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意思的是,秦灭六国后并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虽然有部分国君和贵族为秦始皇嬴政下令处死,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六国贵族投靠了秦国,秦始皇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只是将六国王室迁徙到别的地方,以防他们复国。
[var1]
秦始皇画像
例如,秦国灭韩国后,将韩国王室贵族迁徙到下邑,灭赵后将赵国王室贵族迁徙到现在的四川广元,灭亡楚国后则将楚国王室贵族迁徙到陇西。
秦始皇没有对六国王室鬼斩尽杀绝,其实有两个原因。
一.六国王室在其国家仍有相当的影响力,斩尽杀绝会引起六国之人的仇恨和反抗。
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立国久远,国祚最短的韩、赵、魏也有近200年的历史,最长的楚国、燕国、齐国则立国近800年,秦始皇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六国的王室王贵在六国民众仍有相当部分的影响力,仍得民心,特别是南方的楚国,在楚国灭亡后,楚人一度想复国,并奉楚国王室后裔为楚王。
[var1]
所以,在秦始皇灭亡六国后没有对六国王室贵族赶尽杀绝,正是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二.六国王室贵族与秦国王室贵族有亲戚关系,秦国要留下他们祭祀祖先宗庙。
春秋战国时期及之前的夏、商、西周,是宗法制形成、鼎盛、衰弱、消亡的时代,在宗法制没有彻底消亡时期,各国征战都保留一个原则,那就是灭其国,但是保留其王室贵族以祭祀其祖先宗庙。
西周初年,周王分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宋国,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国,封夏的后代于杞国,周王分封他们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其祭祀其宗庙。
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七国之间或多或少都有血缘关系。
[var1]
周初分封的国家
秦国王室与赵国王室都是飞廉(蜚廉)后裔。
秦国的开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赵国国君则是嬴姓赵氏,其始祖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就是说赵国王室的祖先与秦国王室的祖先都是名将飞廉(蜚廉)后裔的后裔。
韩国王室姬姓韩氏,魏国王室姬姓魏氏,燕国王室姬姓
韩国开国始祖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而晋国的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的弟弟,也就是说韩国王室是武王姬发的后代。
魏国王室的开国始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而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
燕国王室的立国始祖燕召公姬奭则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之子。
韩、魏、燕三国的始祖都是周文王,是不是很惊奇?
楚国王室是颛顼帝的后裔。
[var1]
颛顼帝雕像
楚国王室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他们的直系先祖则是季连,而季连是黄帝的七世孙、昌意的六世孙、颛顼的五世孙、称的玄孙、老童的曾孙、吴回(祝融)的孙子、陆终的第六子。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这里的帝高阳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赵国和秦国的祖先飞廉(蜚廉)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
此外,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公亶父则是轩辕黄帝第16世孙,就是说姬姓的韩国王室、魏国王室、燕国王室、秦国王室、赵国王室、楚国王室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var1]
轩辕黄帝画像
而齐国祖先姜太公,姜姓吕氏,是炎帝的后裔。
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到: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也就是说姜子牙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
而田氏齐国的先祖田和则是陈国贵族陈完的后裔,陈国王室妫姓陈氏,是虞舜的后裔,而虞舜则为轩辕黄帝的九世孙。
是不是很神奇,战国七雄中的六雄秦、楚、燕、韩、赵、魏的祖先都是轩辕黄帝,而田氏齐国的先祖也是轩辕黄帝,姜氏齐国的祖先则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var1]
炎帝画像
所以说,秦灭六国,不对六国赶尽杀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拥有同一个祖先——轩辕黄帝。
大家都是炎黄子孙,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历史依据的。
所以,秦灭六国其实是一家人在争夺霸权,秦国不过是拳头最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