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中康熙死后,李德全为什么还能够取得雍正皇帝的信任?

雍正王朝:中康熙死后,李德全为什么还能够取得雍正皇帝的信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4/1/16 17:08:20

我们先来了解下李德全的职位

太监这个位子,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他可以左右国家命运,例如秦朝的太监赵高乱政,还有汉代的十常侍之乱,间接拉开了三国纷战的序幕,还有明代的太监魏忠贤,权力之大令人发指。因此,汲取历史教训,为了制约太监,更是下达了严令,禁止太监干政,只要有太监干政的,杀无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太监总管,需要具备相当大的智慧。

因此,这个李德全非常不一般!

除了太监李德全,还有一个叫做高毋庸的太监,他曾是雍正府邸的太监总管,按理说,雍正即位后,高毋庸应该大有作为,可为何最后却不见了呢?

最大可能被杀了!

雍正继位后,为何杀掉自己府邸的太监高毋庸?

总管高毋庸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

历代君相争难免会利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高毋庸作为雍正身边的贴身总管肯定帮助雍正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或者可以说雍正所做所谓他都一清二楚。知道的多了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句话不无道理,雍正继位以后为了自己的名声留存,为了不让自己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暴露索性杀害了高毋庸。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肯定越少人知道越好,雍正为了自己的利益干了卸磨杀驴的事情。事情按正常的方发展那也应该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包括高毋庸在内的家人都应该进入皇宫得到重用,但是跟着升官发财的人却少了高毋庸。可能真的就如猜想一样雍正害怕高毋庸抓住自己的把柄,就把他杀害了。

相比高毋庸李德全有更多伺候皇帝的经验,而且李德全的忠诚天地可鉴。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就需要这种熟悉宫中事宜,还能够很好的处理一些事情的人。

李德全为什么还能够取得雍正皇帝的信任?

一、这样处理会让电视剧比书本显得更加有深度。

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都记载着在康熙帝去世之后,雍正帝当时的总管太监其实并不是李德全,而是当时一直在雍正帝府中的太监高勿庸。我认为当时康熙帝去世之后李德全消失不见,而不是高毋庸消失不见,做这样的处理可以让电视剧显得更加有深度。

二、为励精图治,但是却得不到百姓理解身负骂名的雍正帝安排了一个见证人。

在历史当中其实并没有李德全存在的,但是李德全也有一个原型,就是康熙帝身边的贴身太监,这名太监的名字叫做赵昌。但是这名太监在康熙帝去世之后,雍正帝一登上王位就把他给杀死了。也就是因为雍正帝的这个做法,让很多人怀疑雍正帝的继位是否合法。当时李德全之所以受到雍正帝的重视肯定是因为他做事比较细心靠谱。

三、高勿庸消失了能够体现出雍正帝的手段,也象征着康熙和雍正两个时代交替的切割。

这名太监的消失其实是为了能够让雍正弟的为人手段和风格定下来,同样这种行为也可以展示出帝王的手段。雍正帝无疑是一个比较杰出的改革家,所以他也是一个比较有手段的君主,在两个时代交替之际他必须要以一比较强硬的手段才能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由此就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四、李德全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事

在雍正很小的时候李德全就是大内总管了,他是亲眼目睹了李德全的能力和为人。在雍正和其他皇子争宠夺位的过程中李德全肯定了解其中的一些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去帮助哪一个皇子,从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看出李德全算一个非常聪明沉稳的人,为了江山社稷选择李德全做大内总管是非常正确的。李德全做的这些事情让雍正皇帝非常敬佩他,在雍正继位以后选择李德全做大内总管也是毋庸置疑的了。

结语

李德全作为康熙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应该知道很多秘密,他也知道康熙帝很早以前就确定了储君的人选,可他一直守口如瓶,这让老四很佩服。所以说,李德全这么有本事的人,不用他,用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从康熙去世到四爷上位,这期间谁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王朝四爷在康熙心中的地位,雍正王朝皇帝实力排行榜,雍正王朝皇帝格局

    主要掌握权力的是三个人,张廷玉,隆科多和胤禛,在《雍正王朝》张廷玉是深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两代君王信任的,要说谁最了解康熙皇帝,除了邬思道外,一定是张廷玉,除了上奏参张廷璐一事有所延迟,张廷玉从来没有站错队。也正因为康熙皇帝对张廷玉的信任,在死鹰事件后,直接让张廷玉参与到之后的布局中,首先是撤去张廷

  • 雍正王朝:八阿哥为何敢给康熙的患难知己挖坑,他哪来的胆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康熙王朝雍正有谋略吗,康熙与雍正谁更强

    开始的一些行为是在试探和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而做,康熙看在眼里,却不做声。后来他就更加的胆大,不在使用阴谋来达到目的,而是明目张大使用阳谋。他以为这样做康熙会喜欢他,因为康熙这时候做事看起来用的谋略也是阳谋,所以他认为学习康熙必然会成功,以至于他疯狂到给康熙的宠臣挖坑,这也是为他彻底失败而画上句号。四

  • 雍正王朝:八阿哥智勇双全,为何却得不到康熙的青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雍正王朝百官举荐八阿哥,雍正王朝八阿哥的权力

    一、用百官压皇帝。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曾说,让百官选太子。这时八爷党倾巢而出,到处拉票,最后百官只有十几个人仍然是推举废太子,而90%以上均推选八爷做太子。这个措施绝对是错误的。康熙此时己做了四十年左右的皇帝,他的行动尚有人掣肘。而对于立嫡这么大的事情,臣子一般是不敢站队的,一个不小心,就是全族尽

  • 雍正王朝:太子被废,又复立,难道康熙真的相信太子能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和雍正的关系,雍正王朝四爷继承大统完整版,雍正王朝康熙怎么上位的

    其中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为突出。这这些皇子同样对皇位跃跃欲试,与太子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所以爆发了“九子夺嫡”,尤其是康熙皇帝废太子以后复立,再废太子,两废太子使得皇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太子胤礽作为康熙第二子,母亲孝诚仁

  • 郑成功攻破南京再造明朝?这本300年前的日本小说脑洞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成功光复明朝,郑成功历史评价,郑成功对明朝的评价

    实际上,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发展水准已经远远高于中国了,这才构成了明治维新的政治基础。明治维新之前一百年的日本,并不如清代一样死气沉沉,这反应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18世纪日本元禄盛世的时候,各类通俗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影响至今。而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文艺作品中,有一部作品一直备受中国人关注,

  • 从《知否》中的点茶,到《梦华录》中的茶百戏,看宋朝茶文化的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茶文化是怎么来的,宋朝茶文化到底有多强,宋代茶史

    唐朝是一个奢华的朝代,宋朝是一个精致的朝代,也是茶文化鼎盛的朝代。宋朝经济发达,重文轻武。文人墨客有的当官,有的衣食无忧,落魄文人很少。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点茶和茶百戏盛行。点茶和茶百戏不是用茶叶直接泡茶而是用茶饼,这种茶饼称为研膏茶。点茶前要将茶饼碾成茶叶沫,再用箩筛不断筛出极细的茶粉。

  • 从《庆余年》的鉴察院一处,聊聊明朝锦衣卫赖以傍身的职业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末年锦衣卫都做了些什么,明朝真实的锦衣卫

    鉴察院独立于六部,直属于皇帝,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等。剧中鉴察院设立了八大处,其中一处负责监察京中百官,掌握官员的一举一动,倒是颇有点像明朝的锦衣卫。很多看了电视剧的朋友,都有进入鉴察院工作的想法,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谈谈历史上的明朝锦衣卫职能、成为锦衣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职业技能、哪

  • 明朝的权谋到底有多复杂?其实看懂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官僚百态也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各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皇帝的权谋,明朝藩王都有哪些权力

    说来令人唏嘘,在2007年这部剧第一次上映的时候却只有0.5的收视率,“叫好不叫座”成为了它的代名词。那时候,观众们对权谋剧的审美水平还有限,大多还是比较喜欢样板化的“大好人”、“大恶人”的角色塑造手法,以至于确实较难欣赏到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只不过,当十几年后观众们在权谋剧的审美水平提高后,却发现这

  • 朱元璋对明教赶尽杀绝,是大明的立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的明教和朱元璋,朱元璋原来是明教的吗,朱元璋是何时加入明教的

    这个明教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这样一个外来宗教。元末时期是明教徒最为活跃的时期,然而明教一建立,明教就消失不见了,但大明和明教之间都有一个“明”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猜测万千。那明教和明朝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呢?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教就消失了?这里面,其实还有

  • 那些被“盗版”困扰的古人,宋代面对“盗版”会怎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支持盗版还是抵制盗版,如何认识盗版与如何解决盗版,盗版胜不过盗版

    一、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版权的争论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和哈佛大学教授安守廉之间的争论,可谓此两种看法的典型代表。安守廉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版权法或者其他类似于西方版权保护的制度设计,故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以安守廉为代表的否认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的学者认为,20世纪以前中国所有表明国家努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