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而要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54 更新时间:2024/2/20 18:29:48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便是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那么,如何选出下一任统治者呢?不出意外的话,会从皇帝的儿子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来继承皇位。但总有一些意外发生,让这个皇子不能成为皇帝。比如说,有人造反发生叛乱,有人弑君谋权。

还有一种便是,皇帝没有在自己儿子中选继承者,反而选择了其他人。就比如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继任者便是他的孙子朱允炆,而不是他的任何一位皇子。可皇子中又不都是无能之人,四皇子朱棣就天资聪颖,文韬武略。那朱元璋为何要传位给朱允炆呢?

无奈太子英年早逝

虽然朱允炆继朱元璋之后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二任君主,可其实朱允炆最初并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储君人选。朱元璋曾经最看好的人是他的长子朱标,也就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皇后马氏的长子,出生于龙凤元年九月。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十分的重视,自小便悉心教育。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学问,知道读书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朱元璋专门为朱标请来了许多儒学大家,给他教导功课,其中就包括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

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盼,他是一个学习的好料子,不但聪明而且记忆力很好。在学习上也很刻苦,又有这么多的名师教导,他的成绩自然不俗。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之时,长子朱标就被他列为了世子。此时,对于朱标的教育朱元璋更偏向于教他一些为君之道,想让他知道如何成为一位明君。

在这之后,朱元璋得到了一位有名的谋臣刘伯温。在刘伯温的帮助下,击败了最强有力的敌手陈友谅,后来又消灭了张士诚在洪武元年,正式在南京称帝,加封一众辅佐他的臣子之后,朱标也被他立为太子。

任太子少师的李善长,太子少傅的徐达,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太子府的其他詹事,也都是朱元璋所信赖的文武大臣。在他们辅佐下的朱标,一言一行都甚有礼法。而在此时,朱元璋也渐渐地给大臣们渗透,太子将来是要掌管国事的想法。

足可见得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宠爱与重视,在他心中朱标就是未来的国君。可朱元璋这么重视的儿子,却在洪武25年因病过世,这让朱元璋深受打击。

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犹豫

可国不能一日无君,此时的大明朝也不能没有储君,因为朱元璋年事已高,储君必须要尽快立下,才能稳定住朝局。当时,朝中有近半数人都以为朱元璋会立朱棣为太子。因为此时的朱棣虽为燕王,但却战功显赫。相比于前太子朱标来说,朱棣各方面都更胜一筹。而且在文学方面,朱棣也不差,在朱元璋比较重视的民心与民情上,朱棣也都能照顾的到。

可是此时,朱元璋却在立储之事上犹豫了。他曾问儒家学子刘三吾(在朱元璋的眼里,此人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物)当他问:如果立储,在朱允炆年幼的情况下,燕王朱棣怎么样?的时候。

刘三吾的回答是:“燕王绝不可行”。而后又解释道:“如果立了燕王,势必会对秦王和晋王有所影响。在燕王继位后,其二人的地位会比较尴尬。但长孙却是一个能够得民心的人,如果立朱允炆,燕王与其他皇子之间也不会有隔阂。

其实朱元璋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对于皇位,哪个皇子没有野心?但这份野心也得有实力才能够配得上。就说这秦王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晋王呢,违法乱纪的事儿,他一个都没少干,嚣张狂妄,难成大事。

皇子之中,一个一个的都难堪重任,只有燕王与众不同。可若立燕王,其余皇子势必会眼红于他,兄弟之间很难和睦,没准还会引起朝局动荡。再三权衡之下,最终朱元璋还是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让他继承皇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却引火烧身

可这朱允炆的确仁义,也的确孝顺。但在治理国家,稳定朝局,清除异己这方面,却差了许多。朱允炆继位之后,自然想做一个明君但他更偏向于文臣,在军事上就逊色很多。在朝堂之上,在他的提携之下,文官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占了更大的比重。

但同时,他也严惩宦官,整顿吏制。在政治上,他废除了许多朱元璋曾设下但他却认为不合理的法条。在权势上,他选择削藩,削弱甚至消除各藩王手中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了藩王中实力最强的朱棣。这让原本就不满于朱允炆上位的朱棣,彻底下定了“清君侧”的决心,发起了靖难之役

结语

朱棣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实力以少胜多,让许多人都逐渐投奔了他。直到建文四年,朱棣攻进了南京城,但此时的南京城一片大火,朱允炆却不见踪影。到最后,朱允炆的下落也一直都是一件悬案。可朱棣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称帝,就只能当朱允炆已经死于那场大火。就此再无建文帝,只剩永乐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宋辽幽州之战:耶律休哥突袭宋军,宋太宗驾驴车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太宗伐辽,耶律休哥个人资料,宋太宗对辽两次战争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江山,然后建立大宋王朝。976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弟弟赵匡义继位。为统一中原,赵匡义决定出兵攻打太原,消灭北汉。979年,赵匡义如愿以偿,他不但夺取了太原,灭了北汉,并在白马岭之战中击败辽军铁骑,斩首千余级。至此,赵匡义达到军事上巅峰时

  • 魏国、赵国、韩国三家的都城都不在山西,为何山西自称“三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和魏国边界,魏国跟赵国和亲了吗,魏国打赵国完整版

    [var1]一首先,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除了齐国,其他诸侯国的都城都不是一直不变的。其中,就魏赵韩三家来说,魏国最终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韩国则最终定都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赵国则最终定都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魏赵韩这三晋诸侯国来说,最终的都城都

  • 越国曾是春秋5霸之一,到了战国时期,为何战国7雄中没有越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时期吴国为何不吞并越国,越国为什么叫春秋5霸,越国没有战国七雄吗

    [var1]越国当初不在汉族人民聚集区,也就是说越国的文化等和中原大陆差异特别大,这就让的越国受到别人的排挤。楚国当时也跟越国一样,但是楚国的确更加聪明,他没有想着占领,而是选择了融合,这就让的中原大陆的人民对楚国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但是越国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国处的位置特别尴尬,其政治中心一直就在江

  • 蜀汉最后的王牌军!成都陷落时不出兵,数年后成吴国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灭亡后为啥吴国不帮忙,蜀汉伐吴吴国的损失,蜀汉伐吴吴国还剩哪座城

    虎狼之师而这虎狼之师的名字,叫做南中五部都尉。南中五部都尉中,有许多优秀将才,而其中最为优秀的,还要属南中五部都尉的统领霍弋。霍弋,字绍先,名将霍峻之子,曾担任黄门侍郎、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在刘备去世、刘禅登基之后,曾多次领军讨伐乱贼,平多方叛乱在平定叛乱这一方面有着赫赫战功。公元263年,魏国

  • 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七雄排名第一名,战国七雄哪国称霸最久,战国七雄的地盘在今天谁是最强的

    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战国七雄都已经僭越称王,这意味着周王室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了,这也为周王室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虽然最后王爵,不过,在称王的时间上,自然有先有后的。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var1]一首先,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这是因为楚国早在

  • 战国七雄中韩国最为弱小?秦国连续打击韩国40年,才彻底降服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战国末期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var1]申不害实际用的是一个手段,一个权术,他变法的核心就是术,这个术就是权术,也就是君主驾驭臣子的一种方法。先秦法家到最后是讲法术势,申不害重视的就是这个术。这样,在申不害的主持下,史书记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也就是申不害担任相国这十五年,没有一个诸

  • 秦赵长平之战,三晋之中军最强大的赵国到底输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

    [var1]兵力方面。前期对峙时,秦赵双方各自出动四十万大军,后勤辅助人员更多。后期双方换将,秦国增兵,关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到了长平前线,而赵国根本没增兵,因为赵国人口远远少于秦国,而且燕国、齐国边境牵扯了大量赵军,赵国无兵可派。秦军在长平战场,不算后勤就有不少于80万的参战部队,而赵军只有40万

  • 战国时期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为什么还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的胡服能打秦国吗,赵国vs秦国,战国时期赵国最强大的时期

    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但是无非就是:“命令赵国军队完全穿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者鸟羽的武冠,穿皮靴,加强训练马上射箭的作战。” 由于学习胡服骑射,赵国很快成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诸侯国。[var1]秦国使用反间计,大肆鼓吹赵奢之子赵括才是秦军最忌惮的将

  • 战国七雄打了两百多年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一直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为何要联吴抗魏,解密战国时期诸葛亮,诸葛亮真实战绩

    战国七雄拼的是经济实力,我们从三国时期的状况来看,养兵十分艰难,老百姓叫苦不堪。战国七雄打了200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于一点——兵制。战国时期的兵制和三国时期大相径庭,完全不同的制度从而也导致了国家走向的根本不同。于战国而言,国家实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

  • 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和秦国多次交手,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7雄为啥秦国只横扫了6个国家,秦国统一天下后谁又打败秦国,战国七雄赵国和秦国的关系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作为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古蜀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交手。不过,最终,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从而消灭了古蜀国。[var1]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