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图文说说赵国国君的的一项改革举措,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他奋发图强,立志改革,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
[var1]
赵人穿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赵王想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这种长袍大褂不适宜,无法在马上射箭打仗。大家都穿胡服,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子的短褂。腰里系一根皮带,脚上穿双皮靴。看来只是服装改革,但实际上是要打破长期以来赵人的习俗,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因此阻力很大。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召大臣楼缓商议说:先祖的功业没有完成。今天北边有燕,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中山在我国的腹心。没有强兵,就不能生存。我想改革服装,大家都穿胡服,再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楼缓说好。但许多大臣想不通。
[var1]
赵王对肥义说:你想沿着襄主的道路,完成简主、襄主的功业,“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必然会遭到世人的非议。肥义说大王不要管天下的非议,成就大功的人不和众人议论。从前舜在有苗地方跳舞,禹袒体入裸国,不是为了纵情快乐,而是想成大功。愚蠢的人不懂得如何成事,智慧的人能预见未来。王就实行吧。
赵王说:愚蠢人笑我,贤明人明白。赵国行胡服,功未可知,“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赵王首先胡服。
赵王派人告诉叔父公子成,请公子成胡服。公子成是很有影响的人,他反对胡服。他对来人说,自古以来的礼、教、习俗不好改变。
赵王亲自去公子成家,对公子成说:服装是为了便用,礼是为了便事,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服装不同。圣人也看对百姓是否有利,礼也可以不同。今天叔父所言是因循旧俗,我所言是制变习俗。我们国家东边有河、薄洛水,没有舟船;西边边境没有骑射的军队守边。
[var1]
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略我国地方,欺凌我国民众,我先王感到羞耻,没有报仇雪恨。今天胡服骑射,就是为了图强,为了雪恨。今天叔父顺从习俗但违背了简主、襄主的意愿,反对胡服而忘了报仇雪恨。公子成再拜稽首,说王将继简襄之意,臣敢不听。赵王赐他胡服。又下令全国胡服。
公族赵文、赵造反对胡服,他们说要遵循礼教、习俗,“循法无过,修礼无邪”,否则“百姓会乱”。赵王对他们说:古今的习俗不同,没有效法的。帝王不相沿袭,没有礼可循。三王时也各自看形势和需要制法、制礼。法度制令,看怎么合适就怎么订,衣服器械,看怎么方便就怎么用。贤圣的君主,不沿袭前代能成就王业,夏殷的衰败,不变易礼也灭亡。循法修礼,不适应今天的需要,不足以治世。赵王说服了他们。
[var1]
公族赵燕迟迟不胡服,赵王严厉命令他:“你有意违抗你,犯了大罪。小心我亲自严惩你,处以极刑以示天下执法之严。”赵燕吓得直打哆嗦,一再称罪,立即胡服。赵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公元前306年,赵国攻取胡地到榆中(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北岸),“辟地千里”。攻中山到宁葭。公元前305年,赵王亲自率领右左、中军三路大举攻中山,攻取丹丘、华阳、鸱、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中山献四邑求和。公元前300年,又政中山,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经过五年的进攻,到公元前296年(赵惠文王三年),赵国灭了中山,迁中山王到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从此,赵国本土到代地的交通畅通无阻。赵灭中山,赵王行赏,大放,大摆筵席五日。赵国的领土大为扩充,国力大增。
[var1]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在东宫大朝君臣,举行传王位的礼仪,立王子何为王,就是赵惠文王。肥义为相国。
赵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想让儿子治国,自已带兵征伐胡地,再从云中九原南下攻秦。他要亲自看地形和了解秦国的情况,于是化装成使者入秦,见了秦王,秦当时还不知他就是主父。
主父封长子章为安阳君,有代(今河北蔚县)地。公子章不服弟立为王,主父担心,派田不礼为章的相。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骄横,党徒多,欲望大。田不礼残忍,两人在一起,必定有阴谋。小人有欲望,轻虑浅谋,只见利,不顾害,祸患不会久了。”李兑又几次与公子成商量防备田不礼。
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表面上说得好,暗地里打坏主意,他们的贪欲很大。公子章想依仗主父作乱,祸害赵国,我很担扰。以后谁要见王必先见我,我要保护王。”
[var1]
公元前295年,主父和赵王游沙丘,这里有离宫。公子章、田不礼率党徒作乱,假称主父命令召赵王。肥义先去见他们,被杀。公子成和李兑从邯郸赶来,调兵平乱,杀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歼灭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子成为相,李兑为司寇。惠文王年少,公子成和李兑专政。
公子章败退的时候,逃到主父的宫室里,公子成和李兑围困主父宫室,公子章被杀死。公子成和李兑商议:因为公子章躲到主父宫围了主父,兵撤走以后,我们就要被杀。公子成和李兑决定不解围,命令宫中人都出来,主父想出,不得出。没有吃的,连幼雀都抓吃了,3个多月饿死在沙丘宫。他们知道主父已死,才发丧告诸侯。
[var1]
主父原先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孟姚,很宠爱,生何,废太子章立何为太子。孟姚死以后,主父又怜悯太子章,想让太子章在代称王。惠文王即位以后,公子章很傲慢,主父又怜悯惠文王。想分赵国立两人为王,犹豫未定,乱起来了。一个对赵国很有贡献的国王,最后得了饿死的下场。您看完这则赵武灵王的历史故事后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