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一生作诗2首,皆流传千古,乾隆4万首,仅1首选入小学课本

刘邦一生作诗2首,皆流传千古,乾隆4万首,仅1首选入小学课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80 更新时间:2024/2/6 14:14:53

南唐后主李煜,如果不是当了皇帝,很有可能成为一代文学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了绝唱,但自己也因此丧命;“布衣皇帝”刘邦,在走向权力巅峰后,也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分别是《鸿鹄歌》和《大风歌》。

可说到这,品史君想为乾隆皇帝鸣个不平。一生作诗四万多首,日理万机时还能腾出时间笔耕不辍,实在不易。可在众多数量中却没有几个精品,迄今为止也只有一首入选了小学教材。在这几首诗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难道乾隆皇帝写诗水平真的不行?

《鸿鹄歌》

这首诗创作于刘邦功成名就之后,当时戚夫人吕后两人之间进行争宠。其实诸位在这里可以做一个猜想,如果刘邦不管不顾的话,谁会赢?必然是性格霸道的吕雉。在这种母亲的教育下,儿子必然会受到如此环境影响,刘邦内心当然不对付,他打算立戚夫人的孩子为太子。

没想到这也引来了吕雉的反对,两人为此还是拔剑怒张。当时得亏戚夫人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否则她的头也要像韩信一样掉下来。吕雉为此开始拉拢朝廷大臣,专权朝廷,这也威胁到了刘邦的地位。此时的他疾病缠身,写下了《鸿鹄歌》以表自己内心的无奈。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示自己身为一个丈夫,连保护孩子的能力都没有,这是何等的无奈?可自己是为了朝廷和天下的稳固,自己也只能这样做,内心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风歌》

要说刘邦的两首诗,还属《大风歌》最为出名。当时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一些都是民心所向,身边也有许多人支持他,比如韩信、张良萧何等等。可西汉在建立后,张良隐退,韩信叛变,不再像曾经打天下时那样简单,随便派出一名大将就可以拿捏对方。

当时淮南王英布坐拥广阔封地后自视甚高,趁机发动了叛乱。要知道这个人可是汉初的三大名将之一,基本上没有人可以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决定亲自迎战。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才把战乱平息。刘邦回到朝廷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决定抒发胸中积郁的感情。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别看整首诗只有三句,读起来真得令人感受到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其实在许多史学家眼里,刘邦一直是被瞧不起的,但抛开他的故事,只看这一首诗是不是也得送上大拇指?

《飞雪》

如果从数量上来看,乾隆绝对是居首的。据有关数据记载,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余首,他活了89年,总共32485天,一天一首都还多?咱们不得不佩服。不过从质量上看,的确有点“太好”,还有一首入选了小学教材。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看什么呢?还不赶紧鼓掌?

更多文章

  • 汉朝这两位大臣面对狱吏的凌辱,反应却截然不同,过程很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流放的汉朝大臣,汉朝历史上最悲惨的故事,论汉代的狱吏

    01周勃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他早年追随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最后被封为威武侯(后改封绛侯),是刘邦的心腹爱将,刘邦死前甚至曾预言道:“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果不其然,吕后专权时,周勃选择了隐忍不发。等吕后一死,周勃便联合陈平等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继位,

  • 楚汉之争为什么刘邦最后成功了,项羽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有多大,楚汉之战刘邦为什么干不过项羽,楚汉争霸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

    项羽和刘邦为楚汉争雄两个集团的代表人物,经过多年的较量,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这一结果在当时乃至现在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项羽当时不仅是一个力能举鼎的万人敌大力士,他在文韬武略上也能甩刘邦好几条街。项羽以这些自身优势以摧枯拉朽之势能打败秦国大军,却未能战胜同是义军也是手下败将的兄弟

  • 曹操遭遇刺杀,被众人救下,随后便处死了参与营救的人,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被刺杀了多少次,曹操被追杀走投无路时是谁救了他,曹操都被谁刺杀过

    导语: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曹操这个称得上雄才伟略。年轻时候刺杀董卓未遂然后回家起兵,反董联盟破裂后仅仅依靠一个小小的陈留郡,设计让周边大小诸侯自相残杀,他渔翁得利打下一块又一块地盘。后来和强大的袁绍在官渡决战,他以区区四万的兵力歼灭袁绍二十万大军,不久后吞并袁绍所有地盘成为天下间最强的诸侯,同时也是

  • 曹操立嫡:为何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为什么选曹丕当继承人,曹操欣赏曹植还是曹丕,曹操和曹丕有什么关系

    曹操的大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按找中国立长立嫡的传统,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曹操的合法继承人。可偏偏曹操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从来没想过立长或是立嫡,他的一贯原则是:我觉得谁行,谁就上。换句话说,就是曹操最宠爱哪个儿子,就把江山交给哪个儿子。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小儿子曹冲。曹冲是

  • 商鞅吴起范睢张仪孙膑……人才济济皆流失,魏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仪商鞅范雎谁最厉害,商鞅张仪范雎他们三个谁厉害,商鞅和张仪和范雎哪个厉害一点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李斯在《谏逐客书》明确,秦国的强大外来人才居功至伟。假使当初这四位君王拒绝外来人才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那么秦国就不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威名。这四位君王是谁呢?秦穆公聚集了由余、蹇叔、百里奚、来丕豹、公孙支等外来人才;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由此走向富强之路;秦惠

  • 像乞丐一样落魄的韩信,为什么会战无不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最落魄的时候,韩信是落魄贵族吗,西汉韩信落魄时坐在大树下乘凉

    落魄贵族出身的韩信还不如刘邦,当初的他就是一只混吃等死的咸鱼,认识他的人几乎都讨厌他,就连吃饭也是靠邻居救济。这样一个人很明显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并不是说乞丐有多差,只不过早期的韩信就是如此落魄。让韩信下定决心翻身的事是胯下之辱,他因为喜欢佩剑被一个屠户羞辱,屠户给韩信选择:要么拔剑杀了他,要么从他

  • 两晋王朝,后人称之为秦朝的翻版,一个自爆而亡的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晋是哪两晋,两晋史,两晋十六国完整版

    晋武帝应该是晋朝少有的雄主了,一统三国,可惜晚年昏聩,尤其是立弱智当太子,直接酿成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表面上,司马衷是晋朝的掘墓人,实则无辜,人家只是个弱智,要怪就怪他爹司马炎吧!司马炽,一个悲剧人物,后人多不理解,为何在存亡之秋时,选择联合青兖整司马越,导致最后没人救他,而当了俘虏,可怜兮兮俯首称

  • 三国的形势形成后,如果是赵云镇守荆州,那么荆州还会丢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让赵云守荆州能统一天下吗,三国赵云镇守荆州,三国中如果赵云守荆州会怎么样

    当时荆州最大的威胁来自魏国,吴国周瑜在时都没法收荆州,其他更不可能。关羽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又与魏军多位名将有交情,加上个人能力,综合各方面原因,用关羽最合适不过,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荆州来自魏国的压力。用赵云,估计魏国早就开始攻击荆州了,那败走麦城的将是赵云,而且可能比关羽输的更惨。因为守荆州已不是谁武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被找到,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的后代名单,哪4个姓才是秦始皇的后代,秦始皇的家族有多厉害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标杆,他们或打下江山基业,或成就一代盛世,他们的文韬武略在当时都算得上是不世之功。然而,建功易,守功难,他们即便天纵英才,也无奈后代子孙日渐式微,撑不起这擎天之业,眼看着大好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千秋功业成为泡影。这几位帝王中,秦始皇可以说是开创帝业先河之

  • 诸葛亮再专权再独断,他也没有篡位,到死都是为了蜀汉大业奔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有篡位之心吗,诸葛亮后期为何不篡位,诸葛亮到死都不敢篡位

    反观司马懿,其实这是一个出身名门,同时也很有能力的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不低于诸葛亮。在这里我们也不去探讨他个人的道德水平,毕竟历史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楚。但是!两千多年过去,我们评价一个人更多的还是看他的行为。这两位名臣都是才华横溢的不世之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思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