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玩火会上瘾,嘉靖帝为什么一把火烧了裕王的请罪本章?

大明王朝:玩火会上瘾,嘉靖帝为什么一把火烧了裕王的请罪本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4/2/4 6:58:50

嘉靖帝四十五年,正当众人都在为嘉靖帝乔迁新居做准备时,海瑞的《治安疏》也及时赶到,同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勃然大怒的嘉靖帝一开始并没有多想,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他意想不到的,他还在跟黄锦对话呢,陈洪在后面大喊了一句:

“主子,有预谋!有人指使!”

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再联想到吕芳曾经倒向裕王,再看面前的“笨人”黄锦,越看越生气,索性全交给陈洪去解决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第164期:大明王朝:火烧众臣辩状和裕王请罪本章,嘉靖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

黄锦确实是“笨人”,是“直人”,他以为自己能跟嘉靖帝开个小玩笑,掏心窝子话能跟他说,就代表两个人关系好了。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在于,一定要完全忠于对方。而忠心这种问题是倒推的,一旦被怀疑,那么怀疑者就会自己去找以往的例子验证了,冤案往往也是这样产生的。

而陈洪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

“我们这些人,第一要讲忠心,第二才讲义气。”

所以,黄锦就犯了这个错误,他过于追求真相,却忽略了嘉靖帝的感受,本来是求真,反而变成了讲义气,偏偏这个义气还凌驾于忠心之上。

而陈洪借此机会,再次笼络人心,树立威信,毕竟此时几乎跟他平起平坐的就剩下个黄锦。

但是陈洪借着审讯的机会,是真的想找出海瑞的同党,还是想借此机会消除异己?显然,后者的成分更大一些,毕竟上次吕芳还在的时候,他就同时得罪过朱七、齐大柱……所以,这几个人一个都跑不掉。

司礼监管辖的各部门清理过之后,随后便是借嘉靖帝的旨意冲百官下手,一个都不能跑,都要如实写下辩状,跟海瑞有关系就写有关,跟海瑞没关系,就写无关。

安排好这些,只剩下裕王这里,也是陈洪所不能把控的地方,那么裕王这里陈洪该如何处理呢?

二、

裕王为什么说要重用海瑞?

陈洪把海瑞的《治安疏》拿给了裕王看,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裕王并没有很激动。之所以让陈洪感觉到意外,是因为他本就没想过海瑞是裕王指使的,所以等到裕王没有反应时,他反而是惴惴不安的。

随后裕王的一句话让陈洪又产生了错觉:

“听清了如实回旨,此人竟敢如此狂悖辱骂父皇,作为儿子我必杀此人。”

陈洪不傻,当然知道裕王是大明朝的接班人,不管海瑞是不是他指使的,他只能向嘉靖帝回答不是指使。所以,裕王这句话一出,他很欣慰,马上回复将如实禀报,岂不知裕王还跟上一句:

“可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

这一段剧情,角风一直没有想明白裕王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强势了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前一句话很容易理解,作为儿子,忠孝排第一,所以杀海瑞能理解。但是讲到自己如果即位,就重用海瑞,岂不是明确进谏嘉靖帝,嘉靖帝作为皇帝,是不能杀海瑞的,同时也等于默许海瑞的《治安疏》说的是对的。

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默认自己指使海瑞了?

但是再一想,突然就理解了,裕王并没有指使海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裕王不保海瑞,也不表态,那么作为裕王的基本盘会崩塌,会寒了清流的心。如果保下了海瑞,就又成了跟嘉靖帝作对,不管他怎么做,关键都在于嘉靖帝什么态度。

三、

裕王这样说,恰恰是以毒攻毒,如果海瑞是我指使的,我必然会想办法脱离关系,但是我没有脱离。而我看到了海瑞的《治安疏》,我觉得说得还是在理的,所以,要保,保他,恰恰是为了消除嫌疑。

毕竟不管指使还是没有指使,已经不是裕王说得算,而是嘉靖帝怎么判?

当然,裕王作为嘉靖帝的儿子,也知道父皇虽然有点强势,但是并不昏庸,他这是在赌。

实际上他并没有赌错,后来嘉靖帝临终前就跟裕王讲了:

“海瑞给朕上的这道疏,朕看了不下百遍。”

如果裕王连是非观都分不清,那么他也就不配当储君,也不配继承嘉靖帝的皇位,所以裕王这样说,恰恰是抓住了嘉靖帝的七寸,毕竟他们老朱家的人,个个都还是有骨气的。

但裕王可以这样说,陈洪却不敢这么汇报,所以他跪下了求裕王:

“奴婢恳请王爷将后一句话收回去!”

裕王不肯收,陈洪反问:

“王爷想要亡了列祖列宗的江山吗?”

面对裕王的不解,陈洪说出了他的解决之道,那就是嘉靖帝正在气头之上,又只有这么一个裕王,只为了消气,并不会真的把裕王怎么样。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刺激他,之所以让赵贞吉去审海瑞,就是为了消除裕王的嫌疑,毕竟只要赵贞吉消除了嫌疑,他背后的一大串也就消除了。

四、

那么赵贞吉是如何消除嫌疑的呢?

赵贞吉太过聪明,过来审问海瑞,上来就是训斥:

“你干的好事!”

海瑞不说话,赵贞吉追问,海瑞回复,要说的话都在奏疏里,赵大人可以去看奏疏。

赵贞吉确实没看过奏疏,只能不停追问,海瑞立马就预料到了:

“赵大人来审问卑职,皇上却没有将卑职的奏疏给赵大人看过?”

赵贞吉立马就捕捉到了消除嫌疑的方法:

“谋逆之言,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看的吗?”

他这句话并不是说给海瑞听,而是说给旁边记录的人听的,而且海瑞也确实不想连累其他人,有了这一点,赵贞吉也就没有必要追问不停了,也追不出什么结论。

“不用问了……除了海瑞,这道奏疏与任何人无关!”

赵贞吉看向旁边的太监,太监也看向赵贞吉,还审什么,走吧:

“审不出来,还审什么?”

由此可见,对于陈洪来讲,他也并不希望海瑞真的供出什么,这个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五、

而嘉靖帝这边,也并没有闲着,他也是在找海瑞是受人指使的证据,于是拿到了关于海瑞动向的记录。

按理说,海瑞这么个六品小官,是不在嘉靖帝监视范围之内的官员,只不过他一进京就跑到六必居题字,于是也派人监视了他。

看完海瑞的行为轨迹,嘉靖帝的内心其实是震撼到了:

王用汲送年货被退回;齐大柱妻子送年货仅收四个鸡蛋;海瑞带着布匹去换钱买年货;海瑞重病卧床,王用汲、李时珍前来帮助;海瑞让其母妻坐船离开……”

嘉靖帝看完所有的记录,眼神是暗淡的,毕竟除了王用汲、齐大柱、李时珍等人,没有其他官员跟海瑞有过任何交流。

有了自己的判断,嘉靖帝也就没有任何必要再去看众臣的辩状、赵贞吉的审讯供词、裕王的请罪本章。

前面我们也讲过了,嘉靖帝其实已经产生了退位的想法,海瑞此时又不是被指使的。而裕王还是写了请罪本章,这反而让嘉靖帝感受到了裕王的不易,他问世子大家都在干嘛?

世子回答:

“都是让皇爷爷不高兴的东西!”

是的,嘉靖帝不高兴了,儿子,孙子,众臣都在哄他,那么他有必要自己生闷气吗?

当然没有,既然没有必要自己生闷气,那么看不看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必要呢?

“陈洪,把他们写的这些东西,还有裕王的请罪本章都给朕烧了,朕一个字也不看!”

嘉靖帝烧东西不是一次两次了,上次就是烧了海瑞的供词,这次又烧了众臣的辩状。

一方面展示帝王之仁慈,另一方面再次笼络臣心,再有就是维护了裕王的形象。

嘉靖帝内心是矛盾的,不想与他人分享权力,可是裕王又是未来的皇上,权力早晚是他的;他既希望裕王能像他一样具备帝王气魄和心术,可是他又害怕裕王真的变成那样,自己又会受到挑战;有些事他希望裕王能参与,可是又希望他别参与,裕王管好了,他受挑战,管不好,他又担心大明江山以后咋办……

所以,这件事发生,陈洪也必然会汇报裕王府的一切,嘉靖帝也就释然了,也到了交接权力的时候了:

“将海瑞写的东西给徐阁老,发内阁六部九卿堂官通阅。”

啊,篇幅超了,我们下回继续解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更多文章

  • 柴荣主张先统一北方,赵匡胤先南方,谁的主张更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柴荣恢复赵匡胤的兵权,赵匡胤和柴荣后世怎么评,柴荣比赵匡胤厉害

    可以说,柴荣的办法也有成功的可能。柴荣从实战上两次北伐一次失败,一次因病而退,确实很可惜。总体上,柴荣太年轻了。(1)柴荣和赵匡胤都在执行王朴的战略,只不过程度不同但柴荣、赵匡胤都是走王朴在《平边策》的战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柴荣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按照王朴做了。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并不实际。柴

  • 朱元璋杀人不见血的民族政策,貌似对蒙古人很宽容,其实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有蒙古血统吗,朱元璋为啥杀蒙古人,朱元璋对各民族的政策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多次发生,有些是被迫发生,有些则是政策导向。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是以战争为载体的民族融合,也有人称作中原陆沉,是汉民族的大灾难。八王之乱令异族趁机攻入中原地区,匈奴、鲜卑、羯、羌、氐为首的异族占领了北方大面积领土。北方直到北魏统一才结束这一大混乱时代,北魏则吸取了教训开始

  • 汉文帝、明成祖、清世宗,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曾是“四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世宗皇帝,清世宗指的是哪个皇帝,皇子最多的皇帝是谁

    正因嫡长子继承制只在乎血缘而不考量能力,许多杰出的皇帝反倒并非嫡长子,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在李渊的诸子中排行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历史上许多在兄弟之中排行第四的皇帝都相当优秀。那么,到底有哪些皇帝曾是“四皇子”呢?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创造“皇帝”这一称谓后,第一位当上皇帝的四皇子便是汉高祖刘邦的第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是生是死?600年后,贵州老汉认祖归宗引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建文帝出走后的未解之谜,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原因

    朱元璋唯独留下一个人——耿炳文,以达到防备有能力有野心的朱棣不轨行为。耿炳文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战将,多次痛击张士诚,后与徐达将军、常遇春等人打下汴梁、大同、晋冀陕西等下,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建文帝朱允炆在黄子澄的建议下进行削藩的,结果导致了朱棣联合朱权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这时朱允炆

  • 身为慈禧宠幸的太监二把手,把珍妃投入井中的崔玉贵,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崔玉贵晚年回忆珍妃,崔玉贵为什么要杀珍妃,慈禧死后崔玉贵结局

    历代清宫剧,大都围绕着皇上展开剧情,也有从后宫或者太后入手的,像《孝庄秘史》、《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之前还流行一阵子描写格格的,什么《还珠格格》、《格格要出嫁》、《十三格格》等……描写大内侍卫的,像《大内低手》、《紫禁惊雷》……还有什么大臣、御医、御厨啥的,像《李卫当官》、《神医

  • 中国历史上“神一般”的中学:超豪华师资力量,老师全是民国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近代最牛的老师,近代史上最厉害的老师

    胡雪岩曾经有着富可敌国的财产,可结果因为李鸿章放出风声,说他的钱庄快要倒闭,于是遭到百姓挤兑,三天之内让这位晚清第一富商家财散尽。这种事情现在有没有?有!现在叫做网络暴力。就比如前面山东大学因为外国留学生问题,从而被网友们骂得体无完肤。乃至于就读于山东大学的学生们也被拉出来批判,这是山大本身和山大学

  • 他是民国最胖的军阀,和张作霖是拜把兄弟,死因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军阀张作霖,历史上谁和张作霖关系最好,北洋军阀时期的张作霖

    井岳秀陕西人士,出身在清朝末期,从小的井岳秀非常喜欢练武,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武侠大师,但是后来却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志士。井岳秀上过陕西武备学堂,在这里井岳秀学习了很多的优秀文化知识,而且认识了非常多的大佬,比如东北王张作霖,井岳秀曾经可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关系那可是非常的好。你别说井岳秀其实还是作出

  • 慈禧并没向全世界宣战,宣战的是位欧洲皇帝,把世界拖入一战二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向哪几个国家宣战,慈禧向英法宣战,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是真的吗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正儿八经存在于史料中向世界宣战的人呢?还真的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如果大家看过一战德国的战争动员令,就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德皇威廉二世的战争动员令基本上和慈禧的宣战书是同样的配方,在动员令的开头,威廉二世就说:帝国建立43年来,朕与历代先皇为世界稳定竭尽所能,但总有

  • 皇帝死后,儿子怎样对小妈们?收入囊中不在少数,但嘉庆还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庆皇帝悲惨一生,嘉庆皇帝干了哪些好事,嘉庆皇帝对子女的忠告

    搜史君先带大家来看看这几位历史名人他们死后,他们的儿子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小妈”的。第一名:曹丕曹操可是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是论“抢媳妇”,他在历史上也是你能排得上名号的,但是在临终前曹操立下“遗嘱”,我的这些媳妇们,在我曹操死后,不必殉葬,想留的留,想走的走。曹操一辈子只当了一个“魏王”,还没敢

  • 洪秀全百万起义军都干不翻的清朝,为何武昌几万革命军就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洪秀全真人照片,李自成与洪秀全,洪秀全大军攻打武昌

    我们接上期继续谈清朝的灭亡……清朝的灭亡,原因太多了,之前我也讲到了几点,包括朝廷的财力、兵力、人心等。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的清廷,早已经伤痕累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关键还失去了人心。老百姓不愿意当兵,士绅不愿意掏钱,军官不愿意镇压,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清廷想不玩完也难。扯了这么多,今天要讲讲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