,朱元璋则得到了更多人的效忠。
最后,陈友谅运气差了一点。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陈友谅在人和上已经输了一筹,在天时上也失去了先机。在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明明已经将朱元璋杀得人仰马翻,结果在关键时刻,湖上却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下令火攻,瞬间扭转了战局,陈友谅弟弟战死,他本人也未能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