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叔宝剽悍善战,唐太宗称帝后咋屡屡抱恙?专家:高明的保命手段

秦叔宝剽悍善战,唐太宗称帝后咋屡屡抱恙?专家:高明的保命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4/1/9 12:03:03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在离开越国后,给大夫种书写了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事实上,这句话就是历朝历代许多属下臣子的真实写照,许多能臣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唐的名将秦琼那么骁勇善战,却在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病不起就解释得通了。

01

秦琼,字叔宝,在隋末唐初之时跟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东征西讨,骁勇善战的他立下了赫赫功勋,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名将之一,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甚至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后更是和尉迟恭成为了千百年来为世人看家护院的“门神”。

▲秦琼剧照

然而,就是秦叔宝这样一位剽悍善战的猛将,却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参与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称帝之后突然屡屡抱恙称病,多年不曾上朝。同僚们听闻此事觉得不可思议,如此威猛的一位将军,怎么会一病不起?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十分关心爱将秦琼的身体状况,亲自带上御医到秦琼府上为他诊治并询问缘由。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对于这些疑问,秦琼一律回答道:“我戎马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二百多场战斗,经常受到重创,前前后后流的血加起来甚至有几斛之多,现在怎么可能会不生病呢!”虽然秦琼此言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结合当时朝中的情况来看,他的暴病便十分可疑。事实上,秦琼突然时常身怀恶疾还得从尉迟恭身上找原因。

02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后世与秦琼一起成为“门神”的尉迟恭参加唐太宗李世民的酒宴。当尉迟恭入座之时,赫然发现有人的座位排在他前面,这让他心里十分不满,于是愤怒地问道:“你有什么功劳,怎么配坐在我的前面?”随后对其大打出手。尉迟恭此举让唐太宗李世民十分不满,以汉高祖时期韩信的下场警告了他。

▲尉迟恭剧照

那么,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什么下场呢?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因为被汉高祖刘邦猜忌最后被将军柴武斩杀。这让尉迟恭诚惶诚恐,连忙下跪请罪。没过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又当面质问尉迟恭:“听说你要造反?”尉迟恭吓得连忙跪在地上,脱下衣服,露出身上刀锋箭头的疤痕,说道:“臣此前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身上全是刀锋箭头的疤痕才创下了现在大唐的基业,现在天下已经安定,陛下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了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尉迟恭身上的累累伤疤,便没有再追究。

▲秦琼墓照片

此后,尉迟恭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对自己动了杀心,于是只得辞官归隐,一心修道养老,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倘若不是如此,或许尉迟恭早就不得善终。因此,秦琼的“屡屡称病”正是他比尉迟恭要高明的地方。他早就看明白了当时的形势,毕竟天下已经被统一了,他们这些武将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想到前朝各代被屠戮的那些功臣,秦琼只能装病,以此暗示唐太宗李世民:我再也不复当年勇,对于大唐并没有任何威胁。

▲秦琼剧照

为了确定秦琼是否确实没有了威胁,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那次探病。《旧唐书》中记载他亲自看着御医把药煎好、秦琼喝下之后才离开,不过秦琼却紧跟着把剩下的药全部倒掉了。由此可见,秦琼真的只是装病。后来在尉迟恭身上发生的事情验证了秦琼的先见之明。

▲李世民剧照

不论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上位铺平道路,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容不得他们这些有可能功高震主的开国元勋。尉迟恭是因为露出伤痕累累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恻隐之心,运气好逃过了一劫,但如果秦琼运气不够好那就是良弓藏、走狗烹了,对此专家表示,秦琼不是一病不起,而是这样做才能得善终,这正是他高明的保命手段。

结语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于《赠善相程杰》一诗中曰:“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能如秦琼一般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者又有几人?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也是如此,在得意之时千万不可忘形,反而越要小心行事,否则一定会引来祸患。

参考资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旧唐书》

《赠善相程杰》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将皇位传李家人,假如她不传,历史会不会多几个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是怎么传位给李家人的,武则天为啥不传太平公主,武则天临死前为何把江山归还李家

    "唐代司晨有牝鸡,灭残宗室殆无遗"。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除了武则天以外,其余帝王都是男性,由此可见武则天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了。但是这么一个具备传奇色彩的女性,其晚年的做法却让人相当的不解,就是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了李家后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01可能当时的人们还不理解,但是直到两百年之后,人们才发现

  • 李渊心中的继承人一直都是李建成,为何还会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为什么传位李建成,李渊李建成结局,李渊和李建成谁厉害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来的,他的父亲李渊心中的理想皇位继承人一直都是李世成的大哥李建成。既然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为什么还要让李世民手握重兵呢? 李渊其人 关于李渊这个人,在《大唐创业起居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不管哪本书,都有关于李渊为人豁达,宽仁大度,待

  • 姜维离世82年,他写给刘禅的密信出土,东晋权臣:诸葛亮可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投降过给刘禅写过信吗,姜维临终写给刘禅的话,姜维跟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三国时期处于多事之秋,涌现了诸多有勇有谋的贤能人士,虽然那个朝代无法完全还原,但通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电视剧或古籍,人们仍然能够了解彼时的事情。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无疑是作为神一般的人物存在,他的谋略不仅让彼时的人为他折服,就连后世都对他称赞不绝。而他的弟子同样是个传奇的人物,他叫姜维。 姜维离世8

  • 狄仁杰有多厉害,要不是他,或许武则天就把李唐政权给武氏家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仁杰为什么让武则天还李唐江山,狄仁杰恢复李唐王朝,狄仁杰是死在武则天之前还是之后

    编辑:钟毓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无数个古代的人物,正是这些人物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他们的故事也让整个历史更加的丰满。能够铭刻在历史的,或许是立下丰功伟绩的人物,或许是留下被人传颂的篇章的文人墨客,总之,这些人定有些不同寻常的值得被人所提及的经历和功绩,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人物,

  • 才子佳人,李白与杨贵妃之间是否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和杨贵妃真实关系,历史中李白与杨贵妃的关系,李白赞美杨贵妃的诗完整版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怨情》描述了一个哀怨的故事: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道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杨玉环,唐朝第一美女,有“羞花”之貌,天姿国色,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这两个身份地位迥异的人,在电视剧《杨贵妃秘史

  • 李渊退位后生下30个孩子,李世民头痛不已,武则天一狠招彻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和武则天是啥关系,李渊武则天有后代吗,武则天跟李渊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的能力有目共睹,他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便逼迫李渊退位。60岁的李渊本该在帝位施展才华,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得不移位给李世民。李世民为了体现自己的仁君形象,在逼迫李渊退位后,对李渊礼待有加。不仅充分考虑李渊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也极尽可能满足。可这个精神上的满足却让李渊在晚年留下了不少后代

  • 五代十国的演变:各割据政权为什么如此频繁更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上文《朱温篡唐》已对朱温的后梁做了专门阐述,本文从后唐开始。1、后唐公元923年,李存勖登基,国号唐,历史上称后唐。李存勖就是唐庄宗。李存勖打仗不愧是战场上的英雄。但战争结束以后,他认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享乐,他的认知观就是不享乐打天下干嘛!因此他变着花样儿的玩。李存勖喜欢穿上戏装,上台演戏。他还给自

  • 唐朝有个地痞无赖,草草下葬亡父时偶遇龙穴,不料三十年后成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历史人物传记,唐朝有一无赖地痞,李淳风看龙穴

    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外界却对人有限定。即使这样,每个人也有无限可能。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种族、肤色,但是我们也可以不被任何外在原因束缚,不接受任何世俗的框架定义。一个人的基因虽然来自父母,但绝不会只是父母生命的一个延续,一个人的出生也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虽然在历史上,许多有名人

  • 唐朝有一无赖地痞,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30年后成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之中,白手起家、平民出生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元璋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生活经历种种磨难,连安葬亲人的钱都没有,最后拼搏一番,成就帝王之业。而除朱元璋之外,还有诸如此类出身卑微的皇帝,前蜀高祖惠皇帝王建便是其中一号人物。王建何许人也,五代十国的皇帝之一。 王建家

  • 你读的《将进酒》是“假诗”?考古发现李白原版,和课本上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将进酒是李白写的吗,李白将进酒原版全文背景,将进酒李白原稿

    李白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许多人心中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李白的诗歌普遍气势磅礴,而他在唐朝时期就是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人物,还酷爱喝酒,自然给人们留下一个狂放的形象。在他的诸多诗歌中《将进酒》无疑是极为出名的一首,里面的文字铿锵有力,让许多人为之折服,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人们所读到的《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