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后,中原动荡不安,河西、辽东两地为何幸免于难?

八王之乱后,中原动荡不安,河西、辽东两地为何幸免于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4/1/7 3:45:24

动荡不安的天下,最大的奇迹就是能有一片不被战火渲染的净土,而这片净土又是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呢?

一、西部的净土——河西

“八王之乱”后的一百多年里,几乎整个中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各个政权的混乱,导致中原的发达地区几乎都变得破败不堪,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却还有两块“净土”那就是河西、辽东两个区域。

这里提到的“河西”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河西走廊”中的河西。或许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现有“河西”这个名词,再有“河西走廊”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地处黄河上游的西部,从陕、甘进入新疆,最终抵达中亚,武威、酒泉、张掖、敦煌这四郡组成了一种狭长的地形,所以才有了“河西走廊”这个称呼。

河西地域受祁连山的雪融水恩泽,所以农业也算发达,晋朝初年凉州下辖八郡(除了前面提到的四郡之外还有金城郡、西平郡、西郡、西海郡)这凉州的河西能成为“净土”自然不能光靠地理位置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才能的人才能保一方安稳。

晋朝初年,河西地区是十分混乱的,经济萧条,交易不用钱,而是用帛代替,将帛撕成条用做交易,试问这种经济条件下河西的社会如何能安稳?

晋惠帝永康年间,张轨担任凉州刺史一职,而晋惠帝时期已经有了大乱的趋势了,张轨本可以留在都城为官,却提前要求将自己调任凉州,而刚刚调任凉州后中原就开始越发的混乱了。

为了解决河西地区的混乱,张轨到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河西地区恢复平静,那么搜史君接下来先带大家看一看张轨到任后都实行了那些举措:

(1)平定盗匪,镇压叛乱

(2)恢复经济,重铸五铢

(2)设立学校,大兴文教

(3)招募幕僚,培养人才

我们看到张轨的这些举措之后或许觉得非常普通,是古代很多人都会做的,可是你没有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河西地区的特殊情况,以河西当时“以帛作钱”的环境下,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这样的话河西地区是不可能稳定的,这种经济环境直接导致了盗匪猖獗,各地叛乱四起,张轨到任后先“治标”将社会表面的不稳定因素(盗匪、叛乱)先给清除了,再“治本”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重铸五铢钱,有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后在改善河西社会的大环境“大兴文教”,这就可以让河西地区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你可别以为看河西地区的稳定是一件小事,河西的稳定对当时的社会是有很大影响的。

中原社会并不安定,相比之下河西的安定是来之不易的,西晋丧乱时,张轨曾经派北宫纯等人领兵驰援洛阳,王弥进攻洛阳之所以被击败,北宫纯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当时的洛阳城百姓都编出歌谣赞颂“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但是总的来说河西地区并不能影响整个中原的局势,张轨的凉州兵力有限,而且不能大举进入中原,河西地区和中原地区又相隔甚远,很多现实性的困难都是大举驰援中原的阻力。

二、凉州张氏

凉州自张轨到任以来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可以让一个地区长期稳定下去,张轨自到任后担任过凉州牧、西平郡公,按照惯例州郡的官职是不允许世袭的,“世袭”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世袭子弟的人品直接决定了他管辖地区的政策,但是“官职”不允许世袭,“爵位”却是可以世袭的,张轨去世后当地望族推荐张轨之子张寔接替张轨的职位,晋愍帝也就任命张寔为凉州刺史、西平公。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张氏一族世袭凉州的局面就此定了下来。

世袭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纠结着很多统治者的心,世袭家族若忠义,则不必担心;可是世袭家族若是有私心这不仅对统治者政权的稳定有影响,对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河西地区在张氏一族中世袭对于河西地区的稳定又有什么影响呢?

张寔治理凉州的时间还不如张轨的时间长,张寔在晋元帝太兴三年时被部下刺杀,而此时张寔之子张骏年幼,只得由兄弟张茂代替。兄终弟及的例子并不是没有,但是历史上很多“兄终弟及”最后权利就落在了“弟”的一支上,这就为后期埋下了很大的问题,譬如宋朝的赵光义,要说河西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是极不稳定的稍有不慎就连河西这片净土也要陷入战乱之中,但是张茂却在去世后将凉州的权利转给了张骏,这也就说明“张氏家风”正,对于河西地区的稳定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张骏嗣位时只有十八岁,而这一时期正是前凉发展的兴旺时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张氏依旧坚守着,从张轨到张史、张骏、张重华这几个时段,河西地区一直处于一个稳定时期,而到张重华之子张曜灵时期,就出现了夺权事件,张重华的庶兄张祚夺权废张曜灵自立,值得一提的就是张曜灵这一时期之所以会发生混乱也是因为张曜灵年龄过小,只有十岁,自此凉州最大的家族张氏就陷入了混乱之中,但这一时期的混乱都是张氏内部的政变,对于河西地区的稳定影响并不大。

从张轨到任凉州,张氏九世掌权凉州,共七十六年,使得河西地区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在整个中原动乱的大环境能保持稳定不仅仅因为河西地区地形的特殊有关和张氏一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辽东净土

开篇曾说过晋乱时期有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区,一个是上文说到的河西,另一个就是现在要说的辽东地区,辽东地区和河西地区一样之所以能稳定和它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晋时辽东地区辖境相当今天辽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魏时辽东属于昌黎郡。但是地理位置决定不了一切,辽东地区和河西一样有着类似于张氏一样的家族——慕容氏。

在历史纪年表中,前燕的始年在晋咸康三年,慕容皝也是在这一年称“燕王”,但是辽东地区是如何稳定的,却不能从慕容皝称帝开始,如果要追根溯源就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慕容氏。

慕容氏的起源根据史书中的资料显示应该是魏时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时有一名莫护跋的鲜卑族人立了大功,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慕容氏的祖先。

慕容氏本是鲜卑族的一个小的部落,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晋朝一般是派一校尉管辖各族事务,但这些部落内部都是由各个部落首领管理的,说到辽东地区本是鲜卑各部的居住地,之所以说辽东地区最后归于慕容氏是因为慕容氏吞并了其他鲜卑部落,最后一家独大。

接下来搜史君给大家总结一下慕容氏为何能在辽东地区崛起的原因:

(1)慕容氏汉化速度快,程度高。

(2)慕容氏没有盲目的依附晋朝。

(3)通过联姻的方式联系其他鲜卑部落。

(4)立郡安置流亡百姓,安稳民心。

在搜史君的眼里,慕容氏的首领要比其他鲜卑部落首领要有眼光的多,鲜卑族比之中原汉人数量上不占优势,与汉人接触是必须的所以汉化程度高只会对他们有利,而在归附晋的时候并没有盲目的依存,而是保持自己应有的地位、尊严这样使得慕容氏在晋朝面前有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在通过联姻等方式扩大族群增强实力,后在洛阳、长安两都城陷落之后,大批北方士族、百姓流亡到辽东,慕容氏为之立郡收留,一方面可以在这里面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收买人心,就是这样慕容氏在辽东越发的强盛。

魏晋时期本就多动乱,整个中原几乎在这一个时段中就没有安稳过,晋朝虽说统一过,但“八王之乱”使得整个社会有濒临离析,后来的东晋又是偏安一隅,读史之人每每读到这一时段,多会掩卷叹息,更不用说当时生活的百姓了,而河西、辽东两地在那一时期可以算得上是两片难有的净土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晋书》、《三国志》、《魏书》

更多文章

  • 有人说:“西晋不能算是一个朝代”,但是《三都赋》却为它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一共经历了多少年,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西晋,西晋的历史影响

    人们“黑”晋朝大都以“司马氏篡权”为依据,可是曹魏的权利又是从何而来的?还不是从汉室得来的。古代谋权篡位者并不在少数,或许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整个三国时代出了名,而司马氏打破了大众喜欢的“三国鼎立”局面,因此才招黑的。西晋太康年间的代表文人左思创作的《三都赋》,很多人了解《三都赋》就是因为“洛阳

  • 消失的七大古国,最后一个古国强盛时,一度与隋唐两大帝国争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四大古国至今还有哪一古国存留,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国,中国历史消失的十大古国

    古蜀王国古蜀王国是我国四川地区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其存在时间大约有一千多年。据史书记载,古蜀国的祖先为黄帝的庶子蚕丝,蚕丝在华夏族崛起之时来到了今天的成都平原,他在当地圈地建国,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古蜀国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该国也成为了南方诸侯国中的一员,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

  • 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以及蒙古,哪个汉化程度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匈奴突厥契丹女真关系,契丹vs女真,女真和契丹是一个人吗

    实际上,他们差不多就是一伙人。今天这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匈奴。明天那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突厥。一个部落称雄,建立了部落联盟的草原帝国,然后这个部落的名字就是草原帝国的称号了。而之所以乱,就是因为草原文明的水准太低,没有一以贯之的文字记录。所以,只能从中原文明的史书中寻找脉络线索。中原史书自己

  • 西晋混乱,人人都想当曹操,“曹操”没出现,反到出现个“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卓不死曹操会赢吗,历史上的曹操与董卓,曹操与董卓关系怎样

    “秋七月丙申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颖。”——《晋书》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没有了一点皇帝的尊严,光是更换年号的频率,晋惠帝就已经破了短时间内更换年号的记录了,搜史君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晋惠帝的无能和西晋此时的混乱。东海王司马越逃回封地东海,拒绝成都王司马颖提出和解的要求,联络各

  • 影响唐朝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最终的受害者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牛李两党之争,牛李之争争的是什么,李商隐牛李两党之争事件始末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于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牛派人物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参加科举进士考试,他们在朝政上直言自己的策论,并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李吉甫为了阻止牛僧孺等进仕,遂在宪宗面前哭诉,宪宗无奈,遂罢科举考官赵昌于岭南,并取消牛李等三人的考试资格。因为此

  •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已经乱得找不到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代十国最详细历史,五代十国十大特点,五代十国有哪些资料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的确礼崩乐坏了,但起码还有好人吧,或者起码大家还是想当好人的。否则,乱臣贼子就不会惧。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目的不是通鉴而是资治,让后之君子知道应该怎么修身齐家、怎么治国平天下。然而,五代是个什么记忆?过程不重要,因为峰终定律。一个是高峰,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所以大唐

  • 东晋朝廷对于少数民族是如何管理的?频频爆发叛乱,北伐胎死腹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晋北伐的发展阶段,东晋的历次北伐,东晋为何不断北伐

    江统的《过徙论》,是在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齐万年的反抗运动刚刚结束时提出来的。江统认为夷狄:“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江统在《过徙论》中重点论述的是关中的氐、羌和并州的匈奴,追溯各族迁徙内地的经过,强调如何让少数民族人“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一旦氐、

  • 契丹,唐代一个藩镇能搞定,而大宋一个国家却搞不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末藩镇与契丹,契丹大宋,唐朝时契丹在现在哪里

    1.契丹进化升级,建立了杂交加强版的大辽政权唐朝的一个节度使,干的可不只是一个契丹,而是能干翻整个东北草原。专门对付一个契丹,真是小瞧了唐朝的节度使。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实力太强,而节度使的兵也是真能打。而且,当时河北胡化,所以唐朝节度使的兵,并非是一水的中原士卒,大比例的是草原胡族

  • 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很多人都没读懂,读懂后才知道李白内心的不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最疯狂的诗,李白最霸气的四首诗,李白最长的一首诗欣赏

    之前有部电影叫做《妖猫传》,里面杨玉环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白,大唐有你才伟大。历史上很多才子其实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并不是特别出名,但李白不一样,自25岁出蜀周游天下,名声随着他诗的出产量而高涨,甚至高达皇家之堂,要不然唐玄宗李隆基也不会亲自邀请他为自己的爱妃题诗不是。之前有朋友问我说李白写了这么多

  • 西晋八王之乱:愚蠢、狠辣、小人、背叛与杀戮,见不到一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西晋八王之乱的八王是什么关系,八王之乱对西晋的政治有什么影响

    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灭吴之后的西晋王朝,本来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历史总是事与愿违地不可捉摸,一路坦途、一番高潮之后,便立即毁掉所有人的美丽梦想。统一华夏的西晋王朝,率先迎来的不是“文景”、“贞观”之治,而是同室操戈的华丽血时代。司马家的一众掌大权、握重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