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鄂妃有何魅力,为什么顺治皇帝对她深陷迷恋呢?

董鄂妃有何魅力,为什么顺治皇帝对她深陷迷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90 更新时间:2024/1/30 9:50:52

董鄂妃入宫时年方十八,早已过了选秀的年龄。关于董鄂妃的身世,《清史稿》讳莫如深,并未有所记载。而流传下来的说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董小宛说;第二是襄亲王福晋说;第三种来自汤若望的记载。

根据后人推测,汤若望的说法虽时间对不上号,却是最有可能的。清宫里曾有一项制度,即有品级的官员夫人轮流到宫中侍奉后妃。也许就是在进宫侍奉后妃时,这位夫人得以与顺治皇帝见面。汤若望在《汤若望传》中回忆:顺治对一位军人的夫人起了火热的爱恋,这位军人因此怒斥他的夫人。顺治竟然因此打了这个将军,军人怨愤而死,顺治皇帝遂将未亡人收入宫中。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后,孝庄皇太后便将清朝命妇侍奉后妃的制度废除了。十分注重名声的孝庄皇太后之所以下了这道命令,或许与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产生了感情有关。

但无论如何,董鄂妃此生如昙花,极致灿烂,得到极度的宠爱。那么,董鄂妃有何魅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把顺治迷得神魂颠倒呢?

国色天香,满腹学识

董鄂是满洲的姓氏,满语意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这个寓意在董鄂妃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相对于其他满族大姓,董鄂氏一族所出名人非常少,最有名的便是董鄂妃。

董鄂妃从小在江南长大,因为父亲鄂硕在顺治二年随军南征,她就跟随父亲身边,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

董鄂氏自小性情温透,江南的风雨不但滋润了董鄂氏的美貌,还被江南文化所熏陶,也培养了这位满族少女的才情。

董鄂氏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外貌,她还是一位有着极深内涵的女子,性格温柔,善解人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饱读《四书》、《五经》等书籍,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写着一手漂亮的书法。

另外,她极高的悟性、满腹的学识,对禅学的领悟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与顺治在文化和精神上志趣相投,这让第一次见到她的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所谓“一见钟情”,便是如此吧。

对于顺治来说,后宫佳丽虽多,但不是来自蒙古草原就是来自满洲世家,几乎个个目不识丁,就连平时普通的交谈都是问题,别说能畅谈人生和理想,常常话不相投。

而且顺治是皇帝中的异类,他的骨子里有太多不肯屈服与放弃的浪漫和惆怅。与其说他是一位皇帝,不如说他是被后宫困囿住的游吟诗人,为了他心目中的爱情,为了生死契阔的爱人,他义无反顾,此生不渝。

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能够寻觅到知音,实在欢喜,此生无憾啊!平心而论,董鄂氏比起那些汉族才女还相差甚远,但对于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顺治,却是难得的红颜知己。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正式入宫,顺治帝毫不遮掩对董鄂妃的宠爱。当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便降下懿旨,封她为贤妃。顺治帝遵照懿旨,命礼部选择吉日,准备册封仪式。三十六天后,之前册封仪式还未举行,顺治便晋封董鄂妃为皇贵妃,还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旨令。

在清朝历史上实属罕见,并且,董鄂妃入宫之前的清后宫并没有皇贵妃一级,她是清朝第一位戴上皇贵妃桂冠的女人。

在顺治看来,仅仅将董鄂氏封为妃,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她的钟情与爱意。

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已经立过两位皇后。第一位原配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顺治不顾众人反对将其废掉了;第二位皇后仍然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孝惠章皇后),这位皇后因为过于忠厚乏才,令顺治皇帝大为不惬,长久地被顺治冷落于后宫。

纵然贵为天子,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令顺治寄托情爱。他对爱情有着偏执的向往,有着不顾一切的追逐之心。这与身份无关,与欲望无关,是爱,仅仅是爱。

顺治之心如干涸之井,久久没有得到情爱的滋养,直到董鄂妃入宫。从与董鄂妃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顺治便失了魂似的,目光都不愿挪开董鄂妃的视线。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那个让他倾尽一生气力去爱的女人,是他愿意厮守到老的女人。

顺治甘愿把身心都交给她,对情爱的偏执,终于让他获得此生最为疼惜、最为宠爱的人。

识大体,深明大义

董鄂妃进宫之初,孝庄皇太后对这位以“命妇”之身与儿子相恋的女人颇为不喜。对于这一点,董鄂妃心知肚明。因此,她对顺治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周详备至,对待孝庄皇太后谨慎至极,承欢膝下。

董鄂氏平日里生活节俭、低调,不戴珠翠不喜粉饰;虽不参与政事,但她主张宽以待人,垂怜生灵,为人识大体,深明大义,常常忧念兄父恃宠而骄。当然,她对顺治更是情深意笃,始终如一!

董鄂氏地位尊贵,却又善解人意。就连孝庄皇太后都暗自夸她识大体、明事理,难怪自己儿子顺治对董鄂妃如此喜爱与痴迷。从古至今,女人对女人的观察和评价向来精准。孝庄皇太后对董鄂妃,便是如此。

董鄂氏的到来给顺治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这也令顺治如痴如醉,爱之疯狂的董鄂氏出现之后,他的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而董鄂妃的到来,让本来就备受冷落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雪上加霜。顺治认为封董鄂妃为贵妃并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意,屡次萌生废掉皇后,顺治一直想给董鄂氏一个名分。

虽然受到顺治的极致宠爱,但董鄂妃并不看重名分和虚荣,待人处事相当低调,自晋封为皇贵妃,董鄂妃始终低调谦逊,待皇后和其他妃嫔礼节周全,态度和善,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因为过度受到宠爱而招致无端的非议。

即便她不干涉朝政,时常鼓励劝说顺治以国事为主,而且废后不是一件小事,必定会引起朝臣和民众的非议,还有碍政务。

董鄂妃扑通跪了下来,十分诚恳地对顺治说:“妾身无德无才,并不能担此重任。”

此举让顺治吃了一惊,顺治甚是不解,问:“古往今来,哪有妃嫔不想做皇后的?”

董鄂妃又说:“皇后母仪天下,宅心仁厚,待我等妃嫔如同姐妹。如今因为对妾身喜爱,而无由废黜皇后,实在令妾身无颜惭愧。”

顺治说:“皇后为人木讷无为,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爱妃媲美,如此拒绝,实在毫无理由。”

董鄂妃再次叩拜:“皇帝前次废黜,已经令太后与博尔济吉特家族十分不悦,如今若再废后,皇上让太后的脸面如何放得下?博尔济吉特家族的颜面何在?皇上不能将国家置于一己之爱之后,臣妾恳请皇上三思。”

顺治没有想到,这样娇柔的女子竟然能将国事放在首位,丝毫不在意名分与地位。如此识大体,明事理,让顺治更加觉得亏欠和疼惜。

但顺治答应董鄂妃不废后,但不代表他不能废掉皇后的职能。不久,顺治以孝庄皇太后生病而皇后没有去探望为由,公开表明后宫所有事务都由董鄂妃处理。

董鄂妃深谙顺治的性情,执拗不过他,只好顺着他,但董鄂妃依然每日在清晨梳洗后去给皇后请安,处理后宫大小事情之前,都要征求皇后的意见,丝毫没有因为皇后的形同虚设而对之有半分不敬与怠慢。

如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心中凄楚,但钦佩她的品格胸怀,其他妃嫔对她亦感佩于心。

转眼间,董鄂氏入宫已四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顺治大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在“江山”与“美人”面前,他宁愿选择后者!

有胸怀,顾全大局,

不久后,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董鄂氏为顺治生个男孩,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

顺治一方面疼惜经历了生产苦痛的董鄂妃,一方面欣喜若狂,称这位皇四子为“朕的第一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这个孩子在顺治心中的地位之高之尊贵。

只是这位被顺治视为掌上明珠的皇子福浅命薄,仅在这世上存活了一百零四天便夭折了。这对顺治和董鄂妃是异常沉重的打击。

顺治十五年,顺治将这个早夭的孩子封为和硕荣亲王;并大兴土木,为爱子在自己的万年吉地的西侧营建了荣亲王园寝。

孩子早夭的打击让身体本就虚弱的董鄂妃,难以承受重负,便卧病在床。纵然如此,她依然强行支撑着去劝解顺治与孝庄皇太后。在她看来,他们心中的伤痛,并不会比自己少。

每每孝庄皇太后派人来询问她的病情,身体状况不佳的董鄂妃都回答:“今天好多了。”

顺治不解:“爱妃明明身体单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为何要这样回答呢?”

董鄂妃说:“皇太后对我始终眷顾,皇太后若是知道我身体不好,一定会担心。我又何必让她知道我的情况,让她为我担心呢?”

董鄂妃在精神遭受如此重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顾全大局,谦卑有节,明明她自己承受更大的悲痛,却反过来安慰他人,这是何等胸怀和明事理的心才能做到啊。你说,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心疼和喜爱呢?

此后每个长日与长夜,顺治整日都陪在董鄂妃身边,但对爱子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啃噬着董鄂妃的心,这一病,便是三年。

然而,在身体状况甚差的情况下,她依然每日去照顾生病的孝庄皇太后,衣不解带,尽心尽力。

这三年,董鄂妃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巨大苦痛,一直支撑着,支撑着。昔日的快乐、现时的恩宠,都无法消解她身体与心理上承受的双重折磨。

最终,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倒在床。

病危之时,垂怜生灵

董鄂妃病重,顺治除了处理政事,其他时间都陪伴在她身边,宫中上下也开始紧张,孝庄皇太后每天都派人来探望,她的回答依然是那一句:“今天好多了。”

董鄂妃平时待后宫其他妃嫔亲切有礼,所以在她病重的时候,皇后与其他妃嫔都围身边。

然而,董鄂妃人前的她永远是安然的,是挂着温和的笑的,还不忘嘱咐皇后日后多加劝慰顺治,要以祖宗大业和天下百姓为重。

在场妃嫔闻之,无不以帕拭泪。事到如今,她们终于知道,董鄂妃为何能够得到顺治的爱,并痴迷于她了。如此明白通透,如此芳华馥郁,却无法年长寿久,实在令人心痛。

董鄂妃的病情一日重过一日,顺治心焦如焚,每日于床榻之边长守。但董鄂妃已经病入膏肓,死前还不忘交代顺治,她死了不要给她穿华美的衣服,把众人送来许多金银物品施舍给广大贫苦百姓,与其让众多珠宝与我随葬,不如将它们用到诵经颂佛上。”

顺治一向信佛,董鄂妃死之前,还是为顺治考虑,顺从他的意愿,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生死相随,忠贞不渝

顺治十七年,一代名妃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紫禁城东六宫的承乾宫,时年二十二岁。

一时间,全宫皆哀。爱妃仙逝,顺治皇帝如同遭五雷轰顶,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曾经董鄂妃的到来,让顺治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如今爱妃仙逝,又将曾经给予他的信心全部带走了,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做任何事。甚至丧失了活着的意念,几番崩溃,意欲自杀,孝庄皇太后不得不派人日夜看护他。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做了许多不符祖制之事。除了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外,还以超乎寻常的隆重丧礼表达对爱妃的哀恋,他命令和硕亲王、满汉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命妇俱在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

在清朝,皇帝、皇后大丧期间,皇帝批奏折要用蓝笔,一般为期二十七天,而顺治使用蓝笔长达四个月之久;他甚至意欲命三十名太监和宫女为董鄂妃殉葬,因大臣力阻,他才放弃这个念头。

之后,顺治对董鄂妃的思念日甚一日,终日不思饮食,精神恍惚,几欲出家。

顺治十八年,春节刚过,万象更新,顺治皇帝崩逝。此时距董鄂妃去世,仅仅一百三十余天。

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太极与他的儿子顺治,打破了这一说法。他们对自己最爱的女人,付出了最珍贵的爱情。只有死,才能将他们分开。

纵然无法长相厮守,其情在历经千万年之后,依然光华灿烂,熠熠生辉。

写到最后

董鄂氏自小容貌上佳,性情温透,加之被江南文化熏陶,出落得愈加聪慧温婉。董鄂氏棋书画无一不精,满腹的学识让董鄂氏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与娴静通透的气质。她如同一朵纯白色的牡丹花,薄嫩的花瓣柔软纯粹,于清晨承接通透清澈的露珠;她如同星空中最安静最璀璨的那一颗,连身边的月亮都黯然失色,但她的光芒没有丝毫争锋的意图。她就是她,就像佳人唱出的动人曲词,却只是唱给自己听。这就是毫不自知的温柔,不为迎合的缱绻,恰到好处的婉致,淋漓尽致的美好。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呢?

更多文章

  • 民国“人精”杜月笙,晚年是如何败落的?孟小冬到老才明白被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月笙与孟小冬故事,孟小冬最漂亮照片,杜月笙的晚年如何

    民国动荡时期,上海滩有着3位传奇人物,他们就是被称为“上海三大亨”的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他们独霸、垄断上海的经济和地盘,哪怕是当时的军阀也对他们礼让三分。而这三人都是出自社会最底层,凭借自己过硬的胆识、气魄、才干,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自古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杜月笙靠着自己的胆识、奋勇做

  • 清朝最后3位皇帝,为何都没有生下皇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的最后三位皇帝,清朝最后的三个皇帝都没有子女,清朝皇帝一共只能有九个阿哥吗

    单纯从表面来看,很多人都认为清末三代皇帝绝后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可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本质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切的背后,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所谓事在人为,并非没有道理,客观原因只是理由,主观因素才是本质,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详细分析。从客观原因来看事实上不仅是清末三个皇帝,从咸丰皇帝开始,清朝皇帝的子嗣就已经

  • 磐石卫城之战:清朝守军2300余人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守城战,一片石之战清军损失,松山之战清军留守兵力

    此时,原清澄海守将,现任郑军后冲镇镇将刘进忠(辽东人,原为黄得功部下)再次降清,逃入海门所城,郑成功大怒,发兵围攻,围攻了五天之后破之“尚拿残虏百余,俱斩手鼻发回”,又攻破海门卫城,四处搜括粮草,当然啦,刘进忠是没有捉到,后来到三藩之乱,这个人依旧在各方之间活动。10月22日,郑军战船兵临温州的磐石

  • 李鸿章为何敢在苏州违背承诺,设局诛杀天国八王和上万降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鸿章是怎样杀八王部下,李鸿章杀八王过程,李鸿章为什么杀死八王

    1863年,苏州的太平军守军由英国“常胜军”将领戈登作保,因此向李鸿章的淮军投降。李鸿章不但要确保他们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要让他们进入满清官僚体系。但开门献城投降之后,李鸿章将所有的太平军将士包括八位王爷(慕王谭绍光,纳王郜云官、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以及“四将”:张大洲、汪花班

  •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历史上乾隆评价刘墉,清史中乾隆与刘墉是何关系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说话是一门学问和艺术。”自古以来,说话都十分的讲究。尤其是一些大臣和官员。他们有时候说话还牵扯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在古代,皇帝是万人之上的,所以很多时候,皇帝如果想要和某个大臣说话,或者询问大臣问题的时候,其实这些大臣都十分的慎重,因为稍不留意就可能会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而在乾

  • 曾国藩的弟弟们有多强?年纪越小越厉害,只是可惜了曾国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最厉害的弟弟,曾国藩弟弟战死三河镇,曾国藩子孙有多厉害

    在王朝最危险的时候,在家丁忧的曾国藩站了出来,奉旨组建团练;清朝统治者在开始筹划团练的时候,只是希望以地方的力量迟滞太平天国军的进攻以及削弱太平天国的力量,但没想到曾国藩却借此一飞冲天,成为攻灭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而曾国藩所带领的团练也被称之为“湘军”,并名垂青史。但是曾国藩在征讨太平天国的路程并不

  • 蔡元培何以能成为“北大之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北大之父”蔡元培蔡元培是前清翰林,但他却主动参加革命党,为的是去革了清王朝的老命,在前清翰林中,只有蔡元培算是独一份吧!对于蔡元培的前清翰林身份,北大时钱玄同曾冒昧开起了蔡元培的玩笑说,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得中翰林?蔡元培倒是不恼,笑嘻嘻地说,

  • 雍正王朝:为何年羹尧屠灭江夏镇杀了无辜百姓没有获罪反而升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年羹尧杀江夏镇,雍正王朝十三爷为何要杀年羹尧,雍正王朝年羹尧怎么防止被赐死的

    令人费解的是江夏镇事件后,年羹尧非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升任四川巡抚。可以说,年羹尧赚得盆满钵满,不但获得了江夏镇的数百万两银子,仕途上也是一片光明。那么,年羹尧为何要跨界去江夏镇?他去江夏镇杀人越货的目的何在?他为何敢这样做?是谁给了他这样大的胆子?年羹尧是生性残忍还是迫不得已这样做?他到底是为了主

  • 看到孝庄的复原图,才明白为何皇太极不爱,而多尔衮却傻傻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太极和多尔衮孝庄,孝庄和皇太极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皇太极娶了孝庄吗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皇帝,就比如康熙,雍正和乾隆等等,孰不知比这些皇帝出名的还有这样一位皇后,这位皇后便是清朝时期有名的孝庄文皇后,提到这位女子就连康熙皇帝也得靠边站站。她可是看着康熙长大,并辅佐他执掌清朝的祖母,同时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正妃,不过在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并不喜欢孝庄太后,

  • 你了解清朝初年的绿旗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绿旗兵是什么兵,清朝绿旗兵有哪些兵种,清朝旗兵最后怎么样了

    其总数大约在60万左右。当然,60万这是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户部左侍郎林起龙奏疏中提到的数字,此时,永历朝廷已经是奄奄一息,李定国旧部大量叛降清方,所以这个60万的数字应当是整个清朝入关战争期间绿旗兵数量的巅峰,一直到咸丰年间,这个数字基本上就没怎么变过。《清史稿兵志二》详细记述了清初各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