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无法解决两个时代问题,所以统一只是暂时

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无法解决两个时代问题,所以统一只是暂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4/1/20 12:38:36

01.西晋亡于分裂

西晋是怎么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根本原因是地方分裂。而促成地方分裂的,就是两个问题,即地方豪族问题和内迁胡人问题。

国家要实现统一,必须要在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在观念上形成国家认同。西晋统一,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吗?

可以说,西晋都完成了。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毛泽东《读封建论》: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完成了,西晋只要抄作业就可以了。观念上形成国家认同,李密《陈情书》: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汉朝已经完成了意识形态塑造,西晋仍旧只需抄作业。

但魔鬼总在细节中,上述两个任务只是大的必要条件,没有是不行的,但有了也未必一定行。完成国家建构,是皇帝加官僚系统的统治模式。但西晋的官僚系统由谁组成,这就是细节。完成国家认同,是儒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构,但这种国家认同有多大力量,这就是细节。

这两个细节,西晋都没做好。一个是官僚队伍,西晋是司马皇帝加豪族的统治模式。但这个模式,司马皇帝肯定不高兴,因为地方豪族从东汉时期就已经染指中央了。豪族比朝廷厉害、豪族比皇帝厉害,豪族不高兴、不合作,就能把皇帝换掉。所以,司马家才大封司马王,搞了一个皇帝、豪族、司马王的统治模式。实际上,司马王就是彻头彻尾的裙带关系,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但问题也就出在了司马王身上,于是八王之乱爆发。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国家认同到底有多大力量。本来力量就不强,因为魏晋以来是清谈盛行,陶醉于玄而又玄的精英们,根本无力以思想武器建构国家认同。八王之乱爆发,乱世形势颠覆精神建构,国家认同也就瓦解了。还有,就是内迁胡人,这伙人也不怎么认同中原文明的国家认同。

所以,八王之乱也就把西晋从统一打成了分裂,西晋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短命是大势所趋。

02.五胡乱华的内政问题

《哈佛中国史》提出了一个观点,即:

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

秦朝和西汉初年,在国家军事和社会组织上,都继承了战国模式。简单说,就是全民皆兵,一切为了战争。这时候的中原老百姓一点儿也不羸弱。草原民族也就在北边嚣张一下,敢往里面打,就是自寻死路。原因就是中原地区全民皆兵,村村有有民兵、郡县有兵团,完全就是军国主义体制。

国家这么干肯定不行。一个是老百姓家家有枪,郡县府库全是铠甲,打仗是没问题,但造反也没问题。另一个是老百姓一直准备打仗,那生产、生活怎么办,国家是能打,但国家是真穷。所以,这个组织形态一定要发生变化。结果就是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老百姓家里有锄头就行了,郡县府库里有粮食就行了,打仗交给朝廷、交给中央。

汉武帝伐匈奴,就已经开始了职业军人取代全民皆兵。这时候还得问一下细节,职业军人由谁组成?开始当然还是中原百姓,这是自己人,打仗肯定得用自己人。后来,就不是了,军队开始出现胡人武装。日子过好了的中原百姓,自然不想跑到草原刀尖舔血。所以,胡人职业军人就越来越多。等匈奴被打残了、也打服了,然后就是匈奴人被帝国武装起来了,即所谓以夷制夷。同时,为了打匈奴人,还把东边的鲜卑人和西边的羌人也给武装起来了。

国家是怎么来的?国家来源于战争,因为最强的组织就是军事组织。胡人被组织起来之后,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民族认同和利益认同,自然就要向着建国的方向发展。中原财富支撑胡人打仗,胡人被组织起来,而组织起来的胡人是不是听话,就不好说了。

总体局面来说,还是听话的,因为汉人是真多、胡人是真少。而且,汉末三国又是一个新的战国形态,中原再次被军事化,因为要全民皆兵、抢地盘。

但是,爆发点就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打得太暴力、大激烈,直接就把胡人彻底武装了起来。然后,也就有了五胡乱华。

所以,五胡乱华是一个内政问题。内迁的胡人已经那么多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自,但是远人来了、也服了,你怎么办?继续修文德以教之啊。你非但不教,还一边搞欺压、一边搞武装。所以,被武装起来的胡人,一旦形成自我认同、发现自我利益,一定会搞事情。

03.豪族称雄但豪族堕落

豪族就是当时的社会形态,平民当然肯定是多数,但掌握地方实权的一定不是平民。那应该是谁?当然应该是政府。但是,豪族已经把手插到中央了,成了彻头彻尾的统治阶层,地方还可能是官僚说了算吗?于是,中央大地,上层是中央豪族掌握朝廷,州郡是省级豪族掌握地方,即便县乡也是豪族说了算。

但是,豪族这伙人太不要脸,好处非要全占,于是搞出了九品中正制,彻底封死了平民的上升通道,社会活力也就全没了。所以,五胡乱华、胡人称雄的时候,大批平民精英不是跟着朝廷干胡人,而是跟着胡人干朝廷。甚至,一些豪族精英在体制内混不下去了,也跟胡人绑在了一起。匈奴人刘渊的老师是崔游,羯人石勒的谋士是张宾,氐人苻坚的丞相是王猛赫连勃勃的谋士是王买德。每一个胡人雄主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汉人谋士。所以,表面上看是五胡乱华,实际上看则是胡人以华制华。这就是豪族引发的严重问题,社会心态已经彻底对立。

豪族虽然人少、平民虽然人多,但是豪族的基数均值要比平民好得多。所以,豪族精英的优异数还是比平民多。

什么叫均值?举一个例子,印度成年男性是6.5亿,这是总数;平均身高是165厘米,这是均值;挪威成年男性只有250万,这是总数;平均身高则是180厘米,这是均值。取优异数为195厘米的男性,结果:195厘米以上的男性,挪威是印度的100倍。

所以,平民人多,但平民精英的数量不见的就比豪族精英的多。所以,豪族称雄的西晋,完全可以打造一种精英统治的模式。也就是说,最有能力的精英把持着帝国权力,精英在主导帝国的未来走向。这个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西晋以来的豪族精英们却出现了集体堕落、集体腐败的局面。不要说让他们领导国家,就是让他们碌碌无为地富贵而死,都不行。这伙人都在干什么?一伙豪族在跟司马皇室搞斗争、一伙豪族在自己之间搞斗争、一伙豪族在玩清谈。至于国家,谁也没人管。

当时的重要议题,一个是豪族问题,精英们看到了,比如陆机的《五等诸侯论》;一个是胡人问题,精英们也发现了,比如江统的《徙戎论》。先不说这些“论”、论得对不对,只说这些“论”、执行了没有。简单说,都成了洛阳纸贵的文学作品,大家看看就看看,然后没人思考、没人论证、也没人去实践。豪族们,要么跟司马王爷混在一起,从搞斗争到搞战争;要么独善其身或腐化堕落,从搞清谈到搞南迁。

最后总结:从东汉末年以来就出现了两个时代问题,一个是豪族问题、一个是胡人问题,这两个问题一直在决定着乱世分裂的趋势。而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乱世和分裂就只能继续。西晋短暂统一,有其意义所在,就是可以着手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西晋没有去做,也没有能力去做,甚至说也没想去做,于是分裂还要持续、西晋王朝只能短命。

更多文章

  • 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实力跟李白不相上下,到宋朝直接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最杰出的十大诗人,唐代最厉害的三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四个诗人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诗圣杜甫来回答!那一年,杜甫看着仗剑红尘的李白满眼写满了星光,但是他并不妒忌,而是满怀着仰慕!他常常在思考,李白这样的人,唐玄宗把仕途之门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上,但手握长剑,满身青衫的他,转手就丢掉了这把读书人为之羡慕的钥匙,一手执笔,一手提酒,笑得如同一个两百斤的胖子!那一年的杜甫还

  • 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千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六十一个无头石人之谜,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代表什么

    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皇帝,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波澜壮阔,充满着无数传奇,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便是武则天的乾陵墓前,有足足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这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历史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原本的设计便是无头的形态

  • 安禄山反叛时,唐玄宗若派出这三位悍将,完全有能力消灭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跟唐玄宗说的话,安禄山兵变时唐玄宗在哪里,安禄山怎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争的前阶段,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三人就遭到了唐玄宗猜杀,正因为这三位名将的故去,才使得安禄山畅通无阻。那么,如果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是否可以挡得住安禄山?原因有哪些?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完全有能力挡住叛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地利,潼关自古以

  • 明崇俨遇刺案:狄仁杰也不敢过问的奇案,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崇俨之死,明崇俨狄仁杰关系,狄仁杰遇到过的奇案

    或许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夸张成分,但在那个办案全靠自己的洞察能力毫无科技辅助的朝代,狄仁杰也确实称得上是位“神探”。 但让人惊讶的是,就这样一位神探,竟然也有不敢深究的案子。这就是当时震惊朝廷的奇案——明崇俨遇刺案,既然是一桩重案,为何狄仁杰不着手调查?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杀害明崇俨的凶

  • 杜甫的这首诗,实在太过撩人,凡是读过的人,都如跌入棉花糖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的经典名句,杜甫最霸气的四首诗,杜甫最经典的五绝诗

    他的一生中遇到过许多贵人,比如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非常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在杜甫的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多帮助,比如著名的杜甫草堂就是在严武的帮助下修建起来的。并且严武还向当时的皇帝举荐杜甫,杜甫这才能够担任检校工部士郎一职。此后杜甫又遇到了第二个贵人柏茂琳,柏茂琳是夔州都督,他是因为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

  • 刘裕完全可以复辟汉朝,为何最后以宋为国号?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裕为什么国号是大宋,宋刘裕,国号宋的来源

    宋武帝刘裕之所以选择宋为国号,其实是和他自身的爵位有关系。宋武帝刘裕在称帝前的封爵为宋王,所以他在取代东晋之后便以其封号为国号,这和曹操、孙坚、司马炎都非常相似。刘裕不复辟汉朝是有原因的,并非是他没有取代东晋的能力,而是时势所迫。首先,刘裕虽然是汉高祖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但他并非是汉室的直系子孙,

  • 八王之乱后,中原动荡不安,河西、辽东两地为何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八王之乱被谁平定了,八王之乱形成的影响,历史上八王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动荡不安的天下,最大的奇迹就是能有一片不被战火渲染的净土,而这片净土又是怎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呢?一、西部的净土——河西“八王之乱”后的一百多年里,几乎整个中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各个政权的混乱,导致中原的发达地区几乎都变得破败不堪,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却还有两块“净土”那就是河西、辽东两个区域。这里提

  • 有人说:“西晋不能算是一个朝代”,但是《三都赋》却为它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一共经历了多少年,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西晋,西晋的历史影响

    人们“黑”晋朝大都以“司马氏篡权”为依据,可是曹魏的权利又是从何而来的?还不是从汉室得来的。古代谋权篡位者并不在少数,或许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整个三国时代出了名,而司马氏打破了大众喜欢的“三国鼎立”局面,因此才招黑的。西晋太康年间的代表文人左思创作的《三都赋》,很多人了解《三都赋》就是因为“洛阳

  • 消失的七大古国,最后一个古国强盛时,一度与隋唐两大帝国争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四大古国至今还有哪一古国存留,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国,中国历史消失的十大古国

    古蜀王国古蜀王国是我国四川地区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其存在时间大约有一千多年。据史书记载,古蜀国的祖先为黄帝的庶子蚕丝,蚕丝在华夏族崛起之时来到了今天的成都平原,他在当地圈地建国,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古蜀国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该国也成为了南方诸侯国中的一员,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

  • 匈奴、鲜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以及蒙古,哪个汉化程度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匈奴突厥契丹女真关系,契丹vs女真,女真和契丹是一个人吗

    实际上,他们差不多就是一伙人。今天这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匈奴。明天那支称雄了,那么大家就都是突厥。一个部落称雄,建立了部落联盟的草原帝国,然后这个部落的名字就是草原帝国的称号了。而之所以乱,就是因为草原文明的水准太低,没有一以贯之的文字记录。所以,只能从中原文明的史书中寻找脉络线索。中原史书自己