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雍正皇帝才继位,统治还不稳固,所以国家内部不能乱,在青海的战事不可能依靠胤禵,只能找自己信任的人,能打仗的就胤祥,但是朝中还需要胤祥留着,所以只能把年羹尧派出去。
年羹尧是个聪明人,从他之前的一些表现来看,年羹尧很有野心,他也是个投机主义者,他是胤禛的人,但是胤禩举荐他做四川提督,他知道胤禩和胤禛有矛盾,也仍然去胤禩府上谢恩,后来年羹尧以为是胤禩,胤禵推荐他担任陕甘总督,他进京后背着胤禛去谢八爷,所以年羹尧对胤禛远没有李卫那么忠诚。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继位后,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这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务,也是在这个时候,年羹尧的权势达到了顶峰,除了管理西部军政要务,年羹尧举荐的文武官员一概优先使用,朝中文武百官给年羹尧献殷勤的不在少数。
年羹尧奉命讨伐罗卜藏丹津,几十万大军就抓不到罗卜藏丹津?年羹尧在青海,生活极其的奢侈,年羹尧的行辕每天要花费两三万两银子,专门安排一千多人从四川运送新鲜的蔬菜,西北大军每天的开销在20万两银子左右,就算省着点,国库的存银也只够年羹尧折腾两个月。
这里面就有很大的问题,年羹尧的行辕不是军队,人数顶天也就两三千人,这一小部分人就要花去六分之一的军饷,就算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到四川运送新鲜的蔬菜,那么一个月下来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运送四百多万斤的粮食,在算上运输损耗,那么也应该能运送来两百万斤的粮食。
清朝一斤约600克,我们参考二战时期军队每日配给士兵的粮食,就算在翻一倍每个士兵每天配给三斤的粮食,两百万斤粮食至少足够两万名士兵的消耗了,一个大将军行辕怎么可能消耗得了那么多粮食,就算年羹尧生活十分奢侈,他就不考虑士兵们有哗变的可能性?并且我们这算的还只是供应大将军行辕的物资。
参考供应大将军行辕的开销,其他的部队物资开销应该只是大将军行辕的六分之一,所以西北大军每天这二十万两银子,至少可以供应七十万大军的开支,但是年羹尧还在不停的要钱,邬先生去找年羹尧,点拨他灯下黑,真的只是灯下黑吗?
凭年羹尧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几十万大军封锁青海,他会不知道哪里能藏得下罗卜藏丹津的部队,所以邬思道这个灯下黑,其实就是提醒年羹尧不要在演戏了,这样也就能想明白为什么年羹尧需要这么多的军饷了,那就是连着叛军一起养了,为什么年羹尧要连着叛军一起养呢?
原因很简单,年羹尧哪来的节制西部诸省的权力,不就是靠着罗卜藏丹津叛乱吗?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下,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定之后,雍正皇帝的外患也没有了,雍正皇帝还能放任年羹尧继续节制西部诸省吗?年羹尧说他功高盖主都不为过,他是个聪明人,年羹尧就不怕雍正皇帝过河拆桥吗?
邬思道来大营这一“点拨”,实际上就是戳破了年羹尧的小心思,让他知道自己的戏演不下去了,只能围剿了罗卜藏丹津,但是年羹尧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放弃幻想,他想着自己对雍正皇帝而言是有功之臣,雍正皇帝不会真的清算自己,但是通敌如果是真的,也是死罪,那么怎么掩盖这个罪行呢?如果这样想,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后,他的行为就可以解释了。
年羹尧吃个小炒肉,把猪活活打死,只取一条里脊吃,几十亩地专门给年羹尧种菜吃,每颗白菜只取一个菜心,年羹尧也担心以后连一顿安稳饭都吃不上,但是始终没有降低排场,无非就是掩盖之前在军中奢靡生活的真相,不过年羹尧另外一句话也像我们暴露了年羹尧的处境,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
所以之后年羹尧依旧没有任何收敛,继续铺张浪费,继续翻牌子让妾室们侍寝,这些完全都不符合礼制的,雍正皇帝最后也没有让年羹尧如愿,轰轰烈烈的死,一道上谕就将他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