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议政前戏
几场双方对峙的戏,是《雍正王朝》的精华,非常精彩。有别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是个体单挑一个阵营,而“八王议政逼宫”这幕,是“雍正”阵营与“八阿哥”阵营之间的群殴,教练分别是雍正与八阿哥允禩。处于暗处的允禩,因在夺位上的失利,一直耿耿于怀。出任总理王大臣,“八阿哥党”势力遍布朝堂,一直等待时机,扳倒雍正。
雍正用人备受争议
时值雍正在西北用兵,推出新政上,使用了年羹尧、李卫、田文镜,触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当然了这些人在施政上,也有些失当。先是年羹尧虽然平叛有功,但也耗费了大量军饷,致使国库空虚,其次嚣张跋扈,擅杀朝臣。出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因推行新政方式不当,造成河南生员罢考乡试。受到大部分文武官员的抵制,但雍正选择了袒护他们,与百官周旋,甚至不惜杀人来维护。
八阿哥允禩设局
于是,允禩觉得机会来了,先借雍正三阿哥弘时之口,以整顿旗务为由,宣盛京四大铁帽子王进京,以“资深王爷”增加砝码。其次,又借雍正五阿哥弘昼之口,由四大铁帽子王参领,共管丰台大营和锐健营的兵权,基本控制了紫禁城外军事力量。最后,勾结九门提督隆科多,又控制了紫禁城内的防务。
雍正处于下风
面对以“资深王爷”、当代王爷组成的“八阿哥”阵营,雍正阵营只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等少数汉臣,身份地位上出于下风。加上允禩有计划的部署,起初使得在朝堂之上的占得先机,以咄咄逼人的气势,上来把雍正打个措手不及。
张廷玉力挽狂澜
扛过三板斧的雍正阵营,首先由状元王文昭对东亲王永信予以反击,但一个回合便KO了,被九阿哥允禟骂得口吐白沫。
要不说是“姜还是老的辣”,张廷玉先是回顾了后金的“现代史”,驳斥了东亲王永信关于“八王议政”的说法。说明康熙朝将八旗、汉军兵权统归与中央,是因为八旗分权会造成八旗的同室操戈,对于大清的统一不利。其后又对九阿哥“侮辱汉人”的说辞发难,反问作为上书房大臣的自己,是否也是满人的一条狗,争取了百官中汉人的支持。最后的是与八阿哥的对飙戏,压轴的是张廷玉反问八阿哥“我们两人同时挂冠去而,归隐山林。只怕八爷舍不去离去。” 如此,靠着张廷玉的三板斧,挽回了雍正阵营的颓势,双方打成平手。
危机解除
但危机尚未解除,因为“八阿哥”阵营还控制着紫禁城,直到十三阿哥的出现。
十三阿哥的出现说明了两点:
1、雍正阵营取得了紫禁城外丰台大营和锐健营的兵权;
2、从隆科多手里,重新取得紫禁城防务的控制权。
后记:
鄙人才疏学浅,以为八阿哥在暗,雍正在明。等八阿哥朝堂之外控制了兵权,朝堂之上主导了局势。雍正才恍然大悟,仓促应战,实在看不出雍正还在什么后招。只能说八阿哥说的“九成把握,还有一成是天算”,一语成谶。这天算便是雍正五阿哥,弘昼看似放荡不羁,但却将紫禁城外防务的不正常,告知十三皇叔,才有了雍正阵营后来的反制。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