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诗腊日七首:腊日巴江曲,艳艳待春梅

唐诗腊日七首:腊日巴江曲,艳艳待春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21 16:44:58

腊日,就是腊月八日,当然腊八这个称呼是宋朝以后流行的,在唐朝和唐朝之前,就叫做腊日。

腊日最初的来源,是腊月冬天天子狩猎并且祭祀神灵,称为腊祭。

在汉朝的时候定为冬至后的第三个壬日,时间在大寒节气左右。但是到了魏晋时代,实际人们习惯用农历来标注节日,此时民间就固定在腊月八日了。

唐朝之后,腊日就是腊月八日。

腊祭代表着用一年丰盛的腊肉祭祀神灵先祖,也意味着过年迎春时段,拉开序幕。长达一个多月的过年狂欢就此开始。腊日是个去旧迎新的开始。

现在的人说起腊八,就会想起腊八粥,不过这是宋朝以后流行的民俗,那么唐朝怎么过腊八节呢?

首先,传统的腊日,有一个重点的项目,就是狩猎。唐朝尚武,皇帝出门郊猎之外,各个军营,民间也展开狩猎活动。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却忆咸阳旧酒徒。”唐 ·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节录

这是岑参在甘肃,唐朝的边塞玉门关,看到盖将军在腊月八日出关狩猎的景象。

那马厩里是一匹匹斗志昂扬的战马,其中桃花马最为雄健,价值最高。

骑着桃花马向城南郊外进发,在腊日腊月八号这天猎杀了一只千年的狐狸。

我来到塞外巡查边防存贮,也为将军你感动,这样的豪情,我也要喝酒。

在这样豪放的快乐中,我却想起自己也曾经是咸阳爱酒的爽客啊。

”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

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

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雕旋转群鸦鸣。

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

舍鞍解甲疾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

歘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

既苏复吼拗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

拖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

传呼贺拜声相连,杀气腾凌阴满川。“中唐 · 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节录

中唐的卢纶则是在咸宁看到咸宁王率领部下狩猎的场景。

腊月八日腊日这天,一清早,大队狩猎人马就围住了山林,山头太阳刚刚升起时,山下的围猎已经布置好。此时前面林子间,有野兽不知名,将军骑着马,无人敢作声。

只看见那头野兽伏在草丛中不动,老鹰盘旋在上空,乌鸦鸣叫,显示这里有着大兽。

一个外国在这里的王子,年龄三十,他根据翻译知道这里有野兽需要擒拿。

他忽然跳下马,脱下厚重的盔甲,飞快跑到野兽前,他忽然像老虎一样蹲下,那只野兽马上像人一样站起来。这个番邦王子,忽然扼住了野兽的颈部,用力击打它的脑袋,只看见野兽翻滚在地上。

野兽缓过劲来,大声吼怒,大家一起想生擒它。激烈的搏斗中,野兽和人被拖入了深山丛林,这时围猎的众人赶紧上前。只听见大虫被擒住,欢呼的声音杀气腾腾震撼山川。

这只野兽是豹子,而擒拿它的人是番国王子。

当然这功劳肯定属于王者和大唐。

用现在的观点,那只豹子,就这么该死吗?它或者并无意冒犯人类。但是自古冬天的狩猎是保持战斗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提升男儿血性。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渡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 唐 · 姚合《腊日猎》

同样在这首诗里,看见冬天围猎的壮观场景。打猎的健儿头上扎紧头发,带着特殊的标志和旗帜,几对人马渡过长江,将山形成合围之势。

山中野外的狐狸被收罗射杀干净,连天上的大雁也被射得差不多了。

一天下来,老鹰盘旋在上空,这吃的都被人猎杀尽了,你说它心里烦不烦?

一大队得意的人马满载而归,白马回家,跨越山川,快似飞,

在腊日腊节狩猎,并不是当官的刺史为了自己。

那他是为了什么呢?唐朝边患战争多,这样的狩猎大多数是保持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那皇帝打猎吗?当然开国或者尚武的皇帝,都会将狩猎看做大事。

但是,太平时期,也有将这种狩猎看作一种郊游的,比如唐五代蜀国。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唐 · 花蕊夫人徐氏

明天就是腊日;腊八,皇帝官家要出去狩猎,今天在清点随驾的宫人。

作为妃子宫嫔的我有幸被选上陪驾。

我今夜在这里换着打猎用的衣裳。

那回鹘样子的衣裳,配上回鹘一样的战马,合身飒爽,真是好看。

这是打猎吗?这是换了一个装扮去走秀啊。

这里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反而有种得意洋洋。这紧身的军装衬得自己越发身段挺拔,那皇帝必定会多看我一眼。

当然这五代后蜀主孟昶也亡国快。

唐朝的腊日仅仅只是狩猎吗?肯定不是。

因为狩猎还真是皇家贵族还有军队的专有,普通人没有资格参与。

那么从另外一个层面谈腊日。

腊日是过年的开始,但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唐宋两朝,都有专门在这天宴请文臣,发放宫廷福利的讲究,这福利虽然小,却也珍贵贴心。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 · 杜甫《腊日》

比如唐玄宗皇帝,上午还在狩猎,下午就安排文臣宴会,还照顾到没有官位的在宫廷等待的寒士学子,比如杜甫就是挂号在集贤殿等待官位分配的一员。

下午的宴会上,好酒好菜招待他们,另外特地送上了御制的防寒口脂面霜。

这里可以看到唐朝长安的气候也寒冷干燥,所以有专门防止冻伤的面霜膏药。

但是出自皇家的,肯定意义不一样。

落魄的杜甫,因为感受了皇家恩泽,连这天都觉得特别温暖,想想,那是他感觉太阳照在他心底了吧。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唐 · 杜甫《早花》

只是几年之后,杜甫已经不在繁华的长安和故乡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西蜀,长安一夜沦为地狱,繁华泡影,他带着家眷经过甘肃转到四川。

又是一年腊月八,四川山水奇丽,但是不是他的家乡啊。

那洛阳也不知道现在怎样,是否还安稳,但是在四川,他的朋友间,没有一个 是从洛阳来的。

音讯不通。

又是一年腊月八,这是开始忙碌迎接新年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应者年节的梅花开。

那洁白轻盈的白梅花像春天杏花,这是跨越冬春的梅花开了,一年将去,一年将来。

我看见岁月老了鬓发,谁知道我迫切的思乡情怀呢?

杜甫为什么腊日这么伤感,一方面腊日就是迎春的开始,另外一方面,他一直感念唐玄宗盛世之时,对他微薄的眷顾。这种情怀在古代叫作忠君爱国。

实际在传统古代,忠君爱国,实在是密不可分。

爱着公认的皇帝,爱着太平,并努力去拯救完善这个世界,是传统中国人朴素的爱国。

虽然唐诗中关于腊日的诗文留下的比较少,但是无可否认,在民间就是一个过年的重要节点,代表过年,代表迎春。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初唐 ·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据说天授二年腊日,大臣们想谋杀武则天,说上苑的花都开了,请武则天带着群臣游玩。武则天笑了一下,发布了这道诏书。

我明天要去游玩,请火速通知春天的神,让百花连夜开放,不要等到我去时还没有开。

果然第二天,武则天带领群臣游花园,一片花海。

那些图谋不轨的臣子,也认为这是武则天有着通神的能力,被上天眷顾保佑。

实际上这首诗和这个故事有很多让人玩味的地方。

从表面上看,是武则天有号令百花的能力,实际上是她有驾驭管理宫廷的能力和实力。一道诏书下来,已经有众多的人连夜布置花园,顺带清除异已。

她才这么的气定神闲。

而腊日在唐朝也是一个期待花开的美好日子,至少此时梅花盛放,京城年节热闹吉祥,否则安史之乱后的杜甫,也不会对长安和洛阳的腊日,如此情深。

腊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则来源于宋朝对于佛教地位的提升,以及民众的效仿。下一章节谈。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更多文章

  • 唐诗中元节四首:江南水寺中元夜,中元朝拜上清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元节最好的诗句,白居易关于中元节的诗,咏中元节诗

    农历的七月,除了七夕,还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叫作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月圆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一,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法定节日,是在唐朝。二,唐朝道教立国,在道教当中,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的生日。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

  • 除赵匡胤外还有一位宋太祖,被儿子谋反砍掉手指,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祖赵匡胤是哪里人,赵匡胤被赵光义谋杀,赵匡胤最后被谁所杀

    穿了黄色衣服的赵匡胤眼前一片光明,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轻飘飘的被将领们拥着回了首都了,回到首都以后,就欺负人家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随后后周小皇帝就让位了,赵匡胤登基称帝,国号大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影视形象除了赵匡胤,历史上还有一位宋太祖,他是更早一些的南北朝时期皇帝,他叫刘义隆。刘义

  • 陈友谅坐拥水陆梁军,为何却打不过缺兵少将的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陈友谅打败朱元璋会怎么样

    首先,陈友谅失去了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友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手下寒了心。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最初在县城做个小吏。后来徐寿辉的红巾军攻破沔阳后,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手下将领倪文俊的队伍。倪文俊看陈友谅孺子可教,便大力提拔他在红巾军的地位,直到陈友谅当上了元帅。后来倪文俊袭

  • 陈友谅不是被明教打败,是心计手段玩不过朱元璋,败给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友谅为啥败给朱元璋,朱元璋陈友谅哭了视频,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

    ???《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一个不择手段,作恶多端的人物,不断陷害明教,让张无忌陷入困境,不断挑拨武林各大派的关系,希望可以打败明教,战胜朱元璋,结果都倒在张无忌的主角光环下。历史上的陈友谅表现究竟如何,在历史上的陈友谅是如何输给朱元璋的,难道也是输给主角光环么????陈友谅是元朝末期起义军的领袖

  • 辛弃疾既是抗金卫国英雄也是柔情似水词人,剑中有杀气词中有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弃疾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算不算是民族英雄,辛弃疾的现代评价

    1、人生起落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

  • 皇子称帝后会对其兄弟怎样,雍正不顾兄弟情,朱元璋帮倒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能干,朱元璋怎么评价雍正,朱元璋与雍正的结局

    一、封王,清朝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继位之后皇帝的位置被人惦记,于是将其它的皇子大量封王,但是并不给封地,怕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兵自重。一般清朝的王爷都被限制在京城内,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可以随意离开京城,但有时皇帝会要求王爷出差办公,于是给一道金牌或者谕旨表示证明,如果有王爷私自离开京城去外地游玩,发现

  • 明朝朱元璋帮自己孙子拔掉的那些“刺”,最后一位真让人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的孙子朱景元,滕州朱元璋孙子古墓,朱元璋给朱标拔刺图片

    许多朝代的开国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处理掉自己的老部下,好一点的会选择联姻,不过随着不断的联姻权势家族也会被慢慢分化。明朝开国皇帝作为残杀功臣的代表之一,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其中一位让人非常同情,他忠心耿耿却不料因为一场宴席全家遭殃,具体是怎么回事呢?1、徐达徐达从小家里

  • 忽必烈劝降文天祥,文天祥提出一个条件,为何被拒绝遭到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天祥死后为何人们要纪念文天祥,忽必烈抓住文天祥,忽必烈为什么要亲自劝降文天祥

    ???说到他,很多人就想到了《正气歌》或者那两句名垂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说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直面困难。而文天祥可以说是一介书生,在政治上他依旧秉持着知识分子那份传统的理想抱负,就是所谓的“治国、平天下”,可以说这五个观念已经不仅仅是

  • 南宋的一场战役,蒙古大汗丧命,挽救了万里之外的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与蒙古襄阳之战,南宋抗击蒙古三大名将,南宋打败蒙古的战役

    宋蒙战争,还得从宋朝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战略决策讲起。契丹的辽国和北宋,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维持了百年边境和平。然而,宋朝撕毁和平盟约,联金灭辽,失去了契丹这个缓冲地带,如狼似虎的金国毫不留情地灭了北宋。此后,北宋又联蒙灭金,虽然报了北宋覆灭的一箭之仇,却引狼入室。忽必烈灭大理后,南宋三面被蒙

  •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元璋和朱允炆关系多好,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便是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那么,如何选出下一任统治者呢?不出意外的话,会从皇帝的儿子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来继承皇位。但总有一些意外发生,让这个皇子不能成为皇帝。比如说,有人造反发生叛乱,有人弑君谋权。还有一种便是,皇帝没有在自己儿子中选继承者,反而选择了其他人。就比如大明朝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