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这两位大臣面对狱吏的凌辱,反应却截然不同,过程很让人深思

汉朝这两位大臣面对狱吏的凌辱,反应却截然不同,过程很让人深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2/6 14:15:12

01

周勃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他早年追随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最后被封为威武侯(后改封绛侯),是刘邦的心腹爱将,刘邦死前甚至曾预言道:“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果不其然,吕后专权时,周勃选择了隐忍不发。等吕后一死,周勃便联合陈平等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继位,从而顺利保住了刘氏天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周亚夫也是个厉害人物,是平定“七国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父子两人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言归正传,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志得意满,很快就被任命为丞相。从古至今,功劳太大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周勃好像慢慢明白了其中道理,等汉文帝坐稳皇位,便主动向其提出辞去丞相职务(说白了就是想多活几天)。回到封地后,周勃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安危——害怕皇帝会突然派人来杀死自己,于是他经常身披铠甲,还让家人也手持兵器准备随时自卫。

怕死是正常的,但像周勃这么怕死似乎有点不可理喻,或许是他已经觉察到了什么吧。很快,周勃和家人身披铠甲、携带武器的事情被好事者诬告为谋反,于是皇帝就把他抓起来投进了监狱。谋反是灭族的大罪,周勃身为一介武夫,又因为恐惧所以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洗脱罪名,以至于狱吏都开始把他当成死囚侮辱怠慢。

面对狱吏的凌辱,周勃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一千金作为“活动经费”,希望他们能“网开一面”!可狱吏毕竟只是国家法规的底层执行人,要开脱罪名还是得看皇帝的脸色,于是他们就建议周勃去请公主(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汉文帝的女儿为妻)作证,说必定事情会有转机。后来,周勃果然让公主去想办法找薄太后(汉文帝母亲)说情,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理由。

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就向文帝掷过去,说:“绛侯(周勃)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汉文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放了周勃,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出狱后,周勃对人说道:“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也不知道这是他“虎落平阳”的自嘲,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反正最终逃过一劫死,得到了善终。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02

汉武帝时期有两大外戚,一个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窦婴,另一个是王太后的侄子田蚡,两人都曾担任丞相之职,著名的“田窦之争”便是这两人之间的较量。两人争斗的结局很明显,最后没有胜利者(一个被处死,一个被吓死),而有一个人却趁机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峰,那便是韩安国(代理丞相)。虽然最后因为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意外跌跛了脚而失去丞相之位,但也足能说明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分量。

韩安国最早在梁国当差,很受梁王刘武(汉景帝的弟弟)器重,后来因为犯事被捕,被关进了蒙县的监狱。狱吏田甲认为韩安国失势,便常常借故侮辱他。一次,韩安国实在受不了田甲的凌辱,生气地对他说:“你是不是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就不怕死灰复燃吗?”田甲也不示弱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成语“死灰复燃”由此而来)!”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也就是说,韩安国又突然从囚徒变成了一名朝廷命官,田甲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弃官逃跑了。韩安国放出话说:“如果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没有办法,只得脱衣露胸前去韩安国那里谢罪求饶。韩安国笑着对他说:“你现在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韩安国最后不但没有惩罚田甲,还很友好地对待他。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03

其实仔细想一想,周勃和韩安国两人在面对狱吏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大部分人在面临牢狱之灾或是有性命之忧时会选择周勃的那种方法自保——散尽家财,只求全身而退,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像韩安国那样“不卑不亢”呢?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为什么刘邦最后成功了,项羽却失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有多大,楚汉之战刘邦为什么干不过项羽,楚汉争霸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

    项羽和刘邦为楚汉争雄两个集团的代表人物,经过多年的较量,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这一结果在当时乃至现在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为项羽当时不仅是一个力能举鼎的万人敌大力士,他在文韬武略上也能甩刘邦好几条街。项羽以这些自身优势以摧枯拉朽之势能打败秦国大军,却未能战胜同是义军也是手下败将的兄弟

  • 曹操遭遇刺杀,被众人救下,随后便处死了参与营救的人,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被刺杀了多少次,曹操被追杀走投无路时是谁救了他,曹操都被谁刺杀过

    导语:作为三国时期的霸主,曹操这个称得上雄才伟略。年轻时候刺杀董卓未遂然后回家起兵,反董联盟破裂后仅仅依靠一个小小的陈留郡,设计让周边大小诸侯自相残杀,他渔翁得利打下一块又一块地盘。后来和强大的袁绍在官渡决战,他以区区四万的兵力歼灭袁绍二十万大军,不久后吞并袁绍所有地盘成为天下间最强的诸侯,同时也是

  • 曹操立嫡:为何喜欢曹植,却让曹丕接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为什么选曹丕当继承人,曹操欣赏曹植还是曹丕,曹操和曹丕有什么关系

    曹操的大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按找中国立长立嫡的传统,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曹操的合法继承人。可偏偏曹操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从来没想过立长或是立嫡,他的一贯原则是:我觉得谁行,谁就上。换句话说,就是曹操最宠爱哪个儿子,就把江山交给哪个儿子。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小儿子曹冲。曹冲是

  • 商鞅吴起范睢张仪孙膑……人才济济皆流失,魏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仪商鞅范雎谁最厉害,商鞅张仪范雎他们三个谁厉害,商鞅和张仪和范雎哪个厉害一点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李斯在《谏逐客书》明确,秦国的强大外来人才居功至伟。假使当初这四位君王拒绝外来人才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那么秦国就不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威名。这四位君王是谁呢?秦穆公聚集了由余、蹇叔、百里奚、来丕豹、公孙支等外来人才;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由此走向富强之路;秦惠

  • 像乞丐一样落魄的韩信,为什么会战无不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最落魄的时候,韩信是落魄贵族吗,西汉韩信落魄时坐在大树下乘凉

    落魄贵族出身的韩信还不如刘邦,当初的他就是一只混吃等死的咸鱼,认识他的人几乎都讨厌他,就连吃饭也是靠邻居救济。这样一个人很明显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并不是说乞丐有多差,只不过早期的韩信就是如此落魄。让韩信下定决心翻身的事是胯下之辱,他因为喜欢佩剑被一个屠户羞辱,屠户给韩信选择:要么拔剑杀了他,要么从他

  • 两晋王朝,后人称之为秦朝的翻版,一个自爆而亡的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晋是哪两晋,两晋史,两晋十六国完整版

    晋武帝应该是晋朝少有的雄主了,一统三国,可惜晚年昏聩,尤其是立弱智当太子,直接酿成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表面上,司马衷是晋朝的掘墓人,实则无辜,人家只是个弱智,要怪就怪他爹司马炎吧!司马炽,一个悲剧人物,后人多不理解,为何在存亡之秋时,选择联合青兖整司马越,导致最后没人救他,而当了俘虏,可怜兮兮俯首称

  • 三国的形势形成后,如果是赵云镇守荆州,那么荆州还会丢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让赵云守荆州能统一天下吗,三国赵云镇守荆州,三国中如果赵云守荆州会怎么样

    当时荆州最大的威胁来自魏国,吴国周瑜在时都没法收荆州,其他更不可能。关羽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又与魏军多位名将有交情,加上个人能力,综合各方面原因,用关羽最合适不过,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荆州来自魏国的压力。用赵云,估计魏国早就开始攻击荆州了,那败走麦城的将是赵云,而且可能比关羽输的更惨。因为守荆州已不是谁武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被找到,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的后代名单,哪4个姓才是秦始皇的后代,秦始皇的家族有多厉害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标杆,他们或打下江山基业,或成就一代盛世,他们的文韬武略在当时都算得上是不世之功。然而,建功易,守功难,他们即便天纵英才,也无奈后代子孙日渐式微,撑不起这擎天之业,眼看着大好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千秋功业成为泡影。这几位帝王中,秦始皇可以说是开创帝业先河之

  • 诸葛亮再专权再独断,他也没有篡位,到死都是为了蜀汉大业奔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有篡位之心吗,诸葛亮后期为何不篡位,诸葛亮到死都不敢篡位

    反观司马懿,其实这是一个出身名门,同时也很有能力的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不低于诸葛亮。在这里我们也不去探讨他个人的道德水平,毕竟历史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楚。但是!两千多年过去,我们评价一个人更多的还是看他的行为。这两位名臣都是才华横溢的不世之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思想的道

  • 破釜沉舟的生死之战:巨鹿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的感悟,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战史

    陈胜起义爆发后,各地义士纷纷起兵,原来楚国的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在吴地(今江苏苏州)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项梁率领8000子弟兵北上,队伍人数扩大到六七万,一路凯歌高奏,原沛县亭长刘邦和一些刑徒也揭竿而起,袭击了沛县县令,也加入到项梁的军中,楚怀王之孙被立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