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句,短短4句感人至深!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句,短短4句感人至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4/2/5 15:29:43

无论是兄弟情还是作为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他均极为看重。更是因为弟弟和女儿的离开而作下著名的伤感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却将他的思念之情全部展现出来,可见女儿出嫁令他怎样的心生不舍。所谓父爱如山,应该就是安石这般,儿女离开内心会充满不舍,仅可用诗词表达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重事业重感情的王安石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一个人如若极为重视自己的事业,那么不可避免地就会忽略自己的家庭,那么自然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会比较淡漠。但是王安石却成为一个例外,出生于官宦家庭的王安石,自幼的生活环境是相当不错的,虽然父亲官职并不高,但是也因此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王安石身边,父子之间的感情相当不错。而他与父亲游历期间,看到了普通百姓之苦,所以他一心投入到仕途当中,想要用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人,最终他也实现了此愿望。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官拜丞相,身居高位的他始终不忘初心,一直坚持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的初心,虽然当时的宋朝官场并不理想,却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的影响。甚至他还不惧压力,想要实施变法活动,只是最终这项计划还是夭折,但是并不影响王安石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提起这位丞相,整个大宋朝均对他夸赞有佳,如若清廉的官员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而王安石不仅事业有成,对于家庭也是极为照顾,称其为有情有义之人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好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好兄长,对身边人更是极好。只是出于男性的不善于表达,所以在平时并无法看出王安石对子女的爱,但是当女儿出嫁后,王安石的思念之情就表现出来,甚至来因此写下一首伤感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此时女儿已经远嫁,出现当时社会的状态,女儿嫁出去后再想回来变得极为困难。

送兄弟写下思念诗

王安石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更是一位政治家,但是同时也是极为重情之人,除去所有的身份他也仅是一个哥哥、父亲、丈夫而已。除去他在文坛当中的影响,他最初就是一个哥哥的身份,王安石有两个弟弟,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是王安石还是早早地担起重责,时刻照顾着自己的两个弟弟。或许是受长兄如父这四个字的影响,王安石在照顾自己的弟弟方面做得极好,所以兄弟感情也是极好的。

但是后续由于种种原因,弟弟要离开王安石前往其他弟弟,王安石显然对此极为不放心,所以亲自将弟弟送到龙安。而在此地王安石触景伤情,写下了极为伤感的诗句,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王安石曾到过此地,而第一次来此地的目的,就是送自己的女儿出嫁,可想而知再次看到相同的情景,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也难怪他会写下如若感人的诗句。

整首诗中虽然未出现思想二字,但是每一个字都表达出王安石的思念之情,仅是一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他的思念,长达14个字的题目,将当时的时间、地点、天气等因素全部表达出来,如此细致说明他当时的不舍之情。而前两句主要表达对弟弟的不舍,后两句则体现他对女儿的思念,同一个地方送两位至亲离开,相信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也由此可见弟弟的离开和女儿出嫁,给王安石的感情造成怎样的冲击。

感情丰富的王安石

或许正是因为他感情足够丰富,所以才可以写下如此感人的诗句,也正是这种感情丰富,令他在面临离别之时,所要承受的痛苦高于他人数倍。王安石的一生极为重视感情,从他对妻子绝对专一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官员当中,即便是小官员也会三妻四妾,而王安石始终就一位妻子。正是因为感情好,所以他与妻子生下了6个孩子,不幸的是仅有四个成功存活下来,另外两个孩子早早夭折。

正是因为经历了失去两个孩子的痛苦,所以王安石和妻子对剩下的四个孩子极为疼爱,当然王安石不会溺爱,所有的爱都会放在自己的心中。这种深沉的父爱在爆发后更加地令人震惊,女儿的出嫁成为了王安石无法接受的事情,所幸女儿所嫁之人,是王安石千挑万选得到的,不会担心女儿受苦,即便如此,也无法缓解王安石要与女儿离别的痛苦,毕竟古人嫁出去的女儿,想要再见是极为困难的。

送别弟弟之际,正是王安石事业受挫之时,罢官回乡的他不仅要遭受事业的冲击,还要面临与弟弟离别的痛苦。此时又想起女儿已经远嫁,并且已经有长达7年未见过自己的女儿,可想而知内心是怎样的痛苦。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彻底爆发,所以写下一首思念的诗词,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兄弟和女儿的思念,希望他们在他乡可以安稳度日,熟悉的场景令王安石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

总结:

重情重义之人最为无法承受的就是亲人离别,但是人的一生当中,无法避免的就是要面临生离死别,王安石自知无法改变此种情况,只能被迫接受。所以才会写下伤感之诗,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男性本身就不太善于表达,即便是情绪积累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感情,无法直接将思念宣之于口。

如若是生活在现代,相信王安石定然不会如此痛苦,毕竟现代社会的交通如此发达,无论亲人之间有怎样的距离,如若思念的情况下,可以随时相见,当然在这样的状态下,王安石也就无法创作出如此富有感情的诗句。

更多文章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包拯为何也敢穿?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拯为什么穿龙袍图片,包拯为何也能穿龙袍,为什么历代皇帝不敢穿黑龙袍

    其他人如果胆敢越权使用皇帝的“专宠”,那就是大逆不道,誓要开刀问斩的。但是,我们在影视剧、戏曲等文艺作品中发现,包拯的官服也是龙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包拯就不怕被开刀问斩吗?龙袍与皇权龙的形象很早以前就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如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龙

  • 南宋宰相四夫人进宫拜见皇后,皇后赐座给她,不久宰相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最后三个宰相,南宋宰相王安中,宋朝哪个公主被驸马打死

    但是最终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而令自己的下场极为不堪,韩侂胄应该也没有想到,只因为带自己的四夫人进宫拜见皇后,就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一朝宰相就这样被乱棍打死。也因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杨贵妃成为皇后以后,给南宋造成了怎样的不良影响,而韩侂胄会被杨贵妃如此针对,只因在立后事件上面,韩侂胄支持的是曹美人。

  • 传闻宝庆公主最受朱元璋宠爱,生母因她免于殉葬,事实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宝庆公主的对话,朱元璋宝庆公主秃头吗,宝庆公主的死因

    原来,这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之墓。在朱元璋十六个女儿中,宝庆公主算是比较有知名度的,因为她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而且有的影视剧,也会将宝庆公主这一人物加进去。很多人之所以对宝庆公主印象深刻,是因为大家了解到的她,有许多关键点。比如宝庆公主是朱元璋女儿中,最受朱元璋宠爱的一个,还有说宝庆公主的生母

  • 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叡死前,历史上真实的曹叡,曹叡是明君还是昏君

    青龙三年,曹叡下诏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修筑总章观,这样的大兴土木,耗费国力,又大量征发劳役,使百姓贻误农事,正直的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劝谏曹叡,曹叡并未理会,也没有为难劝谏的大臣。在对待国家政务方面,曹叡并未松懈,依然像继位之初一样魏明帝青龙三年以后,曹叡唯一的改变就是大兴土木、建

  • 项羽为什么被评为千古无二?因为他创下了3个中国第1,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人,项羽为什么名垂青史,项羽为什么后世评价很高

    首先要提的第一就是项羽举鼎,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举鼎第一人,虽说秦武王赢荡和唐朝的李元霸也都举过鼎,但是赢荡在举起鼎之后就被鼎砸死了,李元霸则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虚构人物 因此赢荡和李元霸并不能在中国历史上和项羽以举鼎论英雄。其次的中国第一就是巨鹿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的两万战

  • 三国第一直男张飞,成年人,什么情绪什么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飞性格分析图片,三国张飞的故事,张飞的个人特点

    为了表达诚心,关羽当时对刘备说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话:什么“但凭驱使,绝无二心”、“终生相伴,生死相随”、“有渝此言,天人共戮”……可一旁的张飞却如同复读机一般,只是重复着同一句话:“俺也一样!”所谓:话不在多,有心则诚,言不需烦,唯直而已。张飞,就是这样一个“直男”。但这“过直”的性格既成就了张飞的威

  • 孙权并不是暴君,为何要将爱子赐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为什么被东吴赐死,孙权九岁取回父亲尸首,孙权临死为何赐死皇后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竟然让孙权晚年罢黜太子、赐死爱子,甚至将满朝文武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呢?生子当如孙仲谋提起孙权,那么就不得不说他的父兄了,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坚,他的哥哥就是小霸王孙策,而孙权也是有名的神童,只不过在孙权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当时正值汉末军阀混战,孙坚受袁术的派遣去讨伐刘表,而

  • 吕布被杀前大喊7个字,可惜曹操没听懂,否则三国历史或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被曹操杀了,吕布被杀前说出的七个字,吕布临死前和曹操说了一句话

    然而任谁都未曾想到吕布这样的一代豪杰,竟然落下了一个惨死的结局。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吕布在被杀之前曾经大喊了7个字,然而曹操却没有听懂其中含义,否则三国的历史很有可能会被改写。飞将出世战天下,百战沙场无人敌公元189年,吕布成为了并州刺史主薄,并与当地的刺史关系要好。在汉灵帝死后,吕布跟随刺史一起来到了

  •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为何能拿下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电影赤壁里的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拿下巴蜀了吗,赤壁之后荆州最终归谁

    赤壁之战前,刘备加上刘琦,总共不过2万人,实力远弱于曹孙;赤壁之战过程中,孙权是抗曹主力。为何最后,刘备反而成了最大赢家呢?刘备的资本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告诉孙权:刘备虽然在长坂失败,但战士还者(打散后归队)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当时诸葛亮正试图争取孙权抗曹,即使不夸大自己的军

  • 先秦十大兵家:李牧,匈奴克星,战国四大将,赵国最后的守护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李牧生平事迹,赵国以前最厉害的军师,赵国李牧祠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长期驻守赵的北边,打败东胡,降服林胡,大破匈奴,后又大败秦军,以功封武安君。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