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辽幽州之战:耶律休哥突袭宋军,宋太宗驾驴车逃跑

宋辽幽州之战:耶律休哥突袭宋军,宋太宗驾驴车逃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0 更新时间:2024/1/19 10:23:52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江山,然后建立大宋朝。976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弟弟赵匡义继位。为统一中原,赵匡义决定出兵攻打太原,消灭北汉。979年,赵匡义如愿以偿,他不但夺取了太原,灭了北汉,并在白马岭之战中击败辽军铁骑,斩首千余级。至此,赵匡义达到军事上巅峰时刻,傲视群雄。

消灭北汉后,赵匡义决定做一件足以“名流千古”的大事,就是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野战中消灭辽军铁骑。为此,赵匡义不顾士兵疲惫,不顾粮草物资供应跟不上,执意北伐辽国,收复失地。更致命的是,收复太原后,赵匡义没有及时赏赐众将,而是放出狠话:“收复燕云,消灭辽军后,再统一封赏。”此举,众将敢怒不敢言,作战积极性不高。

皇帝御驾亲征,12万宋军精锐浩浩荡荡杀向幽州(燕京)。宋军北伐,辽国早有准备,在幽州部署骑兵18000余人,守将则是萧后的情人韩德让。幽州附近,还有名将耶律斜轸防守,麾下契丹兵、汉兵,总计2万余人。此外,辽阳一带部署军队10余万,可随时增援幽州,抵御宋军。

辽军有所准备,但宋军人多势众,且皇帝御驾亲征,压力还是很大。宋军率先发动进攻,在幽州郊外击败辽军,斩首两千余级,并乘势追击。初战获胜,赵匡义信心慢慢,下令宋军继续追杀,先消灭城外辽军。谁知,耶律斜轸突然从城北赶来增援,宋军措手不及,只能退守清沙河,与辽军对峙。

耶律斜轸获胜,毕竟人数有限,宋军回过神后,他也只能坚守营垒,不敢主动发起进攻。如此,宋军集中兵力围攻幽州,连续攻城二十余日,韩德让虽然能征惯战,却也吃不消,幽州随时可能陷落。为此,辽国决定增援幽州,派遣大将耶律沙、耶律休哥率精锐铁骑南下,与宋军展开主力对决。

抵达战场后,耶律沙主动进攻,指挥骑兵冲锋。赵匡义从城下抽调兵力,组织反击,双方在城郊展开肉搏战,辽军战败,阵亡数千人。但是,宋军过于疲惫,仅仅追击10余里便撤回大营,士气非常低落。可以说,宋军虽然获胜,却早已是强弩之末,稍微遇到挫折,就可能出现溃败。攻打太原到决战幽州,宋军已经持续战斗数月,且没有赏赐,谁还有斗志呢。

果不其然,宋军回到大营后,耶律休哥率数万精锐骑兵赶到。此时正是夜晚,辽军手持火把,策马冲锋,锐不可当。此时,宋军不敢交战,只好退守高梁河,凭借防御工事阻击辽军。谁知,宋军还没缓过神来,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率辽军铁骑从两侧冲杀而来,对宋军发起钳形攻势。战斗中,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被三支箭射中,鲜血直流,却没有退缩。

耶律休哥起到表率作用,辽军士气高昂,韩德让也乘机率军出城,与援军一起夹击宋军。三面受围攻,且持续作战数月,宋军体力不支,只能后撤。谁知,辽军速度太快,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居然赶在宋军前头,实行“超越追击”,半路打个埋伏,宋军慌作一团,全线败退。兵败如山倒,赵匡义与将士走散,紧急中坐上驴车,一路狂奔,还被箭射中,狼狈不堪。

宋军败退,大将耶律休哥紧追不舍,但伤势过重,居然昏倒在战场。耶律休哥昏迷,辽军将其放在车上,代行他发号施令,继续追杀宋军,直到涿郡,才撤兵回幽州。此战,宋军惨败,阵亡将士两万余人,皇帝落荒而逃,狼狈不堪。幽州城下战败,宋军对辽军有了心理阴影,气势上输了一筹,对日后作战非常不利。

赵匡义逃回涿郡,听说大臣想拥戴赵匡胤儿子赵德昭称帝,便回到开封府,以防不测。回到京师后,赵匡义并没有赏赐在太原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反而要追究幽州战败之责任,将士怨声不断。此时,赵德昭建议:“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意思是赏罚要分明,一码归一码。

赵匡义很恼火,直言:“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意思是,你当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朝堂之上,赵匡义公开这么说,赵德昭惶恐不安。回到府邸后,赵德昭越想越害怕,于是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参考书目:《宋史》

更多文章

  • 魏国、赵国、韩国三家的都城都不在山西,为何山西自称“三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和魏国边界,魏国跟赵国和亲了吗,魏国打赵国完整版

    [var1]一首先,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除了齐国,其他诸侯国的都城都不是一直不变的。其中,就魏赵韩三家来说,魏国最终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韩国则最终定都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赵国则最终定都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魏赵韩这三晋诸侯国来说,最终的都城都

  • 越国曾是春秋5霸之一,到了战国时期,为何战国7雄中没有越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吴国为何不吞并越国,越国为什么叫春秋5霸,越国没有战国七雄吗

    [var1]越国当初不在汉族人民聚集区,也就是说越国的文化等和中原大陆差异特别大,这就让的越国受到别人的排挤。楚国当时也跟越国一样,但是楚国的确更加聪明,他没有想着占领,而是选择了融合,这就让的中原大陆的人民对楚国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但是越国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国处的位置特别尴尬,其政治中心一直就在江

  • 蜀汉最后的王牌军!成都陷落时不出兵,数年后成吴国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灭亡后为啥吴国不帮忙,蜀汉伐吴吴国的损失,蜀汉伐吴吴国还剩哪座城

    虎狼之师而这虎狼之师的名字,叫做南中五部都尉。南中五部都尉中,有许多优秀将才,而其中最为优秀的,还要属南中五部都尉的统领霍弋。霍弋,字绍先,名将霍峻之子,曾担任黄门侍郎、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在刘备去世、刘禅登基之后,曾多次领军讨伐乱贼,平多方叛乱在平定叛乱这一方面有着赫赫战功。公元263年,魏国

  • 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排名第一名,战国七雄哪国称霸最久,战国七雄的地盘在今天谁是最强的

    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战国七雄都已经僭越称王,这意味着周王室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了,这也为周王室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虽然最后王爵,不过,在称王的时间上,自然有先有后的。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var1]一首先,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这是因为楚国早在

  • 战国七雄中韩国最为弱小?秦国连续打击韩国40年,才彻底降服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战国末期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var1]申不害实际用的是一个手段,一个权术,他变法的核心就是术,这个术就是权术,也就是君主驾驭臣子的一种方法。先秦法家到最后是讲法术势,申不害重视的就是这个术。这样,在申不害的主持下,史书记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也就是申不害担任相国这十五年,没有一个诸

  • 秦赵长平之战,三晋之中军最强大的赵国到底输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

    [var1]兵力方面。前期对峙时,秦赵双方各自出动四十万大军,后勤辅助人员更多。后期双方换将,秦国增兵,关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到了长平前线,而赵国根本没增兵,因为赵国人口远远少于秦国,而且燕国、齐国边境牵扯了大量赵军,赵国无兵可派。秦军在长平战场,不算后勤就有不少于80万的参战部队,而赵军只有40万

  • 战国时期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为什么还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的胡服能打秦国吗,赵国vs秦国,战国时期赵国最强大的时期

    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但是无非就是:“命令赵国军队完全穿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者鸟羽的武冠,穿皮靴,加强训练马上射箭的作战。” 由于学习胡服骑射,赵国很快成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诸侯国。[var1]秦国使用反间计,大肆鼓吹赵奢之子赵括才是秦军最忌惮的将

  • 战国七雄打了两百多年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一直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为何要联吴抗魏,解密战国时期诸葛亮,诸葛亮真实战绩

    战国七雄拼的是经济实力,我们从三国时期的状况来看,养兵十分艰难,老百姓叫苦不堪。战国七雄打了200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于一点——兵制。战国时期的兵制和三国时期大相径庭,完全不同的制度从而也导致了国家走向的根本不同。于战国而言,国家实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

  • 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和秦国多次交手,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7雄为啥秦国只横扫了6个国家,秦国统一天下后谁又打败秦国,战国七雄赵国和秦国的关系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作为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古蜀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交手。不过,最终,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从而消灭了古蜀国。[var1]一商

  •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魏国和赵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谁求情

    [var1]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的力量逐渐下滑。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山国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所以它趁着赵国国势衰退,猛烈地攻击赵国。赵国面对中山国的猛烈攻势,可谓是独木难支,所以它将目光转向同为三晋的魏国。[var1]中山国对赵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