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何能够推翻明朝,却战胜不了清军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何能够推翻明朝,却战胜不了清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44 更新时间:2024/1/15 18:03:50

在这段风起云涌的时期,农民军势力虽强势崛起,但令人非常诧异的是,在与明朝官军作战中势如破竹,军力达百万以上,使进军路上沿边府州望风瓦解的农民军,却在与入关清军的战争中屡屡失利,使得刚刚建立起的大顺、大西等新生政权又快速消亡。

上图_1644年,明末形势图,清、大顺、大西、明

那么,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军能够推翻明朝,却最终在面对清军时迅速失败呢?

有些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认为答案很简单,无非就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强于明军,清军战斗力又强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吗,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明军面对清军战斗力不一定弱,农民军战败也不是说在面对清军时没有打过胜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军能够推翻明朝的原因;

二是败于清军的原因。

上图_明末农民起义

就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能够推翻明朝而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政治腐败、天灾人祸下,全国存在大量穷苦农民。明朝晚期国内局势大厦难支,天灾人祸不断,官府横征暴敛,土地兼并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而李自成、张献忠的老家陕西的农民受到的压迫最为严重。从明神宗万历晚期开始,部分地区便有了农民军流动作战的记载。

而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也是如此。如万历年间,便有安徽刘汝国号济贫王反抗明官府,又有赵古元在徐州利用白莲教组织起义,截断了漕运。此种农民叛乱并不是个例,而是遍及全国,接二连三的不断发生。这就意味着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有着很广泛的基础,这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与明军作战中屡屡获胜的根本原因。

上图_李自成起义图

上图_张献忠起义图

其实明末农民起义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很多次挫折,甚至在明朝官军的围堵、镇压下多次陷入低谷。如崇祯五年(1632),陕甘总督洪承畴调大军围剿陕西起义军,斩杀农民军三万六千多人,农民起义暂时陷入低潮。

但是令明廷没有想到的是,突围出去的少部分农民军冲入山西、河南后,大量当地的穷苦农民加入农民军,这使得农民军迅速在当地恢复且壮大了力量。由此可见,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方才使得农民军屡次转危为安直至壮大。

上图_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

第二,明朝官军两线作战,难以兼顾,疲于奔命。明朝的官军有多次刚要将农民起义军镇压下去时,清军就破边墙而入内劫掠,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明军在京师戒严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回守卫京师同清军作战。如崇祯十一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主张增加十二万军队,同原各省总督巡抚的军队逐渐对农民军成包围之势。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明廷剿抚并用,使得很多农民军将领投降,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遭受重大挫折。

先是李自成等部同明军作战中多次战败,身边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几百人,直至遁入深山,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销声匿迹,以至于部分明朝官员以为李自成已经身死。张献忠也迫于形势暂时接受了朝廷的招抚。

就在明廷仿佛终于要将这场起义镇压下去的时候,清军两路入边过运河,攻破济南城,俘获人口二十余万,崇祯帝为此将本用来镇压及监视农民军的官军精锐大量北调守卫京师,而农民起义军则纷纷趁机再起,等明廷回过神来想再度镇压时已是无能为力。

上图_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上图_大顺文物

而农民军败于清军则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农民军建立政权后,继续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策,使得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明朝官僚暗中勾结清军,甚至发动叛乱。追赃助饷简单来说就是农民军认为明朝官僚贵族的家产都是“非盗上则剥下,皆赃也”,因此没收明朝宗室、官僚、勋臣和太监的家产用来解决财政问题,各品级的官员、贵族都有摊派的款额,如“中堂十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两万等”,交不够款额则在军营中受夹刑,而对普通农民则实行“三年免征”的政策。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普遍推行追赃助饷政策,使得各地明朝官员人人自危,纷纷持敌视态度。

上图_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如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部本欲投降李自成,但在路上听到自己父亲在北京因追饷受到夹刑,家产被收没而转投了清朝,同多尔衮所率的清军联合击败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另外,很多原本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僚在看到李自成败于山海关后纷纷发动叛乱,如明朝遵化巡抚宋权投降后被李自成任命为遵化节度使,结果他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发动兵变,将该地的原大顺政权的农民军将领及官吏全部杀害。这种明朝官僚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发动的叛乱有很多,给李自成的军事部署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而清军进关后,为了收买人心,大发布告,一方面宣布自己是为明朝士大夫报君父之仇,另一方面宣布凡是归降的明朝官员不仅官复原职,还许诺有功者加官进爵,因此得到了北方部分有权势的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上图_吴三桂写给多尔衮的求援信(复制品)

第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在面对清军时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轻敌状况。如李自成从北京带领农民军征讨吴三桂时,没有对吴三桂与清军联合作出战略预设,所带军队数量对付吴三桂虽绰绰有余,但对付一直虎视眈眈的清军,力量就有些薄弱了。因此,等到清军突然杀出,李自成便很快败下阵来。按理说,在明朝覆灭前,清军就多次进关劫掠,造成了很大的震动,李自成应有所防备。但李自成好像认为清朝入关劫掠是清朝和明朝的事情,自己与清军井水不犯河水,对方完全没有理由来进攻自己,在这种轻敌情况下,方有山海关之败。

顺治三年,清廷令肃亲王豪格领兵进军四川。十一月,入川清军由俘虏口中得知张献忠大营所在地,随即迅速发兵前进,史载豪格部“衔枚疾驱,一昼夜行三百里”,而驻扎在凤凰山下的张献忠则丝毫没有发觉,甚至在清军突至大营前有人前来报告时,张献忠仍丝毫不相信,没有做任何准备。在清军到来后,张献忠仅率少部分人到阵前侦察,结果被清军射中而死。清军立马发动总攻,大西军本就毫无战斗准备,张献忠又身死,所以大败,仅有部分余众突围,大西政权由此被摧毁。

上图_张献忠

因此,总的来看,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能够推翻明朝是在有着广泛贫苦农民基础、明廷两线作战多次错失良机的情况下成功的。而他们在推翻明朝后因为实行追赃政策,打击面过广,没有受到北方官僚士大夫的支持,而在面对清军时,没有正确的对形势作出预判,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轻敌状况,由此造成了日后之败。

作者:李光彩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明末农民战争》 袁良义

【2】《南明史》 顾诚

【3】《清史稿》 赵尔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发小出征归来,朱大摆宴席还送府邸,此人却甘愿露宿街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的三个发小,朱元璋两个发小叫什么,朱元璋当皇帝发小上门讨官

    徐达比朱元璋大几岁,但朱元璋称帝后,习惯没有改,仍很尊敬的称呼他为大哥。可徐达对朱元璋的为人很了解,他越亲切的称呼他,他越害怕,因此愈加谨慎小心,害怕有一天危险会来临。朱元璋的心眼众所周知,他对徐达一直提防,暗中观察徐达是否会造反,甚至还多次用计试探徐达对他的忠心。对此徐达心中非常清楚,每次打完仗,

  •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你还认为宋朝女人素面朝天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雅致生活照片,宋朝女子的绚丽生活,宋朝美学图

    在如今的影视剧中,唐朝是出场率最高的时代之一,里面的女性扮演者多着装奔放,妆容艳丽。这是现代人们对于唐朝女性的一个固有印象在唐朝之后是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宋朝,在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宋朝推行“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很多人认为宋朝的女性其实并不化妆,或是只化淡妆。那么真实的宋朝女性妆容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带大家

  • 宋徽宗不惜撕毁与辽国的“百年和约”,只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徽宗抗击辽国,宋徽宗与燕云十六州关系,宋徽宗为什么打辽国

    众所周知,“燕云十六州”这个北方天然的地理屏障,从大宋王朝建立之初就被北方大辽王朝所控制。这对于大宋王朝来说,犹如头悬利剑一般,随时都有亡国之危险。为此,大宋王朝开国之初的三位帝王(太祖、太宗和真宗)都不同程度地就围绕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与大辽王朝发生过军事冲突,都未能如愿收复。不过还好,终于在真宗

  • 李自成军中七大名将,最富传奇女将击溃清军4万铁骑,后不知所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手下十大猛将,李自成麾下的将军,李自成名将排行榜

    刘宗敏,原为锻工,极为彪悍,手使一口鬼头单刀,胯下坐一匹枣骝马,武艺出众,能力敌万人,多次冲锋陷阵,无人能挡。后封汝侯。率师出固关、下真定,与农民军主力会师北京,加左都督衔。入京后,对明降官拷掠助饷。后东讨吴三桂时负伤,后随李自成退出北京撤回西安,进入湖广。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刘宗敏于撤退中

  • 朱元璋登基后去寺院拜佛,问方丈:朕也要跪拜?方丈说了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去寺庙跪拜,皇帝为什么跪拜朱元璋,朱元璋去寺庙祭拜方丈说什么

    原来在朱元璋还小的时候,由于出身贫寒,再加之父母早亡,因此他只能凭借着四处乞讨为生,就连安葬双亲都是在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才完成的。然而在后来朱元璋为谋生计来到皇觉寺的时候,寺内的方丈却观其面相,大惊失色,表示他佛缘甚深,以后肯定能够有所大作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朱元璋在皇觉寺内度过了一段不错的时光

  • 清朝第一女词人,才华比肩李清照,却毁于婚姻,20岁婆婆虐待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十大才女照片,清末第一女词人,清朝最伟大的女词人

    清代时期就有一位传奇女性,她的名字叫做贺双卿,一个听起来就富有诗意的名字,她被评为是清代第一女词人,才情和李清照比肩,可以说是清朝时期的李清照。可是相比于李清照,贺双卿出生环境并不好,她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吃糠咽菜下地种植,在家中也得不到父母的宠爱,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写词作赋是非常不容易了。贺

  • 能与圆明园媲美的北宋皇家园林“艮岳”,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代艮岳园林平面图,分析艮岳园林,圆明园与艮岳有什么关系

    上图_艮岳图书画皇帝的造园冲动艮岳建于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历时六年初具规模。整个园林地处汴梁东北隅,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艮”是卦名,在《易经》中“为东北之卦也”,宋徽宗赵佶认为因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徽宗营造艮岳,并非贪图享乐,而是另有深意。他即位后,始终未有子嗣。道士刘混康进

  • 他以岳飞为榜样,因感报国无望而退隐,再出山成抗战首位牺牲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岳飞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岳飞的传奇事迹

    佟麟阁,出生于1892年10月29日,出生在一个满族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就在舅父的门下读书,父母常教育他要发奋读书,将来为国家振兴而努力。他17岁时由舅父介绍在当地县署谋得一个笔帖士的职位。后来,他的家乡惨遭八国联军的大肆烧杀掳掠,20岁的佟麟阁萌发投笔从戎救国之念。1912年,他在冯玉祥部下当兵,深

  • 北宋一位科学巨匠,造福后世功德无量,却因人品太差,被苏轼痛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十大顶尖科学家,北宋最厉害的科学家,苏轼北宋

    读过初中的人想必都听过沈括的名字,他写过一部《梦溪笔谈》的著作,记载了他观察到的许多科学现象,比如在数学领域,沈括记录了隙积术、会圆术,他研究指南针,还发现了磁偏角,比西方早五百多年,光学中沈括发现了小孔成像、凹面镜的原理,这些东西在现代看来没什么,可在宋朝能发现这些,就很了不起。沈括在建筑学方面,

  • 他出生时乌鸦满院,长大后准确预测宋朝的灭亡,连去世时间都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大牛人名为邵雍,邵雍乃是宋朝人士他出生之时便和常人有所不同。常人出生的时候外界不会有任何变化,可以说普通人的出生也只是伴随着自己的哭声以及父母的笑声罢了。但是邵雍就不一样了,出生之时竟然引动了天地异象。邵雍家的屋子外边飞满了乌鸦,直到邵雍成功出生一段时间后这些乌鸦才逐渐离去。这样的出生现象被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