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纣王到底做错了什么?女娲为什么会派妲己来迷惑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1 更新时间:2024/2/28 3:18:29

七年,二月份的时候,北海七十二路诸侯造反,太师闻仲率兵平叛,朝中政务就交给了宰相商荣。

到了三月十四日这天,商荣奏:“明天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祭拜。”

纣王大大咧咧的说:“女娲谁啊?有什么功德?”

商荣忙解释:“女娲是上古女神,有补天之功。咱们去祭拜她,她必定会保佑咱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纣王也是闲着无聊,就答应了下来。

这对话看似简单,却暴露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截教弟子闻仲掌权时也从没让纣王去祭拜过女娲;商荣在闻仲还在朝中时,也从没有提过祭拜女娲的事。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要知道,女娲补天造人,对人族是有大恩的,纣王竟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神,这说的过去吗?闻仲是修仙中人,对仙人异常敬畏,他也从不让纣王去祭拜。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很可能,截教通天教主和女娲不和,所以闻仲从不提女娲,并销毁了皇室中所有关于女娲的典籍。

也只有这样才说得通,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这件事。

而商荣就很有意思了,闻仲一走,他就马上鼓动纣王去祭拜女娲,他到底安得什么心?虽然小说中一直夸商荣是忠臣,是贤能之人,但商朝的劫难,正是始于这次祭拜。所以商荣的动机就有些叫人摸不透了。

到了三月十五日,纣王去祭拜女娲。

整个过程很是无聊,纣王就倚窗看风景。突然,一阵风刮过,卷起幔帐,现出女娲神像,露出了女娲真容。

纣王一见之下,大吃一惊,世上竟然有如此漂亮的小姐姐?因此起了爱慕之心,就提了一首淫诗:

其实这诗不算淫诗,纣王只是夸赞了女娲的美丽,同时表达了爱慕之情。如果哪位小姐姐收到这样的的诗,估计会笑骂一声:“臭流氓。”也就算了。至于内心会不会窃喜,我就不知道了,因为女孩的心思最难猜。

但是女娲看到诗后,竟然非常气愤,觉得纣王是在羞辱自己,她就想给纣王点教训。

于是女娲就往朝歌飞,等快飞到时,被两道红光给拦住去路。这两道红光是纣王的儿子殷郊、殷洪发出来的。女娲往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她暂时动不了纣王,就不得不忍气回宫。

回宫后的女娲越想越气,于是就召唤来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吩咐它们:“成汤气数已尽,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以助武王伐纣。但是你们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尔等亦成正果。”

这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不论纣王怎么干,都将失去天下,因为气数尽了。也就是说妲己迷不迷惑纣王,都不影响未来武王伐纣的发生。女娲派三妖只是为了出气而已。

从表面看,纣王犯错就是因为提了一首表白的情诗。

但是诸位发现没有,整个过程都显得很诡异,满是阴谋的味道。

首先,纣王好歹也是一朝人王帝主,怎么可能见了一座神像就起了淫心?而且还是女娲娘娘这种大神的雕像?平时闻仲应该没少对他提起仙人的厉害,纣王怎么就脑子抽筋,起了色心?而且从那以后,纣王也再没提起过这件事,就好像从没对女娲动过心一样。

还有,怎么那么凑巧就挂起了一阵风,这风竟然神奇到能吹动女娲宫中的帷幔,让女娲露出真容。最值得深思的是,小说在这里提到一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可见这风来的并不简单。

最可疑一点,女娲娘娘,造人补天,何等气度,何等本事?怎么会跟一个凡人动气?连娄师德都有唾面自干的气量,女娲娘娘会没有?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因此,我怀疑有第三方在那里作祟。是他们让商荣鼓动纣王去祭拜女娲,也是他们在女娲庙中搞鬼,让女娲和纣王都失了常。

考虑到封神最大的受益者是西天佛教,这个第三方很可能就是准提和接引。他们故意搅混水,让女娲和截教对立,他们好从中谋取好处。

所以,不论纣王犯不犯错,西方圣人们都会想方设法的以纣王的名义,激怒女娲。女娲一怒也必然会派出三妖祸乱天下。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女娲和截教不和。截教一直和商朝交往过密,所以女娲娘娘才会对纣王的失礼如此大动肝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白起令六国胆寒,为什么独韩信看不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和白起的军事能力谁更强,韩信对白起的评价,韩信白起霍去病谁厉害

    [var1]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从拜将开始,暗度陈仓,丁三秦,灭魏代,背水一战,灭齐国,到最后垓下决战,力克项羽。一生未尝败绩,并且奇谋妙计连连,故而被称作“兵仙”。这两个在常人看来,在战争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本以为韩信会比较敬重前辈,可是为什么韩信会看不起白起,认为他配不上名将称号?[var1]据

  • 举世公认的战国头号军神,功高盖世却横死,如今墓地荒凉屡遭盗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最勇猛的名将,战国第一军事名将,战国时期军神

    作为举世公认的“战国头号军神”,秦国盖世名将白起平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来未尝败绩,而最得意的三场战役莫过于: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攻占楚国都城郢,使得楚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几乎解除赵国全部武装。三战而摧毁四个强国,白起功莫大焉,而凭借着不世之功,他最终官至大良

  • 商纣王真的那么荒唐无道吗?孔子的高徒一句话道明真相,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与纣王的关系,孔子怎么评论纣王,孔子为何说纣王

    在史官的笔下,殷商的亡国之君纣王子受,被描绘成一位荒唐无道、残忍嗜杀的昏君形象,与夏朝的亡国君桀王姒癸一起,经常被视作昏暴之君的代名词。然而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商纣王其实并非那么罪大恶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背负千载骂名?在说明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中对纣王罪行的描述,大致说来包括以下两点:

  • 孙膑与庞涓跟鬼谷子学兵法,桂陵之战庞涓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故事,庞涓和孙膑之间的战争,孙膑与庞涓的较量

    在鬼谷学习兵法的时候,孙膑对庞涓十分的友好,庞涓也对孙膑十分谦让。然而,鬼谷子却认为庞涓心术不正,因此不愿意把兵法精髓传授给庞涓,而对孙膑却格外重视,私自将兵法精髓传授给孙膑。而孙膑对庞涓也很好,把师傅传给自己的兵法精髓也传授给了庞涓,从此二人就跟亲兄弟一般那么好。过了几年以后,鬼谷子认为兵法已经全

  • 一蒙3代秦将,历经4代君王,拔城90余座,蒙骜对秦国贡献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大将军蒙骜,秦朝十大名将照片,蒙家对秦朝有什么贡献

    蒙氏秦将,内史忠贤。——(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战国是一部被战争贯穿的历史。单纯排兵布阵式的打法,逐渐被摒弃,而不讲究过程只注重结果诡道式的打法越来越被推崇。当孙膑用围攻魏国大梁城,迫使围赵的庞涓撤退回救大梁解了赵国之危时,人们发现了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孙膑围魏救赵也成为了一场名流千古漂亮的战役,

  • 商鞅为何会用消极的方式对抗逮捕?递出关键一刀的是一个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易中天谈商鞅,商鞅有哪些重大措施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但若论改革的成果,他或许就变成了唯一(仅截止到清亡以前,不包括近现代),他主导的变法给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这么伟大的改革家,对秦国来说是绝对的大功臣,为何会被逼谋反?乃至尸身遭受车裂这样的酷刑?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等秦国老

  • 秦灭六国:李斯提出先灭韩国,韩非主张先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何时灭掉赵国,秦国灭六国的先后次序,韩非与李斯

    到秦王嬴政接位时,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统一六国的战争什么时候打,又该怎么打?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人提出了方案,一人是李斯,一人是韩非。[var1]上奏《谏逐客书》后,嬴政不仅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重用了位于驱逐之列的李斯,令他担任廷尉。《史记》记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廷尉

  • 秦国如果没有白起,单靠秦昭襄王能奠定秦灭六国的基础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果白起没死能灭六国吗,白起和秦昭襄的关系,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是最好的吗

    至于两人在军事方面谁更胜一筹,这自古以来都是议论纷纷的问题,谁更会用兵谁有更会打战呢?终是总有人在争论,却也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的定论。或许我们换个角度是不是就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我们假设韩信没有在刘邦的身旁,刘邦是否还有能力去打败项羽,且建立起影响后世的汉朝;亦或者白起没有在秦昭襄王的身旁,秦昭襄

  • 秦国如果没了白起,还能抵御六国吗?浅谈秦昭襄王与白起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对秦国有多重要,秦国失去白起有影响吗,秦国白起厉害吗

    在秦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三个人地位极高。首先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他把六国并存的局面直接打破,灭掉了六国的的局势,将秦国变成了唯一的大国,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其次是,让秦国开启了变法的秦孝公,实施了新的政策如:县制行政等,加强了国家的权势,增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为秦始皇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 此物不是武器胜似武器,齐国靠它成为春秋五霸,秦国靠它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齐国打得过秦国吗,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共同原因,齐国和秦国实力

    盐不仅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影响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实力,甚至也影响了古代社会阶层的关系。它不是武器胜似武器。[var1]当年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除了单纯的土地、权力和女人的争夺外,更重要的是争夺山西运城的盐池,最后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食盐不仅是争夺的对象,更能引发战争,战争中谁拥有“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