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换成李世民也没用。就是允许现代的你穿越到南宋当皇帝,你也扭转不了当时的乾坤。
01.李世民能够理解草原,所以天可汗统御草原
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这个称谓很重要。因为唐朝皇帝获得了两个身份,也就是一体二元。在中原一元,唐朝皇帝称皇帝,统治中原;在草原一元,唐朝皇帝称天可汗,统治草原。所以,大唐盛世不是一个单纯的农耕帝国,而是一个兼并农耕与游牧二元帝国。
天可汗,你说得玄之又玄,还包装了什么“一体二元”,但这不就是一个封号吗?能当枪使还是能当粮吃吗?
东突厥被平定内迁后,薛延陀就占据了北方草原,成为新的草原霸主。但是,薛延陀可汗却非要娶唐朝皇帝的公主。原因就是李世民的天可汗身份,有天可汗的公主当媳妇,薛延陀就能获得统治北方草原的合法性,草原部族就会认可薛延陀当老大。
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
但是,唐太宗如果拒绝新兴公主出嫁,则是在向草原诸部发出这样的信号:薛延陀不可信、草原诸部要远离。即所谓:
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草原部族不仅不会形成以薛延陀为中心的草原帝国,反而还会跟着唐朝一起对付薛延陀。这就是天可汗的作用,所以这个封号是真得能够产生物质力量的。后来,大唐攻灭薛延陀,当然是靠着唐军威武,但草原诸部出兵相助的作用也非常大。
02.李世民能够理解草原,但这对蒙古人没用
大唐这个中央帝国能够向草原输出秩序,与李世民对草原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但是,李世民的这种理解,对蒙古人没用。因为时异势异。
首先肯定一点,就是: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大宋朝堂就始终理解不了草原,甚至这伙文人士大夫就不想理解草原。否则,两宋也不会先有宋金结盟灭契丹后有宋蒙结盟灭女真了。一系列的外交错误,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堂,对草原的不理解,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
但是,若李世民在世,他能凭借自己对草原的深刻理解来捭阖蒙古人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蒙古人的世界已经能够包举中原。
这个需要追溯到契丹的大辽。契丹是在北魏之后,又一个在中原地区建立长期统治的胡人政权。但契丹在中原的统治区域很小,就是幽云十六州一带,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然而,这件事却非常重要。
契丹通过自己在幽云十六州的统治试验,发展出了二元政体。具体操作上就是两院制,北院是主体,统治草原;南院也很重要,统治中原的幽云十六州。但中原的统治区域太小,所以契丹就不能放弃草原身份、学拓跋鲜卑搞全盘汉化。于是,契丹也确立了以草原为主体的一元二体统治模式。契丹皇帝在草原还称可汗,但对大宋和幽云十六州却称皇帝。
契丹人给女真人和蒙古人做出了表率。这个表率就是草原人能够在不放弃自身草原身份的情况下统治中原。但是,女真人做得有点儿过,主要原因就是女真的大金进入中原太深。所以,女真人开始学拓跋北魏,逐渐放弃草原一元,全盘进入中原。
蒙古人呢?蒙古人以自身的庞大规模避免了女真人进入太深问题。蒙古人不可能放弃草原身份和草原认同。即便到了元朝,元朝的皇帝仍旧身在中原而心向塞北。其原因就是大蒙古国以及后来的大元帝国太大,中原、草原、高原、西域以及亚洲的穆斯林地区,全都控制蒙古人的治下。所以,中原只是大元帝国的一部分,大元帝国就必须超脱中原俯瞰全貌,自然无法放弃草原身份。而大元帝国还只是大蒙古国的一部分,除大元外还有其他几个大汗国,认大元皇帝为大可汗和宗主。
到这个时候,草原已经被蒙古人整合得高度复杂,而且复杂融合为一体。草原、西域、东北、高原以及穆斯林地区全都混一到了大蒙古国。李世民对草原的理解,已经无法胜任蒙古人制造的复杂。
03.李世民的理解与蒙古人的想象力,不是一个级别
李世民的大唐帝国是一体二元,但这个一体是天可汗,也就是大唐皇帝。大唐皇帝理解草原、认同草原,则天可汗能够捭阖草原、甚至统治草原。
但是,如果大唐皇帝不能理解草原、也不认同草原,那么天可汗就没啥用。所以,唐朝的天可汗地位,主要是看皇帝的能力,具体就是李世民的个人能力。李世民之后,唐朝不仅很难统治草原,而且一直与草原死战不休。而其原因就是唐朝皇帝逐渐放弃了天可汗的身份,政治手段讲不通就只能战争手段说了算。
所以,唐朝的一体二元是皇帝个人的一体二元,具体就是李世民的一体二元。但契丹人的大辽呢?大辽的两院制也形成了一体二元,但这个一体是制度化的一体,也就是整个大辽的一体。大辽帝国,玩得就是一国两制。而且,这个一国两制经历了百余年的统治检验,被证明非常有效。北宋后期就不用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因为幽云十六州已经认同了契丹大辽,而不再认同中原的北宋。
女真人呢?南宋后期北伐,已经不是南方收复北方的问题了。因为在北方汉人看来,南宋就是侵略,他们已经认同了大金的统治。这个问题从元朝建国后的大量金朝遗民就能看出来。
在契丹和女真人的基础上,大蒙古国横空出世了。大蒙古国是一个什么物种?一个完全的新生物种。这个物种极具想象力,草原的游牧骑兵、高原的佛教信仰、中原的物质财富以及穆斯林的商业能力,全都整合进入到了蒙古人创造的这个新世界之中。
所以,李世民的理解只是中原+草原,而蒙古人的世界则是中原+草原+高原+西域,财富能力、军事力量、商业能力以及信仰凝聚,统统封装进蒙古人的世界。
04.南宋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但是凝聚力扛不住想象力
蒙古人打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但是却在南宋这个地方打了将近半个世纪,1235年因为“端平入洛”正式侵宋到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灭亡,断断续续地打了45年之久。
南宋为什么如此难打?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自淮河到秦岭几千里的漫长战线,让蒙古人一直望南宋兴叹。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就没遇到过这么难打的对手,也没有遇到过这么漫长而奇特的战线。所以,蒙古铁骑无重点的多路突击,对南宋完全无用。任凭你数路出击,南宋总能在关键局部形成优势,然后利用长江航道一路一路的干掉你。战略角逐,南宋从来不落下风。
但是,蒙古人具有空前的想象力,直接搞了一个取道大理的大迂回。1258年到1259年的蒙宋战争,合州钓鱼城之战,南宋直接干死了蒙哥大汗,逼得蒙古人只能赶紧退兵。但是,蒙古人的大理出击却把南宋打成了经济破产。到这个时候,南宋的灭亡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南宋之所以能够抗这么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和。南宋的凝聚力要远胜过草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绿洲王朝。于是,当遭遇外敌入侵,南宋的庙堂和江湖、军队和百姓,就会团结一致、死战不休。所以,南宋后期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名将。
一将功成万骨枯,名将一定是因为有强兵,没有强兵就不会有名将。所以,南宋每一个名将背后都有万千强兵的流血牺牲,只不过是名将把他们的功劳全都纳入自己麾下。这是历史的不公平。但是,从南宋名将身上,我们需要发现南宋有强兵;而从南宋强命身上,我们则需要发现南宋的凝聚力非常强。
但是,在实力形成碾压的情况下,不仅兵法没用而且凝聚力也没用。因为凝聚力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凝聚力能够转化为实力。但是,实力已经不允许了,凝聚力最后也就只能剩下慷慨悲歌了。
蒙古人的实力来自于哪里?
就是来自于想象力,草原的游牧骑兵、高原的佛教信仰、西域和穆斯林的商业能力,还有北方的中原的人口与财富力量。这些功用不一、完全不同,甚至本质截然相反的内容,蒙古人不仅不排斥而且全部包容并蓄。这就是想象力所整合的巨大实力。而这种实力是南宋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即便李世民在世,他也改变不了南宋的局面,南宋还是要灭亡,所以就不要说统一了。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已经不在取决于南宋,而取决于蒙古人。只要蒙古不发生扭转乾坤的变数,南宋的任何变数都是无意义的误差变量,改变不了历史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